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入胎经今释》16 胎儿的发育
第10周:
第十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坚鞕,今胎坚实。即此七日,于母胎中,有风名曰普门,此风吹胀胎藏,犹如浮囊,以气吹满。
到了第十个七天,这段时期的生理机能,就叫做“坚鞕”,胎兄发育得更为坚实。同时还有一股叫“普门”的风,使得整个胚胎饱满,好像充满了气的浮囊。
就西医来说,第三个月开始,直到出生期,这个阶段叫做“胎期”。这期间,体躯增长;器官和组织开始正式发育。从前面的“胚胎期”,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入胎经》,恰好把这个阶段叫做“坚鞕”。
不同的是,《入胎经》又再强调,整个胚胎是“以气吹满”。主要还是由于“气”的作用,“令胎坚实”。这种观点,和目前西医的观点则有所不同。
第11周:
难陀,第十一七日,于母胎中,有风名田疏通。此风触胎,令胎通彻,有九孔现。若母行立坐卧,作事业时,彼风旋转虚通,渐令孔大。若风向上,上孔便开;若向下时,即通下穴。譬如锻师及彼弟子,以槖扇时,上下通气。风作事已,即便隐灭。
“坚实”之后,接着就要“疏通”,把这胎充实。
蓬勃的生机,运化到全身,胎儿才会健全的发育、成长。在“疏通”这个功能上,当然“气”的特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上面这段,对难陀说:
第十一个七天当中,母胎里的气机,继续发挥了“疏通”的功能。这股生命能的作用,远及全身,使得九窍更为成熟。
当母亲或走、或立、或坐、或卧、或者工作的时候,随着母体生命能的运作,又辅助了胎儿内在气机的运转,九窍逐渐发育成长。
如果气机向上运行(上行气),就疏通身体上部的孔道(脉道);如果气机向下运行(下行气),就疏通下部的(下半身的)孔道(脉道)。胎儿和母体间,气机的互动,就好比锻师(冶金的师父)和他的徒弟(徒弟比喻胎儿,锻师比喻母亲)用的槖扇(风箱)上下通气。藉由上行气、下行气的交互作用,胎儿一天天的成长。
气机运行到某个阶段,它又自然会进入“止息”的状态。这就是“风作事已,即便隐灭。”
气机止息下来,这个时候并不是死亡,也不是停止生长。相反的,这时候的生机就好比在将养生息,也好比在充电。借用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的道理。
拿现代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就好像动物的冬眠状态。停止了呼吸,生命能几乎不消耗,所以就不吃、不喝,像睡个大长觉,养足了精神,等冬天过了,再出来活动。
其实,“息”在生命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远超过“冬眠”的作用。
如果把“气”比方成一棵生命之树,那么“息”就好比这棵生命之树的根。地面上看不见它,但是“气”由它来,“气”由它而生。那么,我们如果追问,这棵生命之树的根又种在那里呢?勉强说,就是在“空”中。
这个“空”,不是物理世界虚空的“空”,这个“空”是心物一元,真空生妙有的“空”。谈到这里,又是一个“唯证乃知”的实证境界了。
胎儿出生后,随着后天生命的成长、物欲的干扰、身心的动乱,这种“息”的静止状态越来越少,越来越短。因此,老、弱、病、死也就随之而来,成为无法逃避的必然现象。
佛道两家要想扭转这个恶性循环,提出了各种理论和修证方法。而“止息”,恰恰是佛道两家共通的基础功夫。如果达不到“止息”,那就谈不到“四禅八定”,也谈不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至于我们前面提到的,佛家“安那般那”,以及“六妙门”的修证,也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第12周:
难陀,第十二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曲口。此风吹胎,于左右边作大小肠,犹如藕丝,如是依身交给而住。即此七日,复有风,名曰穿发,于彼胎内,作一百三十节,无有增减;复由风力,作一百禁处。
