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的传说有哪些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关于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的传说有哪些啊?,第1张

有人说,它是莲花生大师派往守护雪域东方的大将,列于藏区的八大神山之一。缅茨姆,正是位于卡瓦博格峰左侧的一座雪峰。 还有一个是关于日本登山队的故事,十八名日本登山队员于1991年攀登梅里雪山的时候,在半山腰上全部遇难,被雪崩掠走了罪恶的生命!而在香格里拉,你会听到另一个版本的关于日本登山队员遇难的又一种有趣的说法。 事情还得从七十年代说起。 七十年代的某年春季,云南省丽江风景区来了两个日本人,这两个日本人打着科研的幌子,在丽江风景区整整呆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月里,这两个日本人不与任何人接触,专门爬山沟,钻树林,当他们离开丽江的时候,只带走了一只蝴蝶,一根树枝。过了没多久,这两个日本人又重返丽江,还是不与任何人接触,依然只是爬遍丽江的大小山沟,钻遍丽江的所有茂密的树林,当他们离开丽江的时候,还是只带走了一只蝴蝶,一根树枝。但是这一次他们就没有那么走运了,因为他们两次来丽江的时候,为他们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正好是同一个海关人员,这名谨慎的海关工作人员对两日本人来丽江的行为非常惊奇,也对这两个日本人的第二次丽江之行充满了疑虑,于是他请来了云南省动植物检疫所的专家,对这两个日本人所携带的蝴蝶和树枝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检查,这一检查可就查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这两个日本人第一次所携带出境的蝴蝶是濒危蝴蝶品种,这种蝴蝶是与恐龙同一时期的物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美丽的四尾三色蝶,而这种蝴蝶只在我们国家的丽江才有,(七十年代)目前估计不足300只,早已经被国家列为了濒危动植物。被日本人携带的那根树枝也很令人惊讶,原来那可不是根普通的树枝,那也是恐龙时期延续下来的唯一一个树种,名叫“红豆杉”。话说这“红豆杉”可不是一般的树种,在丽江被纳西族儿女称为神树。经研究发现“红豆杉”对很多疑难杂症有特殊疗效,特别是能防癌抗癌(丽江地区的癌症患者是全世界最低的),对治疗高血脂症也有奇效,因此“红豆杉”也被国家列为濒危动植物,是严禁采伐的树种之一。 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搞清楚这两个日本人的真实面目之后,宣布从此以后云南丽江为日本人的禁行区,任何日本人不允许踏进大理、丽江等一带风景区旅游。那两个日本人也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从此不准再来到中国领土。 事情再往前走了近20年,1991年日本登山队经过千辛万苦死皮赖脸的申请由日本外交部和中国外事办商量要来攀登梅里雪山,中国外事办与国家体育总局为了顾全两国关系,万般无奈之下答应了日本人的乞求,但有三条戒律:一严禁携带任何物种出境;二不能违犯少数民族的族规;三不提供中国导游。 香格里拉地区的少数民族以藏族居多,这里的藏民与西藏的藏民虽然不属于同一支,语言也不相同。但是香格里拉的藏民不仅骠汗强壮,而且更加汉化,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都了然于胸,因此也知道日本人在丽江的丑恶行径。梅里雪山在藏语里讲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雪山”的意思,于是全香格里拉的藏民不管国家外事办和体育总局颁发的登山令,自觉地在各个进山路口达成人墙,不让日本登山队进到梅里雪山地区来,最后在公安部门的保护下,日本登山队才艰难地在梅里雪山山脚下安营扎寨,准备好登山的具体工作。第二天早上,当疲惫的日本登山队员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发觉他们的帐篷周围已经被一千个手拿藏刀的藏族青年团团围住,那些藏族青年全部上身赤裸,脸上涂画着山神形象的油彩,嘴里不停地怒吼着,一步步向日本人逼近。这样僵持了一天,公安部门才艰难地将这些藏族青年们劝离回家,日本登山队员们长长吁了一口气,他们才有时间准备向梅里雪山进发。 第三天早上,日本登山队员们整装出发了,当他们全部离开山脚往山上攀登的时候,山脚下来了一支约二百人的队伍,其中有二十个从香格里拉松赞林寺(俗称“小布达拉宫”)来的藏族喇嘛手里拿着长长的挞杩(藏族的长喇叭),他们在梅里雪山山脚下做了一会法事之后,围成一圈将手里长长的挞杩对着日本登山队上去的方向一起吹响,只见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转眼间狂风大作,冰雹骤然而下,半山腰间聚起阵阵黑云,突然,一场迅速而来的雪崩将所有的日本登山队员全部吞噬之后,天气又马上放晴,微风飘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山茶花香。 此次雪崩事件过后三天,全国各地的报纸才报道“日本登山队在攀登云南省梅里雪山的过程中,因为事前对梅里雪山的天气情况准备不足,在半山腰时不幸遭遇雪崩,全体登山队十八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组织搜救工作……!”。 从那以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任何地方的登山人员来攀登梅里雪山!

