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姓“阙”的故事?或名人?姓的来历也行!最好全部都要!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历史学家认为,族谱也是历史记述的一种。如能去其糟粕,单纯纪录源流世系,记述聚居地区之名胜古迹、历史事件、经济状况及人物事迹等内容,乃是人口普查、国史及省市县志之参考资料,优生之真实史料。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信访或亲访调查,收集部份资料,并查阅几种老谱,加以分析,对照整理,特撰此文。
湖南阙氏源流与分布概况 湖南阙氏,共约3万余人,其中桃源县有万多人。湖南阙氏主要有两大族系组成:一是弁公以下约38世尊保系统,二是弁公以下26世宣公(江西老谱不算弁公记为25世)系统。宁远阙姓就是尊保后裔。其迁居路线是:邳州→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宁远。据台湾谱载:尊保一世,葬山东曲阜昌平乡,至3世西迁出西太原府文水县,4世南迁河南汝州府伊阳县,4世次子葬豫东陈州府项城县,5世东迁浙江湖州府长兴县,6—9世再南迁该省黄岩县,10世南迁福建,11世起又西迁湖南宁远县,定居至今,已繁衍35—37世。在宁远和新田已发展到几十个乡村,人数在5千人左右。
江西老谱记载:宣公于汉献帝末年(公元220年左右),任下邳太守时,因故迁任潭州(今长沙市),遂就地定居。此为江南阙氏之先峰,亦为湘有阙氏之始。及至东晋时代,宣公之两个孙(进文之子)阙胜、阙学先后由湘入赣,即28世胜公迁人豫章(今南昌市)凤凰坡定居,学公亦于东晋明帝太宁间(公元323—325年),迁入江西抚州府赤南门定居。宣公身为长沙太守,官职不小,为何两孙均离长沙远流入赣?尚待查考。学公后裔从无州再南迁至乐安县的峡源(今右源村)定居,及至庚郎公生三子:孟宗、孟求、孟安(后称“三孟公”),其后裔发展很快,迅速散居江西数十县,并向外省移居。宣公子孙回迁入湘者大体可分为三支:一是福建孟安后裔迁入桃源、攸县、邵东等市县。这支人数不多,今已知从桃源移居桑植者有迁千人。二是宣公以下37—52世(弁公63—78世)后裔先后均有入湘者,主要由江西乐安、吉安等地迁入宁远、新田、长沙、新化、桃源、湘乡、安化等多县,继而散居至全省,特别是湘西各县,然后进入川贵等省。这支主要是孟求后裔,也有少数孟安、孟宗后裔,人数约在2万人。三是江西明万11传至韶梅(弁公63世,孟求22世),迁居“湖广安邑”(湖南安化)梅城大南门定居。这支发展较快较广,已散布至本省的40多个县市和6个省,人数在3万人以上。
湖南谱载:韶梅生三子:名尚胜、尚贤、尚友(后称“三尚公”)。长子尚胜留居安化,次子尚贤由安邑移居龙阳(今汉寿县)的鸭子港,三子尚友夫妇移居桃源。安化老谱载:“韶梅公次子尚贤,一名镇公,安邑大南门迁居龙阳鸭子港,是为居龙之祖。明洪武七年甲寅8月初6日生,明成化6年寅3月殁,寿97岁,配谢氏,终年95岁”。尚贤生三子:鼎梓、鼎松、鼎楷。谱载“自尚贤迁居汉邑鸭子港后,滋息虽多,奈下温连遭氏垫,于是鼎派兄弟细裔,各更爽垲。梓公徙汉寿县东岳庙,松公徙阙家冲,楷公徙佘家园”。其子孙又分迁益阳、桃江、安乡、华容、沅江、长沙、望城、常德、南县、宁乡、济阳、桃源、大庸(今张家界市)等县,再远迁至四川、鄂南之潜江、黄山、陕西的安康等地,人数发展至7000人左右。二房尚贤系统与大房尚胜系统于清道光29年五修谱时合谱(含鄂西、广西资源、陕西平利阙姓在内)。
三房尚友公夫妇于明代洪武末年,迁居桃源县的岩门(又称岩门或岩源门或大里)即八公桥乡(含剪市乡)鹅公井村一带,笔者于1996年12月亲访时,当地宗亲说,桃源阙姓已散居到全县36个乡镇的大部分乡村,还外迁到常德、慈利、大庸、永顺、龙山、桑植、麻阳、凤凰、保靖、吉首、怀化、溆浦等县,几乎散满湘西、湘北,并远迁到四川的綦江、巴县、重庆、合川、北碚、南充、黔东的松桃、鄂西的恩施、鹤丰、来凤等地,人数发展到2万人以上。
桃源阙姓有三支:一是来自福建永定→梅县→桃源→桑植,二是江西的乐安、吉安→桃源→麻阳,三是江西乐安峡源→安化→桃源→四川。但这三支早已混居,又共修谱谍,很难分清了。