在第十二个七天里,这个阶段的生命能,就叫做“曲口”。大、小肠开始发育着。同时又像“穿发”般的,生出一百三十节和一百个禁处。
究竟“一百三十节”和“一百个禁处”是什么?看到这里,我们觉得文字的涵意不是十分明确。所以再参考一下《佛为阿难说处胎会》,这一部分的原文如下:
十二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曲口。由此风力,左右腮间生大小肠,犹如藕丝及紧纺线置在于地,十八周转,依身而住。复有一风名为穿发,由此风故,三百二十支节,及一百一穴生在身中。
这部经典里记载的是,“三百二十支节,及百一穴。”数字上跟《入胎经》有出入,但是文字相互比对之后,意义比较明确了。
今按:(1)胎儿的肠,大部分是由胚胎期的中肠发育演变出来。胚胎在第四周时,发育出一条直管状的中肠。
中肠从第六周开始旋转、发育,到了第十一至第十二周时,完成了旋转,而且发育出了小肠(包括主肠、回肠、十二指肠),以及大肠(结肠、盲肠)。恰好,释迦牟尼怫就在这第十二周时,介绍出大、小肠的形成。
(2)由于大、小肠是弯弯曲曲的,所以释迦牟尼怫就把这个时期订名为“曲口”。
(3)接下来,这一周生理机能又发挥着“穿发”的特性。“穿发”又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大概差不多像发丝一样细,而且是细长的、穿越的。那么,这三百二十支节很可能指的是神经。至于《入胎经》上所说的“一百三十节”,与《处胎会》所说的“三百二十支节”,虽然数字上有出入,但是却分别用到了“节”与“支节”的字眼。而神经系统恰好如树枝状的,分在体躯、四肢,以及各个脏器官。
为了再求佐证,我们再比照一下西医的胚胎学。又有一个奇妙的吻合,神经细胞在胚芽的第十八天左右,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直到第十二周的末期,神经系统才基本形成,开始感应到体外的刺激。譬如对于外在的触动,以及声、光等,作出了微弱的反射动作。
(4)至于《 入胎经》上的“一百禁处”,或者《处胎会》中的“百一穴”,或许就是目前中医针灸上的一百多个常用穴了。近年来,针灸学配合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发现到经穴(或者称为气穴、穴道、穴位)恰好是沿着神经线(尤其是神经丛,或者神经节部位)分布。
第4周:
难陀,第四七日,广说如前,于母腹中,有风名为内门,从先业生,吹击胎箭,名为健南。状如鞋楥,或如温石。 于七日中,四界现前。
难陀,这第四个七天,就如同前面所说,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胚胎继续发展着。这个七天里面,发展着一股叫“内门”的生命能。在这股生命能的作用下,胚胎的形状发育得好像一只鞋楥(修补鞋子或缝制鞋子时,用来做底衬的木制脚模),又好像块温石。这个阶段又叫“健南”。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西医胚胎学对这个周期的观察结果。
第二十二----第二十四天,三个胚层各自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各器官系统初步形成:
1 发展出中空,两端开口的神经管。大约两天后,第二十四天左右,首尾两端管口封闭,成为一个密管组织。(见图十四)
2 生长出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开始萌芽。
3 体节开始生长,每天大约增长三节。同时发育出生骨节细胞、生皮节细胞,以及生肌节细胞。
第二十五天:(见图十五)
发展出鳃弓、脑泡、心泡,以及甲状腺、肺、肝、胰、中肾小管等的原基。开始了血循环和心博动。
第二十六天----二十八天:
出现眼基板(日复发展为眼)、耳基板(日复发展为耳)、手肢芽、脚肢芽。(见图十六)
总之,从第四周开始,由三层的胚芽盘,各别生长分化成各类组织和器官。也就是细胞由多潜能化,趋向个别特殊性。因此,也可以说是,“内”部组织个别化,分“门”别类的各自发展。而经典中,则把这第四周的业风(气机),命名为“内门”。
第5周:
