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现古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怎么发现古墓?,第1张

问题一:如何发现古墓 精通风水学,玄学,易经,地质勘测。其中玄学一类几乎失传,还有风水学不是那么容易能学到的,规矩很多。懂得人却是已经不多了。楼主估计是鬼吹灯看多了吧。。

另外告诉楼主,盗墓是要折寿的,而且会影响很多代人。

问题二:怎样判断当地有古墓 1、“望”。就是望气,看风水,看草木。我国古代社会比较迷信,信奉风水宝地之说,因此,陵墓也多选在风水宝地之中。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是否有墓葬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另外,下雪时,不同的地质也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遇到群山环抱、清水相绕、山势绵延起伏、风景秀美的地方,或是土层深厚、气候干燥的地方,详细查看。就可能找到一些大型的、且没有地面标志的墓葬。

2、“闻”。就是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例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据说,有些人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嗅觉功能,甚至比猎犬还厉害,他们只要用鼻子一闻,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有些人甚至可以准确区分出汉代墓葬与唐代墓葬。明清的墓葬则气味较重,因为时间较晚且大都是砖石结构。「闻」的另一重意义是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虽然在埋葬时回填夯实了大量的泥土,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泥土必然会产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现了外实内空的现象。这种“外强中干”的陵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经验丰富者通过这些声音的细微差别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陵墓。且不同地质、年代的陵墓所发出的声音又有不同。

3、“问”。查找陵墓就要多方面汇聚消息源。我国民间传说中就流传着许多古墓的故事,在一些较为荒僻、又很适合建陵墓的可以向当地人询问历史,出过什么显赫人物,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奇异现象等。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

4、“切”。就是对地表进行深入详细的勘察,这也是查找古墓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判断古墓的虚实,还能判断它的年代、规模、陪葬品的情况等。把洛阳铲插入地下,通过铲子带上来的土层来判断。若是土层颜色一致、整体和谐,就证明这里的地下未被开掘过,不存在墓葬。若是土层出现了断层,颜色出现了变化,中间夹杂着不同的五花土,就很有可能存在墓葬。若是带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属、陶片、木屑、朱砂、坑灰等杂质,就说明这里肯定有古墓,并且可以根据金属、陶片来判断墓葬所属的年代。嗅觉灵敏的人还可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层气味来判断墓葬信息。在洛阳铲探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手对铲柄的不同感觉来判断墓葬的情况。若是手感较轻,则表明为较软的土层,若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则表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再根据微小的差别判断出遇到的是棺椁、岩石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上面说的可以是野路子。比如说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不过现在,考古工作者很早以前也开始用这个东西了,算是“制式装备”。考古工作者,还要通过对一些史书、古籍的研究,判断某处可能有墓葬的存在。

有时候施工的时候,也可能发现古墓,这个偶然性就很大了,不能靠这个来找寻古墓。你总不能哪都用挖土机挖一挖吧?

问题三:盗墓人是怎样准确找到古墓的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数10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旧社会工具编辑

⒈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⒉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

盗墓工具

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

⒊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成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技巧编辑

一 盗墓贼的四字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

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

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

问题四:发现古墓怎么办 发现古墓后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然后,对不起,就没您什么事儿了。

