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第1张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 , 儒家思想以“经世致用”为特色 , 道家思想则以自然、超脱为特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 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 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 对文人品格、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等各个方面产生过既相互排斥 , 又相互补充的深远的影响。

一、文人的心理结构 儒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 , 对于在孔孟与老庄思想的熏陶下成长的文人们来说 , 出仕与退隐 , 兼济与独善 , 乐观进取与消极退避这两种人生态度始终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选择。一般说来 ,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 , 以兼济天下为己任 ; 道家则主张超旷出世 , 以逍遥自适为理想。

二者既相互对立 , 又相互补充。 不过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其实儒家和道家本来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这两种心态。

(1)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

(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3)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

(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

发展与振兴儒学在唐代末期及五代时期有官方和民间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思想内容虽是保守的,但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代时期虽兴替频繁,但学校和科举都保持着,而且各自运转自如。

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 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

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下降,受到了道教、佛教的冲击。到了唐代,儒学逐渐复兴,但仍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儒学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唐代,儒学家开始对儒家经典进行注疏和解释,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例如,韩愈和李翱倡导儒家复兴运动,提出了“道统说”,强调儒家思想的独特性和正统性。同时,儒学家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到了宋代,儒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以程颐、程颢、朱熹等为代表的理学学派。理学将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存天理,灭人欲”等重要概念,重新确立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在明清时期,儒学家继续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和解释,例如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论。同时,儒学家也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他们开始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转化。

总之,儒学家在面对时代挑战时,采取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策略。他们吸收其他思想的元素,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并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安定先生)、孙复(泰山先生)、石介(徂徕先生),是宋朝理学承范仲淹,开张载两宋理学的过渡人物。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10、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

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扩展资料:

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

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具有的本质特性最主要是四个方面: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家思想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

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 , 儒家思想以“经世致用”为特色 , 道家思想则以自然、超脱为特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