难陀,第五七日,广说如前,于母腹中,有风名曰摄持。此风触胎,有五相现,所谓两臂、两髀及头。譬如春时,天降甘雨,树林郁茂,增长枝条。此亦如是,五相显现。
难陀,到了第五个七天的时候,胚胎继续发展着。
这个时期的生命能,叫做“摄待”,使得胚胎长出“五相”----两臂、两股(大腿连着臀部的部位)和头。就好像春天时候,经过春雨的滋润,树木增长出一些枝条。这个阶段就是这样,外观上,发展出了这五种生理现相。
现在我们看西医的胚胎学,第五周时候的变化,大体也是如此。
外型方面,颈曲加深,中脑曲出现。
除了外型的特征外,内部的结构方面,脑、下丘脑、上丘脑的区域出现局部细胞增殖;中肾管、输尿管芽、生殖结节等都在发育中。
第6周:
难陀,第六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广大,此风触胎,有四相现,谓两肘、两膝。如春降雨,盖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显现。
难陀,第六个七天的气机,把它订名为“广大”。
这段期间,胚胎生长出两肘、两膝。这个阶段,就好像经过春雨的滋润,草木生出枝条。四肢就如此发展出来。
从西医的观察,这个时期除了两肘、两膝之外,同时长出了两手、两脚;甚至十个手指、脚指也隐约可见。(见图十七)
第7周和第8周:
难陀,第七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为旋转。此风触胎,有四相现,谓两手两脚,犹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难陀,第八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翻转。此风触胎,有二十相现,谓手足十指。从此初生,犹如新雨,树根始生。
在西医的胚胎学里,手脚的发育成长,比起这本《入胎经》略早几天。或许经过两千五百年的时间,胚胎在母体里的部分发育,略为提前。譬如现在的儿童,身心双方都比四、五十年前来得早熟。
用现代知识来说,随着自然生态、物质条件的种种改变,人体也就相对应的作着调整、变化。从佛家的思想观念来说,随着众生共业的不同,人类的正报----诸如平均寿命、身高、体重,乃至其他各种生理机制,也都跟着变化。
譬如佛家的劫数观念,有大劫、中劫、小劫。而小劫里又分为增劫、减劫。佛经上说,人类最开始的时候,寿命是八万四千岁。后来由于放逸、散漫,没有保持正念、善行,于是每一百年,人的寿命就减少一岁。
越到后来,人心越为险恶。众生共业所感,除了本身的正报之外,连带的依报也受到影响。自然环境越来越差,人为及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人的寿命就越来越短。到末法时代的后期,据佛经上记载,人类的平均寿命就只有十岁了。从八万四千岁到十岁这一段漫长的历程,就是“减劫”。
由于长时期以来,各种灾害的磨难,后来人类开始忏悔,回心向善,于是每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到后来,人的寿命又回到八万四千岁。这段历程就是“增劫”。
照佛经上所说,我们现在正在减劫中,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减少。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整个地球人类平均寿命的长期统计资料,还无法对佛经这一论点提出数据性的证明。
但是,据中国历史的记载,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都活了一百多岁。相比之下,人的寿命是减少了。
虽然物质文明不断的进步,医药科技又不断的突飞猛进,但是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的破坏,乃至病毒顽强怪异的翻新、变化,所以人类所面临的死亡威胁,不但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减少,甚至有更趋增加的迹象。或许这就如佛经所说,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果报吧!
