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历史概况
三亚市是古崖州的历史建制沿革,自西汉开疆海南后,历代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崖城镇便一直作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珠崖军、吉阳军,崖州直隶州的行政首府治所。
崖城镇堪称“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地。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
·1950年5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
·1954年10月 崖县县委、县 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
·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合并为崖县(大县)
·1984年5月1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
·1987年9月2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久远的历史足音
三亚,中国南海之滨风光绮丽的旅游城市。
它聚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等十大风景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三亚地处祖国边陲,北面环山,南面临海,是个山河海相汇交融的城市,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4万人。
辖区设置两区、五镇和五个国营农场,两区是河东、河西工委, 五镇是崖城、天涯、凤凰、田独、海棠湾镇,五个国营农场是南田、南新、立才、南岛、南滨农场,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和文化多元化、风俗个性化的地区。
三亚从一个滨海小渔镇迅速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从本土城市向移民城市发展,从区域城市向国际都市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大花园。
“让世界了解三亚,让三亚走向世界”已成为三亚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与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三亚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佐证了三亚的历史巨变。
三亚的历史溯源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
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两次,在三亚荔枝沟境内的落笔洞(距三亚市区约15公里三亚学院前)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曾经有一支古人类在这里的热带雨林中繁衍生息,落笔洞也成为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始点。
据专家介绍,远在一万年前,“三亚落笔洞人”主要从事狩猎、捕捞和采集等生产活动,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繁衍生息,在蛮荒时代创造出海南岛的远古文化。
这也说明海南岛远古文化与大陆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落笔洞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给三亚的历史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说明,三亚在一万年以前,就有海南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这也有力地证明:三亚的早期开发时间,不亚于国内其他地区,“三亚人”是开发海南岛的伟大先驱。
此外, 海棠湾沿海一带还发现了古波斯人的墓葬群,更可证明三亚历史文化积淀是何其丰厚且多元化。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三亚市就序列于中国版图。
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穷荒绝岛”、“鬼门关”、“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
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
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
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
这一时期,崖州大地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
古代崖州是现代海南三亚市崖城镇。
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今天的崖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海南旅游胜地。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崖州城的城门已修缮一新。在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
扩展资料古城历史1920年前,崖州古城城池仍保持原貌。民国九年至十年(1920-1921年),崖县先后拆除东、西城门,建筑公路通进城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拆毁一段北门城墙。解放后,古城城墙基础还可循沿环视。文革期间,群众挖城砖搞建设,大部分墙基遭到破坏,现古城仅剩文明门及北门小段城墙。
—崖州古城
历史名人雕塑园有十位历史名人的雕塑,他们都与古崖州(今三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他们凝固的身影伴随着不息的涛声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无声地诠释着三亚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遥想怀思。
1、黄道婆雕像
她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现上海市人。黄道婆18岁时逃婚跟随商船来到海南岛崖州湾,上岸后流落到今天的三亚崖城水南村,被黎族阿婆收留。当时的崖州曾是中国的重要纺织基地,其“黎锦”一直成为贡品并远销东南亚一带,我们今天看到的“龙被”就是那一时期的织品代表。黄道婆在崖城学习到了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并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十岁时,黄道婆随船返回故乡,把使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的“崖州被”的纺织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经她改良后,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的"乌泥泾被"不胫而走,远销各地,使松江一带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而不衰。18世纪乃至19世纪,松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黄道婆也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祖婆。
2、林缵统雕像
这个雕塑是一位三亚本地的著名文人,他就是参加“公车上书”的海南唯一的举人林缵(zuǎn)统。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二十岁参加郡试,名列第一而中举。后来到广州“广雅书院”,在“万木草堂”听康有为讲学,与梁启超同为受业弟子,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入京会试,参加康梁等人组织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为戊戌变法的骨干成员。变法失败后,林缵统潜回海南,被清廷革除了功名。
回到海南后,他不忘忠心报国,多次同友人到万宁琼海等地召集商讨议事,筹划开发西沙群岛,被赞誉为“华夏开疆之幸事”。他是晚清提倡开发西沙群岛的第一人。
3、冼夫人率兵平叛雕像
这个从背后看着像一只鹰的白色雕像,是著名的冼太夫人雕像。冼夫人本是广东高州人(名叫冼英),嫁给高州太守冯宝,在统一岭南之后,请命梁武帝“重置崖州”,结束了海南岛自东汉中原政府弃置650年的遥领状态,而成为对海南历史上最具贡献的历史名人。冼夫人生活在南北朝的梁朝、陈朝和隋朝三个时期,她不仅是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更因在历史大变革时代,赞成国家统一,不仅被梁朝册封为“保护侯夫人”、陈朝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文帝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更因在她的治理下,岭南地区维持了110多年的长治久安。因她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显赫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盛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此处冼夫人雕塑是一组群雕,反映了她率众征战的场景。
