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痛,用什么中医处方好?
这个病应及早治疗,我母亲有类风湿关节炎20年病史,我太了解此病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全身瘫痪。就我的了解,此病的源头大概就是肾了,因为肾主骨,用药最好用雨水煎服,因为雨水通于肾。 党参15g、独活10g、桑寄生30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5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川芎10克、地黄1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茯苓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偏阳虚者,面晄白,浮肿,畏寒喜温,手足不温,加右归丸治之 右归丸 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胶120克(炒珠)菟丝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汤炒)当归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渐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渐加至150~1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 如阳衰气虚,可酌加人参;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酒炒补骨脂;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备注本方系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衍化而来,所治之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还增入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又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其配伍滋阴养血药的意义,即《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 外关 治疗效果 消炎止痛 外关主治重听、偏头痛、眼睛肿痛、耳鸣、牙痛、落枕、高血压、上肢关节痛、脑中风、手脚麻痹、风湿疼痛等疾病,都可以借由 外关穴得到改善。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按压时应两手同时进行并左右交替,每次约5秒钟,反复进行约10次。按压前可以先用毛巾热敷,提高治疗效果。 名称由来 「外」是外部,意指体表。关是关联、联络。「外关」是与外部体表有关联的穴位。 中医认为,本穴位属于手少阳经,与阳维(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脉气相通,为阳经、阳脉通达于外的关节,故名「外关」。 穴位找法 将手背朝上,从腕关节中央往手肘处约二寸(三指横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二间 治疗效果 舒缓疼痛 主治牙齿疼痛、喉咙痛、头晕、口干舌燥、消化不良、流鼻血、便秘等症。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 名称由来 「间」指间隙的意思。由于此穴的位置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的凹陷处,也是手阳明经脉经过的第二个穴位,所以称为二间。 在《会元针灸学》中「二间者,二者穴之次部,相交食指本节之节前,有间隙,故名二间。」表示二间是位在第二掌指关节前,靠近赤白肉的凹窝处。 穴位找法 寻找此穴位时将手背向上握拳,在食指内侧掌指关节的前方(指尖方向)凹陷中,左右各一。 地机 地机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痛、腹胀、腹泻、小便困难、遗精、白带、月经失调、膝关节炎、下肢肿胀、下肢麻痹,也可以用于肠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酸过多、腰痛等症状的治疗。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地」是土地,意指「下肢」。「机」是机要、重要。「地机」是人体下肢重要部位的穴位。 《会元针灸学》记载:「一身分上中下三部,自足至脐为下部,属于地部。地机穴居地中部,运膝之机关。」中医认为,本穴位位于人体「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运动的机要枢纽。同时本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脾经主管「土」,「土」为人体「地部」,而本穴位又是脾经气血深聚的机要穴位,故名「地机」。 穴位找法 阴陵泉下三寸(四指横宽),在胫骨后方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也可以从膝盖后方的横纹,往下约四寸(六指横宽)的地方。 本文摘自《穴位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著、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三采
关节疼痛时,您会怎么止痛?吃消炎药、贴止痛药膏,还是尝试高丽菜包敷法?或许,您还有一个新选择——吃薏仁!中医师表示,薏仁补脾利湿,有助排除关节腔的积水,舒缓关节发炎和疼痛,是临床治疗各类型关节炎的常用食材。
薏仁3大作用:祛湿、清肺、治疗关节炎
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除了退化性关节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般人运动过度或曾经遭受外伤,也很容易导致关节病变,引发红、肿、热、痛等发炎症状,此时除了针对病因做积极治疗之外,适度摄取薏仁也有助舒缓疼痛不适。
黄慧娟中医师表示,中医古籍记载薏仁有3大作用:一可作用于脾胃,祛湿、消除水肿;二可入肺,清肺气并进而改善皮肤粗糙、粉刺、痤疮等肌肤问题;三可治疗关节发炎疼痛,从临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的方剂「防己薏甘汤」,以及治疗痛风所用的「四妙散」(由牛膝、黄柏、苍术和薏仁所组成),就能了解薏仁对于关节保健的重要性。
