废纸贵过废铁谁为暴涨的纸价买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废纸贵过废铁谁为暴涨的纸价买单?,第1张

废纸和纸浆的价格暴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向产业链的下游传导。原纸厂、纸箱厂、快递、电商……谁将倒下,谁能矗立?

《财经》特约撰稿马霖/文余乐/编辑

快递巨头们终于扛不住了。

“十一”假期刚过,快递业著名的“三通一达”就接连传出重磅消息:几乎是在12小时之内,中通快递和韵达速递相继发出调高快递价格的通知,圆通快递也通过公司内部通知的形式放出涨价消息,后又撤回,最后只承诺“双11”期间不涨价。申通快递暂时没有动作,但是也通过媒体明确表示不排除涨价的可能。

在竞争异常激烈、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快递行业,价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提价就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不作迫不得已的时候,快递公司不会轻易做出涨价的决定。此次的集体“涨价”又恰好发生在快递业务最繁忙的“双11”之前一个月。根据快递公司的解释,运费的上涨原因复杂,包括物料、人力、运输及运营成本等。但是,今年以来不断疯狂上涨的纸箱价格无疑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快递业所使用的纸箱,其原材料是瓦楞纸和箱板纸,导致纸箱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两种纸品价格的暴涨。

大宗商品咨询机构卓创资讯提供给《财经》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9月,瓦楞纸均价为5264元/吨,环比上涨2379%,同比上涨10571%;箱板纸均价为5713元/吨,环比上涨2156%,同比上涨8480%。

《财经》记者根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绘制了瓦楞纸和箱板纸近一年来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剔除上半年需求从年末高点下滑导致的价格自然回落因素,这两种纸的价格近一年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最近几个月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十一”国庆及中秋长假结束后,这两种纸品的涨势仍在继续。截至10月19日瓦楞纸的均价已达5725元/吨,箱板纸均价则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250元/吨。随着“双11”的临近,不少分析机构均认为纸价仍有上涨的动力。

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快递业。瓦楞纸和箱板纸价格的上涨,源于这两种纸品原材料——废纸——价格的上涨,这一来自上游的压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向产业链的下游传导,原纸、纸板和纸箱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快递巨头为是否涨价而左右为难的时候,数家上游造纸企业的利润暴增,股价集体“起飞”,而夹在中间的中小型纸箱厂则由于议价权的缺失而不堪重压,命悬一线。在纸价上涨的冲击波下,谁是赢家?谁将出局?

废纸贵过废铁

我国目前的造纸原料有70%来自废纸,其中36%的废纸依赖进口。

2016年,国家加速淘汰造纸包装行业落后产能,在9月召开G20峰会之前重点对华东、华北等地七省市以废纸为原料的纸企实施停产或限产,加上运输成本增加、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废纸价格从2016年9月起进入明显上升通道。

2017年,国家进一步出台限废政策,使废纸价格的涨幅大大超过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不仅明确了提高进口废纸加工利用企业规模要求,打击非法进口废纸等行为,还规定自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未经分拣的废纸。

在《方案》执行层面,目前国家已经暂停发放进口废纸配额,这一情况使国产废纸和纸厂手中剩余的进口废纸变得奇货可居,废纸回收价格也相应飙升。北京市民夏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纸箱子报纸也就是五毛一公斤,现在卖到一块五六了。淘宝店家段银满则告诉记者,纸箱价格从去年底到现在翻了一倍多,快递网点提供的纸箱更贵,而且有些型号的纸箱子还缺货。全国多地的媒体报道均指出,废纸的回收价格已经超过废旧钢铁。这也直接导致原纸价格在今年8月以后加速上涨。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环保部对“散乱污”企业的大力整治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纸品产能。今年4月起,环保部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9月起又施行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两次环保督查波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所规定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2+26”个城市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企业。

记者在接触纸箱厂的过程中发现,因为环保督查的压力,许多小纸箱厂已经或正面临限产、停产或关门。纸箱供不应求,快递纸箱价格存在上涨压力。

纸箱价格上涨的同时,快递业大量使用的纸质快递袋的价格也上涨了。与纸箱不同的是,纸质快递袋的上游原材料是纸浆。

根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常俊婷的解释,由于中国的纸浆多为进口,今年以来美元价格上涨、进口成本提高,再加上运输成本增加以及纸厂涨价推高纸浆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纸浆价格与废纸价格一样保持了快速增长。

《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计算得出,2016年9月上旬至2017年10月上旬,纸浆价格累计上涨了5607%。

上游纸企的盛宴

在本轮上涨之前,纸价已经多年处于低迷状态。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刺激政策,原纸自2009年以来一直供大于求,均价逐年下跌200元-300元/吨,直至2016年下半年供需情况再次发生扭转,纸价开始暴涨。得益于纸业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上涨,上游纸企一年多来业绩和股价表现惊人,成为此次纸价暴涨中产业链上的最大赢家。2017年上半年,龙头纸企博汇纸业净利润同比大涨144849%,达404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696%,达61亿元。

