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吕国,商的铁粉,商末反水,西周鼎盛时吕侯称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殷商古国——吕国,商的铁粉,商末反水,西周鼎盛时吕侯称王,第1张

古籍记载吕族起源于姜水流域,故为姜姓,姜族后裔逐渐分化出四支族氏,被称为「 ”四岳”,吕族为其中一个大族。宋代《通志》记载:「 ”吕,炎帝之后,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吕国至少在夏朝时就已受封,进入商代,吕国又臣服于商,成为商王西部或西北部的边服之国。那么商代吕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辞中有「 ”(上工下口)方以敦吕”的记载,敦,即敦伐,(上工下口)方入侵吕国,(上工下口)方在殷商西北部,商王朝劲敌,吕国臣服于商,于是受到了附近敌国的侵伐。那么吕国也当在殷商西北部一带。春秋时晋国有郘邑,为吕甥大夫封邑,古址在今山西霍州市以南一带,此地属汾水流域,正是殷商西北部的重要入口处,商代吕国很有可能就在这里。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商代吕国起源于山西吕梁山脉一带,其实两者相距不远,不排除早期吕氏部族在此活动。 西周吕器「 ”吕方鼎” 「 ”吕”的造字本义普遍认为来自「 ”人之脊椎骨”,脊椎骨是人体骨骼的重要部位,是「 ”躳(躬)”的本字。人在弯弓状态下脊椎骨凸现明显,一块连着一块,「 ”吕”字甲骨文便是取自此象形。故「 ”吕”的隐义便有「 ”连着”的意思,比如「 ”侣”的伙伴、伴侣、「 ”营”的营帐、军营;「 ”闾”的闾巷、 闾里等等,都有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含义。也有说法认为指「 ”两人或多人唱合”,是早期礼乐的一种形式制度。古乐有十二律,分阴阳两类,凡六个奇数为阳律,称「 ”律”;六个偶数为阴律,称「 ”吕”,即我们通常说得「 ”黄钟大吕”。吕族的来历可能源于早期的礼乐制,如果属实,吕族当为一个重视礼乐、提倡礼仪文化的部族。古籍载西周时吕侯作《吕刑》,从《吕刑》「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立法、修法思想来看,吕国后裔确实有先祖礼乐之邦的遗风。 吕的甲骨文 卜辞中虽然没有吕国替商王室出征他国的记载,也不见「 ”吕师”戍边,但它位于殷商西北部边缘要害地区,附近强敌林立,战争不断。吕国处于长期残酷的地缘斗争中,使得吕国国力越挫越勇,可能(上工下口)方与它单打独斗并不能占到上风。因此,卜辞中出现了(上工下口)方联合(上辰下鬲)方一起讨伐吕国,这次战争中,吕国受到了重创,可能因为敌方来势突然,吕国来不及防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向商王求救,结果吕国落入了(上工下口)方的手中。吕国是商的附属国,吕地辟有大片商王朝的圣田,是商王朝农业经济的支柱之一。吕国被敌国夺去,商王肯定不会罢休,于是卜辞:「 ”丁亥卜,亘贞:呼取吕?”、「 ”贞:勿呼取吕?”、「 ”王曰:吉,其取。”这组卜辞是说商王经过反复贞问,是不是到了该取回吕国的时候了,结果得到神的启示:吉利,可取。于是商王发兵攻打吕地,将吕地从(上工下口)方手中重新夺回。卜辞:「 ”贞:吕不其受年。”这是商王关心吕地的气候和收成问题。卜辞:「 ”于吕,王乃田,亡灾。”商王亲自去往吕地,并进行田猎,一切顺利。「 ”弜麋迩于吕,弗其……”商王在吕地猎到麋鹿。 吕方鼎铭文拓本 商代吕国只见于一、三期卜辞,因此我们对商末吕国的去向不确,但结合西周吕国曾受到册封,估计商末大板荡时期,原本臣服于商的吕国看准时势归顺了周族,并参与了武王克商,立下功劳再次受封。我们都知道春秋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境内,那么南阳是不是西周吕国的故地?据各种零星资料分析,应该不是,西周吕国当在商代吕国的原址上重封的。《国语郑语》记载:「 ”当成周者,南有申、吕……”申国有西申国、南申国、还有后来的东申国之分,西周末年引犬戎乱周的申伯当是西申国,西申国也是姜姓,镇守在周室西疆以防戎狄入侵,所以申伯有机会放犬戎入关。那么西申和南申是两个独立共存的国家还是同一个国家迁徙所致?笔者认为应该是后来形势所变迁过去的。吕国的情况和申国极为相似,他们都是姜姓,又同在西北部,最重要的是,申吕两国的首脑同时受到周室的重用。周穆王时期,吕侯为周王作《吕刑》,此时的吕侯当为周室的大司寇。《吕刑》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法典,是先秦早期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尚书》对此有详尽的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灵台境内出土西周铜器「 ”吕姜簋”,铭文作「 ”吕姜作簋”四字,这显然是个陪嫁器,西周时灵台为密须国,此铜器可以作为吕国和密须国联姻的见证。从《殷周金文集成》传世青铜吕器「 ”吕王壶”、「 ”吕王鬲”等来看,西周吕国鼎盛时期吕侯一度称王,吕国是周王室成员国,吕侯称王,肯定得经过周王允许。可见当时吕国国力一度强盛,周王得依仗吕国来替他镇守北疆,故而允许吕侯称王。 西周吕器「 ”吕王壶”铭文拓本 吕国和申国极有可能是在周室东迁后一起跟着迁往南疆的,以继续屡行「 ”以蕃屏周”的使命,只不过换了个方位,所以古籍中才有「 ”当成周者,南有申吕”的话法。对于春秋吕国的历史《左传》中记载得颇为详细,春秋早期,楚国日益强大,在申国、邓国相继灭亡后,吕国最终也在楚国的北伐战争中被吞并。但吕国并没有绝祀,跟申国一样被东迁到了淮河流域,申国迁到今湖北信阳、罗山一带,史称「 ”东申”;吕国被迁到了今河南新蔡县境内,史称「 ”东吕”,《后汉书》记载:「 ”新蔡有大吕亭。”应该指得就是这个东吕国。东吕国最后的结局史无可据,吕国之后有吕氏,是吕姓的重要来源,吕氏名人颇多,最为著名的当属吕尚,助武王伐纣,开创齐国。春秋末年卫庄公夫人吕姜,应该也是吕国后裔,吕卫通婚,说明此时吕国依然存在。东吕国可能最后进入到了战国才逐渐被时代淘汰。 文/堰风 殷商古国——襄国,国名来自耕地,带「 ”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吕不用初名必用的解释如下:

“吕不用初名必用”是一种语言游戏,通常被用于考察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这句话的最初意义表达的是:如果一个人姓吕,那么他的初名不一定要叫“吕”。

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和探究才能了解其真实含义”。同时,“吕不用初名必用”的语言游戏性质也为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心情,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

“吕不用初名必用”这句话的语言游戏性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教育领域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联想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语言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性。

在商场营销中,“吕不用初名必用”这句话也被广泛运用。在广告语言设计中,采用这种语言游戏手法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广告的曝光率和记忆度。同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品牌营销或者宣传推广的企业来说,使用这句话也可以展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使得企业更具有个性化和记忆性。

除此之外,“吕不用初名必用”这句话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说,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可以借用这种语言游戏方式来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在舞台表演和演艺方面,这句话也可以被运用到一些戏剧和幽默中,制造出爆笑的效果。

总而言之,“吕不用初名必用”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刻。它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游戏和思维拓展的思路,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之门。

因此,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妨借鉴这种语言游戏方法,并且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投身于探究和创新的道路之上。

吕字开头的成语

吕安题凤、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武操莽

包含“吕”的词语:黄钟大吕 心吕 律吕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刑 吕览 中吕 仲吕 吕律 六吕 南吕 大吕 伊吕 吕不韦 吕太后的筵席 吕虔刀 皋吕 狗咬吕洞

吕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吕端大事不糊涂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吕武操莽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吕安题凤 比喻造访不遇。