桃源阙姓中流传着几个故事。其中“龙阙祠堂”和“老太婆”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据桃源官宦坪乡老谱记载:“外祖龙文远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西门外高沙村高化乡十八都人,于明洪武二年乙酉(1369年)来桃,遂家于大里,善地理居,岐黄济世活人,因号大里才。生一子一女,子名智海,女招赘阙文昌,佐理后,海无传,继昌次子仲恭为龙氏之祧。公生于元至顺庚午元年(公元1330年)9月,殁于明洪武已未12年(1380年)7月,寿年50岁,配郭氏,寿终78岁”。又载:“始祖阙文昌,江西吉水拖船埠人,生于元顺帝至正已丑9年(公元1349年),殁时寿76岁。自明洪武壬子5年(1372年)贸易来桃,于大里时,龙公文远招赘为婿,同炊立业,而遂家矣。至公毕世,智海无传,婿居半子,承家奉祀,敢不以龙为重哉!虽然而龙,不敢忘其姓焉,敢冒故世,世子孙以阙称族,乃当然之理也。后生二子,长仲温、次仲恭,遂命恭继舅父智海名下为嗣,承龙氏之祧。故龙阙二姓实属一,本于此焉。”此乃“龙阙祠堂”之由来。该祠建于清代,毁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尚有祠堂外院大门。郭氏寿高78岁,丈夫早逝,她支撑龙阙三代几十年。这就是老太婆的传奇故事。
清嘉庆5年(1800年),于八公桥乡“龙阙祠堂”之北侧,在龙籍海墓前立有大墓碑:“阙氏二代祖籍海老大人墓”,左写“大清嘉庆五年春合族立。”龙智海是桃源祖阙文昌内弟,同辈,只因文昌“次子仲恭继舅父智海名下为嗣。”为何龙智海成了“阙氏二代祖呢?从泥窝潭乡阙谱对上述阙龙两姓文字的记载和派名的排列(文仲×朝×,东来士栋中……),均说明龙智海不是二代祖。桃源八公桥乡阙氏派名排为:“文智仲×朝……”,把龙姓派名“智”塞入阙姓派名“文”与“仲”之间,这是不确切的。八公桥乡为何如此立碑,待查八公桥乡鹅井村阙氏谱。
据麻阳谱及合川承贤证实:桃源始祖阙文昌兄弟阙荣昌移居麻阳水塘营双岔口,前20代派名不同,后20代派名基本与桃源相同(见派名表)。至第9代“景”字派,由沅州府麻阳县经永川→东安县→保定府→遵义府→桐梓→四川綦江县→重庆府→合川县。但麻阳谱载:入川者非荣昌后裔,而荣昌兄弟荣德子孙景远和应宾父子等。应宾兄弟移居四川后发展很快,仅合川一地就发展到20个乡镇的30多个村庄,已发展3000人以上。
另一个故事是,光绪乙未年间,安化六修谱时,桃源县阙姓乘8抬轿子,浩浩荡荡地到安化梧桐坳寻根问祖,搜集谱志资料,虽未合谱而走,但说明桃源阙姓与安化阙姓有源。
桃源泥窝尝潭乡官宦坪村是阙士琦家乡,也流传首美好的故事。士骑为弁公73代、“三孟”32代嗣裔,其子孙已传13—14代,今衍繁200余人。士琦居屋仅留遗址,坟已平整修田,但留有一个“十年寒洞”的勤读岩洞,供人们参观游览,至今传为美谈。村边山上的石壁上有一座古庙,士琦在庙前亲题一付对联曰:“石壁自天成,传一幅牟尼真影;溪流为佛设,涌几层南海清波。”横幅是“见身”二字。从此联的字里行间看到士琦文学修养之高,令人叹服。
大房尚胜随父定居安化,传至第4代十佑公生三子:梓占、梓素、梓启,“三梓”又生“七训”:谟训、典训、金训、虞训、颜训、庭训、尧训。发 展至此,嗣孙猛增,逐渐向外迁居。安化谱载:梓占公长子谟训于明嘉靖年间迁居安化梧酮坳,谟训子志全携儿玉奇、玉清迁居蓝田附近之浅塘,再迁新化尖山(今属涟源市),后又移居新化旧九都太阳乡。其后有一部份迁安化东坪及邵阳、溆浦、湘乡等县,后远迁鄂西之恩施、鹤丰、恩承、四川之仁寿、新都、什邡、梁山(今梁平县)等县。梓占公次子典训始迁安化北路,至清代远迁川陕者过半。梓素公长子金训初移安化南路田心,其后裔益宏、益学迁徙鄂西恩施盛家坝区石门坝乡。益学公再迁四川广南。梓素公次子虞训分迁西路,后迁胡家坪、久泽坪等地,其子孙正元迁居宁乡,有的迁浏阳、益阳、娄氏,也有返迁江西之铜鼓者。梓启公次子庭训迁居涟源、湘乡、娄底、远迁川陕鄂桂者,俱载世系图内,还有散居到邵东、邵阳、长沙、礼陵、株洲、龙山、临礼、岳阳、湘阴等县市,胜房人数估计为2万人左右。
宁乡阙姓也有趣事。韶梅12代后裔文武公,于明末由安化移居宁乡七里乡的蒋家伦,去时两人,生活贫苦。可时来运转,开荒时竟挖出三窝金子,买下三处庄所:蒋家伦、阙家滩上屋、阙家滩下屋,水田增置至200多亩,人口发展30余人。今已有400余人,其中大学生7人研究生2人。