问题五:假如发现古墓怎么办 向上级部门汇报,千万不要私自行动,否则后果是无法想象的。为了一时的贪念而毁了自己,这样的事例不用说了吧,望考虑清楚。

问题六:怎么发现古代古墓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发现古墓的情况大可分为几种

1、根据历史的文献记载发现

2、根据风水学知识判断哪里有古墓

3、偶然发现

问题七:盗墓贼如何发现古墓 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在哪 盗墓贼通过观察挖出土壤的颜色,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是什么年代的。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太神了。其实,一点也不神,盗墓贼的所谓“绝技”完全来源于其盗墓经验。即便一天没有盗过墓的人,看了下面的介绍也明白个大概。 《清稗类钞・盗贼类》记述的一个叫焦四的盗墓老贼,便是“观泥痕”的高手。 “观泥痕”,就是观察土壤的颜色,这本是北派盗墓贼的看家本领,当然也是盗墓的入门技能。 图:花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棺材下葬后封土时,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时不同层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的土色。这种土,有个术语,叫“花土”,也有人叫“五花土”、“大花土”,如果发现了“花土”也就找到了古墓的线索。 秦公一号大墓就是因“花土”的出现而被找到的。1976年,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铲出的黄土有的土块颜色很杂,与其它地方的土色明显不同,有黄有红,土里还夹杂着不少碎石子,土质非常坚硬。 图:秦公一号大墓考古遗存现场 赵姓村民闲谈中,提到了这件蹊跷事,正巧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前来调查,凭经验初断,这地下有东西。不久,考古队赶来实地勘察,果然是一座古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古墓,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景公被找到了。 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标,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挖葬坑时,将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时再反过来回填。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个也没有发现,这与秘葬有直接关系。在秘葬时,蒙古人将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块。土块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椁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将土块放回。 这样处理后的墓葬,即便北派盗墓贼擅长使用的“洛阳铲”,也无法发现异常。 图:秦汉古墓中常见的木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但汉族人就没有考虑这么远,似乎不拘小节。不只不秘葬,还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坟头让人看着。这种有意无意的大意,给盗墓贼提供了极好的盗墓目标和机会。

如果看到“花土”,探针或洛阳铲下去,再看到白膏泥,那下面有古墓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白膏泥,学术名称是“微晶高岭土”,是一种极纯净的黏土,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分布,但以江西景德镇高岭的白膏泥质量最好,故名“高岭土”。高岭土土质细腻、湿润,粘性十足,最显著特征是渗水性小,是上等陶瓷生产用土和化工原因。景德镇的陶瓷闻名中外,就是因为它的土好。 图:白膏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高岭土为什么又叫白膏泥呢?因为这种土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则呈白色或青白色,才称“白膏泥”。 经现代科学检测分析,白膏泥由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组成,因为粘性大,分子紧密,有神奇的防腐效果。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白膏泥这种特性,秦汉时期的大型墓葬很少不用白膏泥的。 图:可加上洛阳铲 如果当地没有白膏泥,则用石膏、石灰来合成,人造白膏泥,也相当管用。 现在大家一提盗墓就想起洛阳铲,这种铲子为什么这么神?就是容易带出地下土壤。根据所带出的土质颜色,特别是带出了白膏泥,简单分辨一下就可断定底下有古墓了。 有经验的盗墓贼,还会闻一下花土和白膏泥散发出的味道。

问题八:考古是什么意思她们又怎么找到古墓 考古 考古,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 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它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由来 19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Gde莫尔蒂耶将欧洲旧石器时代分为5期(后来增至6期),仿照地质学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发现的地点来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考古发现地区的扩大,知道同一地质时期中不同地区的遗存的面貌并不相同,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存的内容更加复杂,各地区的差异十分明显。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有些原来以为是前后相衔接的不同时期文化,实际上是同时并存的不同文化。因此,产生了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用来指同一时期中不同类型的遗存,也指同一地区时代有先后的不同类型的遗存。目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最初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将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成6期,推断每期300年并前后相接。后来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称。在考古学发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学文化的概念,这是很有意义的。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还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近年来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此外还有以族别来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过这只能适用于较晚的文化,并要经过精确考据,否则易于造成混乱,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这种文化可能属于某族。至于历史时期的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语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时期中各方面的总成就,包括物质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记录所提及的各个方面。严格地讲,这与考古学上有特定意义的文化,是要加以区别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除了要解决时代和分期以外,还要研究它的内容、特征、分布范围、起源、发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联系等。而要对一文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则至少应对该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这一文化>>

问题九:盗墓者是怎样发现古墓的,盗墓有哪些步骤? 1望、分金定穴、观龙脉、2闻、根据传说,历史背景什么的、问、询问当地人、切、・・鬼吹灯是这么写的、现在哪有这么专业的盗墓者啊、都是业余爱好、无意间就发现了被、

问题十:怎么能从平地发现古墓? 洛阳铲

也许,当你看到这样的标题时,你一定会吓得七窍生烟来。哈哈,我可是多次进入古墓中蹓跶了。

昨天,我又去一处古墓蹓跶了一番,而且收获不小,还摄了个视频,其点击率不少。如果认真说来,还颇具传奇色彩。

昨天,我因要写长篇小说《世界在缙云山下拐了一道弯》,需要采集一些素材。因此,我约了驴友小魏去钓鱼城游玩一下,以增加些情节构思的灵感。我俩在钓鱼城内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处景点介绍路牌,我留意了下,说此处景点是一处新的宋代古墓景点,它是才从考古中发掘出来的自然石雕博物馆。这就让我好奇起来,原来古坟也成了个新的 旅游 景点呀?无论是听说或看到都极为奇葩,我想既然己经到了古墓边,何不去逛下呢?