吕字开头的爱情诗句

《寄万德躬故居》戴叔伦

日暮山风吹女萝,故人舟楫定如何。

吕仙祠下寒砧急,帝子阁前秋水多。

闽海风尘鸣戍鼓,江湖烟雨暗渔蓑。

何时醉把黄花酒,听尔南征长短歌。

《寄李处士》秦韬玉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

世途必竟皆应定,人事都来不在忙。

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渭上题三首》温庭筠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

轻桡便是东归路,不肯忘机作钓船。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

《寄天台陈希畋》徐夤

阴山冰冻尝迎夏,蛰户云雷只待春。

吕望岂嫌垂钓老,西施不恨浣纱贫。

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以上供参考。

吕字打头的成语

吕开头的成语:吕安题凤吕端大事不糊涂吕武操莽点击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成语:吕安题凤拼音:lǚ ān tí fèng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爱心与老师的名人名言 与老师有关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形容大学青春的句子 形容大学的词语 青春

吕字 好的词语、

吕成语 : 张三吕四、 吕安题凤、 狗咬吕洞宾、 吕武操莽、 吕端大事不糊涂、 黄钟大吕、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九鼎大吕

吕字好的 词语

吕词语 :

心吕、

玉吕、

皋吕、

吕葛、

吕望、

吕览、

吕宋烟、

吕公枕、

吕公绦、

吕祖师、

吕仙翁、

吕公茭、

中吕宫、

吕后筵、

俟吕陵、

吕公绦、

仙吕宫、

黑足吕、

获吕布、

叱吕引、

中吕调、

吕真人、

吕虔刀、

吕公子、

侯吕陵、

吕公车、

乞留曲吕、

张三吕四、

吕安题凤、

吕武操莽、

黄钟大吕、

九鼎大吕、

吕氏春秋、

狗咬吕洞宾、

吕太后的筵宴、

吕太后的筵席、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开头的成语接龙

吕开头的成语接龙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武操莽吕安题凤

带吕字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吕成语 :

张三吕四、

吕安题凤、

狗咬吕洞宾、

吕武操莽、

吕端大事不糊涂、

黄钟大吕、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九鼎大吕

包含吕字的成语

屡教不改,屡见不鲜,屡次三番,屡试不爽,

贵冠履轻头足

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

如履薄冰

席丰履厚

削足适履

千丝万缕,衣衫褴褛

包含吕字的成语包含吕字的成语都有哪些/谐音也可以

吕安题凤

张三吕四

吕端大事不糊涂

狗咬吕洞宾

黄钟大吕

吕武操莽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九鼎大吕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爱心与老师的名人名言 与老师有关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形容大学青春的句子 形容大学的词语 青春

1 关于吕蒙的诗句

2 有关于吕蒙的诗句

关于吕蒙的诗句 1 有关于吕蒙和孙权的名言各10则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2 战国策描写吕蒙读书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 关于吕蒙的成语

鲁肃闻后,大惊,越席而起,靠近吕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还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1、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吕母闻后,“哀而舍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4 介绍吕蒙学习的句子,要用到一种描写方法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孙权劝学》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有关于吕蒙的诗句 1 有关于吕蒙和孙权的名言各10则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2 战国策描写吕蒙读书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 关于“吕蒙”的成语有哪些

1、洗脚上船[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2、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3、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士别三日 [shì bié sān rì ]: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5、一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4 有关“吕蒙”的成语有哪些

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擦眼。待,相看待。

2士别三日

shì bié sān rì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原是吕蒙回答鲁肃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

3吴下阿蒙

拼音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1]

字词解释

吴下:长江下游 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

阿蒙:即 吕蒙,吴人极喜加“阿”字,至今依然如此。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 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 白衣渡江战胜 关羽而名扬天下。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 贫穷到富有。

用法偏正式;作 宾语; 贬义词

4刮目相看

读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5手不释卷

释义: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biésānrì,guāmùxiāngdài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处:选自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的《资治通鉴》中的 卷六十六:《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中的 士别三日,及更刮目相待。

5 《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自己有自信心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殷商古国——吕国,商的铁粉,商末反水,西周鼎盛时吕侯称王

古籍记载吕族起源于姜水流域,故为姜姓,姜族后裔逐渐分化出四支族氏,被称为「 ”四岳”,吕族为其中一个大族。宋代《通志》记载:「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