湖南阙氏聚居地区之自然环境及名胜古迹 湖南本系“鱼米之乡”,但阙姓多居丘陵、山沟地带,经济环境较差,山水环境较美。居阙姓较多之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市交界之岳麓山 ,是全国有名的革命和游览胜地;汉寿、岳阳等滨湖10县多有阙氏聚居的洞庭平原,有岳阳楼之雄伟,君山之幽美;近万丁阙姓的士琦故乡桃源县,有传诵千年的桃花源奇景;有士琦中举修桥而赞誉三百年的阙家桥;在汉骞中将的故乡宁远县,有毛泽东赋诗赞誉的九嶷山美景;在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阙姓聚居地桑植和张家界市,有联合国认定的“世界自然森林公园”之称的武陵游览胜地;在誉称“阙半街”达500年的安北海城,有“梅城四奇”之称的赏月镜子岩(光洁如镜的一面,有“明月”与天上明月相映成趣)、虫鼠不浸庙(孔庙殿内木结构天顶和梁柱,至今找不到鼠咬虫蛀之痕迹),阴河黑鲤鱼(在城下横贯10余里的阴河内,有黑色鲤鱼,食之清心明目,补肾壮阳)、神秘古神洞(桥下有三个大溶洞,寒者称“阴洞”,暖著称“阳洞”,阴阳二水注入下洞,洞深难测,令人称奇)。在位于安化、涟源、宁乡、新化四县交界地带,处于雪峰山脉中段之梅岭峰脊上,有20金个山村聚居着3400多阙姓,此地有景多、洞多、庙多之特点,有如莲花宫洞、龙井犀牛、笔架凌霄、熊耳浮青、仙岩佛像、黄罗湄塘、镜泉玉月、芙岭朝云、泉塘佛玉、印石奇文等十景。位于阙氏久泽村之莲花洞内,酷似宫殿,有几十宫,已探进九宫,灵龟洞口之天然石桥下之水中有一巨石,昂首似龟;桥外是三十丈瀑布,奔腾而下,十分壮观。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游览雷鸣洞、灵龟洞、紫云山、南北两塔、劝学所等数景。
1917年8月,毛泽东来安化作社会调查时,中途曾夜宿久泽村。在游览梅城北宝塔时,于塔内题写了“伊水拖蓝,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这之诗句,署名毛润芝。其中“梅岭寒泉”一句,据其同学罗驭雄等证明,是指阙氏所在地石桥湾村之“寒泉”,毛在此跹 过时,正值8月酷署,捧喝泉水,顿感清凉,因得诗句。1925年,毛泽东再访安化,宣传革命理论,推动农工运动。这两次活动,影响很大。大革命时期,该地区在区农会和乡农会会长阙良才、阙德秋等指挥下,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并有阙太来、阙石人加入党或红军,有太教、太和、太秀、家和等30余名阙姓参加抗日,多数为国捐驱。有新吾、子城、世华、栩顾等十余人参加学生运动。1949年初,创建了由阙迪祺、阙咸卿、阙萼卿等与他姓组成的久泽村中共地下党支部,串连贫雇农,进行革命活动。因而久泽村被划为革命老区,并树有省委书记周里题写的“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纪念碑”,以供后人学习。这类事迹,全省都有。
阙氏人材举例 湖南阙氏人才,古今均较多。科举及第者,有举人、进士、翰林等多人。官职有刺史、太守、县令等数十人,被封为义官或儒官者不少,仅安化就有几代被封。如23世祖翊公在后汉为湖广荆州剌史,被誉为“政治有声,民怀其惠”。34世孝郎公,职授长沙千总。50世无惑公在唐代被授迪功郎,迁桃源任县丞。53世邦智,在唐朝中举,官任岳州刺史。62世汝绩公,于宋淳佑二年,共荐举授广泛司法,迁湖南制司,参谋军事。简公系宋淳佑六年丙午科举人,历任至衡阳道。67世成可公,元荐举任清江县匕丞,以贤良方正升湖南潭州(今长沙)通判。73世桃源的士琦公,系明代进士,任南安知县,后因德高望重被任为翰林院编修;著有《蝌蚪诗》、《馀仙草》等书。安化70世颜训公子孙三代,“富甲梅城,好善乐施”。颜训公曾代安邑完丁响一年,明弘治13年,独资修建广化寺;后又合修报恩寺,铸大钟;再捐次修北宝塔;并于石砧铺捐资兴修水坝,被命名为阙家坝,附近农民受益非浅,至今犹赞颂其功德。明正德三年戊辰岁(1508年),,其子志和公因救济饥民,献谷千石,而被“敕义官”。敕文曰:“今天下灾荒,百姓穷苦……,阙志和首倡义能,出谷一千石赈众,督府题闻,联心嘉悦,今特敕为义官,授以七品职衔,冠带荣身,乃命有司于通衢建恩荣坊以彰。朕,因民特加褒赐殊恩……”。其长子志泰亦被敕义官。颜训之孙阙璇,因家资雄厚,学富才高,为家乡做好事,并创修湖南阙氏谱牒,自韶梅公来湘后的160年间,只有“家乘之修”,族氏资料不多,璇公亲赴江西老家收集老谱资料,于明嘉靖甲申年(1524年)创修安化阙氏族谱,因而被敕儒官。安化老谱记载:韶梅公因大明鼎定……后代赈饥代赋,名垂县志,位列乡贤,德业固美且善矣。“……而后清道咸以前,人文蔚起,冠盖盈乡,相传有南门阙半街之称,固安邑之旺族也。”这些名人事迹,为芙蓉国增添了光彩。
