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清营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解毒清营汤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清营汤 1 拼音
jiě dú qīng yíng tāng
2 处方金银花5钱至1两,连翘5钱至1两,公英5钱至1两,干生地5钱至1两,白茅根5钱至1两,生玳瑁35钱,丹皮35钱,赤芍35钱,川连13钱,绿豆衣5钱至1两,茜草根35钱,生栀子24钱。
3 功能主治清营解毒,凉血护心。主疔、疖、痈肿毒热炽盛,气营两燔,及一切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毒血症早期。症见高烧,烦渴,甚或出现神志方面症状。
4 解毒清营汤的用法用量
高烧显著者,可重用生玳瑁,另加犀角粉12分,水煎兑服或冲服;大便干燥数日未解,加大黄。
5 各家论述
方中金银花、连翘、公英清热解毒;栀子清三焦热,配合川连重在清心热;丹皮、赤芍、茜草根清热凉血活血;干生地、白茅根养阴凉血护心;生玳瑁清热解毒,镇心平肝;莲子心、绿豆衣能清心中之邪热。诸药相辅相成,清解之中又能养阴扶正,养阴之中又能凉血活血。
6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古籍中的解毒清营汤 《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中
滞,气血虚者。桂枝当归秦艽茯苓川断广皮牛膝当归清营汤治肝胆二经风热血燥,筋挛结核,乳痈乳痞,并一切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清凉法毒盛者清营解毒,加减银翘散(医原方)最妙,羚地清营汤(验方传信方)、犀角大青汤、凉血解毒汤、犀地桑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温病传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第一节·伤寒转痉。多言喘喝欲脱者。即用生脉散。神识不清者。即用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神昏者。兼用紫雪丹、牛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清热剂的适应证 5 使用注意 6 清热剂的分类 61 清气分热剂 62 清热解毒剂 63 清营凉血剂 64 清脏腑热剂 65 清热祛暑剂 66 清虚热剂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剂 1 拼音
qīng rè jì
2 英文参考heatclearing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清热剂(heatclearing formula[1])是指以清热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暑、解毒、清虚热等作用,治疗里热证方剂的统称[2][1]。分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热解暑剂、清虚热剂等[1]。
4 清热剂的适应证清热剂适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而尚未结实的里热证[2]。里热证究其原因,不外内伤和外感两个方面[2]。因于外感者,或表邪入里化热,或温热火毒为病;因于内伤者,则多由脏腑偏胜,五志过极化火所致[2]。由于里热病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异,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脏腑偏胜之殊,故清热剂又可分为6类,即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清营凉血剂,适用于热入营血证;清热解毒剂,适用于热盛成毒证;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火热偏胜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热证;清热祛暑剂,适用于暑热证;清虚热剂,适用于虚热证[2]。
5 使用注意运用清热剂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清热剂多由寒凉之品组成,寒凉易于伤脾胃,不可过服,过服能伤人阳气[2]。对平素虚寒者,虽有里热证亦应慎用,以免损伤阳气[2]。清虚热剂多含滋阴之品,滋阴多腻滞,早用可留邪,故不宜用之过早[2]。注意辨别热证的真假和虚实[2]。真寒假热证者,不可误用本类方剂[2]。凡实热证者,当以寒凉清热方剂直折其热;若为虚热证,当以甘凉养阴之剂以清退其热[2]。在对热病患者使用清热剂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注意配伍养阴药,以达到顾护阴液的目的[2]。清热剂属寒凉之品,重用久用易败胃气,损伤脾阳,故使用时须适度,不可过量、过剂[2]。必要时可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使祛邪而不损伤脾胃[2]。
6 清热剂的分类 61 清气分热剂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热盛伤津,或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多汗、脉洪大等[2]。常用凉而不遏的清气分热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栀子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邪热易伤津耗气,故常配伍益气生津之品,如人参、麦冬等[2]。代表方为白虎汤、竹叶石膏汤[2]。
62 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毒剂,适用于实热火毒壅盛于里的病证,症见发热、心烦、错语、发斑、吐衄,或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尿赤便秘,以及疮疡疔毒等[2]。常用清热解毒泻火药物如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等为主组成方剂[2]。疫毒发于头面红肿者,可配伍辛凉疏散之品,如牛蒡子、薄荷、僵蚕等;热入气分配伍泻火药,如石膏、知母等;热入血分则配伍凉血药,如水牛角、丹皮、生地等[2]。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凉膈散等[2]。
