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主要写了哪些昆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昆虫记主要写了哪些昆虫?,第1张

1、石蚕 2、蜣螂 3、蝉 4、泥水匠蜂 5、螳螂 6、蜜蜂、猫和红蚂蚁 7、矿蜂 8、萤 9、被管虫 10、樵叶蜂11、采棉蜂和采脂蜂 12、西班牙犀头13、蚱蜢 14、黄蜂15、蛴螬 16、蟋蟀17、赤条蜂 18、捕蝇蜂 19、寄生虫20、松毛虫。

一、石蚕: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 、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

二、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

三、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四、舍腰蜂头部有两只触角,触角末端向外弯曲,胸部圆柱状,尾部细长末端有膨胀,后四脚偏长。

五、螳螂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扩展资料: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学的理性就是得到了这种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续下去。总之,《昆虫记》记载的情况真实可靠,详细深刻;文笔精练清晰,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参考资料:

---昆虫记

《昆虫记》中主要介绍的昆虫有十一个,分别为:蝉、螳螂、绿蝈蝈、小阔条纹蝶、金步甲、蟋蟀、豌豆象、圣甲虫、西班牙蜣螂、隧蜂、朗格多克蝎。

因前臂举起来的样子酷似祈祷的少女,因而螳螂又称“祷告虫”,曾被古希腊人民视为先知。

螳螂体型矫健,体色淡绿,薄翼修长,非常典雅帅气。它的小嘴尖尖的,仿佛天生用来啄食,头部还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有趣的是,昆虫之中唯有螳螂的目光可以观察,甚至还有微妙的面部表情。

螳螂还是直翅目食草昆虫中的另类,它专吃活食,而且武力值很高,即便一些体形比它大的昆虫也是它的盘中餐。此外,螳螂不仅食量很大,消化系统也很强悍,就算是比自己还大的食物也能一次性吃完。

特征:

不过,能吃而且体型较大的螳螂一般都是雌性,雄螳螂往往吃得不多,体型瘦小,翅膀发达,飞得很快。平日里,雌螳螂和平共处,但到了交配和产卵的时节,雌螳螂便开始自相残杀。当然,这残杀不仅限于雌螳螂之间,在交配完成后,雄螳螂往往也会被雌螳螂一点点吃掉。

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繁衍,在产卵时,雌螳螂的腹部会排出一种黏糊糊的物质,经过挤压拍打,最后膨胀成一团团泡沫,雌螳螂一边产卵一边挪动排出泡沫,最后泡沫渐渐凝固,变成了螳螂的卵囊。

不过,虽然雌螳螂为了繁衍做了很多准备,但在产卵完成后,无论这些卵会受到什么安全威胁,雌螳螂通常都是置之不理,冷漠潇洒的离开。

《昆虫记》里的昆虫有:蜣螂、瓢虫、蚂蚁、蝉、萤火虫等。

1、瓢虫

形似半个圆球,一般5∼10毫米(03∼04吋)长。足短,色鲜艳,具黑、黄或红色斑点。鞘翅颜色和斑点数因种类而异,九星瓢虫的图案是在橘红鞘翅上各有4个黑斑点,以及各有半个斑点,这是典型的瓢虫颜色图案。

2、蜣螂

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3、萤火虫

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

4、蝉

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出现。它危害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多种树木。

5、蚂蚁

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昆虫的分类:

一、鞘翅目: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

二、鳞翅目: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

三、双翅目: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四、膜翅目: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五、半翅目: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

六、直翅目: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

七、广翅目: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

八、蜻蜓目: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

九、其它昆虫: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常见的昆虫:

(1)苍蝇、蚊子,都属于双翅目的,总的外形特征有:成虫体微小至中形,极少大形。体短宽、纤细,或圆筒形。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幼虫为无足型,其中又分全头式、半头式和无头式3种类型。蛹为裸蛹或围蛹。

(2)天牛、蜣螂,都属于鞘翅目的,总的外形特征有: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3)蛾、蝶,都属于鳞翅目的,总的形态特征有: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4)椿象,属于半翅目的,总的形态特征有:体多为中形及中小形,个别种类大形。多为椭圆形,背面平坦,上下扁平。体壁较坚硬。口器刺吸式。翅两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多数种类具有发达的臭腺,其分泌物在空气中挥发,产生浓烈的臭味,可用以防卫。

(5)蝉,属于同翅目的,总的形态特征有:体微小至大形,体形变异较大,多为圆形或长椭圆形。体壁光滑无毛。口器刺吸式。翅两对,前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不形成半鞘翅。多数种类有蜡腺,能分泌蜡丝、蜡粉等。

扩展资料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参考资料:

——昆虫

昆虫记主要写了哪些昆虫?

1、石蚕 2、蜣螂 3、蝉 4、泥水匠蜂 5、螳螂 6、蜜蜂、猫和红蚂蚁 7、矿蜂 8、萤 9、被管虫 10、樵叶蜂11、采棉蜂和采脂蜂 1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