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什么,应该怎么调理它?丨苏叶猫漫画中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脾虚是什么,应该怎么调理它?丨苏叶猫漫画中医,第1张

by: 桐君  小野姜汁

医学指导:东聿

(以上是我遇到的真实对话)

因为最近有人提问了 脾虚 的问题,再加上遇到这件事。

所以,说下脾虚这个老生常谈的事。

首先,事情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老中医提出:

中医将 全部负责消化吸收的器官,统一称为脾,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器官。

这种分类方法,既方便诊断也方便治疗。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

在西方,由于解剖技术发展较快,他们选择

以 解剖为分类方法。

这两种方式本无优劣之分, 中医把身体里起消化吸收作用的叫脾,西医把肚子里负责免疫、造血、过滤的一块肉肉叫spleen。

只是后来……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知道是哪位翻译家脑子一抽,他决定

从此之后,脾就有了两种意思。

但是

这种翻译方法造成了极大的误会和混淆。

比如,很多人看到西医书上说“spleen(脾脏)”是免疫器官,他们就跑来指责中医的“脾”不正确。

拜托,根本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同名而异物 啊。

总之, 中医的“脾”是指所有负责消化吸收的脏器和组织。

至于肚子里具体哪些地方属于“脾”呢?

由于目前医学的局限,尚不能完全透彻身体的运转方式,在这也不能下最终的定义。

搞明白基础知识之后,那么,所谓“脾虚”是怎么回事嘞?

脾虚并不是一个病 ,它就像中文词汇一样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这只是一个统称,包含有多种 意思 ……

它大体可以分为: 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

1脾气虚

首先……脾气虚不是说性格好,脾气小,而是指 脾的“气”不足。

气,可以理解为一种驱动身体运转的能量。

脾气虚,就是脾的能量、动力不足,脾运行效率低 。

脾要消化食物,并输送给全身。

脾气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输送营养到全身就受到影响。

脾不能运化食物,肚子里的食物就久久不能消化,产生 腹胀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化能力差就会 食欲下降 。

脾吸收的营养少,就会 全身乏力 ,甚至久而久之,全身脏腑都会变得衰弱。

营养都排了出去,就容易 大便不成型、 大便黏 。

以上就是脾气虚的主要症状。

应对方法就是补脾气,首推 四君子汤 (人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6g)

这个方子特殊之处在于,里面 四味药药性温和,不寒不热不燥,温润如谦谦君子, 和外面那些虎狼之剂一点都不一样,故得此名。

这是脾气虚的基础方,非常常用且有效,常服可日渐充实脾气。

若有腹胀存在,由于四君子中没有行气消胀的药,需在其基础上加行气药,如 香砂六君子汤 (药店有丸剂出售)

第二,脾还负责水的运化,就是把全身产生的废水,输送给肺、膀胱等,变为汗、小便排出。

脾气虚,就会造成废水停聚,这就是所谓的:湿气重……

而湿气的特征,以前曾专门写过,可关注 “苏叶猫”的vx公&众,&号,搜索 《什么是“湿气”|苏叶猫中医漫画》

这种情况可以长期喝 茯苓 ,茯苓性质温和,不凉不热,是极佳的祛湿药,还略能健脾。就是口感差……跟石灰似的。

而受推崇的薏苡仁和红豆,由于性凉,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

也可以用 参苓白术丸 ,这是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加了很多祛湿健脾药,可用于脾虚湿盛。(药店也有售)

2脾阳虚

还有一种脾虚,是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这很好理解:整个脾都在冬天一般,寒冷、无力、困顿。

有的人 吃凉的拉肚子,喜欢热食,肚子怕冷,容易乏力、食欲差、大便稀, 那基本就是脾阳虚了。

这时不宜只补气了,必须要用 温阳药 。

此处推荐 理中丸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这是将四君子,去掉茯苓,加温热的干姜而成,是很好用的温补脾阳药。

不过理中丸似乎药店少有,只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热性更强,不推荐长期吃。

3脾气下陷

古人发现,有的人得了长期腹泻、脱肛、子宫脱垂一类“下垂”的病,使用补气健脾药,很多人就会痊愈。

因此,有了 脾气主升 的说法,即: 脾可以维持脏器不坠,推动气机上行。

一般脾虚比较重时,可能出现这种脏器下垂的情况。

所以,有着脾气虚的乏力、食欲差、大便稀,又有着长期腹泻、脱肛、崩漏、子宫脱垂等等病情。

那就可能是脾气下陷了。

这种脾虚,补气是可以的,但还要加点升举的药,才能把久泄、脏器脱垂给推回去。

这类病情,推荐用药: 补中益气汤 。

是补气的四君子,和升举的升陷汤合二为一,加减而成,具有很强的健脾升举作用。

以上,就是常见的三类脾虚,此外还有脾阴虚、脾不统血之类的脾虚,我想这算进阶内容了,碰上的话,最好还是看医生吧。

脾胃,是身体最重要的基础 ,不管气、血、精、津、阴、阳等等的一切,都是靠脾胃吸收营养才生成而来。

读中医古籍,更会发现,所有医生都反复强调,固护脾胃、脾胃、脾胃……

所以,照顾好脾胃,才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不宜盲目用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苏叶猫”vx公&众&号哦~