63 清营凉血剂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神烦少寐,吐血、衄血、发斑,或蓄血发狂,舌绛起刺等[2]。常用清营凉血药物如水牛角、生地、玄参等为主组成方剂,或配用金银花、连翘、竹叶以透热转气;或配用丹皮、赤芍等凉血散瘀,使止血而不留瘀[2]。代表方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
64 清脏腑热剂清脏腑热剂,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2]。其临床表现根据火热偏盛的脏腑不同而不同[2]。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尿赤涩痛;头痛目赤、口苦胁痛,或阴痒阴肿、尿浊黄带下;发热喘咳、痰黄稠或腥臭脓血痰、胸中作痛;或牙痛龈肿、口臭齿松齿衄;或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等[2]。本类方剂根据所属脏腑火热证候的不同,分别用相应的清热药为主组成方剂[2]。如常用清心胃之火的黄连、竹叶、莲子心,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芦根,清肝胆湿热的龙胆草、夏枯草、栀子,清大肠湿热的白头翁、黄柏等分别为主组成方剂[2]。代表方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等[2]。
65 清热祛暑剂清热祛暑剂,适用于夏月暑热证[2]。暑为六*之一,有特定的季节性[2]。暑热病常以身热烦渴、汗出体倦、小便不利、脉数等为主症[2]。常用擅长清暑的荷叶、石膏、滑石、西瓜翠衣等为主组成方剂[2]。暑多夹湿,若暑热兼有湿邪者,法当清暑利湿,配伍茯苓、泽泻、猪苓等药物;暑热易耗伤元气,若暑热兼气虚者,又当清暑热而益元气,配伍太子参、黄芪等[2]。代表方为六一散、清暑益气汤[2]。
66 清虚热剂清虚热剂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邪热未尽而阴液已伤,出现午后或傍晚低热,晨起热退;或肝肾阴虚,以致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的虚热证[2]。常以生地、玄参、麦冬、龟板、鳖甲等滋其阴;青蒿、知母、丹皮、地骨皮、银柴胡等透其热[2]。代表方剂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2]。
表31 常用清热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石膏为君,知母为臣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实热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犀角为君,玄生麦为臣
犀角为君,生地为臣
清营解毒透热
清热凉血散瘀
热入营分
热入血分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银花为君,地丁天葵为臣
清热解毒消疮
各种疔疮热毒
清脏腑热
苇茎汤
白头翁汤
龙胆泻肝汤
苇茎为君,冬瓜仁为臣
白头翁为君,连柏为臣
龙胆为君,芩栀为臣
清肺化痰排脓
清热凉血止痢
清肝胆实湿热
热毒蕴肺(肺痈)
热毒蕴肠
肝胆实热和湿热
清热祛暑
清暑益气汤
荷梗翠衣为君,参冬为臣
清暑益气养阴
暑热伤气阴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为君,地知为臣
养阴透热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泻火解毒法的适用病证 5 泻火解毒法的临床应用 6 泻火解毒法的使用禁忌 7 参考资料 附: 1 有泻火解毒法作用的穴位 2 有泻火解毒法作用的方剂 3 有泻火解毒法作用的中成药 4 泻火解毒法相关药物 1 拼音
xiè huǒ jiě dú fǎ
2 英文参考purging fire and detoxify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泻火解毒法(purging fire and detoxifying)是指用具有寒凉降火、清热解毒药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所致眼病的治法[1]。
4 泻火解毒法的适用病证泻火解毒法主要适用于外感火热之邪,或脏腑积热上攻之眼病。如胞睑红肿如桃、疮疡疖肿、白睛混赤、黑睛溃陷、黄液上冲、瞳神紧小等。常伴有疼痛拒按、羞明怕热、热泪如汤,或眵多粘结等眼部症状及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等全身症状。
5 泻火解毒法的临床应用
眼病热证较多,故眼科泻火解毒法为常用之治法。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脏腑辨证,灵活掌握。如邪传阳明,胞肿赤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之腑实证,则用泻火通腑法;抱轮红赤,黑睛生翳,目珠疼痛,苔黄脉弦之肝火上攻证,则用清泻肝火法等。
6 泻火解毒法的使用禁忌泻火解毒法为寒凉直折之法,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故不能久用,并要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强弱,慎重选药。
又因药性寒凉,久用可致气血凝滞,翳障难退,故对黑睛疾病,应用泻火解毒法必须掌握尺度,以免流弊。
属虚火者,则禁用泻火解毒法。
