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修真类小说中一些招数招式内功法诀的名称。
降龙十八掌 「突如其来」「见龙在田」「鸿渐于陆」「双龙取水」「飞龙在天」「潜龙勿用」「羝羊触蕃」「密云不雨」「神龙摆尾」「或跃在渊」「利涉大川」「鱼跃于渊」「时乘六龙」「震惊百里」「履霜冰至」「龙战于野」「损则有孚」「亢龙有悔」
修罗内功心决先废去体内自身武功,去功之法,至为凶险。万物皆无相,万象皆为虚。手太阴肺经,暨任脉,檀中穴。以少商取於内力,储於气海,归於丹田。修罗轻功心决 幻影移形
修罗七绝神功 第一绝:无相无形第二绝:不灭不绝第三绝:魂飞魄散 第四绝:生死无音第五绝:天罡地煞第六绝:天地无极第七绝:天地轮回
少林 捻花指,伏虎拳,罗汉拳,
武当 绵掌, 太极拳, 太极剑
华山 苍松迎客, 浪子回头
神雕侠侣 美女拳法,招式分别为“红玉击鼓”、“红拂夜奔”、“绿珠坠楼”、“文姬归汉”、“红线盗盒”、“木兰弯弓”、“班姬作史”、“嫦娥窃药”、“蛮腰纤纤”、“丽华梳妆”、“萍姬针神”、“西子捧心”、“洛神微步”、“曹令割鼻”、“古墓幽居
降龙十八掌 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 见龙在田 潜龙勿用 利涉大川 鸿渐于陆 突如其来 震惊百里 或跃在渊:
独孤九剑 破剑式 破刀式 破箭式 破索式 破枪式 破鞭式 破掌式 破气式
黯然销魂掌 1无中生有 2孤形只影 3面无人色 4想入非非 5徘徊空谷 6心惊肉跳7杞人忧天 8拖泥带水 9力不从心 10行尸走肉 11穷途末路12倒行逆施 13庸人自扰 14废寝忘食 15饮恨吞声 16呆若木鸡 17六神不安。
凌波微步
仙人指路
猴子偷桃
顺水推舟
流星赶月
移花接木
如影随形
如沐春风
大鹏展翅
溪流归海
鹤影参云
暗香疏影
明月黄昏
明月羌笛
风烈斩
樱花斩
二脚罗斩
合气斩
落雁斩
裂地斩
沧海龙战
披发长歌
易水人去
明月如霜
情为何物
细雨斜风
童子拜佛
燕子抄水
云手
玉女穿梭
高探马
马步靠
手挥琵琶
揽雀尾
海底针
野马跳涧
长者折梅
冰谷初阳
风翻云变
蝶舞绕梁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万紫嫣红
白猿献果
雪泥鸿爪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风卷残云
藏龙卧虎
雪影擒拿手
泼墨写意
笔走龙蛇
八面来风
藕断丝连
风回天野
王者归来
望月式
朝天式
抢地式
碧海潮风
旱望云霓
云淡风清
龙血玄黄
云横西岭
养身口诀
『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
『达摩易筋经』据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最负盛名的
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
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
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1六脉神剑之天龙神功秘籍
六脉神剑 天龙神功秘典博采医学、道学、佛学、易学等诸家理法之精华,以神为本,以气为基,以力为辅,神气共炼,内外兼修。在易学和医学方面吸取了阴阳五行生克之理论,即金(肺)生水,水(肾)生木,木(肝)生火,火(心)生土,土(脾胃)生金。同时以吐纳支气和古典六字诀为五脏六腑疗伤治疾,强壮内,炼五脏之元气。武学上来取了以下丹田为主,炼养先天元气,并广采天地之正气为补充,内外结合,培炼真元。道学上吸收了丹道周天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穴道,促使百脉畅运,气血流通,气路舒畅。佛学上精选了坐禅修心通灵法诀,以修心修身使功力日渐精纯。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掉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本人愚见,略作解读。所谓“真人”,道家称修行有成的道士称为“真人”,是得道的高人,这种人一般都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寿命可以比做南山,如果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肯定武功高强,特别能打。这种人着实令人羡慕,能跟这样的高人学习,那不用问了。
那么“真人”们是怎样来生活的?是怎样来修行的?是不是每天搓麻将到凌晨两三点钟,狂饮豪赌,通宵达旦呢?不是,肯定不是,他之所以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肯定有他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他们日常练功修行的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提挈天地”就是说显摆好姿势开始练功了,人立于天地间,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天地人”三才合一,天地乃一大宇宙,人身乃一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也!接下来要“把握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讲究阴阳合度,不偏不倚。说白了就是要讲究自然放松,身心都要放松,不执着于物,进入混沌状态,“道本自然一气游”吗。