 “香格里拉是‘三江并流’区域的核心地带,也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林区,植被非常丰富。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高海拔地三江并流区,生态非常脆弱,树长得很慢。也就是说,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非常重大,既有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的战略意义,又有保护脆弱生态的作用。”

  1998年以前,用木头盖房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而香格里拉县有半年时间在零摄氏度以下,每人每年用于烤火的薪柴约2 立方米;同时,这里木材生长期长,木质好,原木一立方米能卖1000多元,板材每立方米能卖到1500~2000元之间。那个时候,香格里拉几乎人人以木材为生,财政收入也多来自林业。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结束了香格里拉县靠伐木挣钱的历史,国家出台法规,严格禁止包括香格里拉县在内的长江上游地区砍伐天然林。禁令一出,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

  伴随着对禁伐政策的坚决落实,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也落户在香格里拉。云南省植树劳模廖春花说:“我们现在是‘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很多原来的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种树人。”

  除了不靠砍木头挣钱,在其他方面,也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潘玉凤告诉我们,明年迪庆州将举行5周年州庆,县政府从外地买来雪松,而不是就地取材,用更便宜、更漂亮的云杉妆扮县城。

  不让砍树了,县里财政收入如何增长?农民收入如何增长?

  为了叫响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县里编制了全县的旅游总体规划,严格要求以规划为龙头,先规划、后开发,科学分配旅游资源,划分了5个不同特色的旅游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全县旅游东环线,把沿线的著名景点虎跳峡、白水台、碧塔海、属都湖、天生桥等景点连成旅游黄金线,并扩大外延,修建香格里拉至德钦、维西公路。此外,逐步规范旅游行业的管理,对景区环境保护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目前,香格里拉已经成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一块响亮的招牌。禁伐至今,旅游总收入翻了一番,一步一步走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老百姓也因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尝到了甜头。

  在香格里拉,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要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要着眼长远,舍得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这里要提到的是,2008年BBC与我国联合拍摄的6集纪录片《Wild China》其中一集就是以香格里拉为主介绍西南一带的野生动植物等中国未被发现的美丽景致,对于了解香格里拉不可不说益处多多!

  香格里拉的旅游小贴士

  香格里拉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苍凉的茶马古道上的许多石门关及滇西奇观的色仓大裂谷都以其绝纱的景致向游人畅开怀抱,在雪山深处,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等无数清幽宁静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唤人们去撩开她们美丽的面纱。香格里拉的精华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的精华是雨崩村。

香格里拉非常出名,它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你知道吗?那迪庆香格里拉知名特产又有哪些呢?赶紧来看看吧!

1香格里拉松茸

松茸因其生长在松、栎林地,菌蕾期状如鹿茸而得此名。它富含很多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粗脂肪含量低,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生精益气、理气化痰、延缓衰老、防癌治癌、防治糖尿病等,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重要的食疗和保健功能,是难得的珍贵食用菌。

2香格里拉牦牛肉

牦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吃香格里拉牦牛肉在迪庆,实在是一种享受。可在市场购买干巴、肉松等作馈赠亲朋好的礼品。

3香格里拉青稞

香格里拉青稞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特产。香格里拉藏民种植青稞时一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香格里拉青稞是地球上最干净的粮食之一。青稞具有“三高两低富硒”(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富含硒)的特点。香格里拉青稞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香格里拉葡萄酒

迪庆香格里拉高原产区的葡萄主要以名贵赤霞珠为主,它非常适合迪庆的气候特点,且它的天然糖份高,无需添加任何理化成分,即能获取最佳品质的口感。早在1848年,法国传教士把西方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带到迪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葡萄酒产品。