《财经》根据二级市场股价,计算出了多家龙头纸企近一年半以来的股价变动情况。统计如下:

截至发稿,造纸股呈现出从10月9日的高位水平小幅回调的态势,有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与谨慎的投资者选择这一时点获利了结有关;同时,因为废纸等原材料价格及运输成本不断上涨,也不排除市场正在修复对纸业的预期。

并不是所有的纸企都能参加这场狂欢。上游纸企享受高额利润与市场回报的同时,许多下游纸箱厂的压力却不小。

“原材料价格涨得厉害,但是我们纸箱(价格)没敢涨。”北京市通州区一家小纸箱厂的负责人表示。

在纸箱制造的产业链上,一级厂为原纸企业,即那些受益于纸价大涨的企业,二级厂为纸板厂,比如生产瓦楞纸、箱板纸的企业,三级厂为纸箱厂。原纸厂多为大型纸厂,掌控着纸业的定价权,纸板厂不面对终端客户,能够随原纸厂的涨价而即刻调价,但是,纸箱厂多为分散的小厂,面对的是终端客户,能否调价、调多少全看议价能力;其次,纸箱厂往往与客户以长期合同的方式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纸箱价格,因此没有办法轻易调价。

京东物流公关负责人刘宇鑫向记者确认,因为京东与供应商签订的是长期性(一年以上)大合同,京东尚未提高纸箱采购价格。

在上述纸箱厂负责人看来,与一级厂和二级厂的大幅盈利截然相反,三级厂成为了被上下游利益挤压的“三明治”。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纸价的上涨不只是因为国家环保政策方面的原因,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纸企业及各个经销商趁环保政策出台之际囤货居奇、哄抬纸价也是纸价暴涨的原因之一。

河南某大型纸厂经销商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她表示:“鉴于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方面纸厂有理由涨价;另一方面因为纸厂敢于借机涨价,涨得再高也有人要。”

纸价的飙涨给许多小纸箱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好多一级厂三到五天涨价一次,有时甚至一天调价两次,一级厂的经销商甚至通过囤货的方式哄抬纸价,一级厂一涨价,二级厂立刻随着涨,但是三级厂只能自己承受。”纸箱生产商北京环乐科技负责人表示。

不过,并非所有纸箱厂都无法调价。经营纸箱业务的“纸箱哥”合伙人宋淮明说,“纸箱哥”已经在合理的涨价范围内,向客户成功提价。

因为经营可替代性低的高档瓦楞纸和箱板纸,并借助龙头议价能力和供应稳定性,合兴包装(002228SZ)也向下游客户提价,分流了一部分成本压力。但是,合兴包装提价的幅度还是无法达到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的幅度。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下跌22个百分点至154%。

对于纸箱等纸品包装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卓创资讯分析师国亚萍解释,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压力下,许多包装企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货价格,但因为面对的是下游大客户,提价空间没有原纸企业那么大。

快递业的压力

快递业是纸箱厂最大的客户来源之一,它们也由此成为纸价多米诺的下一个冲击对象。

“纸价上涨(对快递公司)一定是有压力的。”一位在国际快递、国内加盟与直营模式快递公司都工作过的业内人士表示。快递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纸质快递袋,为散户和小企业提供纸箱等包装,同时还要采购纸质运单及其他和纸相关的物料,这些对耗纸大户快递行业来说都是高昂的成本。此前环保纸胶带一直没能普及的原因就是快递业无法承受其高成本。

“快递业的利润这些年下滑很快,利润率很低,而市场又很难接受快递服务涨价,任何成本的增加都会形成对价格的挑战。”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韵达北京业务经理冯宝瑞在“十一”假期曾表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接受涨价,电商业务方面的运费并未调整,只有企业大客户业务方面有01元至05元之间的涨价幅度。

目前国内快递公司运营模式分为网点加盟模式和直营模式两种,多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表示,相较于网点加盟模式快递公司,纸价的上涨给直营模式快递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更大。

采用直营模式运营快递业务的快递公司,需要总部统一采购快递包装,负责包装成本。采用加盟模式运营快递业务的快递公司,其网点70%-80%的业务来自电商,由电商提供包括纸箱在内的包装;剩下20%-30%来自企业和散户的业务中,大企业会自行负责纸箱包装,网点需要解决小企业和散户的纸箱包装,也需要向总部购买纸质快递袋等物料。

冯宝瑞也表示,自制品牌纸箱的成本过高,所以各大加盟模式快递公司不做自己的品牌纸箱,这样就不用承担大量纸箱带来的高成本。

业界俗称的“三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和韵达)及百世都是加盟制,顺丰速运和京东集团下的京东物流以直营模式对网点进行统一管理。

快递企业对提价十分谨慎,在今年的纸价涨势中一直按兵不动。然而,眼看着纸箱价格节节上升,快递企业在“十一”黄金周假期过后终于还是绷不住了,纷纷作出调价的决定或准备。

