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养生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6收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养生功效,第1张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白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地,作食用菌供食。下面我们谈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的养生功效

茯苓以产于云南者为佳,为补益心脾养生佳品。本品补益强壮作用较好且性质平和,尤宜养生食用。日常食之可补脾胃、益心智、抗衰老、安胎元、利水湿。适于脾胃虚弱体质、神经衰弱体质、老年体衰、久病体虚、孕妇体虚、湿性体质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茯苓包子、茯苓夹饼、茯苓糕等。

茯苓的药用功效

中医认为,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揭,宁心安神。在医学领域,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以及痰饮咳嗽、眩晕。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2)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泄泻。多配伍山药、人参等同用。

(3)用于心悸、失眠。可配伍胡桃仁、桂圆、牛乳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遗精、淋浊、五劳七伤、消渴、淋病。近代用于慢性肾炎水肿、防治癌症。

有关茯苓功效作用的小验方

(1)茯苓粥:茯苓粉1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泄泻。

(2)茯苓宁神羹:茯苓粉、胡桃仁、酸枣仁、桂圆肉,制甜羹食。用于心悸、失眠、健忘。

(3)茯苓散:白茯苓末10克,米汤调食。用于心虚梦泄或白浊。

(4)茯苓酒: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用于头风虚眩、暖腰膝,主治五劳七伤。

(5)茯苓牛乳饮:茯苓霜10克,牛乳250克,煮沸饮。用于失眠、虚弱劳伤。

(6)茯苓山药散: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共研细末,米汤调食。用于小便多、滑数不禁。

食法多以茯苓粉作粥、饼、糕、酒等食用。

宜忌(1)不宜与米醋同食。(2)诸养生不忌。

 茯苓与茯神的功效非常多,茯苓不仅是一种保健药物,它还具有的祛斑,祛痘和美白滋润肌肤等美容功效,并且具有瘦身作用。而茯神最显著的功效是能治疗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状。

 茯苓与茯神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

 1、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

 2、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3、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5、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茯神的功效:

 1、茯神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

 2、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3、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一)茯神的作用

  镇静作用。

 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苯甲酸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则镇静率为为857%,镇静指数164。

  抑制肿瘤作用。

 茯苓糖的结构为β(1一6)吡喃葡甙的支链,当支链切断变为单纯的β-(1—3)葡聚糖(即茯苓多糖),对肉瘤180抑制作用率达9888%。

  养心安神。

 茯神味甘淡,性平微温,入心经,养心安神。如《药品化义》曰:“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失眠、惊痫、健忘等证,常用本品治疗。

  利水消肿。

 治水肿。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责于肺、脾、肾及三焦。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若其中之一(或更多)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水肿。治用茯神,其味甘淡性平,利水而不伤气,故主治之,又因其有健脾之功,故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故更宜选兹。

  补虚治劳。

 本品味甘,性平微温,入心、脾两经补益心脾,而治虚损。心脾两虚,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所致。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舌质淡嫩,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茯神具此功效,故可投用。

 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二)茯神的功效

  性味 甘淡,平。

 《别录》:"平。"

 《药性论》:"味甘,无毒。"

 《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微温。"

  归经入心、脾经。

 《药品化义》:"入心、脾二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大阴脾经。"

 《要药分剂》:"入心经,兼入肝经。"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

 《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纲目》:《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

 《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

 《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湿。

  茯神与茯苓的区别

 生药材鉴定

 茯神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惟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质坚实,具粉质,切断的松根棕**,表面有圈状纹理(年轮)。以肉厚实,松根小者为佳。

 《本草经疏》曰:“茯神抢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又云“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此即为茯苓长于渗湿利水;茯神长于宁心安神。

  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诸证如脾虚食少、便溏带下,以及心脾两虚见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

  茯神

 呈方块,为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既“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性味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而茯神则入心之用多,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健忘、惊悸、失眠等证。用量为6——9克。茯神也有利小便的作用,只是弱于茯苓皮而已。

  茯苓皮

 为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外皮,加工茯苓时将茯苓的紫色外皮削下,阴干或晒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性味同茯苓,功专行皮肤之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用量15——30克。常与陈皮、五加皮、桑白皮等同用,组方为五皮饮,是治疗皮水一身悉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的名方。

  中药茯神的临床应用

 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

 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

 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

 治虚劳烦躁不得眠:

 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别研)五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茯神汤)

 治诸风恍惚,心神烦乱,志意不安,或卧惊恐:

 茯神(一两) 石膏(研二两) 龙齿(二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黄蓍(一两) 甘草(炙半两) 石菖蒲(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防风(三分) 远志(去心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 羚羊角屑(一两)。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茯苓(附:茯苓皮、茯神)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产自云南者称“云苓”,品质较优。多于 7-9 月份采挖。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黏牙力强者为佳。取汁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分切制,阴干,生用。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传统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现代功效兴奋心脏,抗胃损伤、抗溃疡,保肝,利尿,免疫调节,抗细菌,抗肿瘤。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咳嗽,心悸,呕吐,泄泻、腹泻,水肿,精神分裂症,小儿泄泻,小便不利,遗精,痰饮。

