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中医古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各位有提高古文阅读的方法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我在看中医古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各位有提高古文阅读的方法吗?,第1张

看文言文章慢慢就有感觉了,

初期可以读一些小说型的古代名著,这样容易接受,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镜花缘》,也可以读一些清代的离我们现代较接近的时期的文章,比如曾国藩文集、《聊斋》等等。

再就可以读一读《古文观止》一些年代早一些的古文。

但是这些读过后并不是看古医书就游刃有余了,因为有很多生僻的草药名词和些许其他词会绊着脚,那就记下来查查字典慢慢积累吧。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慢慢的这些中医古籍就会流畅许多。

希望满意~

先看四书。

推荐《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的。

四书顺序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选择地读一下就行,比如《周易》,春秋,周易着重读一下系辞传,不要在那些具体卦象上话费时间。

个人认为,百家讲坛以及南怀瑾等人对这些书的解读,只适合没有基础的普通人,讲的不够深刻,都是往浅显处讲。如果是学生的话,最好是读原著,注解最好也是文言文版的,这个版本非常合适,内容全面,语言精练。

还有,如果是下决心要读出功夫,读出学问的,又和一般人的读法不一样。一般人只是读一些感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因此,百家讲坛和名人解读就够了。如果是要读出一番功夫的话,就要长久持续地读,开始的时候,是很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

最好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读《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可以理解得更好。

经典,读什么?小学,读《唐诗三百首》就够了。中学,读《古文观止》就够了。不要读什么四大名著、《弟子规》!中学以后再读《史记》《诗经》《论语》等就好。——北大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

上述这些是5月27日北大教授王余光在濮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报告会《阅读与经典同行》所提到的,这也是整场讲座中的干货,金句。

何为经典以及阅读经典的重大意义,随着近几年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已经渐渐被世人所认知,至于要读哪些经典,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定论,这里先介绍一下王余光教授的观点。

小学为啥不读《弟子规》,中学为啥不读四大名著

归结一点,王教授强调的是不要过早让孩子介入思想性过强的著作,况且有许多所谓的经典还是糟粕多多。四大名著中有许多诗词都是涉及情色的,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这跟大家传统认知的《红楼梦》《水浒传》是必读书目有着不小的差异。

中学以后为啥要多读《史记》《诗经》《论语》

经典书籍总体来说分为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宋诗文,古典小说等诸多类别,经过历史的沉淀,《史记》《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书籍获得了历代的一致推崇,而四大名著等古典小说是在经过胡适的书目推荐从1949年之后才被大众广为熟知。我想这也是作为古籍研究专家的王余光不提倡读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吧。

该怎么读,就是朗读,背诵

学习经典没啥捷径,就是要多读,善背。王教授特别推崇的他的博士生导师就是传统知识分子诵读经典的典范。老先生气宇轩昂,气度非凡,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四五点准时起床晨读,风雨无阻,唯有一天书房的灯没有亮起——因为那一天他驾鹤西去了…那天听到这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无不为之动容。这是一种人文精神。其实,阅读经典就是在学习我们的文化传承。

经典的阅读与背诵正是我们的短板,至今后悔年少时背诵的经典太少太少,怎么弥补呢?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读下去,我想为时不算太晚。读书,在合适的年龄读到合适的书籍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尤其是关键时期,得到高人的点拨,更是幸运至极。

当然,王余光教授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大家聊作参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见到他老人家依旧是嬉笑怒骂,不拘一格,颇具北大风范。在数字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他仍旧固守“电子文本,就像一张赤裸的美人照,它让阅读陷入可悲的尴尬境地。而纸本阅读就像你面对一位真实的衣着整齐的姑娘,他不仅有内容更有可抚摸的物理属性”,想想也是可爱至极。

有兴趣继续探讨经典阅读的诸位可以找来他的著作《阅读与经典同行》一读,想必会有所启悟。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都是文言文写作的。我们阅读这些宝贵的古籍,肯定是需要文言文功底的。但是光是学会了文言文,阅读古籍还是有困难的。因为古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在引用,转述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并不是依据原文内容来引用的。这与我们现在的学术论文引用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仅仅认为学会了文言文就能阅读古籍。文言文的精髓在于他的一些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的多种意思。掌握了特殊句式,积累了足够的词义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文言文。