目前为止宣布调价的都是网点自行负责采购纸箱、且纸箱使用量更小的加盟制公司,直营公司暂时没有调价。这实际上反映了加盟模式快递公司总部与加盟网点之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总部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输血”,可免受成本上涨的影响,但是网点需要从总部和外部采购物料,在纸价上涨和低价竞争策略的双重压力下,加盟商已经到了不得不提高快递价格的地步。

中通公关负责人李莎莎说,纸箱价格上涨后,“为避免引发消费者对于包装导致快递费用上涨的误解”,中通网点普遍开始采取快递费与包装费分开计费的方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需要提供快递包装。也就是说,选择快递公司提供包装的消费者,就需要承担快递涨价的费用。

截止目前,快递业的另一巨头顺丰速运还没有涨价的消息传出。该公司的公关负责人王璀一说,纸价带动纸箱价格的上涨对公司运营总成本有一定影响,但纸箱的成本只是总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导致运费或者终端产品涨价。

对此,《快递》杂志编辑戴元元的解释是,相较于加盟模式快递公司,直营的顺丰利润比较高,可以扛得住涨价压力。顺丰2017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84 亿元,远高于其同行。

谁为暴涨的纸价买单

快递公司还不是产业链的末端,它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来自电商领域,其中淘宝店主、微商等个体商户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需要从纸箱厂直接采购纸箱的淘宝店主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表示,纸箱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他们不敢轻易提高包邮条件。

卖石榴的的微商焦先生说,航空用纸箱子的价格从6元一个涨到了10元一个;一位苹果种植户则说,运送苹果的纸箱子从25元一个涨到了4元一个,涨幅超过60%。“收入变少了,因为苹果价格和去年一样。”他说。

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体量大,对纸箱价格的上涨抗压能力较强。但是,它们已经纷纷尝试一些新的举措,以降低纸箱用量,并采取更为环保的措施,化解纸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始于环保力量的纸价上涨,似乎正起到推动行业下游用环保方式应对的积极效果。

刘宇鑫表示,通过简化包装、使用循环包装袋、全降解包装袋等,京东目前为止已成功减少数亿纸箱的使用;通过用三层电子面单替代A5面单纸(每年节省5000吨以上纸张)及缩小物流标签尺寸(每年节省上千万平方米纸张),用纸量也正进一步减少。

顺丰也通过相似的方法,如优化包装材料、推广电子运单等方式,降低对纸的依赖。目前顺丰已投入15万新型可重复使用泡沫箱。

阿里巴巴旗下提供快递平台服务的菜鸟网络也在寻找应对纸箱价格上涨,为天猫、淘宝系电商确保纸箱供应的方法。菜鸟网络绿色行动负责人牛智敬说,纸箱回收将是菜鸟今年“双11”重点推行的环保行动。

牛智敬表示,以杭州市为例,目前每周通过回收、消毒、再利用于快递行业的废旧纸箱超过1万个。此外,菜鸟也在利用数据算法为货品匹配合适的箱型,从而降低用纸量。

也有业内人士对环保的高成本表示担忧。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纸箱回收成本太高。

对此,牛智敬表示“不会出现转嫁到快递公司的费用”,菜鸟网络在环保方面有专门的基金,目前这个蓄水池已经有3亿元资金,为配合环保措施的商家提供补贴。刘宇鑫也表示京东有专项费用用来推进环保实践。

纸价会继续涨下去吗

“十一”过后,废纸价格终于结束了持续的上涨,出现了大幅下跌的局面,此局面由广东地区传导至全国。卓创资讯分析师徐玲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成品纸销量有所放缓,作为原料的废纸需求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部分纸厂为规避过高的废纸采购压力选择停收,引起其他纸厂及废纸打包站恐慌出货。但徐玲认为,目前的下跌只是阶段性的。实际上,废纸价格从10月22日开始又出现了反弹,以东莞玖龙纸业为例,其废纸价格之前跌到1800元/吨,截至10月24日又涨至2150元/吨,累计提涨350元/吨。

纸价确实仍存在着上涨的动力。从需求侧方面看,四季度是传统上的纸箱采购旺季,即将到来的“双11”、“双12”购物潮,以及年底之前消费量上升等因素都会推高纸价。

供给侧方面,鉴于四季度国家批复进口废纸新配额的预期较弱,预计短期内废纸涨价的趋势难以调头。而国家环保政策又规定了2019年底前我国将大幅减少未分拣废纸种类和数量,因此分析师普遍认为,2018年进口废纸配额将依旧紧张,纸价还会上涨。

徐勇表示,如果纸价持续对快递业构成压力,快递及电商还是会调整快递费用。环乐科技负责人则认为,纸价的上涨最终会转嫁到产品的销售价上,再由消费者买单。

淘宝买家吴洁表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会感受到纸价上涨转嫁为商品价格上涨,因为许多电商商品每一批的价格都会发生变化。