7目录 1 拼音 2 《万病回春》卷四:解毒汤 21 解毒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齐强方:解毒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集成》卷三:解毒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录 5 《回春》卷四:解毒汤 51 解毒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56 摘录 6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64 各家论述 65 摘录 7 《包氏喉证家宝》:解毒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治痘全书》卷十三:解毒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录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解毒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叶氏女科》卷三:解毒汤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玉案》卷六:解毒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2 《惠直堂方》卷三:解毒汤 121 解毒汤的别名 122 处方 123 功能主治 1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痘疹会通》卷四:解毒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摘录 14 《疡科选粹》卷六:解毒汤 141 处方 142 功能主治 14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44 摘录 15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解毒汤 151 处方 152 功能主治 15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54 摘录 16 《痘治理辨》:解毒汤 161 处方 162 功能主治 1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64 摘录 17 《仁端录》卷十六:解毒汤 171 处方 172 功能主治 173 摘录 18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181 方名 182 解毒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9 《证治宝鉴》卷十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0 《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05 加减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血证论》卷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各家论述 23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4 《一盘珠》卷五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5 《疯门全书》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6 《片玉心书》卷五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加减 27 《种痘新书》卷四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功效 274 主治 275 各家论述 28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86 附注 29 《幼幼集成》卷四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功效 294 主治 29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96 加减 30 《仙拈集》卷二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1 《小儿痘疹方论》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2 《治痧要略》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汤 1 拼音
jiě dú tāng
2 《万病回春》卷四:解毒汤21 解毒汤的别名
八宝汤(《万病回春》卷四)。
22 处方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75克 细辛 甘草各12克
23 制法上锉一剂。
24 功能主治
治脏毒下血。
2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26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3 齐强方:解毒汤31 处方
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
3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
3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4 摘录齐强方
4 《医学集成》卷三:解毒汤41 处方
荆芥、防风、黄芩、黄连、连翘、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黄、灯心、芦根。
42 功能主治麻疹已出后没。
43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5 《回春》卷四:解毒汤51 解毒汤的别名
八宝汤
52 处方黄连2钱半,黄芩2钱半,黄柏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槐花2钱半,细辛4分,甘草4分。
53 制法上锉1剂。
54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5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56 摘录《回春》卷四
6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汤61 处方
银花18g,蒲公英12g,酒黄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62 功能主治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
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若兼风轮生翳,可加秦皮15g以清肝退翳。
64 各家论述方中重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酒黄芩、天花粉清肺解热;薄荷清透,引毒邪从肌表而出;赤芍凉血活血,以退目中之赤肿。