要想学会文言文之后无障碍阅读古籍,还需要在基本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外,仍然需要借助前人的注释。比如《孟子》一书对《诗经》的引用。孟子在《孟子》中引用《诗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诗经》原来的意思。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现代的阅读习惯,那就是每段话都很懂,但是不知道在表达什么?这需要历代专家学者的解读,比如对于《孟子》我们可以阅读东汉赵歧的《孟子》注,还有南宋朱熹的《孟子章句》,以及近代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而对于其他古籍也是如此。

一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类文化现象很繁琐,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所以即使懂了文言文,也不一定能看懂古籍。如何能看懂这些古籍呢?我们就需要翻阅前人的注解。在前人了解的基础上,多方考证,最终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我国古代文学可以说是汪洋浩瀚,著作也是多不胜数,个人觉得不用按照什么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寻去看,因为任何一个时间段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三天两天能读完的,尤其是汉唐宋这些高峰时期,要是按时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读完?

也不用按经、史、子、集这样的顺序去看,这些每部都不是几年的时间能阅读完的。

建议先看经典的,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也建议先看经典的!!然后就是自己喜欢的,这样的话学起来也比较轻松,较容易上手。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而且我们国家的文字出现得很早,所以流传到现在的书籍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看要想读古籍,要从哪里开始读。

第一个我推荐的是易经,这个也是我们的高中班主任推荐的,他是一个毕业于汉语言文学的高材生,经常给我们推荐书,易经是一本神书,现在我们遇到的那些算命先生他们可能就是在易经里边小有成就才敢出来混,没错,已经里边有很多对算命的描写,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第二个推荐的是山海经,山海经里边都是一些传奇的故事,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了解西方的神话,什么宙斯啊雷神死神雅典娜之类的,但是对于我们国家的那些神话人物仅仅局限于西游记里边的描写。山海经里边记载了很多那些奇珍异兽,比如饕餮貔貅之类的,我认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都要了解一下。

第三个是论语了,我们国家是推崇儒家文化的,而论语里边记载的大部分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言行,我们国家的孔子学院已经走上了世界,所以论语还是值得去看一下的。

聊斋志异,庄子,论语,老子,史记本纪世家列传,周髀算经,史记天官书历书,博物志、酉阳杂俎等,新唐书、明史等历算章节,新仪象法要,测量法义……

上边说的都是我们国家的古籍,如果你能把这些文章都读一遍的话可能要花不少的时间,就当是你空闲时候的娱乐消遣吧。

阅读经典,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往往是出于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经典之为经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距今已两千余年,可至今人们仍很容易在西方国家机场的袖珍畅销书架上找到它们;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其中有大智慧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中学生阅读它们,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在它们那里找到今天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它们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们也就不会过时。经典不等于真理,经典所说的也不可能都正确,经典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读它们,不在于它们保证了真理,也不在于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消闲功能,或“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而是在于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人类文明的特点在于它的延续性,人类文明需要沿袭和继承。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经典和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造的开始。摒弃经典,或将经典视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断送文化。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所以,在当今“快餐式”“工具性”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之时,中学生课外阅读自发呈现的“重文轻理”倾向,就并非是一种什么“缺陷”。事实上,“经典”与“创新”并不相悖。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而拒绝阅读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鲁迅,我们在读他们著作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将传统的资源化为自己的创造。相反,缺乏经典,往往是由于拒绝经典。很难设想一个对唐诗宋词极少涉猎的人会成为一个大诗人。 当然,在任何时代,创造者总是少数。阅读经典,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创新的宏伟计划,却往往是出于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这种追求的欲望,自然反映了一种较高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在此一追求中,又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现在到处都在讲素质教育和人的素质,但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阅读经典作为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必然会拥抱经典。经典将提升市民的素质,陶冶市民的品格,赋予一种内在的大气和高贵,给予前所未有的厚实和高度。

我在看中医古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各位有提高古文阅读的方法吗?

看文言文章慢慢就有感觉了,初期可以读一些小说型的古代名著,这样容易接受,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镜花缘》,也可以读一些清代的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