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昆仑山指的是何地,不在地球上,普通人不能接近?
昆仑山属于一个非常神奇的山脉,它被称为中国的第一神山。而我们在一些武侠剧或者说是一些修仙的这种剧中都听说过昆仑山,因为在古代的人们的认知中,尤其是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凡人不能靠近的地方,也是个神秘领域。
而在《山海经》中也提到过昆仑山,《山海经》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志怪古籍。书中记载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用科学所解释的。所以说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那么在书中记载的昆仑山也是非常神奇的。
因为有传说是真实事件,说是很多考察队都去过昆仑山,但是死的都很离奇,于是昆仑山就禁止进入了,并且还派兵把守着这里。那很多人都认为昆仑山可能就是和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事项差不多的,是人神混住的地方。
只不过人类的智慧发展得太快,并且人类也是非常聪明的生物,那么神仙感受到了威胁,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他们将臣类全部都赶出去,并且不让任何人在接近这个地方。
可能它属于是一个非常高海拔的地域,并且可能周围是仙雾缭绕的,那种让人有一种身入仙境的感觉,并且我们可以在各种武侠小说中看到,或者说是在一些修仙的电视剧中看到他们对于昆仑山拍摄的这种画面,就是让人觉得只有神仙才可以居住在这种地方一样。
就是将它神仙化了,并且让人认为昆仑山不在地球上,而是悬浮在半空中的,是一般人没有办法接近的,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通往天庭的南天门一样,它是属于在空中的。
因为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它海拔很高,绵延几千公里,气势巍峨,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发生在这里。这里是王母瑶池,是万山之祖,是中华龙脉,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人们的想象之地。
一、昆仑山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跨新疆、西藏等地,延伸至青海境内,全长共2500km,平均海拔在5000-6000米之间,宽130-200km。这是一座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神山,这里气势巍峨,仙气缭绕,被人们称作万山之祖和龙脉之祖。
二、神话传说圣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神话传说都与昆仑山有关。关于昆仑山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了《山海经》、《淮南子》之中,书中描写的昆仑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黄帝在人间的行宫,西王母的瑶池也在这座山上。在传说中,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山上还有很多奇珍异兽,有很多得道之人或圣贤之人在此处修炼,非常清静。正是由于昆仑山与神话传说的联系过于紧密,所以这座山充满了人们的各种想象,承载了无数的美好事物。
三、巍峨雄伟昆仑山气势雄伟,绵延几千公里,雄伟宽阔,仙气缭绕,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有关于女娲补天、蟠桃盛会、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各色的神话故事,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很多神话都有昆仑山有关。这里也被人们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梦想。这座超级山脉非常具有力量,它比伟大的神话还要宏伟。此外,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神圣都居住在昆仑山中。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山海经》中所描写的圣地“昆仑山”,不是我国境内的那个旅游景点昆仑山,此山非彼山。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昆仑山是后来才命名的,《山海经》是上古书籍,不是一回事。
一、《山海经》中对于昆仑山位置的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此山万物皆有,中为玉山,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穴处,名曰西王母。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
这段话所描写的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高一万多里,是黄帝在人间的行宫,西王母的瑶池也在此山之上。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山上还有不死树和各种奇珍异兽。当时中原人的认识还只局限在中原一带,对中原之外的地方不了解。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这里的昆仑山与现在的昆仑山无关,只是中原人想象的一座山。
二、现今昆仑山名字的由来
现在的昆仑山脉的位置是由汉武帝确定的,是因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了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况,他回来之后报告汉武帝说黄河源头就在于阗(今新疆和田)。但是张骞认为昆仑山还在在更西边的地方,司马迁也认为这山不是昆仑山。但汉武帝觉得是,他见“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正好和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如出一辙,于是他坚持拍板定案,昆仑山就是于阗的南山。以皇帝的权威强行命名了昆仑山,此后这一命名延续至今。
三、网友关于昆仑山的推论网友经过讨论认为,有一种较为广泛的说法,认为昆仑是混沌、喀喇的转音,在北方游牧民族中这是黑色的意思。喀喇也有北方或者大而深邃的引申含义,比如喀喇契丹,喀喇汗等,用的都不是本意而是引申义。所以其实昆仑山是泛指在天幕下呈现黑色的大山,是一种意向。至于现在的昆仑山是后来命名的,与《山海经》中昆仑山无关。
古籍关于昆仑的记载甚多,而以《山海经》为最古,其次是《楚辞》,汉代的一些书籍如《淮南子》、《河图》、《水经》等也多本《山海经》为说,亦颇可资参证。但自汉代以后的书籍,每多神仙家方士之言,如《十洲记》、《神异经》、《拾遗记》等,其所记之昆仑多羼入后来仙家方士的想象,就难以凭信了,故兹不录入,仅在论述时用作参考。
兹先录《山海经》有关昆仑虚(丘)的记载于下:
《西次三经》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木则枯。有鸟焉,其名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因为《山海经》流传既久,在刘向父子校订之前已经版本纷异,经文多有残缺讹误,难见原貌,而先秦及秦汉间之著述中言昆仑者多本于《山海经》,他们得见《山海经》原本,故有今本《山海经》中所无的记录,因择其要者录于下:
《楚辞·离骚》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王逸注:“县圃,神山,在昆仑之上。《淮南子》曰:‘昆仑县圃,维绝,乃通天’。……县,一作悬。”
又曰:“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王逸注:“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洪兴祖补注:“阆,音郎,又音浪。《道书》云:‘阆野者,阆风之府是也。昆仑上有九府,是为九宫。’”
又曰:“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王逸注:“《河图括地象》言:‘昆仑在西北,其高万一千里,上有琼玉之树’也。”洪兴祖补注:“《禹本纪》言:‘昆仑山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华池。’《河图》云:‘昆仑,天中柱也,气上通天。’”
《楚辞·天问》曰:“昆仑县圃,其凥(居)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淮南子·地形训》曰:“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之]。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又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尔雅·释丘》曰:“三成为崐崘丘”,郭璞注:“崐崘山三重,故以名云。”疏:“《崐崘山记》云:‘崐崘山,一名崐丘,三重,高万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水经·河水》曰:“崐崘虚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郦道元注:“三成为崐崘丘。《崐崘说》曰:‘崐崘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禹本纪》与此同。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案《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又案《穆天子传》:‘天子自昆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纤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纤西至河首四千里,合七千四百里。’《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数说不同,道阻且长,经记绵褫,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其高万一千里,《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
《河图始开图》曰:“昆仑之虚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四维多玉。”(《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引,又见《黄氏逸书考》辑《河图括地象》)
《河图括地象》曰:“地祗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一城布绕之。”(《博物志》卷一引)
又曰:“昆仑之山为地首。”(《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
又曰:“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郑玄注:“神州,晨土,即所谓齐州,中国之地也。”
又曰:“昆仑者,地之中也。”(以上二条据《黄氏逸书考》辑本)
“山海经”中的昆仑山指的是何地,不在地球上,普通人不能接近?
本文2023-10-22 11:36: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