65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7 《包氏喉证家宝》:解毒汤71 处方
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72 功能主治咽喉三十六证。
7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4钱,朴消2钱(水泡去滓),滚23沸,温服;或将朴消冲服更妙。
如挟风痰热毒攻心,言语狂妄,加三黄,并研朱砂、珍珠末服。
74 摘录《包氏喉证家宝》
8 《治痘全书》卷十三:解毒汤81 处方
防风、羌活、川芎、白芷、柴胡、紫草、蝉蜕、麻黄、姜、葱。
82 功能主治透脓散腐。主热毒痘疮发不出,麻疹。
83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解毒汤91 处方
连翘、荆芥、木通、黄连、生地、牛膝、忍冬花、滑石、甘草、何首乌各等分。
92 功能主治下疳初起。
9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用水2大钟,煎8分服,滓再煎7分服。
94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10 《叶氏女科》卷三:解毒汤101 处方
人参2钱,白术(蜜炙)2钱,生地黄2钱,黄耆1钱,银花1钱,茯苓1钱,连翘(去心)4分,青皮3分,白芷5分,乌梅1枚,大枣1枚。
102 功能主治乳痈脓出,寒热如疟。
10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04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11 《玉案》卷六:解毒汤111 处方
防风8分,薄荷8分,荆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连翘6分,木通6分,枳壳6分。
112 功能主治痧症初起,天时温暖。
11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上加淡竹叶20片,水煎服。
114 摘录《玉案》卷六
12 《惠直堂方》卷三:解毒汤121 解毒汤的别名
疏风解毒汤
122 处方土茯苓1两,米仁7分,防风7分,木瓜7分,木通7分,白鲜皮7分,金银花1两,皂角刺4分。
123 功能主治杨梅疮,服杨梅疮煎方后毒未尽者;杨梅疮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1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疏风解毒汤(《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气虚,加人参;血虚,加熟地3钱,归身1钱。
125 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13 《痘疹会通》卷四:解毒汤131 处方
银花3两,北防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木通1钱,连翘1钱,甘草1钱。
132 功能主治痘疹蕴留不散之毒。
133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14 《疡科选粹》卷六:解毒汤141 处方
皂角刺1钱,薏苡仁1钱,防风1钱,天花粉1钱,木瓜1钱,白鲜皮1钱,荆芥1钱,金银花1钱,川芎1钱,木通1钱,土茯苓2两5钱。
142 功能主治解杨梅初发之毒。主杨梅疮初发者。
14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上用水3碗煎服。
若欲除结毒之患,与铅、酒兼用。
144 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15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解毒汤151 处方
黄连、黄芩、栀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贝母,无桔梗)。
152 功能主治麻疹热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15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54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16 《痘治理辨》:解毒汤161 处方
荆芥、甘草、鼠粘子。
162 功能主治痘症14日前后。
1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上用水1钟半,加生姜1片,煎至5分。
164 摘录《痘治理辨》
17 《仁端录》卷十六:解毒汤171 处方
川芎、当归、生地、白芍、黄连、黄芩、山栀、牛蒡、连翘、甘草、桔梗。
172 功能主治疹出谵语如狂;阳毒得泄,疹出稠密红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连肺胃,疹发后烦热呕吐。
173 摘录《仁端录》卷十六
18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181 方名
解毒汤
182 解毒汤的别名溯源解毒汤
183 组成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甘草(生)、人参、连翘、黄连、陈皮、木通各等分。
184 主治胎毒。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18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0片,水1盏,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6 制备方法上锉细。
19 《证治宝鉴》卷十 191 方名解毒汤
192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羌活、连翘、甘草。
193 主治痄腮肿毒。
19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细,醋调敷肿。
20 《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201 方名解毒汤
202 组成大当归8钱2分,金银花5钱,生绵耆5钱,生甘草1钱6分。
203 主治阳痈,乳痈。