5香格里拉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怎么样大家都清楚了吧!对于香格里拉可能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比如出名的艺人谢娜张杰的婚礼就是在云南大理的一个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的。你是否对这里更加向往了呢!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香格里拉特产有:虫草、雪莲花、藏红花、麝香、贝母等。

1、虫草

冬虫夏草(学名:Stachysgeobombycis)是麦角菌科水苏属植物,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2、雪莲花

雪莲花(学名:Saussureainvolucrata),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为菊科、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残迹。

3、藏红花

番红花(学名:Crocussativus)又称藏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

4、麝香

麝香,中药材名。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5、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近年来,香格里拉因受世人的关注而名声大噪。几年来,到香格里拉旅游、探险,研究者、商人数不胜数。其实,香格里拉备受世人关注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本身蕴涵的藏文化中的清新、平和的韵味及它所涉及的香巴拉内涵。然而大数人重在对自然景观的对比性研究上,忽略了对精神文化的讨论。对香格里拉精神乐土层出不穷的解释和香格里拉特指的民族文化在西方学者的文章中是颇多的。问题是人们在宣传、探寻香格里拉时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出现了部份贻笑大方的假设、猜想的文章,使香格里拉研究过于表浅化。简单化和片面化。 本人在迪庆州藏学研究院从事藏学文化研究工作,翻译、整理了迪庆藏族古籍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了文化遗迹;探索、发现、研究香格里拉真正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的认识香格里拉。更重要的是从中吸收与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以热爱自己民族的赤子之心,用心和虔诚来顶礼佛、法、僧三宝为一体的根本师。用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来编写香格里拉神话与现实之文。 一、传说香格里拉 (一)佛教典籍中对香巴拉的阐述: 根据藏文记载,香巴拉王国隐藏在西藏北方的雪山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四周被双层雪山环抱,有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城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中央又耸立着内环的雪山,这里是被称作卡拉巴王宫的地方,这里住着香巴拉王国的国王。这里的居民有着超凡的智慧,摈弃了偏执、痴迷和贪欲。香巴拉王国的神圣国王,他领导香巴拉王国保持有世界最高佛法,直到外部世界之真心的宗教被野蛮人消灭为止,当野蛮人图谋征服香巴拉时,香巴拉国王与超自然神兵将出现,于一场大站中将野蛮人消灭,在全世界重扬佛法,重建黄金时代。 (二)香巴拉王国里时轮密法传授的概述: 据古代藏梵文记载,释加牟尼圆寂之前,将世轮密法传授给了香巴拉国王的第一位国王达娃桑波(世称苏禅德喇)达娃桑波曾到印度求得了这部真经,将此佛法带回雪域藏区,并将此佛法以文字记录下来,供香巴拉后世国王教传时轮密法。据说每位国王要活100年(肉身阳寿)都是藏区佛教寺院中某位菩萨的转世。 香巴拉人大多数都修持西藏密教的最高佛法-噶拉洛库拉密法,也即时轮金刚法。在听经授法和香巴拉王国的每位男士都是未来的战士,他们头系红绸,右手大拇指带玉环,也就是所谓的箭手。(在未来外部侵入的战争中他们都是无敌战士) <香巴拉王国指南>描述:香巴拉的国王居住在国度中央的一座大宫殿内,他是一位菩萨的转世现身。按照佛陀的精神,菩萨本可以涅磐成佛的,但他为了超度众生而不惜转世成人来度人。国王居菩萨位,但同时也是统治者和众人的修持导师。人进入香巴拉王国后,可得国王及国王所护卫有佛法的帮助,得到修持成佛所需要的智慧和善心。 (三)苯教最原始的香巴拉之意 据本教源流记载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天界之光的神,降临于大地之上,他与另一位降临大地之神邂逅,当他俩结合之后,生下了儿女,于是在此安居乐业,这里自有了人的生息。当时一切甘露美味皆布满地面,供人亨用,但是吃了这些食品,人自身之光逐渐消失,体重也增加了。当人自身的光芒耗尽后,地球便陷入黑暗之中。由于众生的造化,佛的恩典,地面升起了太阳和月亮,黑暗被驱出。自此方有昼夜之分和年月日记时。这块地方印度语称之为“香巴拉”,(汉译作香帕拉)藏名“俄莫隆仁”。 (四)永仲教义与纳粹的狂想 永仲源于苯教的名词,意为金刚不变,永固一致。用“ ”来表示,也是对苯教派的尊敬之意。胸部吉祥标志,古时译为吉祥海云想,释加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原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和宗教符咒、护符或宗教的标志,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如果把苯教的本意义没有明白彻底,只是想用自己的野心与疯狂的贪心那么就是正与反,善与恶的水火不容。也就是纳粹的血辱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亚特兰偙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 1938年,希姆莱奉命派遣以博学家恩斯特·赛弗尔和人类学家布鲁诺·贝尔格为首的德国党卫军塞费尔考察队奔赴西藏。贝尔格测量了很多西藏人头部的尺寸,制作了这些人头部脸部耳朵和手的石膏模型,这次考察中,队员们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地球轴无穷能量的佳说。 1941年12月底,在苏联战场上德国军队遭惨败后,纳粹人又想到了那个遥远东方雪域的地球轴心打造不死军团。1943年1月,由海固里希哈勒率领的纳粹土人探险小组秘密启程赴藏。5月,他们在印度被英军逮捕,没完成使命。 藏经中,有关佛的宇宙空间是这样描述的:天为中心,地为中央,国为心脏。冰川地犹如孕妇,所有江河犹如头颅,高山特高,大地特净。在这样一个地方,人生来即为圣贤者,风俗犹浮,马匹也会奔驰如飞。也就是古吐蕃人所说的藏区处于“地之肚脐”。他们处于由各国组成的四方开了大陆的中央。地球大陆的确曾是一块四方形的整块陆之外。这种将肚脐比喻为驻地的神奇说法,似乎也说明古吐蕃的某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远古的香巴拉王国的所在地。而不是什么可以打造不死军团,也不是什么能控制地球。所以纳粹的狂想也是一种愚昧。 二、话说香格里拉 (一)在香格里拉没有消失的地平线 “那是一个巍蛾的山峰,沐浴在月光之下幽冥险峻,蔚为壮观,这无疑是世上最可爱的山峰,几乎就是一座美妙无比的金字塔,轮廓鲜明,像似顽童两笔画出来的,然而他的高度,宽度和质感,却又不可同日而语。他是那么雄伟,那么祥和,使他好一阵子分不清,究竟是真景还是虚幻。些许烟雾环绕着塔似的峰尖,给景色增添了险峰的生气,而远远传来的雪崩声它并不是幻景”。 “飞行者终于睁开了眼睛,并断断续续开始吐出一些音节,我想他是说这附近有一座喇嘛寺院,他称之为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而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用这样的文字描绘了他们迫降到不知何地的山谷间,映入眼帘的雪山,然后用飞行者所指的喇嘛寺,即香格里拉。 在描写到驿道、溜索、马帮、脚夫、木桥,以及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共处的事实。 使人们在迪庆找到了神奇的发现: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以及詹姆斯希而顿,描绘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虽然小说中没有提到这些人文景观的名称,但考古学者证实,希而顿所描绘的就是““茶马古道”。因为不管在西藏地域,或是藏民居住的其他地区,藏文化与其它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和平依存的地区,同时又兼有驿道、溜索、马帮、脚夫、木桥等人文景观的,中甸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香格里拉的旋风席卷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世界各地的香格里拉信仰者及游客纷纷而来,竞相争睹香格里拉这一人间仙境。不管他们是否得到了来此的目的,但我相信,假如他们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当中,那么他们的精神世界绝不会空虚。因为这就是不会消失的香格里拉。 (二)时代热潮中已消失的香格里拉 自从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发表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寻找香里拉热中,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都先后称,他们已经找到了香格里拉的真实存在。 1957 年,印度国家旅游局就向外界公开宣布,位于印度一侧喀什米尔喜玛拉冰峰下的巴尔蒂斯镇为香格里拉。 1992年,尼泊尔旅游部门宣布,该国的边陲小镇木斯塘,即为香格里拉的原形。 然而,在这些地区,幕名而来的旅游者大失所望,因为这里的人文景观和地理面貌与小说中所描写的大相径庭。 当世人纷纷涌入迪庆香格里拉,也许迪庆香格里拉的美丽刺激了领近的地区,他们也在各地宣传着香格里拉。 关于这些我不想多说,只要你到香格里拉生活着,感受着,幸福着,那就是扎西得勒! 三、再说香格里拉 (一)香格里拉的现实 雪山、峡谷、草原、湖泊、三江并流,是迪庆的自然景观。 中甸(香格里拉)地处滇川藏川三省交界处,历经滇藏地方政府的管辖,它是中华版图中最富特色的地区之一。