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商纣王和苏妲己为何没有孩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历史上商纣王和苏妲己为何没有孩子?,第1张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楼上所说的是以封神榜为依据的,人妖殊途,不可能生孩子,而且她的任务就是败坏殷商的江山,不可能为纣王生孩子

虽然真实的历史上不可能是这样,也没有记载妲己是否为纣王生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嘛,首先,纣王是一个君主,他的子女肯定是不少的,但是由于纣王是亡国之君,他的子女自然是无从考证。

其次嘛,或许是妲己本身存在问题不能生孩子呢。

最后,妲己作为败坏殷商江山的"罪魁祸首",她本人就不可能得以存活,何况她所生的孩子呢。

纣王的儿子叫做武庚,周武王兴兵伐纣,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周武王把武庚封到了商朝旧地朝歌,并在他的四周安排了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监视武庚,后来武庚起兵叛乱,兵败被杀。

武庚从小就聪明好学,很受纣王的崇信,周武王伐纣成功后,纣王自焚而死,为了安抚忠于商朝的臣民,周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了商朝旧地朝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在朝歌周围设邶国、鄘国和卫国,把自己的几个弟弟霍叔从霍国迁到了朝歌北边的邶国、蔡叔从蔡国迁到了朝歌西南的鄘国,管叔从管国迁到了朝歌东边的卫国,让他们从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监视武庚。

周武王商后四年病亡,他的儿子成王姬诵只有十三岁,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理朝政,蔡叔和管叔因为不满周公执政,所以就和武庚密谋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讨伐叛乱,武庚兵败被杀,周公以纣王的庶兄微子继承殷祀,在宋这个地方建立宋国,周公的几个弟弟中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周公利用三年时间才彻底消灭了商朝残余势力,巩固了周王室的稳定发展,为成康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描写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是广成子和赤精子的徒弟,后来听从申公豹的挑拨和周军作对,最终被杀,都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殷郊和殷洪,殷郊本是受宠的太子,但随着苏妲己的到来,殷郊和殷洪两人的命运开始改变。在苏妲己的怂恿下,姜皇后被挖去双眼,纣王两个儿子也被追杀。这是封神小说中所描绘的故事,在历史中商纣王有几个儿子呢?史料记载商纣王还有一个儿子武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商纣王是我国历史上出名的暴君,名为帝辛,但后人却习惯称呼他为纣王,商朝的末代君王,或许是末代君王的原因,后世对他一直存在很多误解。关于商纣王的儿子,在封神中纣王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殷郊和殷洪,两人全部出自姜皇后,但是在史书记载中商纣王有一个儿子名为武庚。在商朝的婚姻制度和我们现在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个君王可能会有很多后代,但是除了太子之外,其他儿子都不是非常尊贵,当时也不会有太多资料记载其他王子的生平。

 武庚是纣王的太子,他自小聪明好学,在商灭亡之后周武王继位,周武王命武庚管理商朝旧都殷。周武王为了防止武庚叛乱,还在朝歌周围设立了监视武庚的机构,后来武庚在叛乱中死亡。

 封神中出现的商殷郊和商殷洪并不符合先秦时期人物的特点,男子称氏不称姓,在封神中,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因为受到苏妲己的迫害被迫流亡,后来两人加入到商纣王队伍中,被姜子牙处死。

 很多人好奇纣王的太子武庚是谁的孩子,肯定的是他不是姜皇后的孩子,在纣王剩下的妃子中最有可能的是苏妲己。很多人可能想苏妲己是狐狸精怎么可能和人生下孩子呢实际上真实历史中苏妲己并不是狐狸精,而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苏妲己受宠多年为纣王生下孩子也是有可能的。

看过封神榜的人肯定对于纣王有很深的印象,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知道纣王只有两个儿子。

记忆中荒*无道的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这就让人奇怪了,按道理来说,越是荒*的皇帝,儿女应该越多。越是贤明的君主,儿子应该越少,因为他忙于政事,哪儿来的时间去造那么多孩子呢?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商纣王是商朝第三十二位君主,在他在位的早期,他是一个精明能干、有勇有谋的好皇帝。一般这种聪明强大的人普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他们不会轻易的承认自己的缺点,也不会轻易听取别人的意见。

到了他在位的后期,看着商王朝愈发巩固,就开始贪图美色和享受。正好在民间寻到了苏妲己这样的国色天香的美人,纣王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整天就想着和妲己寻欢作乐,对于朝政也开始逐渐疏懒。但是注意,只是疏懒,并非完全不管。