于是我俩就朝古墓上寻去,原来这是一座宋代古墓群,古墓处于密林中,并列着三座宋代古墓。古墓的正面己敞开,空空的。我估计古墓门已被移走了,我俩小心翼翼的上前朝墓门里瞧去,这一看,不由大惊,墓门旁左右大条石上分别雕着一尊武将,那气势就像门神。我照了几张像,小魏看了几眼就离开了。

而我朝墓里看去,里面黑不咙咚的,因为古墓在密林中,外面光线强了,站在外面看不出墓室里什么来。我想,墓里没什么吧?但好奇心实在太强了,我个人就大着胆子钻进了墓室里,也许是眼睛渐适应了黑暗,慢慢的一幅一幅的墓室里的雕刻图案给显示出来了,哇!我惊呼起来,原来古墓里的景色是那样的丰富呀!简直超乎我到博物馆所看到的任何图案。

这三座宋代古墓里的石雕太精致了,首先是古墓里原生态的浮雕,那雕龙形态太好看了,龙形动感尤其生动。其龙瓜,龙须,龙眼,龙体无不是处在动感中,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风化和脱落的痕迹。墓里还有麒麟,那驱体流线质感特别强烈。三座宋代古墓内景石雕尤其精美,也许墓穴者身份各不相同,墓面雕刻内容也不同。有雕有动物怪兽的,有佛国天界的,也有身居高官的生活场面,还有花卉,草木等,总之非常有意思。

钓鱼城这三座宋代古墓穴,考证起来非常讲究,竟然快千年了,墓穴内部构造保存得相当完好,想必考古发掘时里面的随葬品一定很完整,甚至可说犹如新品一样。我不得不佩服此墓的设计和施工的巧妙,因为墓穴里的温湿度,排水是极不好控制的。

合川钓鱼城这三座古墓的发掘,其文物价值极高。它不但真实地反应了宋代文官和武官的服饰,也反应了当时人的一种价值观和古代合川人的一种 社会 场景。此古墓应是北宋年间,地位较高的人的官墓。既然古墓成群,那一定是个比较兴旺和富裕的大家族,否则族人不会把过世的人葬在一处的。

此宋代古墓群,其内部结构也相当完整,从墓门,墓壁,墓顶都是采用条石打造的。从形式上看,像是在一处平整处用条石砌好后才填埋的,因此墓穴门和侧墙却很平整,墓拱顶也很圆滑。从墓穴四周来看,还没有被盗过,应当说随葬品很丰富。

从墓室雕刻图案,此人文化水平很高,儒道释都精通,而且文武双全,还懂工程构造,因为墓穴的浮雕图和石刻都极有档次。我想此墓主人应当是合州州府上的大人物吧?可惜我没带照明灯,无法看清墓室内部的更多细节,下次我得好好考证下墓室主人身份,说不定会解开更多的谜团。

哈哈,想不到古墓里还有这么多名堂,不但有文化场景,还是处自然的石雕艺术博物馆。要是我的老师唐昌朴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大开眼界的(原西南大学 历史 系教授)。

最让我好奇的是,南宋末年,合州钓鱼城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保卫战,当时称霸于世界的蒙哥大汗(蒙古帝国的皇帝)和悍将汪德臣就重伤于城下,而且他俩一个死于缙云山下的温泉寺,另一个死于缙云山上的缙云寺里。

这是否在冥冥之中,暗示着我把小说《世界在缙云山下拐了一道弯》写下去。

这三座宋代古墓会不会与抗蒙英雄王坚,张珏或余玠有关?我正在研究。合川钓鱼城中还有另一处著名古墓,叫双王坟,葬的是三千多年前的巴王和濮王,据说也在一处悬崖上,现那儿很荒了。说是正待考古发掘,合川钓鱼城上的古迹甚多,目前很多地方已封闭圈起来了。

有点遗憾,宋代古墓照得太少了,当时只想摄像,下次去带个照明灯去看仔细点。

(请看我的视频《宋墓观景》)

在2006年的时候,北京的某处施工现场曾发现了一座古墓,古墓埋葬的十分简朴,甚至连陪葬品都寥寥无几,对此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座普通人的坟墓。不过出于对古墓的敬重,施工人员还是通知了考古部门前来调查,然而,专家经过考察后发现,这座古墓非同一般,因为墓主人竟然穿着龙袍!北京发现简朴古墓,墓主人却身穿龙袍,什么身份?