记者在北京太月园小区的快递收取点向前来取包裹的消费者提出是否接受快递或所购买的商品涨价的问题,不少消费者表示,只要涨幅不大,他们能够接受环保政策推动的涨价。“涨几块钱是小事,关键还是看环境,看空气质量能不能有所改善。”一位消费者这样告诉记者。

  一

  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

  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1976年春到宁波养病,住在我早年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家。盛先生一直有心设法把我弄到天一阁里去看一段时间书,但按当时的情景,手续颇烦人,我也没有读书的心绪,只得作罢。后来情况好了,宁波市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总要定期邀我去讲点课,但我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始终没有去过天一阁。

  是啊,现在大批到宁波作几日游的普通上海市民回来都在大谈天一阁,而我这个经常钻研天一阁藏本重印书籍、对天一阁的变迁历史相当熟悉的人却从未进过阁,实在说不过去。直到1990年8月我再一次到宁波讲课,终于在讲完的那一天支支吾吾地向主人提出了这个要求。主人是文化局副局长裴明海先生,天一阁正属他管辖,在对我的这个可怕缺漏大吃一惊之余立即决定,明天由他亲自陪同,进天一阁。

  但是,就在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如约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

  看门的老人没想到文化局长会在这样的天气陪着客人前来,慌忙从清洁工人那里借来半高统雨鞋要我们穿上,还递来两把雨伞。但是,院子里积水太深,才下脚,鞋统已经进水,唯一的办法是干脆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蹚水进去。本来浑身早已被风雨搅得冷飕飕的了,赤脚进水立即通体一阵寒噤。就这样,我和裴明海先生相扶相持,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藏书楼走去。天一阁,我要靠近前去怎么这样难呢?明明已经到了跟前,还把风雨大水作为最后一道屏障来阻拦。我知道,历史上的学者要进天一阁看书是难乎其难的事,或许,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举行一个狞厉的仪式?

  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今天初次相见,上天分明将“天一生水”的奥义活生生地演绎给了我看,同时又逼迫我以最虔诚的形貌投入这个仪式,剥除斯文,剥除参观式的悠闲,甚至不让穿着鞋子踏入圣殿,背躬曲膝、哆哆嗦嗦地来到跟前。今天这里再也没有其他参观者,这一切岂不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安排?

  二

  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

  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很有一些文人学士终年辛劳地以抄书、藏书为业,但清苦的读书人到底能藏多少书,而这些书又何以保证历几代而不流散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功名资财、良田巍楼尚且如此,更遑论区区几箱书?宫廷当然有不少书,但在清代之前,大多构不成整体文化意义上的藏书规格,又每每毁于改朝换代之际,是不能够去指望的。鉴于这种种情况,历史只能把藏书的事业托付给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这种人必得长期为官,有足够的资财可以搜集书籍;这种人为官又最好各地迁移,使他们有可能搜集到散落四处的版本;这种人必须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书籍的价值有迅捷的敏感;

  这种人必须有清晰的管理头脑,从建藏书楼到设计书橱都有精明的考虑,从借阅规则到防火措施都有周密的安排;这种人还必须有超越时间的深入谋划,对如何使自己的后代把藏书保存下去有预先的构想。当这些苛刻的条件全都集于一身时,他才有可能成为古代中国的一名藏书家。

  这样的藏书家委实也是出过一些的,但没过几代,他们的事业都相继萎谢。他们的名字可以写出长长一串,但他们的藏书却早已流散得一本不剩了。那么,这些名字也就组合成了一种没有成果的努力,一种似乎实现过而最终还是未能实现的悲剧性愿望。

  能不能再出一个人呢,哪怕仅仅是一个,他可以把上述种种苛刻的条件提升得更加苛刻,他可以把管理、保存、继承诸项关节琢磨到极端,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一座藏书楼,一座,只是一座!上天,可怜可怜中国和中国文化吧。

  这个人终于有了,他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

  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阮元说:“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

  这就是说,自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所留下的一部分书籍文明,终于找到了一所可以稍加归拢的房子。

  明以前的漫长历史,不去说它了,明以后没有被归拢的书籍,也不去说它了,我们只向这座房子叩个头致谢吧,感谢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脚处。

  三

  范钦是明代嘉靖年间人,自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到的地方很多,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迹。最后做到兵部右侍郎,官职不算小了。这就为他的藏书提供了充裕的财力基础和搜罗空间。在文化资料十分散乱又没有在这方面建立起像样的文化市场的当时,官职本身也是搜集书籍的重要依凭。他每到一地做官,总是非常留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特别是搜集其他藏书家不甚重视、或无力获得的各种地方志、正书、实录以及历科试士录,明代各地仕人刻印的诗文集,本是很容易成为过眼烟云的东西,他也搜得不少。这一切,光有搜集的热心和资财就不够了。乍一看,他是在公务之暇把玩书籍,而事实上他已经把人生的第一要务看成是搜集图书,做官倒成了业余,或者说,成了他搜集图书的必要手段。他内心隐潜着的轻重判断是这样,历史的宏观裁断也是这样。好像历史要当时的中国出一个藏书家,于是把他放在一个颠簸九州的官位上来成全他。

