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篇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列子学射文言文阅读答案+全文翻译
非 A
独 射 也 /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原文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2注释
射:射箭
中:射中靶心
请:请教
子:你
者:原因
弗:不
曰:说
未可:不可以(算学会)
报:汇报
知之矣:知道了
守:掌握
勿:不
独:只是
为国与身: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
存亡:结果
所以然:过程
3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
关尹子教射
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启示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2 以貌取人文言文阅读答案“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
教导我们不能以容貌去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 跪求 文言文 解释 杨雄的《修身》所谓混也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语出杨雄《法言》修身卷
解答
所谓混也。 意为:这就是(杨子)所说的人性混杂。[这是“注”里的话。是对上一句的注释。]
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意为:“气(人的主观精神)”,就是用来达到善或恶的一匹马吧?[此句是杨雄《法言 修身》的原文。]
如欲详细了解,请看说明。
说明
在《法言义疏》书中,杨雄原文用大字排,李轨的注文用小字排,因容易区分,故也不加“注”字(汪荣宝的“疏”因与“注”文字体大小一样,为便于区别,前加“疏”字)。但是变成TXT电子文本后,字体大小不分,注文和原文就混淆了。现在据扫描本电子书,连同上下文先整理一下,再释其大意(与提问直接相关的内容加号表示),并附相关书页供参考(可点击放大)。
[杨雄原文]人之性也,善恶混。
〔李轨注〕混,杂也。荀子以为人性恶,孟子以为人性善,而杨子以为人性杂。三子取譬虽异,然大同儒教,立言寻统,厥义兼通耳。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杨子之言,备极两家,反复之喻,于是俱畅。
[原文]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注〕所谓混也。
[原文]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注〕御气为人,若御马涉道,由通衢则迅利,适恶路则驽蹇。
[原文译]人的本性,是善恶相混杂的。
〔注文译〕混是杂的意思。荀子认为人性恶,孟子认为人性善,而杨子以为人性是混杂的。三位夫子采取的譬喻虽不同,然而根本上与儒家学说是一致的,著书立说寻绎儒家道统,其主旨是互相兼通的。只是圣人无狂悖的恶念,狂悖的人克制恶念就能成为圣人。杨子的话,很周到地融合了孟子、荀子两家思想,他反复说明,于是意思都能通畅。
[原文译]修养其本性中善的一面,就成为善人;培植其本性中恶的一面,就成为恶人。
〔注文译〕这就是杨子所说的人性混杂。
[原文译]“气(人的主观精神)”,就是用来达到善或恶的一匹马吧?
〔注文译〕驾驭“气”而做人,好像驾驭马跑在道路上,从平坦大道上走就十分迅捷,走上了恶劣的道路就变得庸劣。
4 答客难文言文答案答客难 西汉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今世之处士,块然无徒,廓然独居;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文字有删减)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不肖:不贤 B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 抗:抵御 C子又何怪之邪 怪:认为……奇怪 D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靡:倒下,这里指失败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 句读之不知 D今以下愚而非处士 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先假设有客诘难东方朔,讥讽他官微位卑,东方朔进行答辩。
B东方朔说,武帝时天下太平,圣主德高权重,在朝士人想对朝廷尽忠效力,但不知进退得宜,处境和战国时不一样。C东方朔认为,应该加强士子的修养,哪怕有小的过错,外界也应该对他要求、责备,这就是圣人的教化方式。
D全篇用了整饬又不拘对偶的语言,议论酣畅,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4分) (2)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3分)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答案8B(抗:抬、举。)
(3分)9A(A则,都是表转折,却;B乃:才/却、竟然;C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介词,凭借/连词,来。)(3分)10C(东方朔认为,作为士子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外人不应该求全责备,应该赦免小的过错,这才是圣人的教化方式。)
(3分)11(1)天地之大,竭尽全力去游说的士人,多得数不尽,他们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士民之竭精驰说者”翻译应体现定语后置句特点,“困于衣食”作被动句处理1分;“失门户”1分;语意连贯1分。)
(4分) (2)这就是士人(读书人)之所以日夜勤勉,努力修身不敢懈怠的原因呀。(所以……、孳孳、敏行,各1分。)
(3分)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一句1分。)
(2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人诘难东方朔:“苏秦、张仪一遇上万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诵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
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然而尽心竭力,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按: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恐怕还是品行上有不足之处吧?连同胞兄弟这些人,都无处容身,这是什么缘故呢?” 东方朔仰面回应到:“这本就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
此一时,彼一时也,岂能一概而论呢?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不朝,争权夺利,兵革相战。得到士子的,国力就强盛,错失士子的,国家就衰亡,所以他们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如今却不是这样:圣主德泽流布,天下震慑,诸侯宾服。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有什。
5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8、A9、C10、A11、①译文:尧舜让契当司徒,慎重地掌管五项内容的教化,就是这里列举的这五样东西。
②译文:假如知道圣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是正确的,并且还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这样做到,那么那些规范人的行为、禁止和防止人去做坏事的法律条令,难道还需要别人制定下来后自己才能有所把握、有所遵循吗? 8A(敷:掌管,施行)9C10A(揭示,写在校告牌上的告示,从后文“揭之楣间”可以见出)四、(23分)11文言翻译(10分)①4分,3个分句,前两个各1分,后1个分句2分②6分,前两个分句3分,后两个分句3分。
6 修业之道 文言文翻译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
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
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
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
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
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
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原文: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去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扩展资料: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2、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3、断织喻学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
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
7 文言文阅读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愉快 (2)真诚、诚实 (3)通“汝”,你(4)反思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