当时考古部门抵达现场后先是查看了棺木,根据棺木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专家确定这是一座清朝古墓。值得一提的是,在棺盖上还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而根据这个关键信息,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古籍,最终得出这所墓室的主人应该是清朝四品大员黄拙吾。在得知了墓主人的身份后,专家们准备对其身上的衣物进行调查,然而当人们脱下黄大夫的官服后,竟然发现他里面还身穿了一件一品大员的官服。这个发现让人们非常不解,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当时礼制。

抱着疑惑的态度,专家们继续剥落墓主人的官服,然而在一品大员的朝服脱下后,更令专家们惊愕的一幕出现了:在一品朝服里面,竟然还有一件黄袍!这个发现让专家们不淡定了,莫非此人是皇帝?然而这个猜想很快就被打消,因为根据正史记载,所有的清朝皇帝都被埋在了清皇陵中,而且这座简朴的古墓根本不可能是帝陵布置。

就这样,这座古墓的出现引发了一连串的疑问,专家们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毕竟除了棺盖上的一串刻字外,并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表明墓主人的身份,而这也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不过对此人们开始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个假设,便是这座古墓的墓主人是多尔衮。

作为大清朝的开国功臣,多尔衮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说,一品摄政王的身份几乎无人能撼动。不过对于多尔衮而言,他的野心是绝不仅如此的,因此后来皇帝年幼时他还曾想过取而代之。不过后来因为野心暴露,他的下场并不太好。而或许是为了满足他当皇帝的愿望,后人才会在他的尸首上裹上一层黄袍,又裹上四品朝服用作伪装。不过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却无从知晓。

古墓里发现的龙虎图,并不能代表着蚩尤真是存在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一些古代的史书记载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没办法确定蚩尤埋在哪里,所以有龙虎图并不能说明就是蚩尤。

1

河南省濮阳市,是颛顼(黄帝之孙)故都,也是龙泽的所在地,民间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就是在濮阳踩了巨人脚印后才生下伏羲的,因此在濮阳进行考古的专家,都十分注意这些史实与传说。

2

深入挖掘之后,专家又先后挖出了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而仰韶文化时期,正是蚩尤生活的年代。 意外的是,专家在编号为M45的古墓中,却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M45号古墓,是一座长41米、宽31米的小墓,墓主是一名男性,脊柱遭外力砍断,胸骨与胸椎不翼而飞,左右两侧有“龙虎”相随,并且在墓的两侧各有一对弧形小龛。

龙、虎图案是由蚌壳摆塑而成的,距今已有6500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意义,有的专家称“黄帝乘龙升天”,也有的专家称“颛顼升天”。然而,作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一旦这些假设被证实,也就说明M45号古墓是考古学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第一帝陵”。之前,中国天文学中传统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只被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推到公元前八世纪,也就是2800年前。

3

可是这座墓葬呈现出的“龙虎图”,却将“四象”又向前推了3700余年,证明了濮阳天文图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不过,龙虎图的来历虽然解开了,但墓主的身份却始终不得而知,要知道,死时能有龙虎相伴的,只有身份尊贵之人。而在那个时期,既满足遭外力致命打击、又满足位高权重条件的,唯有蚩尤一人而已。

然而,关于蚩尤的死,《史记》、《逸周书》、《山海经》的记载都不一样,因此无法断定蚩尤到底埋葬在何处。不过,专家却普遍认为蚩尤的墓葬是在解州,因为《孔子三朝记》中记载:"黄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蚩尤血入池化为卤水,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为解。"这样看来,M45号古墓的墓主就不是蚩尤了。

总的来说,历史上记录的史书,记录的事件都不一样,然而就算是有龙虎图也不能证明蚩尤存在过,而且龙虎图已经被解开了,没有记录蚩尤这件事。

怎么发现古墓?

问题一:如何发现古墓 精通风水学,玄学,易经,地质勘测。其中玄学一类几乎失传,还有风水学不是那么容易能学到的,规矩很多。懂得人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