然后是“呼吸精气”,这是在讲呼吸,后世的几乎所有气功或者是内家拳桩功的练习方法里面都要求呼吸要“轻细均长”,而且还是要“精气”,这大概是要求练功要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进行。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八个字所透露的练功方法在王芗斋先生的著述里诠释的近乎完美,“独立守神”是说练功的时候要做到“精神内敛,收视返听”,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神不外溢”,这样才有利于开发身体的潜能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看来佛家的高僧也懂得类似的养生功法,“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肌肉若一”是说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达到整体如一的境界,这可不是说了就能做到的,王芗斋先生说要经过三年五载的桩功的练习才能达到“整体如铸,筋肉如一,毛发如戟,体如灌铅”的境界,也就是“肌肉若一”。“肌肉若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认为就是“形松意紧,肌松力绷”的状态,“返婴儿寻天籁”是一种状如婴儿般的状态,是一种返朴归真自然的状态,老子说的更好“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真正的内功心法是不会外传的,因人而易,一般的内功心法都难找到合适的人练习,他们的心法多是一种真气或阴或阳,所以想要练习内功要看机遇了
其实可以说没有真假之分
首先,少林寺有本来自己传下来的版本
其次,国家根据易筋经做过国家统编的推广的易筋经
再其次,民间有流传的很多少林寺以及周围的一些版本
归根结底不管哪个,关键看运动时候合理,呼吸吐纳是否得当,一切都可以,能锻炼起到好的作用,就都可以。毕竟这就是修身养性的一个功法。也没有非常多么奇妙之处,平淡看待。这都是很科学的一些健身功法罢了。
掉尾势易犯错误是:摇头摆臀,交叉手及重心左右移动,两腿弯曲。纠正方法是:交叉手下按固定不动,同时注意体会同侧肩与髋相合;两腿伸直,出自易筋经第十二式。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易犯错误是:两掌内收胸前时,或耸肩抬肘或过度松肩坠肘;两掌掌面相合过紧。纠正方法是:动作自然放松,注意调整幅度,虚腋如挟鸡蛋。
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二势:易犯错误是:两臂侧平举时不呈水平状。 纠正方法是:两臂侧平举时自然伸直,与肩同高。
第三式韦驮献杵第三势:易犯错误是:两掌上托时屈肘;抬头目视上方;提踵上托时,失去平衡。 纠正方法是:两掌上托时伸肘,两臂夹耳;上托时强调的是意注两掌,而不是目视两掌;舒缓提踵,注意身体平衡。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左摘星换斗势;右摘星换斗势。易犯错误是:目上视时挺腹;左右臂动作不协调,不到位。 纠正方法是:目上视时松腰,收腹;自然放松,以腰带动。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右倒拽九牛尾势;左倒拽九牛尾势。易犯错误是:两臂屈拽用力僵硬;两臂旋拧不够。 纠正方法是:两臂放松,动作自然;两臂旋拧时注意拳心向外。
第六式出爪亮翅式:易犯错误是:扩胸展肩不充分;两掌前推时,不用内劲,而是用力;呼吸不自然,强呼强吸。 纠正方法是:出掌前,肩胛内收。
两掌向前先如推窗后如排山,逐渐用内劲;逐渐瞪目(逐渐瞪大眼睛);刚柔相济;按照“推呼收吸”(伸掌吸气,出掌呼气)的规律练习;保持身体正直。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右九鬼拔马刀势;左九鬼拔马刀势。易犯错误是:屈膝合臂时,身后之臂放松;屈膝下蹲时,重心移至一侧;头部左右转动幅度过大。 纠正方法是:合臂时,身后之臂主动上推;重心稳定,上下起伏;动作放松,切忌着意转动头部。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易犯错误是:下蹲时直臂下按或猛然下蹲;忽略口吐“嗨”音。 纠正方法是:下蹲时两臂展开,按掌,要求屈肘,两掌水平下按;下蹲时注意口吐“嗨”音;下蹲三次,第一次约蹲位至腹部,第二次约蹲位至膝盖,第三次蹲位尽自身能力往下蹲。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左青龙探爪势;右青龙探爪势。易犯错误是:身体前俯时,动作过大,重心不稳,双膝弯曲;做“龙爪”时,五指弯曲。 纠正方法是:前俯动作幅度适宜,直膝;五指伸直分开,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内收,力在“爪”心。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左卧虎扑食势;右卧虎扑食势。易犯错误是:俯身时耸肩,含胸,头晃动;做“虎爪”时,五指未屈或过屈。 纠正方法是:躯干正直,目视前上方;五指末端弯曲,力在指尖。