6。
B(序:有序)7。A(A用来……的。
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
D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8。 C(应为“民”)9。
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全都植养繁育的。
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业,并没有( )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
所以《易》说“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
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使)不严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即使)不费力也能学会,(他们)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认为自己的服饰很好看,即使看见奇异华丽的事物,(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习俗,(就)不会接受。
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财物充足,没有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百姓有廉耻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
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使国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时,礼法被破坏。
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彻底破坏,各国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风气差别很大。于是商人贩卖奇珍异货,工匠制作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士人进行违反道义的行为,来追逐时人的喜好而获取世间的资财。
诡诈的人违背事实来诈骗名誉,奸邪的人侵犯损害他人来求取功利,篡权杀君得到国家的人成为王公,强取豪夺建立家业的人成了英雄,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义理的人不能免去饥寒的忧虑。礼义不足以约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慑小人,损丧风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你看看以下题目,是不是您想要的?不是再追问我O(∩_∩)O~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3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6。
(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7。
D (2分)8。(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9读懂山水(5分)(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 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
4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小题1:(1)睡,睡觉 (2)原来,原来是 (3) 曾经 (4) 即使
小题2:(1)(2分)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耳”译错,每个扣1分)
(2)(2分) 看到松风亭还(仍然)在树梢(树林的远处、树林的高处、树木的末端顶端),心想(心说)怎样才能赶到(到得了)?(“尚”、“意谓” 译错, 每个扣1分)
小题3:两文都透露出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悠闲自在)(1分)、自我排遣(旷达乐观豁达洒脱)(1分)的特殊心境。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虽然有课外词语的考查,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尝”与“虽”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在课内文言文中已经接触过多次,只要细心分析,不难做对。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句子1翻译时只要注意“但”和“耳”两个字的解释即可,句子2翻译时特别是要注意“尚”和“意谓”两词的解释,同时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在译句中必须体现出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注意问的是“共同之处”,只要分析出两篇文章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上的共同之处即可。而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必须与文章内容与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结合起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即注释不难分析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6C(切:严厉)7B 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
(A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
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8D(“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9C(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附:文言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
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
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
后来考中进士。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
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
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
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
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
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
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 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
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
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6B
7C
8D
9(1)卢钧替他们买健壮的马,大抵三年一换,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马匹疲乏的事。
(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
(2)对孤女幼子,替他们办婚嫁之事,用自己的钱粮(俸禄)资助他们,共帮助有几百家。
(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
(3)失志以后,因而内心埋怨,多次推脱有病不做事情。
(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6(骄,骄横、放纵)
7(第①句说卢钧办事公正认真;第④句写反叛者的悔悟道歉;第⑤句说的是卢钧失意时的举动。)
8(“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有误,“致仕”指的是官员退休。
9(1)(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
(2)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
(3)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7 二文言文文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每小题39 A 10 C 11 B 文言参考译文( 1 ) 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
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 ? ”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你原来就知道。
在州中任职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
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看重他。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