  一天公务,也许是审理了一宗大案,也许是弹劾了一名贪官,也许是调停了几处官场恩怨,也许是理顺了几项财政关系,衙堂威仪,朝野声誉,不一而足。然而他知道,这一切的重量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傍晚时分差役递上的那个薄薄的蓝布包袱,那里边几册按他的意思搜集来的旧书,又要汇入行箧。他那小心翼翼翻动书页的声音,比开道的鸣锣和吆喝都要响亮。

  范钦的选择,碰撞到了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命题: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当时在朝廷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因而遭到廷杖之罚,并下过监狱。后来在仕途上仍然耿直不阿,公然冒犯权奸严氏家族,严世藩想加害于他,而其父严嵩却说:“范钦是连郭勋都敢顶撞的人,你参了他的官,反而会让他更出名。”结果严氏家族竟奈何范钦不得。我们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藏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

  这一点我们不妨把范钦和他身边的其他藏书家作个比较。与范钦很要好的书法大师丰坊也是一个藏书家,他的字毫无疑问要比范钦写得好,一代书家董其昌曾非常钦佩地把他与文徵明并列,说他们两人是“墨池董狐”,可见在整个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他也是一个耀眼的星座。他在其他不少方面的学问也超过范钦,例如他的专著《五经世学》,就未必是范钦写得出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学者艺术家,他太激动,太天真,太脱世,太不考虑前后左右,太随心所欲。起先他也曾狠下一条心变卖掉家里的千亩良田来换取书法名帖和其他书籍,在范钦的天一阁还未建立的时候他已构成了相当的藏书规模,但他实在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口口声声尊他为师的门生们也可能是巧取豪夺之辈,更不懂得藏书楼防火的技术,结果他的全部藏书到他晚年已有十分之六被人拿走,又有一大部分毁于火灾,最后只得把剩余的书籍转售给范钦。

  范钦既没有丰坊的艺术才华,也没有丰坊的人格缺陷,因此,他以一种冷峻的理性提炼了丰坊也会有的文化良知,使之变成一种清醒的社会行为。相比之下,他的社会人格比较强健,只有这种人才能把文化事业管理起来。太纯粹的艺术家或学者在社会人格上大多缺少旋转力,是办不好这种事情的。

  另一位可以与范钦构成对比的藏书家正是他的侄子范大澈。范大澈从小受叔父影响,不少方面很像范钦,例如他为官很有能力,多次出使国外,而内心又对书籍有一种强烈的癖好;他学问不错,对书籍也有文化价值上的裁断力,因此曾被他搜集到一些重要珍本。他藏书,既有叔父的正面感染,也有叔父的反面刺激。据说有一次他向范钦借书而范钦不甚爽快,便立志自建藏书楼来悄悄与叔父争胜,历数年努力而楼成,他就经常邀请叔父前去作客,还故意把一些珍贵秘本放在案上任叔父随意取阅。遇到这种情况,范钦总是淡淡的一笑而已。在这里,叔侄两位藏书家的差别就看出来了。侄子虽然把事情也搞得很有样子,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意气性的动力,这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终极性目标是很有限的,只要把楼建成,再搜集到叔父所没有的版本,他就会欣然自慰。结果,这位作为后辈新建的藏书楼只延续几代就合乎逻辑地流散了,而天一阁却以一种怪异的力度屹立着。

  实际上,这也就是范钦身上所支撑着的一种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在很长时间内的表现常常让人感到过于冷漠、严峻,甚至不近人情,但天一阁就是靠着它延续至今的。

  四

  藏书家遇到的真正麻烦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不妨说,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开始于范钦死后。

  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

  活到八十高龄的范钦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把大儿子和二儿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

  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为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为什么他不把保存藏书的责任和万两白银都一分为二让两房一起来领受呢?为什么他要把权利和义务分割得如此彻底要后代选择呢?

