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荔枝是“果中之王”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入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中文拼音:[lì zhī][1]
英文解释:Litchi chinensis;leechee
“荔枝(学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亚热带果树。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2]
又叫离枝。树木高大,树叶一年四季不落,果在五六月份成熟。诗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离开树干,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四五日后色、香、味都已没有存,所以名离枝。”
果鲜时肉白,经晒干后呈红色。日晒火烘,卤浸蜜煎,可以运到远方。成朵荔果晒干称为荔棉。
功效主治
止渴,益人颜色,提神健脑。可治头晕、心胸、烦躁不安,背膊不适,颈淋巴结结核,脓肿和疔疮,发小儿痘疮,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新鲜荔枝食入过多,会出现牙龈肿痛、口痛或鼻出血。所以牙齿有病,及上火病人忌食。[4]
功效作用
1补充能量,益智补脑。荔枝果肉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总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种水果的首位,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增强免疫功能。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
3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适宜。
4消肿解毒,止血止痛。
5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泄者的食疗佳品。[2]
核
性味味甘,性温、涩,无毒。
功效主治可治胃痛,小肠气痛、妇女血气刺痛。方法是将一枚核煨成性,研成末,以酒调服。
[4]
壳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疮痘出不快,煎汤饮服。又解荔枝热,浸泡水饮服。[1]
花及皮、根
功效主治主治喉痹肿痛,用水煮汁,细细含咽。[2]
附方
治水痘发出不畅:荔枝肉浸酒饮,并吃肉。忌生冷。
治疔疮恶肿:用荔枝三个或五个,不用双数,以淘净为末,与糯米粥同研成膏,摊在纸上贴。留一孔出毒气。或用荔枝肉、白霜梅各三枚,捣成饼子。贴于疮上,消除病根。
治呃逆不止:用荔枝七个,连皮核烧灰存性,研成末,白汤调服,即止。
治疝气:荔枝核、青橘皮、茴香各等分,炒灰存性研开。用酒调服二钱,每日三次。
治妇女血气刺疼,胃痛,腰腹背痛:用荔枝核烧存性,取半两;香附子炒一两,研成末,每次服二二钱,用盐汤,米汤调服均可。
治痢疾(赤白痢):荔枝壳、橡斗壳,石榴皮、甘草各自炒后煎服。
鼻塞:用荔枝干七个,加50毫升醋煮热服用。
荔枝蜜是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上等蜂蜜,颜色为琥珀色,芳香馥郁,带有浓烈的荔枝花香味。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荔枝盛产南方,被誉为“果中之王”。荔枝蜜采用荔枝之花蜜,气息芳香馥郁,味甘甜,微带荔枝果酸味,既有蜂蜜之清润,却因为蜜蜂酿蜜时添加了各种蜜蜂自己特有的成分,故无荔枝
荔枝蜜
之燥热,但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气、之功效,是岭南特有的蜜种。[5]
常绿乔木。树冠广阔,枝多拗曲。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显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
荔枝[4]原产于中国,是中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毫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健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低、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
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密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宋家香等。[2]
营养价值
荔枝食疗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每100克荔枝所含热量7000千卡,营养素如下:
膳食纤维
050克
维生素C
4100毫克
钠
170毫克
硒
014微克
蛋白质
090克
维生素A
200微克
镁
1200毫克
铜
016毫克
脂肪
020克
胡萝卜素
1000微克
铁
040毫克
锰
009毫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硫胺素
010毫克
锌
017毫克
钾
15100毫克
核黄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磷
2400毫克
钙
200毫
◆黄金搭档
>>;荔枝+红枣
荔枝含有丰富维生素,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红枣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补血及美容养颜功效。
>>;荔枝+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是败火之物。同食,能减少上火的影响。
>>;荔枝+水产(禽类)
荔枝入菜,一般与水产或禽类等“白肉”搭配:一是因为色泽的考虑;二是因为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适合的就是海鲜,因为海鲜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热性。
◆搭配误区
>>;荔枝-黄瓜、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
黄瓜、南瓜、胡萝卜中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也能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荔枝与这些食物同食,会使原有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温,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2]
荔枝入菜
现代方法:
现代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2~4℃,湿度90~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
荔枝
杀菌防腐。
除了冷冻法外,还可以做成荔枝罐头。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但味道和新鲜度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古代方法:
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把荔枝送到长安(蔡襄的《荔枝谱》与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说是洛州(今重庆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则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乐山),今人蔺同在《涪州文史资料选辑》肯定杨贵妃吃的是洛州荔枝),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杜牧有《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
荔枝果脯
原料选择→预晒→烘焙→发汗→烘干→散热→包装
制作方法
原料选择:应选果形大而圆整、肉厚核小,干物质含量高、香味浓、涩味淡的七至八成熟的原料,壳不宜太薄,以免干燥时裂壳或破碎凹陷。加工品种中以“糯米枝”和“元香枝”等为佳。
干燥:干制荔枝干100公斤,约需鲜荔枝360~380公斤。干燥方法:日晒法和火焙法两种。
日晒法就是把带穗剪下的鲜荔枝均匀的排列在竹匾内,放在烈日下曝晒,每天翻动一遍。当晒至七八成干度时,把竹匾里的荔枝堆拢,用麻袋盖住,让它回潮,使果肉内外干潮均匀。回软后再在阳光下继续日晒,晒至八九成干时,果壳褪色,在烈日下用喷雾器喷射少量水分,果壳又会转红。此次曝晒时间需要20~25天。
火焙法是先将选出的果实铺在竹匾内放置烈日下预晒2~3天,使果实一部分水分蒸发,再将荔枝摊放在烘焙的棚面上,焙灶以砖砌成,内燃木炭。第一次烘焙24小时,每2~3小时翻动一次,然后将经烘焙的荔枝放入竹箩或竹囤内,竹箩下部铺谷糠,上面盖麻袋、草席等。回软3天,使果肉干湿均匀。最后再次放入焙灶,使果实干透。
散热:待干燥后,散去余热。
包装:荔枝干易破碎,一般用大箱包装。木箱四周衬焙干箬叶,中间最好用隔板隔开,以减少撞擦。装箱时要装实,装足,以减少搬运损耗。
质量标准
核小,壳面自然扁瘪,龟裂均匀。颗粒大而均匀,用手指捏或牙齿咬脆而易碎,且发出声响。壳色以紫红、玫瑰红的为好。果肉表面有皱纱似的皱纹,色黄亮带微红、口尝嫩、糯、甜、香。
荔枝火气很大,大量食用鲜荔枝,会导致人体血糖下降、口渴、出汗、头晕、腹泻、甚至出现昏迷和循环衰竭等症,医学上称为“荔枝病”,即血糖症。
荔枝不宜一次食用过多或连续多食,尤其是老人、小孩和糖尿病人,每天吃5颗就足够了。如果吃完荔枝出现上火症状时,可吃些性寒的西瓜或喝一碗荷叶冬瓜水,可稍降过盛之火。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壳煎水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7]杨贵妃最爱吃荔枝,有诗为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吃荔枝,服人参,保健美容邀君宠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快乐。荔枝内含丰富营养,久吃荔枝,益心脾、养肝血,益人颜色。
注意事项
1、别在空腹的时候吃荔枝,每日进食量不超过300克。如果泡上1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可能解食荔枝过多而产生的胃滞和腹泻。[8]
2、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之物,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2]
编辑本段
荔枝核