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奉禄本来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
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8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小题1:(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小题1:C(3分)小题1:(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小题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
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徒”“阑”这两个字,同时还要注意从课本中寻找词语意思的“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整众而归(表顺承)/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表转折)B其下忧之(代词,代曹玮)/吾以此取之(代词,代敌军)C乃止以待之(代词,代敌军)/故为贪利以诱之(代词,敌军)D不若弃之(如)/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如果),故选“C”。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抓住“驰”“比”“复”“几”等关键字即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对方的想法可以根据曹玮部下说的话以及“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这句话来揣摩,曹玮所想可以根据“徐谓其下曰”以下的内容来分析。
1 朝士刘廷式的文言文翻译
《刘廷式不负婚约》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
原文:朝士①刘廷式②,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③数年,廷式读书登科④,归乡闾⑤。访邻翁,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⑥,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⑦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⑧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⑨,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⑩。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译文: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廷式坚持不退婚,说:“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生了几个孩子。廷式曾因过错而当小有贬谪,监司本欲罢其官,因赞赏他的美德行事,遂宽免了他。后来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
希望能够帮到您。
2 文言文刘廷式娶盲女原文(加标点)和重点字词解释 以“齐人刘庭式未原文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父母为之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过门,两人情好日笃。
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婚姻之事。
或劝庭式纳其 ,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可负吾初衷哉。”
卒娶盲女,与之偕老。翻译 齐国人刘庭式还没考上科举时,他的父母为他讨论要他娶他们同乡的女儿,虽然两家已经形成婚约,但还没给女方送礼。
后来,刘庭式考上科举考试,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疾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
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属于她了。即使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早先的心愿呢。”
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注释1未及第:没考上科举;科举考试中未获得名次。
2成约:约定婚姻关系。 3以:因为。
4或:有人。 5偕老:和好到老。
6既:已经。 7笃:深厚。
8许:答应。 9卒:终。
10偕:同。寓意1。
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自己的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要像刘廷式一样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糟糠之妻不可弃。 2。
忠贞的爱情是以志同道合为基础的,不受身体状况的影响。
3 寒号虫文言文的答案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注释1[五灵脂]中药名。2[索然]孤苦的样子。3[鷇雏]鷇:初生的小鸟。雏:幼禽。
启示:做人做事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自命不凡。
启示 :教育我们在成绩和优点面前不要骄傲,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
4 《多多益善》文言文阅读翻译阅读答案成语资料 注 音duō duō yì shàn 英 文the more the better 解 释益:更加;善:好。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贪多务得、贪得无厌 反义词清心寡欲、不忮不求 押韵词贪欲无厌、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师百万、短小精悍 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英语翻译the more,the better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成语典故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 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刘邦)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一样的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最终设计杀害了韩信。
文言文 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刘邦闲暇时随意与韩信评论各位将领是否有才能,各自有高有低。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率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率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率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率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率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率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注释 上:指汉高祖刘邦 尝:同"常",曾经 从容:闲暇时随意 信:指韩信 言:谈论、讨论 诸:各位、众 能不(fǒu):即优劣。 不同“否”,这里指没有才能 差:差别 将:率领、统帅 几何:多少 于:对于 益:更加 耳:了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为:被 禽:同“擒”,捉住 善:擅于 此乃:这才 天授:天生的 人物性格 韩信:才高过人,自信,自夸,知己知彼,能言善辩,善战 汉高祖刘邦:心胸宽广,机智,知人善用 成语示例 这位公子却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学我这烧争之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多多益善倒是多多益善,这回可是上面逼得急,要得急呀!(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而都是优点;但优点应该多多益善。 在当前资金短缺情况下,要改变储备多多益善的习惯做法,紧俏的、一般的、市场上有随时都可调进的,各存多少要有所分析,逐步形成梯形库存结构。
列入重点的技改项目不但可以争得贷款,而且税前还贷又使企业无欠债之忧,所以贷款多多益善。
