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第1张

1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2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中试的举人原则上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3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明、清两代,考试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因考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4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进行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5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考中进士也有其他别称,如“披宫锦”“登科”“折桂”等。

6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者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7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者,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

8鼎甲:殿试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9举人: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以“举人”称所举之人。明、清两代,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亦称“大会状”“大春元”。

10生员:封建科举制中,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11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12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1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14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通达国体,以备咨询,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15司业: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16学政: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17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18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参加乡试。取得资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荫监,即由祖先的勋劳资历,按规定的制度取得;二是例监,即用捐纳的方式取得。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从开创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一共经历了1300多年,诞生了700多位(一说500多位)状元。然而在这里面,六首状元仅有两位。

何为“六首状元”?简单来说,就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统统取得第一名的人,就是“六首状元”。在几百位状元中,就只有两人做到了这一点,一位是明朝的黄观,一位是清朝的钱棨。那么他们之中,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史上第一位“六首状元”,黄观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是今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三年,黄观以贡生入太学。

这里要说一下,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凡是童试(县试、府试、院试的统称)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便可被选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类人被称为贡生。黄观在县试、府试、院试皆取得第一,俗称“小三元”,自然就能入国子监读书。

同年,黄观去参加了乡试,取得解元。第二年,他去参加了会试,再次夺魁。紧接着是殿试,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最终黄观被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就这样,他又成为“大三元”。整个科举下来,他便是“六首状元”,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中状元之后,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五年之后,他便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在明朝这是正三品的官职,可见朱元璋对他的赏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黄观又任右侍中,获得参与重要国事奏议的资格。

清朝唯一“六首状元”,钱棨

钱棨是江苏长洲人,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曾祖父更是顺治时期的进士,曾参与过《明史》的纂修。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钱棨从小就十分刻苦读书。

乾隆三十一年,钱棨考中生员,也就是秀才,而且还是第一。乾隆四十四年,钱棨参加乡试,取得解元。接着会试、殿试均拔得头筹,被乾隆钦点为状元。就这样,他便成为清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也是清朝唯一的“六首状元”。

据说最开始,主考官是将他的试卷,放在第十名的位置。当时的乾隆皇帝已经70岁了,就在感叹自己还没见证过“三元及第”的人出现。主考官一听,想起钱棨之前连中解元、会元,离三元及第就差一步了,于是将他试卷拿给乾隆看。乾隆看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学,这才将他钦点为状元,后来还亲自写了一首《御制三元诗》庆贺“钱三元”的出现。

谁更厉害

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六首状元”,结果就出现在离我们较近的明清时期,那么这两位状元,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仅仅从考试方面来说,那绝对是黄观更厉害一些,为什么呢?黄观在接连取得县试、府试、院试第一以后,随即就进入国子监学习。同年便参加了乡试,第二年就去了会试、殿试,一路披荆斩棘,接连取得解元、会元、状元,中间没有落榜过一次。

也就是说,黄观的六个“第一”,是他一气呵成的,从未试过落榜的滋味。他考中状元的时候,仅仅才27岁。

而钱棨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早年参加童试的时候,就屡次落榜。不过他屡败屡战,终于在32岁那年,成为长洲县秀才的案首。接着他去参加乡试,又是经历了六次落榜。

好在他没有心灰意冷,仍然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毅力,成为了乾隆钦点的状元。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47岁了。所以从考试角度来说,黄观自然要更胜一筹,毕竟他是“连中六元”。

最终结局

不过从结局比起来,钱棨就要比黄观好很多了,我们先来说钱棨的结局。

众所周知,乾隆朝的宠臣是和珅,钱棨作为清朝第一个“三元及第”之人,和珅便很想将其拉到自己的队伍中。然而钱棨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最看不惯和珅这样的贪官,于是就拒绝了。

和珅拉拢不成,便怀恨在心,在他的诬陷下,钱棨被乾隆罢官留任。虽然得以留任,但有和珅在,钱棨始终没能再次得到重用。直到嘉庆即位,和珅倒台后,钱棨才再次得到重用。嘉庆四年,钱棨卒于任上,享年65岁,也是善终了。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的“三元坊”,就是乾隆为钱棨而建的。

至于黄观,他在洪武朝、建文朝都十分受重用,而且他也是忠于建文帝的。我想大家可能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黄观对于燕王朱棣自恃皇叔,对建文帝态度傲慢感到极其不满,甚至还当众顶撞过朱棣。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就将黄观列入“奸臣”名单中。不过当时的黄观并不在京城,而是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他得知大势已去后,便选择投江自尽了。

即便如此,朱棣还是没有放过他。朱棣下令将其诛九族,他的朋友也都惨遭监禁,受牵连多达上百人。不仅如此,朱棣还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其状元名号。

由于黄观是投江自尽,所以连具尸首都找不到,大家也只有为他建立衣冠冢。直到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才为黄观昭雪,补谥“文贞”。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参考资料:

科举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

1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