中医古籍记载薏仁有3大作用:祛湿、清肺、治疗关节炎。
舒缓关节疼痛,薏仁妙用多
为什么薏仁有舒缓关节疼痛的作用?薏仁对关节疼痛患者来说并非消炎药,而是其补脾利湿的特性,恰好对于关节因跌倒撞伤、运动过度、膝盖韧带撕裂、髌骨伤害、膝盖半月板破损、退化性关节炎、风湿或痛风等可能造成关节腔内积水肿胀的情况,有帮助多余关节液代谢的祛湿作用。
细辛根细小,有辛香气,所以叫细辛。较好的细辛应该气味辛香,味道辛辣、麻舌,根多叶少,根色灰黄。
细辛是味有小毒的中药,用途很广,用法多变,常用于各类寒证,由于血遇寒则凝,不通则痛,所以 细辛也广泛用于各类寒性的疼痛,包括头痛、关节痛、牙痛、心痛、胃痛 等。
下面展开说说细辛最重要的功效与应用。
细辛虽然是发散风寒,用于 风寒表证(包括风寒感冒)的常用药,但发汗解表力道较弱,用于风寒感冒通常不作为主药,多数为麻黄、桂枝、羌活等的辅佐。
但细辛用于风寒表证有四大特点:
1、 用于风寒感冒中有头痛、身体酸痛的情况 。细辛善于温经散寒,止痛力强,用于此类寒性痛证。如九味羌活汤中用细辛,增强羌活、防风、川芎发汗散寒力道,又与羌活、白芷等一起起到祛风止痛的功效。
2、 用于风寒感冒中有咳喘的情况。 细辛兼有止咳平喘功效。如《伤寒论》小青龙汤,与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等同用,温肺化饮止咳。
3、 用于阳虚的人外感风寒,或者外感风寒兼有里寒证。 常与附子、桂枝等热药配伍,振奋阳气,破除阴寒。如《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4、 用于风寒感冒兼有鼻塞者。 细辛可用于鼻塞不通,或者流清涕不止,如《临证治验》苍芷汤,以细辛配伍苍术、白芷、川芎等。
细辛温经止痛,常用于风寒阻滞经络所致各种疼痛。
1、头痛
细辛为头痛常用药,尤其善于“ 少阴经头痛 ”。用于风寒头痛,多与羌活、白芷、川芎等配伍,各主一经,相须为用。如《普济方》细辛散。
风湿头痛,常配伍羌活、防风、苍术等;风热头痛,常配伍菊花、薄荷、石膏等。
细辛还可以外用,放在鼻前嗅,可迅速缓解头痛 ,如《种福堂公选良方》中白芷细辛吹鼻散,以细辛配伍白芷同用。
《当代名医临床精华·头痛眩晕专辑》认为,肝肾亏虚, 肝阳上亢所致的偏头痛 ,用六味辛芷汤,即以细辛配白芷及六味地黄汤的合方,同时也用于 阴寒内盛型的高血压 。
现代临床报道,曾以芎芷细辛汤用于血 管神经性头痛 [医学信息,2011,(5):1940],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川芎、葛根,用于经期高血压头痛[光明中医,2010,25(8):1425]。
2、风湿关节痛
细辛可通经脉,舒达百节,所以 风寒湿关节筋骨疼痛、麻痹、屈伸不利 ,也常用细辛,常配伍祛风湿的独活、秦艽等药,如《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汤 。
临床报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加附子与细辛,用于寒性关节痛[甘肃中医学院院报,2000,17(4):49]。
细辛配伍川乌、桑枝、牛膝等,还曾用于 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 [新中医,1999,31(7):24]。
3、牙痛
中医认为,牙齿属于少阴经,细辛入少阴经而止痛,兼引经药的作用,所以常用于牙痛。
除内服之外,也可以煎汤含漱,做制成散剂局部外搽,有龋齿洞者,还可以将药放入洞中。
如《圣济总录》细辛汤,以细辛配荜茇,煎汤,热的时候含漱,到冷了吐出。
《经验方》细辛散,以细辛配白芷、胡椒、冰片,用棉花裹药放于鼻孔或者龋齿内。
4、胸闷心痛
细辛对于胸阳被阻、心脉不通所致的 胸闷心痛,有散寒、通脉、止痛的功效 。如《千金要方》细辛散,用细辛与肉桂、瓜蒌、枳实等同用, 用于胸闷心痛,甚至痛彻背部,气短的症状。
现代报道,用细辛和高良姜、香附、降香、党参等配伍,用于胸痹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江苏中医药,2009,41(4):15]
5、胃痛
《本草纲目》以细辛与丁香同用,用于 虚寒呕吐、恶心、腹痛。现代报道细辛可辨证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痛,以细辛配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增强止痛效果 。[国医论坛,2004,19(5):28]
关于细辛的其他功效与应用,以及细辛的使用注意,毒性,以及用量的讨论,我们下篇再说。
#哆咖医生超能团#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
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关节总是会出现酸痛。有的是因为阴雨天气,有的是因为劳累过度。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关节疼痛的毛病。同时,现在得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很多人总想找点药吃一下,希望能缓解症状,但总是怕副作用太大,不知如何选择。
在中医看来,这类疾病都属于既有正气不足,又感受了风、寒、湿、热等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中医统称为——痹症(痹,读音必)。
痹症简单地说,就是肌肉、关节、筋骨的痛、麻、热、肿,活动受限。导致痹症的原因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也有所区别,用药也不同,对症用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风寒湿痹
特征表现:关节疼痛肿胀,阴雨天加重,患处怕风怕冷。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疼痛,多见于老年人,是由 风、寒、湿 三邪侵袭人所导致气血不通引起。尤其一遇上阴雨天气就会发作,或者加重。
二、风湿热痹
特征表现: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碰,遇冷缓解
有一类的痹症比较明显的特点的是,患处局部红肿、灼热,一碰就痛得厉害,有时有皮下结节或红斑,遇冷则缓解,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个关节。