没过多久,边疆有羌族进犯,纣王派遣精兵前去镇压,就在这个时候,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趁机起兵作乱,纣王在仓促之中调集了城中少数的战俘和奴隶,当然抵挡不住周武王的大军,又不肯投降与自己昔日的臣子,只得自杀于鹿台。

后来周武王的后代为了美化这段历史,故意夸大了纣王的残暴,后人同时又夸大了妲己的作用,于是纣王的荒*与妲己的以色误国就流传下来了。

是的

武庚,史记中称作禄父,是商纣王的儿子,幼时聪明好学。

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河南安阳),殷的遗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西与南为鄘,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后三监之乱武庚兵败被杀。

武庚之乱后,使周初统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武王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邘、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纣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

  商纣王可谓是中国 历史 上记载中残暴的君主,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也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商纣王有几个儿子呢本文是我整理商纣王有几个儿子的资料,仅供参考。

  商纣王有几个儿子

 关于他的儿子,史书上记载两个:太子是武庚,在商代,婚姻制度和我们很不一样,所以一个君王有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后代,那些王子并不是特别尊贵,除了太子,剩下的根本没必要记载在史书上。

 武庚:史记中称作禄父,幼时聪明好学,公元前1066年2月底,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河南安阳),殷的遗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 三国 。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西与南为鄘,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后武庚兵败被诛。

 而商英红、商英郊不符合先秦时代人物其名的特点,当时的男子,称氏不称姓的,商代的王族子姓,氏殷。在《新封神榜》(凤鸣岐山和武王伐纣)中,纣王的儿子为殷洪和殷郊,南极仙翁和赤精子给了一次机会,殷洪和苏护一起投周,拿下狐狸精,后被纣王救回,其兄长殷郊偷偷下山助纣为虐,殷洪劝阻未果,后殷郊被犁,殷洪自刎而死。

商纣王的家庭成员

 父亲:帝乙

 兄弟:宋微子、宋微仲、子期

 妃子:妲己(己姓,名妲,有苏氏之女,为帝辛所爱,或帝辛自焚后被杀)

 儿子:武庚(禄父)

商纣王的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帝乙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 天下 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 口才 ,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为政举措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

 。早在帝乙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 拓展 ,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可结果却出现许多叛乱国。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并未保卫商朝的安全,反而加速商朝的灭亡。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文化 向东南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牧野之战

纣王只有一个儿子

武庚(禄父),商纣王的儿子,幼时聪明好学。[1][2]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河南安阳),殷的遗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西与南为鄘,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后三监之乱武庚兵败被杀。

武庚,商纣王之子,商朝灭后后,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

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以西与南设鄘国,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续殷嗣。殷亡第四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

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武庚之乱后,使周初统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武王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邘、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纣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

封地邶国

周代诸侯国,子姓,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将商王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

邶国的始封地,或认为在今河南汤阴,或认为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后一说较有影响,如东汉郑玄《诗谱·邶鄘卫谱》就说:“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民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说文解字》也说:“邶,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后汉书·郡国志一》河内郡朝歌县亦称:“北有邶国。”颜师古注《汉书》时即坚持了这一传统观点。清光绪年间今涞水县出土一批铜器以后,因其中铭文都带有“北白”等字样。王国维于是提出邶国在今河北涞水县一带的观点,主张邶在今涞水一带的观点从此影响渐大。可是这一观点在解释《诗经·国风》的《邶》、《鄘》、《卫》诗时会遇到困难,魏建震《三代河北中南部古国古部族考》一文因此提出:邶国的始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以后曾迁居涞水一带,涞水出土的多件邶伯铜器即其证据。

西周设立的邶、鄘、卫三国,后来因武庚串通管叔、蔡叔叛周而招致周公领兵东征,其结果按一般的说法是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原来的邶、鄘、卫三国之地划归卫国所属,周王室封康叔于卫,领“以殷余民”。从此邶国之民和邶国之地转属卫国所有。邶国仅历武庚一代而终结,是周初封国中寿命最短的方国。然而关于武庚的下场,文献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如《逸周书·作洛》云“王子禄父北奔”。唐兰《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征》认为“王子禄父”即武庚的生时之名。魏建震认为“王子禄父北奔”的地点是涞水流域,邶国随之北迁。