湖南阙姓读书人,比古代较大,人才也有不和。宁远的阙汉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官至中将兵团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等职。抗日时期,曾率师空运缅甸解盟军之围后,在滇西挥师浴血奋战,全歼日军一整师,被誉为“骁将”。因北伐、抗日有功,荣获勋章多枚;将军善长书法,被誉为“拨云体”,在台北举办个人书展,并著有《行草楷隶四体千字文》一书。涟源85世阙楚琳,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系。1926年,他暗寓京郊,作农工运动,遥为北阀之策应,创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结合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反帝斗争,抵制日货,险遭军阀逮捕;后任晨光女子学院董事长及南口职校校长,1935年去逝。安化85世之勋吾教授,曾在辽大、武大任教达30多年,历任武大历史系教研室主任,古籍研究所付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自著、合著、主编著作11部,发行量达733万册,多次获省级优秀研成果奖。其叔父补山(新吾之父)于1949以前曾长期担湖南省教育厅督学。桃源县的84世嗣裔海卿,团才学兼优,成绩显著,曾升任县委付书记兼县长,后任常德市人大副主任、市乡镇企业局党委书记等职。86世后裔迪祺,曾做过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安化龙安区委委员,久泽乡片总书记;晚年从医,义务为民治病逾千人次,现今继续为乡亲服务。涟源市伏口镇的佐才,于1949年参军,在抗美援朝的1951年,在战斗中与毛岸英同时牺牲,被授与革命烈士称号。望城县的84世后裔正明,曾在部队服务20多年,担任团政委,立过战功,今转地方任株洲市效区政法委员会书记,为政法工作做出贡献。
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大夫关龙逄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阙氏为以地命氏,而且是阙氏的主要得姓渊源。
阙氏,可追溯至距今三千七百余年前夏王朝末期夏末帝姒履癸执政时期(夏桀,盘古王表记载为公元前1818~前1767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651~前1600年在位)的贤臣关龙逄。
在家谱文献《阙氏族谱》中皆记载:“本姓系关龙逄之裔。”古籍中也记载:“关龙逄,夏末贤臣。桀为酒池、糟丘,作长夜之饮。龙逢进谏,立而不去,为桀囚拘而杀之。”
关龙逄遇难之后,其后裔子孙历经商、周,逐渐离开夏王朝的故都城安邑地区(今山西夏县),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到了春秋时期的鲁襄公姬午执政时期(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关龙逄的裔孙关弁迁居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今山东曲阜孔庙东侧阙里街),改以地名为姓氏,称阙氏,史称“阙弁”。
阙弁到达阙里的时间约在周简王姬夷三十六年(鲁襄公姬午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第二年的周简王三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携三岁的孔仲尼(孔子)也到阙里定居,与阙弁为邻。
周景王姬贵二十四年(鲁昭公姬稠二十年,公元前521年),阙弁出任曲阜宰(县令)。在阙弁的后裔子孙中,皆沿袭称阙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阙氏正宗。
姒姓阙氏族人大多尊奉关龙逄为血缘始祖,尊奉阙弁(关弁)为得姓始祖。
其实,曲阜地区很早就聚居着阙氏族人,史书中早就记载有“邹鲁阙氏”。曲阜既是“圣人”孔子的故乡,又是阙弁的定居与为官之地,故而从元朝以来,在大多数的《阙氏族谱》中,皆以阙弁为氏族之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商末周初诸侯小国阙巩,属于以国名为氏。