5 绳技文言文答案原文也要,谢谢啦绳技奇观 原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技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辘轳以系之。又竖数丈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弦。技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者,而従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者,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者,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注,曾无跌失者。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号)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皇宫御楼里引进了绳妓(在绳子上玩杂技的女艺人)。先扯出一根长绳,两头搭在地上,埋两个辘轳(木质转轮,类似古代打水的辘轳)系住绳子两端。辘轳中间有好几丈远,立起柱子把绳子撑起来(两头再转动辘轳把绳子拉直),绳子绷直就像琴弦一样。然后艺妓从绳子两端,踮起脚尖上去,来回行走飘飘悠悠,望去就像仙人一样。有在绳子中间相遇,两人错身而过的,有穿着木屐在上面行走,从容弯腰仰头的。有的用画竿绑在小腿上,五六尺高,或者踩高跷,人和人摞起来三四层,然后翻跟头跳下来,跳到绳上站住,从没有过跌下来的。都踏着鼓乐的节奏,真是奇观。
6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7 乌重胤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原文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十一》)
翻译
乌重胤,是潞州的牙将。元和年间,(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军节度王武俊(735年-801)长子继任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军队加以讨伐。潞帅(昭仪节度使)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暗中与王承宗互通消息。(因为)当时(宦官左)神策军行营中尉吐突承璀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他与乌重胤谋划到卢从史的营帐抓捕他。这天,乌重胤(进行全军)戒严,潞州军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他为潞州府左司马,升任怀州刺史,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后来)恰逢讨伐淮州、蔡州(两地的叛军),唐宪宗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又将汝州划归给(他节度的河阳)。自从朝廷军队征讨淮西开始的三年间,乌重胤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互相配合,(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吴元济被杀。乌重胤因功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接着转任检校司空。(当时)蔡州的叛将(吴元济部)有一个叫李端的,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贼抓住绑到树上,脔食至死(将她的肉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一直到她彻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将要断气时,还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乌重胤仆射!”乌重胤得人心就像这样。
8 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答案小题1D(3分) 小题2A(3分)小题3D(3分)小题4(1)明太祖告谕各位将领,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以独挡一面。
(3分)(2)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薛显前去招纳他。(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数:数落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③是间接表现;⑤说的是徐达而非薛显。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为向朝廷赎罪”、“主动把自己的俸禄部分资助他人”说法有误,薛显的俸禄被分,是朝廷对他的处罚。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句意对、语句通顺 1分;“冠军”、“当”译对各1分。(2)句意对,语句通顺 1分;“伪”、“以”译对各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薛显是萧地人。 赵均用占据徐州,任命薛显为元帅,镇守泗州。
赵均用死后,他把泗州城献出,投降(朝廷),(朝廷)任命他当亲军指挥,跟随(朝廷大军)征伐。南昌平定后,命令薛显跟随大都督朱文正镇守南昌。
陈友谅侵犯南昌,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二个城门。陈友谅攻打非常急烈。
薛显依据情势抵挡敌军,暗中派出精锐的士兵与敌军拼死搏战,斩杀敌军将领平章政事刘进昭,擒获副枢使赵祥。坚守了三个月,才得以解围。
武昌平定后,邓仲谦占据新淦,明军久攻不下,薛显讨伐并杀掉他,把首级向未归附的各郡县示众,凭借功劳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 (薛显接着)跟随徐达等收复淮东,进而讨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打湖州。
他另率领流动作战的军队攻取德清,攻打升山水寨。张士诚派遣他的五太子结集重兵来支援,常遇春与他交战,稍稍后退。
薛显率领水军奋力抗击,烧毁敌军的船只。敌军溃败,五太子和朱暹、吕珍等人在旧馆投降,他得到兵员六万人。
常遇春对薛显说:“今日的这场战斗,是将军的功劳,我不如啊。”五太子等人投降后,吴地一带百姓十分惊恐,湖州于是被攻克。
进军围攻平江,他和各位将领分城门驻扎军队。吴地平定后,升任行省右丞。
(朝廷)下命(薛显)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取中原。 临行前,明太祖告谕各位将领,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独挡一面。
他率领骑军步军水师攻取德州、长芦。在河西务打败元兵,又在通州大败元军,于是攻克元都。
他分派士兵巡逻古北各个关口,夺取大同,抓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进军征伐山西,临时驻扎保定,夺取七垛寨。
他和友德带领三千骑兵,夺取平定定西,夺取太原。在石州阻拦截击贺宗哲,攻下白崖、桃花等山寨。
与大将军徐达在平阳会师,会见降将杜旺等十一人,(收编后)就让他们跟从进入关中。抵达临洮,另派将领攻打马鞍山西番寨,缴获他们大量的牲畜和财产,袭击并赶跑元豫王,在宁夏大败扩廓。
又与徐达会师,而后攻取平凉。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薛显前去招纳他。
张良臣伏地而行来迎接他,在夜里却劫掠薛显营地,(薛显)突围幸免于难。张良臣占据庆阳城反叛,徐达进兵围攻他。
扩廓派遣韩扎儿攻打原州,来阻挠明军。薛显驻兵灵州,阻止韩扎儿。
张良臣外援断绝,于是溃败。(薛显)追击贺宗哲到六盘山,追逐扩廓出塞外,陕西全部平定。
洪武三年冬天,(朝廷)大封功臣。因为薛显擅自杀掉小官吏、兽医、骑兵及千家吴地富户,(太祖)当面数落他的罪状。
封他为永城侯,贬谪居住在海南。 把他的俸禄分为三份:一份拿来赡养他所杀吴地富户及骑兵之家;一份拿来给他的母亲妻子,让他功过相抵。
薛显在海南一年后,太祖想念他,征召他回朝。死后,赐封永国公。
(《明史·列传第十九》)。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ؤ1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适宜;D不过:没有责怪。
)ؤ2A(凭着,介词;B“被”,介词/“在”,介词;C“竟然”,副词/“是”,表判断;D“将”,副词/“且说”,连词。)ؤ3D(①并无法律依据;②张释之的担心;④文帝的行为。)
ؤ4D(不是因恐惧而生的病。)5Cؤ6(1)上林尉东张西望,都不能回答。
ؤ(2)如果其中没有别人想得到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ؤ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之做了谒者仆射的官。
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现在行得通就可以了。”
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
一次,随从文帝出行。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详细。
文帝说:“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人 用户 2017-11-04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1";。
2 文言文张释之执法答案张释之执法
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
①上:指汉文帝。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试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于是使骑捕之 上使外将兵
B且方其时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当是也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D今法如是,更重之 是进亦忧,退亦忧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是法不信于民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民安所措其手足 其人视端容寂
D上使使诛之则已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
修身篇文言文阅读答案
本文2023-10-22 03:52: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