  我坚信这种遗产分割法老人已经反复考虑了几十年。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要么后代中有人义无反顾、别无他求地承担艰苦的藏书事业,要么只能让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烟消云散!他故意让遗嘱变得不近情理,让立志继承藏书的一房完全无利可图。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只要有一丝掺假,再隔几代,假的成分会成倍地扩大,他也会重蹈其他藏书家的覆辙。他没有丝毫意思想讥诮或鄙薄要继承万两白银的那一房,诚实地承认自己没有承接这项历史性苦役的信心,总比在老人病榻前不太诚实的信誓旦旦好得多。但是,毫无疑问,范钦更希望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刻听到自己企盼了几十年的声音。他对死神并不恐惧,此刻却不无恐惧地直视着后辈的眼睛。

  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口,他愿意继承藏书楼,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

  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接力赛开始了。多少年后,范大冲也会有遗嘱,范大冲的儿子又会有遗嘱……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严格。藏书的原始动机越来越远,而家族的繁衍却越来越大,怎么能使后代众多支脉的范氏世谱中每一家每一房都严格地恪守先祖范钦的规范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一再品味的艰难课题。在当时,一切有历史跨度的文化事业只能交付给家族传代系列,但家族传代本身却是一种不断分裂、异化、自立的生命过程。让后代的后代接受一个需要终生投入的强硬指令,是十分违背生命的自在状态的;让几百年之后的后裔不经自身体验就来沿袭几百年前某位祖先的生命冲动,也难免有许多憋气的地方。不难想象,天一阁藏书楼对于许多范氏后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只知要诚惶诚恐地维护和保存,却不知是为什么。按照今天的思维习惯,人们会在高度评价范氏家族的丰功伟绩之余随之揣想他们代代相传的文化自觉,其实我可肯定此间埋藏着许多难以言状的心理悲剧和家族纷争,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了几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后代子孙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好奇,楼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到底有哪些书,能不能借来看看?亲戚朋友更会频频相问,作为你们家族世代供奉的这个秘府,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呢?

  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而且预料藏书楼就会因这种点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经预防在先。他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处罚规则,处罚内容是当时视为最大屈辱的不予参加祭祖大典,因为这种处罚意味着在家族血统关系上亮出了“黄牌”,比杖责鞭笞之类还要严重。处罚规则标明: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在此,必须讲到那个我每次想起都很难过的事件了。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阁读点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家。

  现代社会学家也许会责问钱姑娘你究竟是嫁给书还是嫁给人,但在我看来,她在婚姻很不自由的时代既不看重钱也不看重势,只想借着婚配来多看一点书,总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成了范家媳妇之后还是不能登楼,一种说法是族规禁止妇女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范家后裔在当时已属于旁支。反正钱绣芸没有看到天一阁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终。

  今天,当我抬起头来仰望天一阁这栋楼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钱绣芸那忧郁的目光。我几乎觉得这里可出一个文学作品了,不是写一般的婚姻悲剧,而是写在那很少有人文主义气息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姑娘的生命如何强韧而又脆弱地与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

  从范氏家族的立场来看,不准登楼,不准看书,委实也出于无奈。只要开放一条小缝,终会裂成大隙。但是,永远地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

  范氏家族规定,不管家族繁衍到何等程度,开阁门必得各房一致同意。阁门的钥匙和书橱的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组成一环也不可缺少的连环,如果有一房不到是无法接触到任何藏书的。既然每房都能有效地行使否决权,久而久之,每房也都产生了终极性的思考:被我们层层叠叠堵住了门的天一阁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大学者黄宗羲先生要想登楼看书!

  这对范家各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黄宗羲是“吾乡”余姚人,与范氏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照理是严禁登楼的,但无论如何他是靠自己的人品、气节、学问而受到全国思想学术界深深钦佩的巨人,范氏各房也早有所闻。尽管当时的信息传播手段非常落后,但由于黄宗羲的行为举止实在是奇崛响亮,一次次在朝野之间造成非凡的轰动效应。他的父亲本是明末东林党重要人物,被魏忠贤宦官集团所杀,后来宦官集团受审,十九岁的黄宗羲在廷质时竟义愤填膺地锥刺和痛殴漏网余党,后又追杀凶手,警告阮大铖,一时大快人心。清兵南下时他与两个弟弟在家乡组织数百人的子弟兵“世忠营”英勇抗清,抗清失败后便潜心学术,边著述边讲学,把民族道义、人格道德溶化在学问中启世迪人,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天域中第一流的思想学和历史学家。他在治学过程中已经到绍兴钮氏“世学楼”和祁氏“淡生堂”去读过书,现在终于想来叩天一阁之门了。他深知范氏家族的森严规矩,但他还是来了,时间是康熙十二年,即1673牛。

  出乎意外,范氏家族的各房竟一致同意黄宗羲先生登楼,而且允许他细细地阅读楼上的全部藏书。这件事,我一直看成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个验证。他们是藏书家,本身在思想学术界和社会政治领域都没有太高的地位,但他们毕竟为一个人而不是为其他人,交出他们珍藏严守着的全部钥匙。

  这里有选择,有裁断,有一个庞大的藏书世家的人格闪耀。黄宗羲先生长衣布鞋,悄然登楼了。铜锁在一具具打开,1673年成为天一阁历史上特别有光彩的一年。

  黄宗羲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并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由此,这座藏书楼便与一位大学者的人格连结起来了。

  从此以后,天一阁有了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但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