第十一式打躬势:易犯错误是:体前屈和起身时,两腿弯曲,动作过快。 纠正方法是:体松心静,身体缓缓前屈和起身;打躬前屈时,先颈部下按,然后脊柱自颈向前逐一拔伸蜷曲;后展(起身)时,脊柱从尾节向上逐节伸展(起身);两腿伸直。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做了一些总结,综述如下:
十二经络运行图
十二经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内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内容诸多。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内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内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第一式:韦陀献杵
这一式中锻炼的经筋为手阳明经筋,习练时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
第二式:韦陀献杵-横担降魔杵
这一式,实际锻炼中,双掌上托,对太阳经筋有抻拉的效果。在具体实操中,双掌上托,反而是小指外侧面抻拉明显,立掌则食指抻拔明显,双掌向下,则食指、中指两处经筋都有明显感觉。下肢的练法中,要足趾担负全身重量,如同房屋基石之立柱,其用意和足趾挂地的效果是一样的,目的是要强化从足趾到腹部的筋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皆走腿之内侧,故脚尖踮起及足趾挂地之之功效实为强化肝肾之功能也。
第三式:韦陀献杵-掌托天门
这一式对少阳经筋和足阳明经筋都有作用,练法中并非是好像手掌托着天门一般往上用力,而是通过内视之法从头顶天门穴往上观去,实则意思则为使得全身气脉从下往上灌输之意。
第四式:摘星换斗
这一式锻炼足太阴脾经筋,练习中上手手腕处要向里绷紧,要养成习惯,手臂要略弯,手用暗劲撑着;身体前面不要动,后面要拉伸,腿微弯,吸气时上手用背来托,不是臂上去的,整个上举的过程都用暗劲含着,需要仔细体会。这样慢慢就会感受到腰眼的开闭了。腰眼起伏是自动发生的,只要做好,就会这样。慢慢腰会热,强肾。
第五式:出爪亮翅
这一式立掌前推的话,所抻拔的经筋会感到掌根发紧,说明所对应的是阴面经筋,不管是厥阴经筋还是少阴经筋,都是阴面的。练习中双掌推出时要挑食指,手绷紧,肘微弯,推到尽头时略停顿,用肩膀的力量再往前送一下,带点意念,好像两手间有个月亮,意念不要重,这是12式唯一用意念的地方。
第六式:倒拽九牛尾
此式从练功方法上可见,下肢采用弓步,弓步本身就是锻炼下肢经筋的,要求后足跟不可抬起,抻拔腿部阴面经筋,而胳膊翻转伸出,则是抻拔上肢阳面经筋。后拽前牵,韵味无穷。膀腋胯腿,周身协从。吸来呼去,顺力逆行。手捉脚踏,意乃从容。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这一式锻炼的是足太阳经筋,练习时头背扭转,肩手反衬,正是锻炼脊柱的好方法。开阳闭阴,弗嫌力猛,意灌肘尖,气静心平。
第八式:三盘落地
这一式锻炼足少阴经筋,强健肾部。练习时脊柱要正直,不可弯曲前倾,要如棍插地一般,而人之三盘则如串上之珠,上下叠落,下蹲时,头略抬,则可身子不弯。还有就是要缓,起吸落呼,越缓慢越好,不可时快时慢,另此式可演变为桩功,另有练法。
第九式:青龙探爪
这一式锻炼的是手厥阴经筋,练习时中指根要伸舒,意在使心火下降以制肾水,水上而火下,水火即济,旋转带脉而练腰肾,而调息微嘘,则指呼气用嘴轻吹而嘘,而一开一闭之欺门穴为肝经之募穴,也是降火之法。
第十式:卧虎扑食
这一式四肢着地,不光锻炼手少阳经筋,也锻炼足部阳面经筋。练习要点是伏地上下时要利用腰腹的前后收放,实现身体起伏,不要单纯使用肩臂力量,抬起的脚要稳,并含着劲,不能松垮。
第十一式:打躬式
这一式锻炼足太阳经筋,练习时俯身弯腰,不可一弯而下,需从腰椎慢慢下弯,整个脊柱保持抻拉,慢慢一节一节下弯,收回时候则也要从腰椎开始一节一节往上卷着收,如卷尾之状,此式可以敛气入骨。
第十二式:掉尾式
这一式锻炼足厥阴经筋,练习此势为掉尾,是使全身放松,调理周身气机,随着做拔伸下肢后,再“起而顿足”,使全身松开
仙侠修真类小说中一些招数招式内功法诀的名称。
本文2023-10-22 03:56: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