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八脉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奇经八脉 41 督脉 42 任脉 43 冲脉 44 带脉 45 阴维脉 46 阳维脉 47 阴蹻脉 48 阳蹻脉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脉 1 拼音

bā mài

2 英文参考

eight extrameridian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八脉是奇经八脉的简称[1][2]。为经络分类名[3]。《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奇经八脉在《内经》中曾有分散的记载,至《难经》才集中加以讨论,并提出奇经八脉这个名称[3]。

4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

41 督脉

督脉为经脉名,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5]

42 任脉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经自小腹内胞中开始,出于会 的会阴穴,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向上到下颌正中的承浆,环绕口唇,到两目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本经脉气相通。[6]

43 冲脉

冲脉(chong meridian or perating or thoroughfare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与本脉脉气相通。[7]

冲脉

44 带脉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季胁下,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围绕腰腹一周。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穴与本脉脉气相通。[8]

带脉

45 阴维脉

阴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进入小腹部,通过胁肋、胸腔到达咽部,与任脉会合。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9]

阴维脉

46 阳维脉

阳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开始,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胁肋、肩胛到耳后方,再向上到头额部后,又折回到项后风府穴处。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0]

阳维脉

47 阴蹻脉

阴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 ,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1]

阴蹻脉

48 阳蹻脉

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2]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龙脉,根据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如按其根本性质可划分为好龙脉与坏龙脉,根据龙脉的阴阳可划分为阳龙与阴龙。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虽龙脉总体可划分为好坏、阴阳之龙,但根据每条龙脉具体呈现的气象、特点,又可进一步将其细分。概括来说,好的龙脉主要有:生龙、善龙、富龙、贵龙,与此相对的,坏的龙脉主要有死龙、恶龙、病龙、贫龙、绝龙。那么,每种龙脉又有何特点,其主导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

生龙

顾名思义,生龙就是生机焕发的龙脉。据文锦堂家传古籍堪舆书记载:生龙有气,势如中天。在风水学上,生龙除指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外,更注重的是整体生气与灵气,即生态良好,有石为其骨、土为其肉,水为其血脉、草木为其皮毛。生龙的气场、磁场都是具有精气与活力的。所以有些人选了一块与自己四柱相合的生龙之地居住,受此地磁场影响,整个家族人丁兴旺、家运昌隆。

死龙

与生龙相对的便是死龙。生龙山势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而死龙为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的山脉,所以风水上说,死龙直硬,无水无砂。此外,龙脉有起、伏才表示这条龙是生活、有精神的。《葬经》说:“葬乘生气。”所以,气贵于生。生者,活也。起伏错落有致,才能藏风聚气。若没有起、伏之势,就是呆板、顽蠢的死龙,迎接到的气也是不好的凶气。因此,如果选到一块个人的命格也无法化解不利磁场影响的死龙之地居住,便会合家不顺,甚至血光之灾等事生。

善龙

正如人有好人、坏人之分,龙也有善龙与恶龙,人们一般把尽职尽责的龙称为“善龙”。那么,龙脉的善恶又是怎样看呢?文锦堂说,龙脉的善恶主要看山形所呈现出来的气象。人的长相有慈祥与凶恶之分,山亦如此。所以善龙就是山势起伏平缓、开阔圆润的龙脉。这种龙脉,处处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一体,吸收的是天地间温柔敦厚的气息。所以,命格相合的人在此居住,日日浸润这种和厚的气息,自己必定也心怀仁德,与人为善,所生后代子孙也是老实忠厚的善人。

恶龙

善龙福佑四方,恶龙却危害颛民。恶龙指植物稀少或枯萎,大块山石嶙峋外露,甚至像刀剑一样锋利相交的龙脉。这种龙脉,吸聚天地间的浊气、凶气,在这种磁场里生活的人,常常心胸狭窄,穷凶极恶。一些家族的人常出些恶人,就是因为选居不慎,错定在了恶龙之地。受恶龙不利磁场的影响,这些人日后多为强盗、土匪,杀人越货,祸害乡民,成为整个社会的害群之马。