2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上用酒3碗煎服。服后宜避风出汗。轻者半剂,重者12剂,外贴玉红膏。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205 加减上部加川芎,中部加桔梗,下部加牛膝各1钱5分;乳痈,加桔梗1钱5分,用酒2碗,煎至1碗,服后汗出自消。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11 方名解毒汤
212 组成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荆芥穗1分。
213 主治伤寒,初觉烦热,头疼脚痛。
2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热服。
21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22 《血证论》卷八 221 方名解毒汤
222 组成大黄1钱,黄连3钱,黄芩3钱,黄柏2钱,栀子(炒)3钱,赤芍2钱,枳壳1钱,连翘1钱,防风3钱,甘草1钱。
223 主治脏毒。
224 各家论述解毒者,谓解除脏毒也。脏毒由火迫结在 ,故用泄火之药极多。其用白芍者,兼行其血,血行则火无所著。用枳壳者,兼行其气,气行则火自不聚,而火势之煽,每挟风威,故以防风去风以熄火,且防风上行外达,使火升散,则不迫结 ,此即仲景白头翁汤之意。
23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31 方名解毒汤
232 组成当归尾、生地黄、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蝉蜕。
233 主治五六日间痘疔。
24 《一盘珠》卷五 241 方名解毒汤
242 组成苍术2分,陈皮2分,厚朴2分,甘草2分,大黄2分,黄芩1钱,芒消1钱,花粉1钱。
243 主治便毒初起。
24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灯心为引。
25 《疯门全书》 251 方名解毒汤
252 组成荆芥、苍术、羌活、白芷、黄柏、黄芩、丹皮、赤芍、大黄、当归、川芎、枳壳、泽泻、甘草、银花。
253 主治麻风轻者。
25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灯心为引。食远服。
26 《片玉心书》卷五 261 方名解毒汤
262 组成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赤芍、当归、羌活、防风、生地、甘草、荆芥穗。
263 主治小儿因气血凝而热乘之,致生痈毒肿疖。
264 加减秘结者,加大黄、木通。
27 《种痘新书》卷四 271 方名解毒汤
272 组成连翘1钱,牛蒡1钱,枳壳6分,木通6分,防风5分,桔梗5分,紫草7分,川芎4分,升麻4分,虫退4分,黄芩4分,黄连4分,前胡1钱,麦冬8分,甘草3分。
273 功效解毒。
274 主治痘疮外感风寒,毒气壅盛,憎寒壮热,咳嗽流涕,服加减升麻汤、扶元宣解汤后,依然大热熏蒸,眼红唇紫,舌有黄苔,口中气臭,狂言谵语,二便不通,恶风恶寒,嘎齿咬牙,腹中隐隐作痛者。
275 各家论述翘、蒡、芩、连解毒除烦,枳、桔、防、木疏风开窍,芎、虫退达气上升。清毒之方,莫良于此。眼之觉烦闷少解则止,候痘出而中自安,而热亦渐退矣。盖热以发痘,痘未出,其热终不退也。
28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81 方名解毒汤
282 组成麻黄(去根节)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甘草(炙,锉)1分。
283 主治阳毒伤寒,口舌干燥。
28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86 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解阳汤”。
29 《幼幼集成》卷四 291 方名解毒汤
292 组成润元参1钱,净连翘1钱,绿升麻1钱,片黄芩1钱,京赤芍1钱,全当归1钱,川羌活1钱,北防风1钱,怀生地1钱,荆芥穗1钱,淮木通1钱,炙甘草5分。
293 功效托毒。
294 主治小儿疮疥,误用搽洗,逼毒入腹。
29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加灯心10茎,水煎,热服。
296 加减大便秘,加酒大黄。
30 《仙拈集》卷二 301 方名解毒汤
302 组成黄连1钱,当归1钱,苦参2钱,荆芥2钱。
303 主治肠风下血,不论粪前粪后。
3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31 《小儿痘疹方论》 311 方名解毒汤
312 组成黄连3分,金银花5分,连翘5分。
313 主治小儿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侵犯脾胃,肌肤瘙痒。
3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32 《治痧要略》 321 方名解毒汤
322 组成连翘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钱,银花3钱,土贝8分。
323 主治痧滞经络肌肉,发为肿毒疔疮。
3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温服。
325 加减毒在背,加皂刺;在面,加白芷;在胸,加瓜蒌、僵蚕;在手足,倍银花。
古籍中的解毒汤 《丹台玉案》:[卷之二伤寒门]水渍法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汤下痢者。解毒汤。此亦危症也。白虎汤(方见前)解毒汤(方见后)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一]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见三十条)。去甘草。加黄连、枳壳。或古方黄连解毒汤(见三十五条)。加地骨皮、连翘、牛蒡子、当归。
《原要论》:虞氏麻疹治法汤,入烧人屎亦妙。如便秘者,加酒大黄利之,或元参解毒汤,皆可选用。若黑色者,热毒太甚为十死一生之症,
《痧疹辑要》:[卷二]论治(上)芩汤。吐利宜黄芩加半夏汤。自利里急后重者,宜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合天水散主之。黄芩汤治协热而利。黄芩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麻疹解毒清营汤简介
本文2023-10-22 13:16: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