以此类推,两千五百年后,如果这本佛经仍然存在,那么经典中的记述,比照当时胚胎的成长,很可能有着更多的差异。
讲到这里,我们不要忘了这本经典的缘起,是由沉迷欲乐的难陀而来。为了使他迷途知返,使他领悟到生命的苦、空、无常、无我,释迦牟尼佛施展了各种方便,带他上了天堂,同时又带他下到地狱。然后再不厌其烦的为他讲说“入胎”的过程、变化。主要目的,在于点出生命现象的变化----没有一个永恒的归宿,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幸福。同时寓意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小乘修证的中心。因此,这本《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的重点,并不在于“胚胎学”的介绍和探讨。只不过,在释迦牟尼佛的接引方便中,我们对于佛陀的权巧智慧,又多了一层认识。
也因此,从第九个七天开始,我们不再一项项与西医作精详的比对。我们只在个别的关键处,借用现代医学为类比说明。否则,一路像西医胚胎学似的详细介绍下去,恐怕读者们看了,也要觉得头大而乏味的。
第9周:
第九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日分散。此风触胎,有九种相现。谓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
这九种相就是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嘴巴这七窍,加上下面的肛门、尿道,一共是九窍
一, 生活上要注意:
1,一定要休养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产后两周,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以外,其他的时间一定要卧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动,可能引起子宫下垂。
2,准备两三条宽度约为30---40厘米,长度可绕腹部12圈半的白纱布。产后要紧绑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将导致妇女病,以及小腹突出,体形难看。绑腹带还可改善产前小腹明显的状况。腹带不能以一般的束裤和束腹带代替。因为它们不但没有效果,还有反作用。
3,前两周洗澡只能用温酒水擦澡。做法是烧开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点点盐巴,用毛巾浸湿,拧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满月后可泡澡。(顺产者)
4,洗脸刷牙须用烧开过的水放至温热再使用。可以使用保养品。
5,严禁洗头。因为头皮不能着凉。
6,不能抱小孩。否则可能内脏下垂。喂奶时可侧躺着喂。
7,不能为小孩洗澡,否则可导致腰酸背痛及手脚酸麻。所以,给小孩洗澡的时要交给LG等人。
8,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阳光太强时要拉上窗帘,保护眼睛。不能吹风,因为产后全身毛孔都张开了,吹风易引起头风及关节酸痛等,连扇子也不要摇。
9,月子期间不能爬楼梯,产后半年内不能提重物,避免内脏下垂。
10,不要流泪,否则眼睛将提早老化,可能演变为青光眼或白内障。少看书报和电视,一定要让眼睛充分休息。
二,饮食方面要讲究:
1,少食多餐。
2,产后半个月内严禁喝水、饮料及汤类,牛奶也不可以喝。因为会喝成大水桶,会变胖,将来容易得风湿病或神经痛。可以用烧开的米酒代替水分(买商店里的瓶装米酒)。做法是将数瓶米酒倒入锅内,不加盖,大火煮沸后持续15分钟以上。再将煮好的米酒水装入热水瓶备用。