“阙”,本指古代的一种建筑物,通常构建在城门、宫殿、祠庙和陵墓的正前方,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性牌楼式建筑体,邑称“阕门”,古人俗称其为“门观”,用以标志该建筑主人家族的显赫地位和势力。
该支阙氏一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末周初的“阙巩之国”,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王朝末期,位于敖都(今河南郑州)的商汤代夏,攻破夏王朝国都斟鄩(今河南郑州巩义芝田镇、回郭镇一带),之后在今巩义、偃师交界地带建立新的商王朝都城西亳(今河南偃师),将原夏都斟鄩故城设立了“阙巩国”,小侯爵,国都在今巩义市的康店镇,史称“巩王城”。
阙巩国人擅长制作战甲,其战甲称作“阙狄”。其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记载:“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朝学者杜预按注:“阙巩国所出铠。”宋朝学者罗泌在《路史·国民记》中也记载:“阙巩,周世侯伯之国。”
周武王姬发联合各路诸侯灭殷商时,披戴的就是阙巩国制作的铠甲,因此西周王朝建立之后,阙巩国仍然存在,地属豫州,不过安置的不仅是子姓殷商遗民,而且还有故夏王朝的“怀姓九宗”之族(姒姓无怀氏,后称“鬼方”)。
到了春秋乱世,由于阙巩国北临黄河,西有洛水,东控虎牢关,南望嵩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周敬王姬丐(姬匄)四年(晋顷公姬弃疾十年,公元前516年),“晋师克巩”,阙巩灭亡。之后,晋顷公又将阙巩之地转送给周王室,入为京畿之地,其境后成为东周王室卿士的食采之邑,伯爵,称巩伯。
春秋初期,阙巩之地仍属东周王室京畿,成为晋、郑两国拉锯之地。
战国后期,阙巩之地又在周昱王(周显王)姬扁(周安王姬骄)二年(楚宣王熊良夫三年,赵成侯赵种八年,公元前367年)成为周惠公姬根的小儿子姬班的封地,在楚、赵二国的操纵下,姬班在阙巩再次分裂了东周王朝,利用“巩王城”旧址建都立国,建有“小东周”,原来的东周王朝成为“小西周”。不久,“小东周”成为韩国的附庸。
阙
拼音:quē,què
笔划:13
部首:门
结构:半包围结构
释义
[ quē ]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2过错:~失。
3姓。
[ què ]
1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2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3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4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详细释义
阙
〈动〉
1、去除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2、挖掘
若阙地及泉。——《左传》
毁
3、伤。如:阙翦(削弱,毁坏)
另见quē;què
阙
〈名〉
1、(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同本义
阙,门观也。——《说文》。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郑风·子衿》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纪》
伏阙上平黎策。——清·张廷玉《明史》
2、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
宫门的代称。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
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
3、又如:太室阙;高颐阙