荔枝想必大家都吃过,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咱们吐出的荔枝核也是一味中药哦。且听响小编道来,荔枝核能够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临床常用于治疗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等等。下面响小编详细说一下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药性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应用
1.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O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古籍摘要
1.《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3-羟基丁酮等,还有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有降血糖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能对抗ALX所致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荔枝核水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TUI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湖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中药药材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离支《上林赋》,荔支《齐民要术》,丹荔《纲目》,火山荔《生草药性备要》。丽枝《纲目拾遗》,勒荔《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6~7月果实成熟时采。
性味:甘酸,温。
荔枝
①《食疗本草》微温。
②《本草拾遗》酸。
③《海药本草》甘酸。
④《开宝本草》甘,平,无毒。
归经:《玉楸药懈》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烦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肿,牙痛,外伤出血。
①《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②《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③《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④《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⑤《纲目》治瘰窃,疗肿,发小瞳疮。
⑥《玉楸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⑦《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⑧《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⑨《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面,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医方摘要》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
②《泉州本草》
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
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
治老人五更泻,粪便溏软: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
③《济生秘览》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
④《孙天仁集效方》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
⑤治孕妇堕胎后下血不止及产后出血:荔枝干七个(连壳和核一起打破),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⑥治小儿遗尿:每天吃荔枝干十个。
⑦治妇女虚弱贫血:荔枝干、大枣各七个,水煎服,每日一剂。
⑧荔枝莲子淮山粥:干荔枝肉50克,淮山、莲子各10克(捣碎),水煮至软烂时,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用油盐或白糖调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泻(五更泻),大便溏稀等症。
适用人群:
⒈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
⒉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状,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单宁、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内热,患有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食用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1]
中医·疟疾疟疾(malaria)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黄帝内经素问》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俗称打摆子。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疟疾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古人论述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而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疟论篇》《刺疟篇》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足见当时对疟疾已有深刻的研究。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以疟疾为最详。《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篇》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谓“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多为“间日而作”,也有每日发作者。发作时的临床症状是:“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根据寒热偏盛的不同,而有寒疟、温疟、瘅疟之分别。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指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金匮要略·疟病
详见百科词条:疟疾 [ 最后修订于2018/9/3 22:43:32 共1418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海红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海红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海红的用法用量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海红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海红 1 拼音
hǎi hóng
2 《辞典》:海红21 出处
《饮膳正要》
22 拼音名Hǎi Hónɡ
23 海红的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
25 原形态西府海棠(《群芳谱》),又名:小果海棠、八棱海棠、实海棠
小乔木,高3~5米。幼枝疏生柔毛,老时光滑。叶椭圆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有毛;叶柄细,长2~4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呈淡红色,有深红晕,直径3~4厘米;花梗长2~3厘米,与萼筒均具短柔毛;萼片5,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与萼筒等长;花冠5瓣;子房下位,花柱5。梨果近球形,径约1~18厘米,红色带黄,基部凹陷,萼脱落或宿存。花期4月。果期9月。
26 生境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陜西、甘肃、云南等地,多为栽培。
27 性味《饮膳正要》:"酸甘,平,无毒。"
28 功能主治《饮膳正要》:"治泄痢。"
29 海红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210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海红的方剂 消瘿散
海藻(酒洗)海带(酒洗)昆布(酒洗)海马(酒炙)海红蛤(煅)石燕(煅)海螵蛸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
更多用到中药海红的方剂古籍中的海红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海红
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又李白诗注云∶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则海棠之自海外有据矣。集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十木部]相思子以名之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地(李时珍曰)相思子生岭南质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痢末服。)槲白皮(煮汁,熬膏服。)橡斗阿月浑子木瓜海红棠梨(煨食。)鹿梨(煨食。)楂(煨食。)胡颓子毗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相思子。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集解时珍曰∶相思子生岭南。
《类证治裁》:[卷之八瘰结核瘿瘤马刀论治]附方为什么说荔枝是“果中之王”
本文2023-10-22 02:05: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