富龙、贵龙

富龙、贵龙的龙脉都雍容华贵,具有繁盛逼人的气象,但二者又有不同。据文锦堂居士家传古籍堪舆书记载:星峰圆厚带重气,主出富。因而,富龙有华表日月捍门,有北辰七星镇锁。在风水学上,水即为财。所以富龙带水,人得之就富。那什么样的龙脉为贵龙呢?文锦堂家传古籍堪舆书有这样一句歌诀“贵龙多是穿心出,富龙只从傍生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山脉如果山肩展开,像鸟张开翅膀,脉从中心穿出,这叫“开帐”,有开帐之势的龙脉便是贵龙。如果脉是从帐角斜出,起旁峰,叫做“脚气”,不可称为“帐”,有此脚气之势的龙脉便是富龙。此外,龙脉讲究迎送、夹护和缠绕。一般,带仓带库的是富龙,带旗带鼓的为贵龙。富龙、贵龙,因其富贵逼人,极易造就崛起、煊赫之势,所以,命格、四柱相合的人选择这些地方居住后大多会成为富贵权势之家。

贫龙

贫龙山脉形态瘦削,土地贫瘠,山上草木多凋零,一派气脉柔弱的景象。富龙、贵龙多迎送、夹护,因而多富贵之应,贫龙与此正好相反。文锦堂家传古籍书记载:“若是无送无迎,两边又无旗、鼓、仓、库山等贵器拱恃,形势孤单,且受风吹,便为贫贱龙脉,无富贵之应。”有些人一生卑微,家里一贫如洗,就是因为择贫龙之地而居,长年累月受贫弱磁场影响的结果。

病龙

造成病龙的原因很多,有些是龙脉天然存在某种缺陷,如有石关锁断龙颈等。此外,一些后天人为的龙脉也会伤害到地脉,形成病龙。文锦堂家传古籍堪舆书记载,明朝风水大师刘伯温在其《堪舆漫兴》中对病龙的形容是“病龙慵懒不堪言,边死边生力欠完,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由此可见,病龙其磁场所吸之气也是病晦气,所以选择此地居住,家里人多病、苦痛缠身。

绝龙

绝龙,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来,就是断绝无后继之力的龙脉。分辨此种龙脉,主要从龙脉的形与显露出的气象来看。文锦堂居士多年来看了无数山,辨了无数龙脉,他指出,绝龙整体看起来无气无力,光秃荒凉,吸收天地间断绝之晦气。如果人不慎选址在此居住,那么不仅家族运势低下,更严重的是会受此种磁场影响,有绝子绝孙的后果。所以,有些家族人丁单薄,香火不续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中的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而脉诊室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脉诊,又称为“切脉”“候脉”“按脉”“持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病方法。

现代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

“寸口”又称为“气口”或“脉口”,分寸、关、尺三部分。

掌后高骨的部位称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分,共为六脉。

中医采用“寸口诊法”,是因为寸口脉搏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临床上常用的划分法为: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切脉的时候,让病人坐或仰卧,使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位,直腕仰掌,以使血液畅通。

切脉时常运用不同的指力以体察脉象,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曰“举”;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名曰“按”;不轻不重,中等力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曰“寻”。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正常脉象,又称为“平脉”或“常脉”。

平脉的至数是一呼一吸即一息脉来四至,脉象和缓有力,从容有节,不快不慢。

平脉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有神”,即脉象和缓有力;

二是“有胃”,即脉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

三是“有根”,在尺部沉取,仍有一种从容不迫应指有力的气象。

浮脉与主病

脉象: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即得,重取稍弱。特点是脉象显现部位表浅。

主病:浮脉主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相似脉:

散脉:浮大无根,浮取脉形很大,但无力,稍一用力则按不着。散脉表示正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多见于病证的危侯。