涞水流域的邶国何时灭亡,史所不详。 《诗经·大雅·韩奕》有“奄有北国”句。许多学者解释此“北国”即“邶国”。这样看来邶国是为韩国所灭。韩国的始封,有的说是西周初年,有的说是周宣王时期,则邶国被灭应在西周时期。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留在殷墟管理商朝遗民,武庚却不甘心做周的臣子。周初,武王死后(约前1043年),其子成王年幼(13岁),周公摄政(称咸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因封地在周,称周公,后封鲁国,但未到鲁即封。他辅佐武王伐纣曾两次东征,并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制礼作乐,是我国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武庚在周武王去世后联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阵营声势浩大。如《尚书大传》云:“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也。”(管叔鲜,文王三子;蔡叔度,文王五子;霍叔处,文王八子。事监视商朝遗民,故谓三监)周公旦在千钧一发之际,举兵东征,平定叛乱,诛杀武庚,灭东方50国;管叔鲜被杀,将蔡叔放逐,霍叔被废为庶人。把微子(纣王兄)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武庚的后人便以他字中的禄为姓氏,称为禄氏。武庚战死,叛乱平定,殷人见复国无望,只好纷纷出逃。

复国失败

约前1046年,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宣布周朝建立,准备将商地分封,可是他又一转念,周本是商王朝的一个西方属国,如今取代了纣王的统治地位,殷商遗民会不会服周的统治呢?于是周武王马上召集师尚父姜太公,召公和周公商议这些问题,姜子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其处境,他说:“殷商的顽固分子及敌视西周的大臣,立即处死,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周公不同意姜太公的看法,他说:“对于殷商的大臣,应加以区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杀;无罪者不杀,还应利用。”最后,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的主张,他说:“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才是。”周武王听了频频点头。最后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决定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统治殷商的余民。

第二天,周武王命令整修了商纣宫殿,让武庚居纣宫,继续统治商民。

姜太公考虑到武庚受纣王的影响,是不会脱胎换骨,立地成佛的。于是建议周武王要对武庚严加防范,在朝歌周围设邶(今汤阴邶城)庸(今卫辉市倪湾乡)卫(今浚县卫贤集)三国,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康叔封镇这三国,来监视武庚。周武王又封了姜太公为齐国国君。

再说姜太公被封于齐国,但他仍心系西周,他觉得让武庚再来掌权,是一大隐患,一旦气候适应,他就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复辟殷商王朝,时常都不要放松对武庚的警惕。

果然,不出姜太公所料,当周武王罢兵西去不久,武庚竟然居纣宫(今西坛,云海一带)续殷祀。然后又带领尚臣来到鹿台,玉门(玉女观)祭祀父亲在天之灵,同时他又收拢殷商遗民之心,暗地联络东夷方国部落,磨刀霍霍,十分嚣张。

消息由姜太公传到镐京(今西安市)。恰在这时,也就是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去世了,年幼的成王还管理不好国家大事。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便代摄国家大事。对此,管叔,蔡叔等大臣极为不满,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篡位,企图起兵造反。因此朝内大臣勾结起来,联合东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叛周复殷战争,声势之大,使周的西土出现了骚动和不安。

为了尽快平息这场暴乱,周公和召公彻夜难眠,积极部署作战计划,最后在姜子牙的倡议下,由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姜太公亲临现场辅助周公,再一次返回牧野,杀向朝歌。早有准备的武庚,亲自带殷商奴隶主贵族疯狂反扑,负愚顽抗。但终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掉军心的武庚,终究不能唤起将士的斗志,因而军心不齐,不战而溃,全部瓦解。武庚、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贬斥。周公将这次叛乱平息后,以成王之命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

殷商遗民

西伯姬昌之子姬发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鄘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见《史记·周本纪》)。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 。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为了安定殷侯,周公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以成王之命封武庚的伯父微子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微子以及宋国的历任国君嫡系子孙以“宋”为氏,传延至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其后裔子孙为不忘故国,以宋为姓,尊微子为宋姓始祖,商丘是宋氏祖地,这即是“天下宋氏是一家”和“天下宋氏源于商”之缘故。

武庚因复国失败被杀后,其后裔不忘宗祖,有少许留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附近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因逃难分支到今河南省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山东省临沂、郯城;山西省河曲、陕西省柞水、大荔以及江苏省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海外,到了扶桑国(今墨西哥)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了五洲四海。

历史上商纣王和苏妲己为何没有孩子?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楼上所说的是以封神榜为依据的,人妖殊途,不可能生孩子,而且她的任务就是败坏殷商的江山,不可能为纣王生孩子虽然真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