3,不要吃盐,生冷的食物,酸的东西也不能吃。(有理由的,很长我就不说了。)
4,半个月内避免吃青菜和水果。可吃点红萝卜。月子内要吃水分少的水果。
5,半个月内禁吃鱼类和肉类,可以多吃肝脏等。因为疲劳的身体无法完全吸收鱼、肉的养分,结果过多的养分,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应该到第三周开始吃。
6,用麻油、姜和米酒料理食物。姜要爆透。
从中医学角度论述,因为经过生产时的用力与出血、体力耗损,处于“血不足,气亦虚”的状态,大约需6~8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怀孕前的生理状态。这段时间的调养正确与否,关系到未来日子的身体健康,如果能抓住生产的机会调整体型,或治疗某些生产之前身体上的症状,按照正确的方法坐月子,好好的补充营养、充分休息,就能带给你往后几十年的健康身体。
现代坐月子清爽舒适一个月
古早的坐月子禁忌,例如不可探视产妇、不可外出、不可进庙、不能参与祭祀等等,都是基于对产妇的“隔离保护”措施,提供一个不受干扰、可以完全卧床静养的环境。以现代西医理论加上中医的观念,非常赞成对产妇的隔离保护,但实行的方法与古早不同,然而目的都是避免产妇感染,让产妇休养、恢复体能与健康,所以应当用合乎科学的方式坐月子,推动以下产后养生新主张:
产后沐浴、洗头注意保暖
台湾地区天气多温暖,夏季更是炎热,如果属于油性发质者,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头皮发炎;不洗澡使会阴部滋生细菌,易使会阴伤口感染。所以产后应注意阴部的护理,要定时更换棉垫、护垫,洗澡以淋浴为主,使用弱酸性的沐浴用品清洁外阴,阴道内不要冲洗,并且尽量穿宽松棉质的内裤,避免阴部不适及感染。
因此坐月子期间沐浴、洗完头发最好赶快在房间内擦干、吹干,不要着凉即可,冬天可备好暖炉在旁,但要避免在浴室内使用电器,预防意外发生。
产后不吹风
中医非常重视坐月子时不能吹风,因为产后气血虚弱、筋骨松弛,风寒湿邪易趁虚而入,引起感冒、风湿、关节酸痛、腹泻等疾病。所以冬天坐月子应注意室温,风不可太大、室内不可太闷,必要时可以空调来改善温度及湿度;夏季炎热的气候最难熬,但也不可直接吹冷气、洗冷水澡,电风扇、冷气、自然风都算是六邪中的“风邪”,容易使产妇感冒。
那么如何让室温舒适呢?在家中可以把电扇对着反方向吹,让风打在墙壁反弹回来,使室内空气流通;冷气不可直接吹到产妇,必须向着无人的地方吹,再感受凉意即可;同时最好穿著宽松轻薄的长袖衣物,预防环境冷热变化,以免出入冷气房或是汽车内外而引起感冒。
以清淡汤品、现煮水果茶补充水分
有人倡导坐月子不可沾一滴水,也不可以吃稀饭、牛奶、果汁等,不然将来会患风湿病或神经痛,还会使内脏下垂!但是,生产时丧失了大量体液,如血液、汗水、唾液等,产后又容易流汗,在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如果严格限制水份摄取,会使体液电解质不平衡,造成脱水的现象。如果只以米酒水、药膳汤来解渴,可能会出现越喝越渴、越上火的情形。所以口渴的时候,喝些较清淡的汤品,如银耳汤、山药汤等;也可以把水果切块煮成水果茶,宜多选用温热性的水果如葡萄、龙眼、樱桃等,即使寒性的水果煮食后就不会过于寒凉。
坐月子看电视及书报要节制
从前的照明设备不佳,坐月子期间产妇较闲暇,如果大量阅读会伤害视力,所以鼓励坐月子期间要多休息、勿操烦。现在有良好的照明,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看电视、打计算机都是被允许的,但文字要够大、姿势要正确、时间不要太长、光线要充足,不看悲伤、火暴或是情绪激烈的内容,最重要是不影响休息,因为若没有适度的休息,容易造成出血难止、腰酸腹痛、精神不济。
月子补膳宜清淡、营养