芤脉:浮大中空,有如按葱管。多见于大失血或大汗后。

沉脉与主病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特点是脉象部位深在。

主病:病邪在里。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相似脉:

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须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暂时伏而不得。常见于厥阴、邪闭、痛极等病症。

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均不应,推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见于阴寒积聚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

数脉与主病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来去促急”。

主病: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相似脉: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七特征是数而燥。在热性病极期,以及劳瘵病阴竭阳越时,都可见到疾脉。

虚脉与主病

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令人有一种软而空豁的感觉,是无力脉的总称。

主病: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

实脉与主病

脉象: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皆较大而坚实有力,是有力脉的总称。

主病:主实证。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之证。

滑脉与主病

脉象:“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指下有一种圆滑感。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妊娠亦常见滑象,是血气充盈而和调的表现。

涩脉与主病

脉象: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细脉与主病

脉象:脉来细小如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洪脉与主病

脉象:“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即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的力量较去的力量大。

主病:邪热亢盛。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症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证。

弦脉与主病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痛症、痰饮等。弦大兼滑,阳热为病;弦紧兼细,阴寒为病;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也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难治。

代脉与主病

脉象: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

主病:主脏气衰微。风证、痛症、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诸病而见代脉,多属因病而致脉气不能衔接。

丝脉是中医上出现的一种脉象。它又被称为细脉,大多都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剧烈的减少,导致了脉搏充盈度降低、脉压变得十分低下的一种表现,往往说明患者阴阳俱衰、气血将枯,气不行,血也不充,脉很微绝,脉搏细弱无力,似有似无,如游丝一样。

一般来说,往往出现了休克以及大出血,或者全身衰竭的病人会出现这种丝脉的症状。

较常见的二十八种病脉脉象。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常见28病脉是:浮、沉、迟、数、滑、涩、 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音抠 kou)、革、牢、濡、 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一说大脉)。

28病脉脉象分类脉诀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脉象的特征和主病,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用歌诀的形势记载下来,如六朝·高阳生《脉诀》、宋·崔嘉彦《崔氏脉诀》(四言脉诀)、明·李月池《四言举要》(四言脉诀)、李时珍《濒湖脉学》(七言脉诀)、李中梓《诊家正眼》(四言脉诀)、清·林之翰《四诊抉微》(七言脉诀)等。

在脉象分类方面,历代医家有许多分类方法,如七表八里九道脉、浮沉迟数滑涩六字纲等。但其分类终不尽人意,有许多欠缺。

常见的28病脉分类方法,则较为科学。共分为浮、沉、迟、数、虚、实6大类,其中浮脉类6脉,浮洪濡散芤革;沉脉类4脉,沉伏牢弱;迟脉类4脉,迟缓涩结;数脉类4脉,数疾促动;虚脉类5脉,虚细微代短;实脉类5脉,实滑弦紧长。为便于掌握,脉诀如下:

浮洪濡散芤革阳,沉伏牢弱为阴伤;

迟缓涩结脉至缓,数疾促动主盛阳;

虚微细代短不及,实脉实滑弦紧长;

二八病脉请记清,浮沉迟数虚实详。

指以五行为代码,五行比喻五脏,相脉指,春木旺火为相,春三月脉应弦,略洪为相为顺,夏火旺洪为火,土濡为相为顺…。克脉指与季节自然克逆,自然应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月应土旺。如春木旺,得短涩而浮为秋脉,秋五行金旺,李滨湖脉诀云,春得秋脉定知死,夏得冬脉为克。脉诀云三至为迟四至为缓五至曰平,平应合四季等等,可参考奇经二十七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正常脉象图的构成 41 胃气脉象图 42 神态脉象图 43 根基脉象图 5 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 附: 1 古籍中的脉象图 1 拼音

mài xiàng tú

2 英文参考

Pulse picture

3 概述

脉象图是用模拟中医切脉方法的仪器所描记出的各种脉象信息的图形。是脉诊现代研究的重要技术成果,是脉诊客观化、规范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图形是对所测脉象信息的客观记录,典型的正常脉象图由一组波群与各波之间的间期组成,代表一个完整的脉搏搏动周期。