宫殿。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
帝王居地的统称
诣阙止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另见quē;jué
阙
〈名〉
1、缺点;错误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洞。——诸葛亮《出师表》
2、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3、豁口,空缺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4、又如:阙陷(凹陷)
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姓
〈动〉
1、削减;毁坏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左传·成公十三年》
阙更减赋,尽休力役。——《汉书》
2、又如:阙翦(毁坏)
空缺;缺少。也作“缺”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三国演义》
3、又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
欠,应给而不给
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新唐书》
4、通“掘”。挖
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阙为深沟。——《国语·吴语》
〈形〉
残缺;不完善。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另见jué;què
阙
礼: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勋,但是不因为有功就骄傲,而是平易近人,人们说他是宋朝南渡后中侍中唯一可以称道的。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往四川。
阙
清: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河南人,弘治举人,知平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阙
岚:清代著名画家,桐城(今安徽省)人,字文山,一作雯山,号晴峰,客吴门。善画山水、花卉,尤工人物。仙佛像亦甚妙,善写真。
阙羽三:春秋时中侍大夫,据《宋史》记载说,光宗绍熙末,赵汝愚及韩
等权臣提出建禅位之议,幸亏宦者阙礼入告皇太后,光宗之子宁宗才得以继位。宁守即位后,擢升其为中侍大夫。他却不居功自傲,所以被誉为“南
渡后内侍这可秒者”阙姓名人。
阙庆忌:汉代胶东内史,鲁申公的学生,以所写诗闻名。
阙士琦:字褐公,明朝湖广桃源(今湖南省桃源县)人。崇祯进士。曾做过南安知县,上任不足半年,认为做官太辛苦,辞官归乡,杜门著书,坚决不肯入仕为官。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调他入京任编修,也被拒绝。卒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
阙麟书:浙江丽水人。字玉麟(1879-1946)。肄业丽水圭山书院。19岁府试名列之首。八联军入侵后,从事反清革命。1902年加入双龙会,任丽水分部会首。联络会党,策划起义。1904年双龙总会会首王金保死难,继承领导。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徐锡麟一秋瑾遇难后,于1908年到上海,与陶成章、王金发等共谋浙江起义。次年在杭州被捕。1910年冬,经营救出狱。1912年在杭州成立同盟会浙江支部,并办《平民时报》。后参加二次革命及护国运动。1916年5月在上海遭袁世凯党徒暗杀。
戌集上门字部