  这样一来,天一阁终于显现本身的存在意义,尽管显现的机会是那样小。封建家族的血缘继承关系和社会学术界的整体需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藏书世家面临着无可调和的两难境地:要么深藏密裹使之留存,要么发挥社会价值而任之耗散。看来像天一阁那样经过最严格的选择作极有限的开放是一个没办法中的办法。但是,如此严格地在全国学术界进行选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的职能范畴了。

  直到乾隆决定编纂《四库全书》,这个矛盾的解决才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乾隆谕旨各省采访遗书,要各藏书家,特别是江南的藏书家积极献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六万余种,其中有九十六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有三万七十余种列入存目。乾隆非常感谢天一阁的贡献,多次褒扬奖赐,并授意新建的南北主要藏书楼都仿照天一阁格局营建。

  天一阁因此而大出其名,尽管上献的书籍大多数没有发还,但在国家级的“百科全书”中,在钦定的藏书楼中,都有了它的生命。我曾看到好些著作文章中称乾隆下令天一阁为《四库全书》献书是天一阁的一大浩劫,颇觉言之有过。藏书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让它广泛流播,“藏”本身不应成为终极的目的。连堂堂皇家编书都不得不大幅度地动用天一阁的珍藏,家族性的收藏变成了一种行政性的播扬,这证明天一阁获得了大成功,范钦获得了大成功。

  五

  天一阁终于走到了中国近代。什么事情一到中国近代总会变得怪异起来,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开始了自己新的历险。

  先是太平军进攻宁波时当地小偷趁乱拆墙偷书,然后当废纸论斤卖给造纸作坊。曾有一人出高价从作坊买去一批,却又遭大火焚毁。

  这就成了天一阁此后命运的先兆,它现在遇到的问题已不是让某位学者上楼的问题了,竟然是窃贼和偷儿成了它最大的对手。

  1914年,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奇迹般地潜入书楼,白天无声无息,晚上动手偷书,每日只以所带枣子充饥,东墙外的河上,有小船接运所偷书籍。这一次几乎把天一阁的一半珍贵书籍给偷走了,它们渐渐出现在上海的书铺里。

  继渭的这次偷窃与太平天国时的那些小偷不同,不仅数量巨大、操作系统,而且最终与上海的书铺挂上了钩,显然是受到书商的指使。近代都市的书商用这种办法来侵吞一个古老的藏书楼,我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象征意义。把保护藏书楼的种种措施都想到了家的范钦确实没有在防盗的问题上多动脑筋,因为这对在当时这样一个家族的院落来说构不成一种重大威胁。但是,这正像范钦想象不到会有一个近代降临,想象不到近代市场上那些商人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采取什么手段。一架架的书橱空了。钱绣芸**哀怨地仰望终身而未能上的楼板,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过的楼板,现在只留下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在上面。

  当时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听说天一阁遭此浩劫,并得知有些书商正准备把天一阁藏本卖给外国人,便立即拨巨资抢救,保存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涵芬楼因有天一阁藏书的润泽而享誉文化界,当代不少文化大家都在那里汲取过营养。但是,如所周知,它最终竟又全部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

  这当然更不是数百年前的范钦先生所能预料的了。他“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也终于失效。

  六

  然而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张元济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怒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使它不要全然成为废墟。这在现代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无济于事。幸好,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着,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游览宁波时大多要去访谒的一个处所。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因此或多或少也是天一阁传代系统的繁衍者,尽管在范氏家族看来只属于“他姓”。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很少有其他参观处所能使我像在这里一样心情既沉重又宁静。阁中一位年老的版本学家颤巍巍地捧出两个书函,让我翻阅明刻本,我翻了一部登科录,一部上海志,深深感到,如果没有这样的孤本,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侧面将杳无可寻。

  由此想到,保存这些历史的天一阁本身的历史,是否也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呢?裴明海先生递给我一本徐季子、郑学溥、袁元龙先生写的《宁波史话》的小册子,内中有一篇介绍了天一阁的变迁,写得扎实清晰,使我知道了不少我原先不知道的史实。但在我看来,天一阁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什么时候能把范氏家族和其他许多家族数百年来的灵魂史袒示给现代世界呢?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做人要有素质有品德,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人。从学校到社会,也一直在学习一些正面人物身上的精神,大多都的共同点都是素质涵养很高,品德非常的高尚,才能成为值得大家尊敬学习的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并不少见,只是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常细节,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品德素质不看事情大小,这都是发自内心去做,一样值得我们称赞学习。四川西昌以为收废品的小哥就在上门收废品时发现了一袋装有15万现金的包裹,在面对这样的诱惑他选择了及时归还失主并拒绝了失主5000的感谢费,虽然事情看似很普通,但这小哥身上却展现了很值我们学习的高尚品德,下面具体说说看这小哥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一、拾金不昧的精神

拾金不昧是我们一直到倡导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太多了。而且15万现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额,是要经过很久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报酬,但是这小哥即使面对这样的巨额也不为所动,并未将其占为己有隐瞒起来,而是将拾金不昧的精神发挥出来,及时将现金归还失主,这样的品德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正能量