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
这类痹症,属于热痹,是感受风、湿、热邪,或者风寒湿邪郁久化热而导致的,所以有热邪的症状,一般发病比较急,青壮年居多。
遇到这种痹症,就要选择能祛除 风、湿、热 三种邪气的药物。
三、风湿瘀阻
特征表现:关节刺痛,痛位固定,夜间痛甚。
有一类痹症表现是肢体关节疼痛,这种疼痛是以刺痛为主,疼痛剧烈,疼痛部位固定,一按更痛,而且夜间比白天疼得更厉害。
同时,还有肢体麻木、下肢痿软、不能翻身、舌质暗紫、舌苔有瘀点等症状。这是属于 血瘀 为主的痹症,是由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重点需要活血化瘀。
四、肝肾亏虚
特征表现: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关节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
有些中老年人风湿病长期发作,总是好不了,长期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至肌肉萎缩,肘膝不能伸直,严重的甚至两脚不能站立和行走,头也抬不起来,驼背很厉害。
中老年人关节痛同时还会伴有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自汗、盗汗等肝肾亏虚的症状。
这是由于风寒湿邪长久不愈,损伤了肝肾,耗伤气血导致的。所以,这类患者的就不仅要活血通络了,还需要 补益肝肾。
明星中成药
今天着重介绍一位治疗风湿痛通用的中成药——豨莶风湿胶囊。
它是由豨莶草、防己、桑寄生、桑枝、槐枝、威灵仙组成。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临床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骨节疼痛及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 ,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它属于闷声发财的那类,知名度虽远不如押阵的威灵仙,甚至不如防己等中间四味,但药企制作的成药中,却有不少豨莶草的身影。比如豨莶通栓丸,豨红通络口服液等。
而仅从这些成药的名称,能看出豨莶草不但能祛风湿,还能通血栓,治脑梗。
作为菊科草本,豨莶草的干燥地上部分辛香,行气力强,味苦能燥,性寒能清热,由此祛风湿,活血通络,利关节,对于风湿腰腿痛,风疹湿疮,半身不遂,甚至软组织损伤或骨折术后引起的局部瘀血肿胀等,疗效均好。
豨莶之强力行气与祛风通络之能,可助脑梗后遗症患者改善气血不通、经络痹阻,令邪去正安。
防己 苦寒,辛散苦降,外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内能清利湿热、利水消肿。尤其非马兜铃科的汉防己,性味苦寒,擅长祛经络之湿、通痹止痛。
桑寄生 ,寄生于桑树上。得“东方神木”桑之余气而生,入药为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入肝入肾,可补气温中,补血和血而通调血脉,安安稳稳祛风逐湿,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等。
桑枝 作为东方神木桑树的枝条,桑枝苦平去湿入肝经,对于通利筋络与祛风燥湿,效果非常佳。加之“凡药之为枝子达四肢”,桑枝善达四肢经络,是除风寒湿痹,关节酸痛麻木,四肢拘挛等之良药。
桑枝和桑寄生是老搭档了,桑枝通络四肢,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一通一补,相得益彰。
槐枝 ,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槐枝栽培于屋边、路边,无论树皮还是荚果都是荒年时代的好口粮,其枝条,性味苦平,有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作用。
民间常有用其枝皮加冰片研粉末,塞于鼻中治面瘫的案例,而面瘫和受风有关。由于风性疏泄走散,湿性粘滞,热易伤津致血燥,令肌肤失养,瘙痒不已。槐枝还有止痒作用。
威灵仙 ,真乃祛风除湿神药,无数祛风除湿方都有它的身影。其性辛咸温,善于奔走。能祛在表之风,散在里之湿,消痰散滞,并能活血逐瘀,温补并疏通经络。
是祛风活血除湿,宣通五脏,治风湿痹症,甚至胆结石,跟骨骨刺、食管癌等的良药。
全方用药5味,寒热并调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且豨莶草长于通血管,防己能利湿,桑枝槐枝尤善通四肢经络,桑寄生通调血脉,威灵仙活血逐瘀,如同一个武术门派中各大高手有门派共有武功,又各有绝招,共同将这个门派发扬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治疗的是风湿在表或者风湿流滞经脉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疼痛、肢体木木、屈伸不利等。
治标不治本 ,可以根据病家具体情况配合入里治本的方药。
痹症中成药小结
最后为大家总结:4种风湿关节痛的区别及其代表中成药。
1、风寒湿痹
典型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阴雨天加重,患处怕风怕冷。
代表中成药:木瓜丸、麝香追风膏、追风丸、药酒丸、天麻丸、颈复康颗粒
2、风湿热痹
典型症状: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碰,遇冷缓解。
代表中成药:豨桐丸、当归拈痛丸、湿热痹胶囊、二妙丸、通络止痛胶囊
3、风湿瘀阻
典型症状:关节刺痛,痛位固定,夜间痛甚。
代表中成药: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膏、骨质增生一贴灵、活络止痛丸、妙济丸
4、肝肾亏虚
典型症状: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关节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
代表中成药:独活寄生丸、抗骨增生丸、参桂再造丸、养血荣筋丸
重要提醒:
关注@张建福大夫,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相关知识,任何骨科疾病方面的问题,想了解,都可以问我,我愿和您一起守护 健康 !
手指关节痛,用什么中医处方好?
本文2023-10-22 02:15: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