广韵袪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月切,从音。说文门观也。徐曰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玉篇象魏阙也。广韵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韵宫门双阙也。韵会为二台于门外,作楼观於上,上员下方,以其县法谓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状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观之,因为之观,两观双植,中不为门。又宫门、寝门、冢门皆曰阙。古今注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尔雅释宫观谓之阙。诗郑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传乗城而见阙。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史记高祖纪立东阙、北阙。又秦本纪筑冀阙。注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卽象魏也。 又广韵失也,过也。 又集韵乏也,空也。 又增韵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 又广韵不供也。左传襄四年敞邑褊小,阙而为罪。注阙,不供也。 又增韵虚也。礼礼运三五而阙。注一盈一阙,屈伸之义也。 又增韵游车补阙者曰游阙。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注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率游阙四十乗。注游车,补阙者。 又不合也。前汉王莽传归师勿遏,围城谓之阙。注此兵法之言也。阙,不合也。 又毁也。礼曾子问入自阙。注阙,谓毁宗也。 又正韵阙翟后服刻缯为衣,不画也。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注阙狄,画羽饰。展衣,白衣也。诗衞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褕翟,阙翟,羽饰衣也。 又劒名。荀子性恶篇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注阙巩国所出铠。 又兽名。尔雅释兽阙洩多狃。疏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遗屯骑於阙兮。注阙,北极之山也。 又塞名。战国策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注阙,塞名也。又史记周本纪西周恐,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注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又广韵姓也。出下邳。汉有荆州刺史阙羽三。 又正韵亦作屈。 又正韵其月切,音橜。左传隐元年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牀焉。吴语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注阙,穿也。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掘阙而得龟者。注穿地至泉曰阙。 又韵补叶音桧。程晓赠傅诗元服初加,万福咸会。赫赫应门,严严朱阙。 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颂雷震九原,电曜高阙。金光镜野,武旗冒日。 又叶音却。郑虔季赠陆云诗阊阖,南端启籥。庶明以庸,帝听式阙。考证:〔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剪我公室。〕 谨按剪字下从羽今改翦。〔正韵阙翟后服刻绘为衣,不画也。〕 谨照原文刻绘改缯。〔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拙阙而得龟者。〕 谨照原文拙阙改掘阙。
☆有谁知道姓“阙”的故事?或名人?姓的来历也行!最好全部都要!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本文2023-10-22 02:34: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