汉时属越嵩牦牛羌部地。唐时,吐蕃王朝曾把势力扩展到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并于此建神川都督府与唐王朝抗衡,吐蕃时分上阿里王国,中卫藏四翼,下多康六省中属绷波岗。后因吐蕃与南诏联军作战失败,势力便退到中甸、德钦和川滇边界。元朝归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明属丽江府,清代划归鹤庆府,称中甸厅,。但随后又改归丽江府管辖。民国初年,中甸改为县。 藏语称中甸为建塘,其意义之一是:这里比毗邻任何地区都好,殊胜,谓之“建”;众雪山环绕一块平坦宽敞的高原而谓之“塘”;意义之二是:这里四周杂居着各种不同民族,有各种不同风俗习惯,而藏族仍能保持自己优良传统和文化习俗,克胜了其他民族习俗的同化,所谓之胜利这“建”。 这里完全是一个多民族的万花筒,十几个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演变出奇异多彩的民族风俗、民族文化。 (二)香格里拉文化内涵 迪庆香格里拉一直是雪域高原和云南多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道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地带。 直到今天,康藏地区被称为茶马古道的沿线,依然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融局面,茶马古道宛如一个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走廊,多姿多彩的人文胜景迎面扑来,接之无暇。从西汉起,居住在迪庆及其附近地区的二十多个少数民族,随着相互之间的经贸往来,文化的碰撞,汉文化,氐羌文化、百越文化、百濮文化、相互融合和滋润,在此形成了有本土特点的藏文化,汉文化和纳西东巴文化。之后又逐渐融入了外来文化,如西亚文化,印度文化及东南亚文化。一条古道便是历史的时光隧道,它绮丽而眩目,兼收而并蓄。各民族宗教和习俗在这块土地上和平相处,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这里,人们能遇到强壮的康巴汉子,也能遇到智慧朴实的纳西人;既有佛教徒,也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徒;既居住者汉人的后裔,又居住着西方的探险家和传教士。这样的多民族、多文化内涵坚固的香格里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三)我生活在香格里拉 小时候听妈妈讲香巴拉的故事,听得如痴如醉,因年少的心灵总是想象着香巴拉王国如诗如画的环境与无忧无虑的生活。长大后听一首《香巴拉并不遥远》的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哪里没有忧愁,那里没有痛苦,那里鸟语花香,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噢,香巴拉并不遥远,那就是我们的家乡。 那就是我们的家乡、家园、家。迪庆高原,香格里拉这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人们将山敬为神山,水视为圣水、湖为仙湖,树是神树,不轻易触动一草一木。这里的人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规范,并演绎出一整套极度崇拜自然,并能沿继着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世代相传,代代相护。建造美丽的家乡,守护美丽的家园,厮守温暖的家。这就是人间的香巴拉。 虽然家对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对家给予了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家就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因为家的责任才会缔造美丽的家园,小时候父亲,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自己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那就是一份责任、一份温情、一份牵挂,属于自己,属于妻子,属于孩子。这一切,属于我的这一切都在香格里拉。在这里我有了新的家,娶了香格里拉的一位卓玛,美丽善良贤惠的妻子,人生一世相伴到老。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儿子,我给他取名为安康杰嗣儒尕,安康就是安多与康巴的结合(因为我来自青海安多地区,卓玛是香格里拉康巴人),更多的是祈愿我的孩子一生安康!杰嗣儒尕乃传承传统文化,继承祖先的杰业,顶礼多、卫、康的圣人,传播智慧与文明的嗣子,一生慧乐无穷之意。也就是以香格里拉文化的内涵来取名的,而且我也深信,儿子是智慧与悲悯的化身,是度姆赐给我的。所以也有度姆之嗣,慧乐儿之意。现在妻儿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个家就是我香巴拉的天堂,是我的香巴拉,我的天堂。 来源:藏美康业( http://wwwzangmeicom/)[详细地址]: http://wwwzangmeicom/news2aspid=17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