用法用量水煎服。9~15g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一、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茯苓健脾止泻,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腹胀、便溏、消化不良、带下等应用茯苓,具有标本兼顾之效,著名的四君子汤,就是茯苓与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

二、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茯苓性比较温和,利水而不伤正,临床上治疗水肿、颜面浮肿、小便不利等。

三、茯苓调理痰饮咳嗽,茯苓可排除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四、茯苓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心悸、气短,茯苓能够起到安神的作用,一般多与茯神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五、抗癌

茯苓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附:茯苓为寄生于松根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所用部位不同,其作用亦不同。菌核的黑褐色外皮入药名茯苓皮,性味同茯苓。长于利水消肿,功专行皮肤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五加皮、陈皮等同用。如五皮饮。用量15~30g。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入药名赤茯苓,长于清利湿热;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入药名为白茯苓,长于健脾利湿;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入药名茯神,又名抱木神,性味同茯苓。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用量同茯苓。长于宁心安神;菌核中的松根入药名茯神木,长于平肝安神。

茯苓

茯苓

(云苓、松苓、茯灵)

[药物] 为植物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9688%。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

[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 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药量] 煎剂:3~45克。丸散:318~9克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按语

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

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

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有可行湿。」以为其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茯苓夹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叫做‘西饼’”也是很薄的。继而,人们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即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那每张极薄的饼皮,宛如馅料的包装纸,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清晰,精美别致,更富有 艺术 相关信息 甘肃省有哪几个艺术团 用筷子能做什么手工制作 韩流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哪些方面 怎样塑料管编织小笔筒 团风哪有收购十字绣成品的? 什么的雕塑艺术是中国雕塑史上伟大的里程碑 对于如何改变民间艺术后继乏人的窘况 《世界戏剧艺术欣赏》是谁的 从帽子里变出东西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有的来氟米特片没有中国电子监管码? b超查胎心158是男是女 短怀孕 勃起检查 癌预防 音标学习 性。因而,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英文名 PORIA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制法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 、椭圆形 、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3)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X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X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X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X、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X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茯苓

  [概述]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 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药量] 煎剂:3~45克,白茯苓应切片或制成粉以利药效发挥。丸散:318~9克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按语

  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

  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

  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有可行湿。」以为其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茯苓夹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叫做‘西饼’”也是很薄的。继而,人们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即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那每张极薄的饼皮,宛如馅料的包装纸,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清晰,精美别致,更富有艺术性。因而,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英文名 PORIA

  拉丁名Poria cocos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制法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 、椭圆形 、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3)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茯苓

  (《本经》)

  异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2 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3《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4《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5《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

  6《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

  7《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

  8《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植物形态茯苓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四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药材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药材商品种类

  1、茯苓个 野生品于7月-次年3月在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者于接种的次年7-8月间采挖。将鲜茯苓堆放“发汗”,使水分析出,置于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反复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体重,质坚实。

  ◆断面颗粒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片 鲜茯苓去皮后切片。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白色部分为“白茯苓”。

  3、茯苓块 鲜茯苓去皮后,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

  ◆白(赤)苓块 为扁平方块,白色或微带红色,厚4~6mm,长宽4~5cm。

  ◆平片:为1~2mm厚的薄片,长、宽5~8cm。白色或微带红色。

  ◆骰方:各边均约1cm的立方体。生切品色白易碎;蒸后米白色,质坚实不碎

  ◆苓肉 不规则团块,直径15-4cm,为质松易碎的次货加工。灰白色带微红。

  ◆碎苓 不规则边料碎片,色白或微带红

  4、茯苓皮 削下的茯苓皮,干燥。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5、茯神 中间有松根的茯苓。

  6、朱茯苓 取茯苓片,加一定量朱砂细末拌匀,为“朱茯苓”(每100kg茯苓用朱砂2kg)

  商品规格等级

  按加工方法和部位分为个苓、白苓片(平片)、白苓块、赤苓块、茯神块、骰方、白碎苓、赤碎苓、茯神木等规格,多为统货。

  1、个苓

  一等:不规则圆球形或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体坚实,皮细。断面白色。大小不分,无霉变。

  二等:体轻泡,皮粗,质松。断面白色至黄棕色。间有皮沙、水锈、破块、破伤。

  2、白苓片

  一等: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质细,毛边(不修边)。厚度每cm 7片,片面宽长不小于3cm,无霉变。

  二等:厚度每cm 5片,余同一等。

  3、白苓块 扁平方块,白色,厚4~6mm,长宽4~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

  4、赤苓块 赤色或浅红色,余同白苓块。统货。

  5、茯神块 扁平方块,色泽不分,每块含有松木心。厚4~6mm,长宽4~5cm,木心直径不超过1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

  6、骰方 立方形块,白色,质坚实,直径1cm以内,均匀整齐,不规则碎块不超过10%。无粉末,无霉变。

  7、白碎苓 碎块或碎屑,白色或灰白色。无粉末,无霉变。

  8、赤碎苓 赤**,余同白碎苓。

  9、茯神木 茯苓中间的松根,弯曲不直,似朽木状。色泽不分,质松体轻。每根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松根直径不超过25cm。无霉变。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4抗肿瘤作用:

  5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养生功效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白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地,作食用菌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