本省习惯在产妇坐月子期间,以猪肝、猪腰子、麻油鸡等食物来进补,并多使用全酒烹煮。以过去物资缺乏的条件下,坐月子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是很务实的一种保健方式;然而以现代人的营养状况,并不适合照单全收。中医妇科典籍中建议月子期间不要吃太油腻,以免肠胃消化不良;不可使用太多酒,酒量差者更不要勉强喝酒,只有在烹煮生化汤以酒当作药引。临床上看到许多产妇胃口差、感觉燥热、口干,吃不下麻油鸡和猪肝,按照中医营养学的观念,坐月子时可多吃鱼、肉、蛋、奶、蔬菜、水果,注重均衡饮食,食物不宜过咸,除非有肾脏疾病,否则产妇并不需要特别限制盐及水的摄取。所以在坐月子期间的膳食原则,应把握不油腻、酒不过量、清淡、营养均衡四大要点。
第16周:
难陀,第十六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甘露行,此风能为方便,安置胎子二眼处所。如是两耳、两鼻、口咽、胸臆,令食入得停储之处,能令通过出入气息。譬如陶师及彼弟子,取好泥团,安在轮上,随其器物,形势安布,令无差舛。此由业风,能作如是,于眼等处,随势安布,乃至能今通过出入气息,亦无爽失。
第十六个七天当中,生理机能发挥了“甘露行”的特质,把胎儿的两眼安置妥当。
同时,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口腔、咽喉,以及通过食物的食道管,通过呼吸的气管,都生长发育起来。
就好像做陶器的师父,帮助他的徒弟,选了质地细腻,可以做陶器的泥团,放在做陶坯的转轮上,做出想要做的东西。
这股生理机能就是这样的,安置了两眼、两耳、口、鼻,以及食道、气管等,使得各就其位,以备各司其职。
上面是这一段的白话解释。现在,有几点要提起大家注意的:
(1 )西医的胚胎学里,在第十六周末时,胎儿的两眼向前迁移,同时耳朵在头的两边,明显的长了出来。
(2)释迦牟尼佛在这里,用泥坯在转轮上的比喻,很有意思,恰好象征了脉轮的作用。
这一段文字所叙述的生理变化,用密宗观点来讲,涉及到头轮、眉间轮、喉轮,与心轮的范围。
(3)从这段文字来看,似乎只讲了上半身。“令食入,得停储之处,能令通过出入气息。”这句话的语意不是根明确,是不是涉及到消化、排泄系统?有没有涉及到下半身?还是只发展到胃部呢?
现在让我们再参考一下《佛为阿难说处胎会》,这一段怎么说的呢?
十六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甘露。由此风力,令此眼、耳、鼻、口、胸臆、心脏、四边、九孔之处,悉令开发。出入气息上下通彻,无有障碍。若有饮食,滋润其身,有停积处,复能销化,从下流出。譬如窑师及其弟子,能善调泥,安布轮绳,下上迥转,所造器物而得成就。 此亦如是,皆由风力及善恶业,令眼耳等,渐渐具足。
(1)四边:指的是身前、身后、身左、身右。
(2)九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九窍”。参考原经文“第九七日”的“九相”,及“第十一七日”的“九孔”。
(3)“出入气息上下通彻,无有障碍。”胎儿还没有接触到外面的大气,所以这个“出入气息”,不是指肺部的呼吸,它指的是包括了呼吸系统的全身的气机。道家有所谓“至人之息以踵”,修炼有成就的人,气机就如胎儿那样,上下通畅,直到脚底。“常人之息以喉”,一般的凡人,都在忙乱烦恼中,没有静定的修养,“方生方死”,分分秒秒都在外放、消耗。原本胎儿时期,“上下通彻,无有障碍”的气机,逐渐衰弱、闭塞。到后来,就只剩下肺部的呼吸还是通畅的。所以说,“常人之息以喉”。
(4)饮食的通道、贮存、消化、排泄等功能,都在发育成长中。
今按:(1)读了《处胎会》这段原文,意义明朗了。很明显的,这第十六周的生理变化,不仅仅限于上半身的组织、功能。它影响到全身的范围。
