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的两大类是经书和史书吗?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医方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道经附 经戒 饵服 房中 符录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杂论 记
1、概念不同
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文献史料是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2、内容不同
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
文献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而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3、意义不同
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并且实物史料可以订正史书,辨别文献资料记载的真伪。
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动荡,我国有不少古籍都已散佚,许多文献资料上的记载无法得到核实,许多错漏之处也无法得到纠正和弥补,因而留下了许多历史疑案。这些疑案,有不少必须通过实物史料才能解决。
-实物史料
-史料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不用。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如果自己中国或者外国的历史想要有所研究的话,就可以找些各国的史书查看。
史书有很多类别: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不一样!历史书是参考史书记录的内容来编写!史书是最有参考价值!基本接近历史真像!最多史记作者有偏向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这时司马迁大叔在事件及人物评论时可能有所偏向,但不会偏离历史真像!历史书记录的比较简单,主要是供学习用。研究历史基本以司马迁大叔史记为参考!
史学与史书并不是一回事,史学是一种研究学科,史书是一种创作类型。
史学又称历史学,是确定客观实在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1]欲建立史学评论学科,亦必先从本体论的角度确定史学评论定义的内涵。而要确定史学评论的定义,必先确定史学(亦称“历史学”)的定义。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史学史、史学理论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史学评论理论研究亦不例外。因为,它虽然归属于史学本体论范畴,而非史学评论本体论要回答的问题,但是,不先确定史学的定义,史学评论实践的对象和史学评论理论的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就都无法说清楚。
史书 古代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史书的种类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1、概念不一样
野史即所谓的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正史是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代表史书有纪二十四史。其他纪传体体裁的史书也可称为正史。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2、特点不一样
野史,旧时私家编撰的史书,在正史不敢写的,野史会对它进行一些补充,可一定要进行逻辑论证以免功过论述不客观或表达个人意志。
正史,带有国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绪夹杂在里面,或者往往曲笔或忌讳一些政治与秘闻,不敢如实记载。
史书,未必一定能如实纪录历史。
扩展资料:
1、野史著作:《中华帝国野史》。
2、正史著作:《史记》西汉·司马迁、《宋书》南梁·沈约、《梁书》唐朝·姚思廉、《陈书》唐朝·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朝·李百药、《周书》唐朝·令狐德棻等。
(1)《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
(2)《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
3、史书著作: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东汉班固的《汉书》等。
-正史
-野史
-史书
本文2023-08-05 00:21: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