4 正常脉象图的构成

构成正常脉象图的主要波形有:A波(前波)、U波(始射点),P波(主波)、P角(主波角)、T波(潮波)、V波(降中峡)、D波(重搏波)。测查脉象图的最佳部位为寸口脉。脉象图中的胃、根、神是判定平人正常脉象的三个基本条件。

41 胃气脉象图

胃气脉象图的特征为:

(1)脉波节律基本规整.U~U’或P—P’间距差值小于012秒;

(2)脉波频率正常,60~100次/分(成人);

(3)主波角柔滑,其夹角<42°,D波明显并居中位。三项中任意二项有严重失常者,为无胃气。

42 神态脉象图

神态脉象图的特征为:

(1)脉波图形正常,各波形态清晰;

(2)上升支直立,无转折;

(3)P角圆滑,夹角<42°;

(4)D波明显,多位于降支的中段;

(5)P波幅>10mm;

(6)U~P时间<01秒。六项均有明显异常者为无神。

43 根基脉象图

根基脉象图的特征为:(1)浮、中、沉三种压力描记的脉象图以中取脉图清晰;(2)寸、关、尺三部分别描记的脉象图均较清晰;(3)脉波频率正常,60~100次/分。寸关尺三部脉于浮中沉位测记脉图均不清晰,或描无脉象图形,或脉波频率大于180次/分,或低于35次/分者为无根基;寸关尺三部脉中一部或两部描记图形不清,或无脉象图形者为少根基。

5 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

综合多数学者的认识,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为:

(1)目测各波群形态正常,脉渡节律基本规整,U—U’或P—P’间距基本相等,差值<O12秒;

(2)脉搏频率在60~100次/分(成人)之间;

(3)U波在80°~87°之间;

(4)上升支直立,无转折;

(5)上升时间在007~011秒;

(6)主波幅(ph)在9~22mm(戏09~22Ω);

(7)主波角(P角)在19°~42°之间;

(8)潮波常在下位,波幅小于1mm(或01Ω);

(9)V波幅/P波幅在25~57%之间;

(10)重搏波位于中位,波幅在05~2mm(或005~02Ω);

(11)P—U’时间在038~078秒;

(12)V—U’时间在036~076秒;

(13)寸关尺,浮中沉图形差异不显著。其中1~2项有轻微异常,或可疑而又不能判为异常脉象图者,应判为“大致正常脉象图”。异常脉象图则脉波形状变异,脉波频率失常,节律不齐或脉位不正。

古籍中的脉象图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第一节·小伤寒

的处方程序。不过,它说脉部分,多数引用经文以印证脉象,各篇一律,仿佛从前的注疏文本,但求合式,不考虑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11.镇摄汤

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90.论治疔宜重用大黄

鸠尾处隐隐作疼,或其处若发炎热,似有漫肿形迹,其脉象见沉紧者,即宜预防鸠尾穴处生疔,而投以大剂解毒清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3.温病兼吐泻腿抽

今又加以外感之壮热,传入阳明以灼耗其阴分,是以其脉象不为洪滑有力而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阴亏之现象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55.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迟脉类脉象包括迟、缓、涩、结等4种脉象。

迟脉

[脉象特征]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明显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迟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搏跳动次数缓慢脉类的象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医学教育网整理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经隧阻滞,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的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无力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

涩脉

[脉象特征]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涩脉有有力和无力之分,脉涩而有力者,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气滞、血瘀、痰浊等邪气内停,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

结脉

[脉象特征]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其具体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结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此外正常人也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机理分析]因阴寒偏盛,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有力;若久病气血衰弱,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脉气不续,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无力。

八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奇经八脉 41 督脉 42 任脉 43 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