大健脾丸为方剂名,出自《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方。

别名

百谷丸

处方

人参、陈皮、茯苓各二两,枳实、青皮、炒半夏曲、山楂各一两,白术(土炒)三两,炒白豆蔻、木香各五钱,炒谷芽、黄连(同吴茱萸五钱浸炒赤色,去吴茱萸)各一两六钱。

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

上药为细末,水煮荷叶,老米粥和丸,绿豆大。

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一百丸,食前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养胃,利湿消食。治脾虚气亏,饮食不化,胸膈痞满,面黄肌瘦。

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隔,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附注

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

详见百科词条:大健脾丸 [ 最后修订于2015/8/18 17:49:10 共6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吃的东西消化不了,要么特别消瘦,因为吃的东西没有吸收,要么吃什么拉什么,中医叫完谷不化。

2、容易拉肚子,水样大便。

3、胃有下坠感,眼皮沉,肛门、小腹都有下坠感,子宫脱垂等,都属于中气不足,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4、脾虚不能统血,月经时间长,淋漓不尽。

5、脾在志为思,脾胃虚弱的人,总是为将来的事担心,有一种不安全的焦虑感。

以前写肝的四种寒热、虚实辨证时提到过, 虚是该有的东西没有了,实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 这么理解当然有些不严谨,但却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简单直接的理解方式。

对脾胃来说,脾胃的异常情况,有四个维度的典型: 脾胃实火,脾胃虚火,脾胃实寒,脾胃虚寒。

脾胃虚火常常是由于该有的阴液没有了,脾胃虚寒则是由于该有的阳气减少了。

1、食欲亢进,容易饿,也吃得多,比如糖尿病患者,有的就有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消渴”;

2、 口臭较重

3、半夜经常饿醒,找东西吃。

注意

1、忌讳吃甜食,尤其是温热的食物,如巧克力。

2、多吃一些芬芳、辛凉的食物,比如嘴里嚼点 薄荷 ,既能帮助清新口气,又能去脾胃实火。

脾胃虚火,说到底,是脾胃的阴液受损了。

1、有食欲,容易饿,但吃不了多少东西,中医叫做“消谷善饥”;

2、常有 顽固型呃逆,打空嗝,就是不吃饭的时候也会频繁打嗝

3、口干,唾液少, 吃饭要喝汤才能下咽

4、经常口唇干裂, 口腔溃疡,且容易反复发作

5、容易得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胃隐隐作痛,而且常在晚上、凌晨疼痛,胃黏膜本有保护胃的作用,但脾胃虚火的人,胃黏膜受到了损坏,胃壁受到侵蚀,开始出现溃疡、穿孔、腺体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

6、经常处于一种操心劳神的状态,容易心烦。

调治方法和注意:

1、平时可通过食物去滋补阴液,选择甘甜且较寒凉的食材,比如可以多喝点牛奶(牛奶在中医古籍中是滋养胃阴的药)。

2、还可以喝点 甘蔗汁、荸荠汁 (北方也叫马蹄),西瓜汁等,能滋润、促进胃粘膜的恢复和生长。

3、调治以滋阴降火为主,比如中药有芦根、石斛、玉竹、黄精等。

脾胃实寒常常因为脾的运化能力弱了,有了痰、湿等不该有的东西。

1、通常会长得比较胖,有 啤酒肚

2、有 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 、痛风等风险;

3、容易过敏,起荨麻疹;

4、睡觉爱打鼾。

调治方法和注意

1、 忌口甜食,不要喝碳酸饮料。

2、忌冷饮,尤其是啤酒。

3、少吃水果,尤其是寒凉性比较重的水果,比如瓜类。

4、慎喝绿茶。

5、少喝牛奶,可以改喝酸奶或豆浆。

6、 可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如炖猪肉的时候加一些芳香类的调料,比如白豆蔻、花椒、茴香、桂皮等。

7、慎吃螃蟹,如果吃可以佐以性温的生姜和紫苏。

1、吃完东西肠道不蠕动, 胃有堵胀感,或吃完了就泻 ,吃什么泻什么,完谷不化;

2、容易腹泻,而且吃了凉的,不干净的食物,比其他人更容易腹泻;

3、身上总感觉没有力气;

4、肚子摸上去是凉的,也怕吃凉的东西,吃完了就更容易胃痛、胃胀;

5、总是处于不安、担忧的状态。

调治方法和注意

1、单纯的脾胃虚寒,可以多吃小米粥或小米饭。

2、调治以温中补脾为主,常用黄芪、党参、甘草等。

3、吃肉可以吃黄牛肉,或者吃黄牛肉炖的汤,因为在《黄帝内经》中,牛是属土补脾的。

4、可以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等。

5、少吃一些寒凉性的水果,比如瓜类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水果,如龙眼、荔枝等。

临床上,并非都是纯实寒、虚寒、实火、虚火,有很多病例多种证型是夹杂在一起。

常见 脾胃寒热错杂 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常常反酸、烧心,却也有乏力、胃怕凉,以吃凉的就胃痛胃胀,甚至腹泻。

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症状、证型以及病程变化综合判断。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