(2)如果就实际的气脉修证而言,海底气机发动后,沿着中脉上冲顶轮。不论密宗或者道家都是这个路线。顶轮的运化,直接影响到脑垂体以及下丘脑的荷尔蒙;由此,又关联到全身的荷尔蒙系统。吕纯阳《百字铭》所说的“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就是指的这个境况。生命在母体里的发育,大致循着类同的路线。经脉网络孕育之后,到了这“第十六七日”,由脐轮运化出的生命能,向下通至海底;向上,则经由心轮、喉轮、眉间轮而至顶轮。所以叫《处胎会》这本经的比喻,说到“安布轮绳,下上廻转,所造器物,而得成就”,藉着“轮绳”以及“下上迥转”,象征这个阶段脉轮的运化。顶轮一经开发,同时关联到荷尔蒙系统的发育。荷尔蒙对人体的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乃至各个脏器的功能,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脉轮(气大),以及荷尔蒙(水大)的双重作用下,胎儿成长、发育着。所以《处胎会》上说“由此风力,令此眼、耳、鼻、口、胸臆、心脏、四边、九孔之处,悉令开发。出入气息上下通彻,无有障碍。”
(3)如我们前面所说,每种“业风”的名字,都有它的涵义。如果把住胎当中,这些业风的名字陈列出来,我们不难发现,“甘露行”这个名字的特殊性。在这“第十六周”之前的业风,依次命名为:羯罗蓝、遍触、刀鞘口、内门、摄持、广大、旋转、翻转、分散、坚鞭、疏通、曲口、线口、莲花。在这之后的业风的名字为:毛拂口、无垢、坚固、生起、浮流、净持、滋漫、持城、生成、曲药、花条、铁口、蓝花。前后对照下来,“甘露行”这个名字,似乎特别突显了体内腺体的成长、运行。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好奇,西医胚胎学对于这个阶段,有那些研究成果呢?
(4)根据胚胎学的研究显示,到了第四个月时,脑垂体的各组成部分,已经基本分化。在细胞分化的同时,脑垂体的分泌功能也在同步的发展着。由于脑垂体的分泌,又带动了其他的内分泌系统。恰好,第四个月时,胎儿体内产生了胰岛素,以及微量的肾上腺素。同时在一百天左右,胎儿的血液中测量出了甲状腺素。除了上面各种内分泌的发展,胎儿体内其他的分泌,譬如由胸腺和骨髓分化出的淋巴细胞,也在第四个月时,进入了血循环。胎儿的汗腺,则在第15、16周左右,开始出现在手掌,以及脚底部位。至于胎儿的脂性分泌,也是在第16周至17周时,开始了活动。
看到这里,我们禁不住再一次的讶异,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是如何窥知,这部分微妙的变化?而把这个周期的生理机能订名为“甘露行”,同时又描述得那么简单扼要。
第28周:
难陀,第二十八七日,于母腹中,胎子便生八种颠倒之想。云河为八?所谓屋想、乘想、园想、楼阁想、树林想、床座想、河想、池想。实无此境,妄生分别。
胎儿生出八种颠倒的妄想,呈现出房屋、车乘、庭园、楼合、树林、床座、河流、水池等境界。
今按:外在世界的景像在这个周期出现,或许也寓意着,胎儿已经具备了到母体外独立生存的能力。
第29周:
难陀,第二十九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花条,此风能吹胎子,令其形色鲜白净洁。或由业力,令色黧黑,或复青色,更有种种杂类颜色。或令干燥,无有滋润。白光黑光,随色而出。
第二十九个七天当中,一股叫“花条”的生理机能,使胎儿肤色显得鲜白,洁净。由于业力的不同,也可能是黑色,或者带着青黄,乃至其他一些颜色。业力好的话,皮肤润泽有光;业力差的话,皮肤就干燥枯涩。
照目前西医的研究,大约第二十六周开始,皮下脂肪逐渐积聚,所以胎儿皮肤较白。
从第三十到三十四周,体内脂肪大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八。所以胎儿日见丰润,皮肤也逐渐转白。
第30周:
难陀,第三十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铁口。此风能吹胎子发毛爪甲,令得生长。白黑诸光,皆随业现,如上所说。
难陀,第三十周时,一股生理机能叫“铁口”,使胎儿的毛发爪甲,发育得完善齐全而有光泽。
