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哪些书法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唐朝有哪些书法家,第1张

●唐代著名书法家

1 欧阳询(公元557-641)

其主要作品有:

1)化度寺碑

2)九成宫醴泉铭

3)虞恭公碑

4)张翰思鲈帖

5)皇甫诞碑

6)梦奠帖

2虞世南(公元558-638)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1)孔子庙堂碑

2)汝南公主墓志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其主要代表有:

1) 倪宽赞

2)雁塔圣教序

3)阴符经

4薛稷(公元649-713)

其主要作品:

信行禅师碑:唐李贞撰文,薛稷书,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原石久佚,仅有清何绍基旧藏剪裱本,现存1800余字。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清吴荷屋云:“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

其主要作品:

文赋帖: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流传有绪。赵孟頫跋云:“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有跋云:“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

6李邕(公元678-747)

其主要作品:

1)《岳麓寺碑》

2)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

7张旭

其主要作品:

肚痛帖

1)肚痛帖

2)郎官石拄记:亦称《郎官厅壁记》。

3)古诗四贴

4)终年帖

5)十五日帖

8颜真卿(公元709-785)

其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2)多宝塔感应碑

3)颜勤礼碑

4)祭侄文稿

5)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

6)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稿: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

9)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

9柳公权(公元778-865)

1)金刚经

2)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

3)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10释怀素(公元725-785)

1)论书帖

2)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

3)圣母帖

4)自叙帖

11钟绍京  

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其主要作品有:转轮王经

12孙过庭(公元648-703)

其代表作有:

书谱: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分别是:

1、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2、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3、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4、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 熟导致精。

5、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6、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7、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8、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9、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诀的最高境界。

10、明:眼越明,心越亮。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11、实:靠岸 “认真” 二字打天下。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12、硬: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13、俭:好东西都得省着用。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生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14、重:稳当从容,可当大事。君子不重则不威。

15、廉:护官之符。清, 勤,慎,为居官三鉴。保持廉洁,必能服众。

16、勤: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勤政是居官首务。

17、慎:多一份谨慎,多一分胜算。

18、忠: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19、仁:紧紧抓住人心。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20、诚: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无论勤字,慎字,必须以诚为本,才会有用武之地。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21、敬:赢得上进的空间。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22、恕: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爱己之心爱人。

23、和:和能生威,用和打造团队精神。

24、谦: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25、挺: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挺身入局,敢于担当,才有成事希望。

26、辣:莫因仁慈而误大事。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利落。

27、变:成大事者, 应适时求变。

28、悔: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悔,知缺补缺。悔字与谦字相因,即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视察纠正自己的不足。

29、耐:坚持定能胜利。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曾国藩将耐字分为:耐冷,耐苦,耐劳,耐闲。遇到难办之事,一定要冷静,沉着,稳打稳扎。

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曾国藩办事不求速成,治兵也不愿速进。曾国藩办事喜欢从长远考虑,稳中求成。

31、滑:不愿做的事更要做。迷人之谜,其觉也易,明人之谜,其觉也难。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32、展:化大事为小事。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

33、浑:由聪明变为糊涂。藏锋觅迹, 不过于显露,方不至招人嫉恨,做事不要棱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方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34、忍:能忍人方能胜人。

35、退:退一步,进两步。激流勇退,保全末路。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作下场时。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36、圆: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待人光有真心诚意是不够的,表现诚意才是最重要的。

曾国藩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曾国藩

《颜氏家训》内容涵盖了教子的方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蕴含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精粹,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暖的亲情,给当下家长和孩子一种强烈的感染。书中所讲的内容大致分为几个部分。第一:如何教育子女。第二:如何处理兄弟、妯娌、继父、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第三:如何维持门风、治理家庭。第四:告诫子孙要务实、知足、努力读书、注意养生等。第五:告诫子孙要敬佛、不杀生、积阴德等。

庾衮,字叔褒,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晋朝名士,东晋明穆皇后庾文君伯父。

庾衮家训《戒兄女言》原文:

芳乎:汝少孤,汝逸汝豫,不汝疵瑕。今汝适人,将事舅姑,洒扫庭内,妇之道也,故赐汝此,匪器之为美,欲温恭朝夕,虽休勿休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庾衮小时候就勤俭好学,伯父叔父都身为显贵,庾衮的父亲仍然独守贫困。荒年的时候甚至捡拾橡子充饥。他的两位兄长因为疫病去世,兄长的遗孀和孩子都依靠庾衮生活。在古代,家里的女子出嫁时,出门前母亲要给孩子把五彩丝绳和佩巾系结到身上,称为“施衿结褵”,此后成为女子出嫁时父母叮嘱孩子的意思。庾衮也是一样,他的一位侄女庾芳出嫁时,庾衮亲自用荆草编织成簸箕和笤帚,作为给侄女的礼物,并叮嘱侄女尽到新妇的责任,可谓是“礼轻情意重,话短含义深”。

译文:

芳儿啊:你从小就孤身一人,你一向闲适安乐,我也没有批评过你的过失。现在你嫁人了,将要侍奉公婆,洒扫收拾门庭,这是妇道。所以我特意赐给你此物,不是东西有多好,而是期望你早晚温顺恭敬,受到称赞也不要沾沾自喜

古代的文化虽然不够先进,不够潮流,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即使不去学堂上课,他们的父母也会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古代的文化源远流长,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传世家书家训被保存着。事实上,古代的很多习惯和规定都给后代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了解到的家书家训有《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弟子规》等等,这个家书家训不仅是古代的瑰宝,更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国家一直重视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社会的改变,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你可能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现在的社会是文化社会,没有文化,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教育在生活上是重中之重。

我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的知识就是弟子规。因为弟子规都是三个字组成的,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三字经。弟子规的全文主要是教导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弟子规不仅仅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而且要教导我们要怎样做人。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身边的人,那么再高的学历都是白搭,所以这些传世的家书家训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正确的成长。

一提《朱子家训》大多数老年人和喜爱古文的人都认为指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就完全错了。《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两篇完全不同的由两个人写的文章,不能把《朱柏庐治家格言》通称《朱子家训》

1 朱熹《朱子家训》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

(社会上一直这样称谓,书名页通称《朱子家训》)朱子指的是朱夫子朱熹。”“《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昆山秀才朱用纯写的《治家格言》,柏庐是朱用纯的号,这篇《治家格言》写得非常好,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为是《治家格言》,专供家用,朱用纯在世时已刊和未刊书目中均未收录,世上无古籍对照,靠的是民间传诵和转抄而得,传来传去,抄来抄去,错误越来越多。”——朱锦富(朱熹23世正宗裔孙)

2 朱柏庐《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诫伯离书》、《命子迁》、《诫子书》、《诫外甥书》、《颜氏家训》、《包拯家训》、《诲学说》、《袁氏世范》、《朱子家训》、《弟子规》。

1、周公的《诫伯离书》: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2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留下了著名的家训《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3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4《颜氏家训》: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5唐太宗的《诫皇属》: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6《包拯家训》: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琪”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琪。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7欧阳修的《诲学说》: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8《袁氏世范》: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9《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10《弟子规》: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唐朝有哪些书法家

●唐代著名书法家1 欧阳询(公元557-641)其主要作品有:1)化度寺碑2)九成宫醴泉铭3)虞恭公碑4)张翰思鲈帖5)皇甫诞碑6)梦奠帖2虞世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