都是职业不分贵贱,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位小哥虽然是做收废品的工作,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份很底层的工作,但是这位小哥却并没有因为工作的关系而丢失基本的素质,在捡到15万现金时决然的将其归还失主,而且拒绝了感谢费,从他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满满的社会正能量,用最普通的行为做着最正能量的事,值得点赞。

三、敬业的态度

没分职业都有最为基本的要求,但对于职场上的人来说,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敬业,对于我们所做的这份工作要秉持着积极的态度,尽心尽力的去完成我们该做的事情。这位小哥就是很好的实行了这一原则,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属于自己的物品不随意处置,并且在发现现金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不仅赢得了好的口碑,还让失主减少了损失,这样的敬业态度确实是很值得提倡的。

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丢失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促进,相处的更和谐。

精制1元硬币一枚能卖15万,这个就指的是1986年发行仅仅660枚的精制长城1元硬币,而且发行之后只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所以比较珍贵,也被收藏界公认为最贵的精制长城1元硬币。

我国发行的1元硬币

我国发行的1元硬币,目前已经发行了四种,分别是长城1元硬币,牡丹1元硬币,老版菊花1元硬币与新版菊花1元硬币,但发行精制币的只有2种,也就是长城1元硬币与牡丹1元硬币。

发行时间

长城1元硬币中的精制币,发行于1980-1986年。我们知道最贵的可以到12-15万,那么最便宜的呢?

1981年精制长城1元硬币,发行了23400枚,这是精制长城1元硬币中发行量最多的,也是精制长城1元硬币中最便宜的,据说一枚66分的能卖800元。

牡丹1元硬币中的精制币,发行于1991-2000年。其2000年精制牡丹1元硬币,只仅仅发行了2万枚从而导致它的价值不菲,据说一枚69分的价值5400元,被公认为最贵的牡丹1元硬币。

收藏价格涨的缘由

不同版本的1元硬币的市场收藏价格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从目前来看,市场上对于1元硬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而1元硬币也有一部分因为历史背景的原因在进入收藏领域之后,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很多人追求的藏品之一,相信在未来部分1元硬币其市场价格将会越来越高。

总的来说:1、存世少;2、品相好的少;3、历史背景;4、停止发行!

除了1元硬币,其他面值的也很值钱

我们先看硬分币:硬分币里面的面值有三个,就是1分和2分以及5分的,现在估计好多小孩没见过的,我还有幸见过!

有一种两分硬币如今在钱币市场上的价值能卖15500元

根据了解,一枚就能卖到15500元的硬币是1980年发行的2分硬币,当然,它的品相评分达到69分的话才可以。这枚硬币铸造装帧的数量极少,被称为“五朵金花”之一。

硬币五朵金花

喜欢收藏硬币的人都知道,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币和1980年2分硬币、1981年1分硬币这五枚硬币被称为硬币五朵金花,目前市面上的价格已经上万,如果有条件的人能够集齐传说中的硬币五朵金花,相信它的价格不会让人失望。

1979年发行的5分硬币是被当做纪念品向国外出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枚纪念币。

从1957年到1992年,1分硬币的总发行量差不多将近30种,其中“明星”1分硬币就肯定是1981年发行的了,目前市场价格高达千元。

这些值钱的硬币怎么找?

现在的硬币确实不太好找了,一元的可能你还能找到,但是目前你能找到的,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最新发行的,你要想找到这些特殊的年份币种话,很难。

一个方法是在自己家里翻,我以前在自己家里就**倒柜的,找到过一些一分和两分的硬币,当然不是那么珍贵,但是也算是比较有年份的硬币了,你现在肯定是在市场上不会流通的了,但是像这些特殊年份的币种,在家里是比较难找到的,除非说你家里可能以前真的是有心的去留过这些特殊币种。

第二个方法就是在外面去买,但是买的话性价比其实并不高,因为现在的币值已经比较高了,如果你买回来,其实也能升值,但是升值的空间可能说没有那么大,幅度肯定是不会太大。

结语

现在硬币确实是涨幅比较好,同样的还有一些纪念币,就像去年的泰山币也是一路的疯涨,但是到今年的双遗币的第二枚,武夷山币发行之后的话,刚开始涨幅还可以,当然现在也是一直在跌,收藏圈的涨幅,我们稳定不了,它是跟着市场变化,风云莫测,大家可以作为一个爱好,但千万不能拿这个去赌,不能赌的太多,可以抽出一部分资金来收藏,但是不要赌上自己的全部身家之类的,就像比特币,一夜暴富的有,一秒破产跳楼的也有!

-END-

结尾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由作者(梦落学长)原创写就,任何组织、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转载,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废纸贵过废铁谁为暴涨的纸价买单?

废纸和纸浆的价格暴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向产业链的下游传导。原纸厂、纸箱厂、快递、电商……谁将倒下,谁能矗立?《财经》特约撰稿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