第31周----第34周:
难陀,第三十一七日,于母腹中,胎子渐大。如是三十二七、三十三七、三十四七日已来,增长广大。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难陀,从第三十一周,经过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周,胎儿逐渐长大、长胖。
今按:照西医的胚胎学来说,从三十到三十四周,由于体内脂肪积聚,所以胎儿除了皮肤转白之外,手脚和体躯也逐渐变得肥胖。过了三十四周,胎儿的生长又缓慢下来。
第35周:
难陀,第三十五七日,子于母腹,支体具足。
难陀,到第三十五周时,胎儿已经发育得相当完备。
第36周:
难陀,第三十六七日,其子不乐住母腹中。
到了第三十六周时,胎儿已经不再喜欢住在母亲肚里了。
第37周:
难陀,第三十七七日,于母腹中,胎子便生三种不颠倒想。所谓不净想、臭秽想、黑暗想,依一分说。
难陀,到第三十七周,胎兄在母亲肚子里,有了三种确实的感受,觉得很不干净,而且气味恶臭,周遭黑暗。
第38周:
难陀,第三十八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蓝花。此风能令胎子转身向下,长舒两臂,趋向产门。次复有风,名曰趣下,由业力故,风吹胎子,令头向下,双脚向上,将出产门。
难陀,第三十八周时,一股叫“蓝花”的生理机能,使胎儿转身朝下,趋向子宫口。
同时又有股叫“趣下”的生理机能,把头下脚上的胎儿推出产门。
今按:现代医学的研究,母体在怀孕的第三十八周时,脑垂体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生产时,这激素使子宫壁强烈收缩,同时使子宫颈肌纤维松弛。于是子宫口扩张,同时藉着子宫壁肌、母体腰肌的收缩,胎儿逐渐被推出母体。
难陀,若彼胎子,于前身中造众恶业,并堕人胎。由此因缘,将欲出时,手足横乱,不能转侧,便于母腹以取命终。
如果这个转为人胎的胎儿,前生造了许多恶业,将要出生时,很可能由于先世的罪业,手脚横侧,头部无法顺利转下,无法脱出子宫,那么就会胎死腹中。
时有智慧女人,或善医者,以软酥油,或榆皮汁,及余滑物,涂其手上。即以中指夹薄刀子,利若锋芒。内如粪厕,黑阕臭秽可恶坑中,有无量千虫恒所居止,臭汁常流,精血腐焖,深可厌患,薄皮覆盖,恶业身疮。
这时,必须有个伶俐的女人,或者懂得医术的,用软酥油或榆皮汁,或者其他的润滑物涂在手上。然后用中间的两指夹住锋利的刀片,进入腹内。这里面就好像是个又黑又臭的粪坑,有数不清的虫,到处是臭汁烂肉。总之,我们这层薄皮下面,就是一瘫恶业身疮。
于斯秽处,推手令入,以利刀子,向割儿身,片片抽出。其母由斯,受不称意,极痛辛苦,因此命终。设复得存,与死无异。
手指夹着刀子进入子宫,用小刀把胎儿一片片割下,取出。这时母体非常痛苦,很可能因此丧命;即使有幸,母命保住了,也是元气大伤,像是大死一场。
难陀,若彼胎子善业所感,假令颠倒,不损其母,安隐生出,不受辛苦。
难陀,如果这个胎儿由于善业因缘,头向下的顺利出生,那么就母子平安。
难陀,若是寻常无此厄者,至三十八七日将欲产时,母受大苦,性命几死,方得出胎。难陀,汝可审观,当求出离。
多数到了三十八周,要临盆时,母亲都经过非常痛苦的折磨,才把胎儿生出来。
难陀啊,生命就是这样来到人间。你想想看,哪儿还有一片净土?哪儿还有一块乐园呢?你看清楚了,就要好好发心,跳出这生死轮回啊!
《入胎经》到这里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问题并没有告一段落,并没有解决。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这本经典最后,叮咛----“当求出离”。究竟怎么样跳出生死?
《佛说入胎经今释》16 胎儿的发育
本文2023-10-22 03:02: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