至今海南各地建有近百座冼太夫人庙宇,每年农历二月至五月,琼北地区各市县乡村都会举办军坡节,民间称“公期”“婆期”等民俗节庆,更是对她的供奉和纪念。军坡节俗称"发军坡",以原琼山新坡镇最为隆重,节日时,有来自海口周边等地成千上万民众到冼太夫人庙朝拜。如今海南冯氏基本上是她的后裔。
4、鉴真雕像
这座塑像是鉴真大师,鉴真大师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因学识渊博,才能卓越,蜚声海内外。日本当时佛教始兴,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天皇遣派僧人专程来扬州,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戒律,为传播弘扬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因受当时航海条件所限,一连四次渡海赴日都没有成功。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率弟子和日本遣唐僧等一行15人从钱塘湾第五次东渡日本,但在海上突遇台风,漂流14天后,来到海南振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登陆,滞留了一年多。鉴真在振州滞留期间,不因海难而消沉,也不因置身天涯而愁苦,而是泰然处之,热心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他与弟子为当地修建大云寺佛殿,传经授典,“讲律度人不歇”,传播了中原文化,开化了当地世风,成为开拓海南佛教文化的先驱,影响久远。一年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鉴真北归,并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第六次东渡日本获得成功,成为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纪念鉴真大师为中日两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的雕塑园内修建了两座中日友好亭。一座是具有日本特色风格的“逐波亭”,另外一座就是具有中国浓厚建筑风格的“踏浪亭”。
5、钟芳雕像
海岸边的一座亭子里,面海端坐阅卷的汉白玉雕像叫钟芳,是三亚本地的一位著名人物,也是崖州人最大的骄傲。
钟芳原籍琼山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海南人。
钟芳,也是“崖州神童”,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他7岁能诗,10岁中秀才,25岁中举,32岁登进士,入选翰林院,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和户部右侍郎。
钟芳博学强记,多才多艺,在以科举为重的明代,他撰写的《学易疑义》和《春秋集要》是当时考生必修的书目。
钟芳父子也是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其子钟允谦,嘉靖八年(1529年)登三甲进士第148名,历任浙江宁海知县、刑部主事、福州知府、莱州知府等职。父子先后考中进士,同为朝廷命官,被世代传为佳话。
6、胡铨雕像
胡铨(quán),江西庐陵府(今吉安)人,南宋兵部侍郎。金兵渡江南攻时,他力主抗战,募招义兵保卫乡里。他因与赵鼎一样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并掷书皇上请斩秦桧,被秦桧唆使宋高宗将他一贬再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崖城镇)。秦桧死后,胡铨始得北归,胡铨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
绍兴十八年(1148年),胡铨由新州启程前往自己新的谪地吉阳军。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前往,途经临高。在临高买愁村(今皇桐乡美巢村),口占“买愁村”七绝一首:“北望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既怀念已经故去的赵鼎,又担心自己日后的命运,可见诗人当时的心绪。好在胡铨在贬谪广东新会县时,邂逅一美女名黎倩,相伴至崖城谪居八年之久,俩人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7、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唐代宰相,今河北赵县人,曾两度为相,唐宣中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牛李之争”被贬为崖州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
李德裕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因贬谪而客死岛上的宰相。
曾作诗《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海口五公祠纪念的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等“五公”,五公祠内的苏公祠、伏波祠分别纪念苏东坡和两位伏波将军。
8、赵鼎雕像
这座面对天涯海角广场的雕像是南宋宰相赵鼎,他是山西人。也是岳飞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培植才有了岳家军的崛起。大家仔细观看塑像,他头发散乱,双目悲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传神。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huì)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在吉阳军,秦桧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为免拖累家人及朋友,赵鼎自撰墓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绝食而死,墓地葬在今日的东方县旧州村。
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海口五公祠将其列入“五公”之一,供后人缅怀纪念。
9、路博德雕像
路博德,西汉西河平周人,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南越王叛乱,汉武帝授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平定南越王叛乱,南越人慑于其威名皆降,大获全胜。越地平定后,在岭南设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这是海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行政建制,海南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人建有伏波庙以示纪念。
10、马援雕像
马援,东汉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两姐妹因不满当地太守的暴政,反叛自立为王。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今越南),并铸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边界。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得到后人的崇敬。马伏波在海南留有许多历史遗址,其中儋州白马井相传就是因他的白马踢沙涌出泉水而闻名于世。海南历代建有伏波将军庙以示纪念。
上述两位将军都是稳定祖国南疆,开发海南岛的有功之臣。在他们身后的柱子顶上的动物就是中国易经中的“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的南朱雀,它代表了南方的守护神,和两位将军一起镇守我国的南大门,取稳定南疆,保护国土之意。
崖州古城景点:关帝庙。
海口秀英“崖州古城”景区实际上是海南最大的关帝庙,跟历史上的任何一座崖州古城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是现代仿古建筑。
1993年翻修时一河北投资商耗费巨资,在关帝庙的基础上将其规模扩建至现状,除了大殿外,还建设了地宫,仿制了阎罗王、鬼判官等神话人物,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营造出了不少恐怖气氛。但由于游客减少、经营不善等原因,旅游部门1997年开始停止了其景点资格。
没有了经济来源的海口崖州古城更加冷清,而发生在2005年2月的一场大火更是将古城的最后一点元气消耗无几,留守在这里的人也只能靠逢年过节时向来烧香祈求平安的市民收一点香火钱度日。
崖州古城历史
崖州古城位于三亚以西四十多公里的崖州区崖城镇。崖城在清代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拥有酒肆、布店、肉店等等各类商铺,商贾云集,十分兴旺。
古城最初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分别叫作“阳春门”、“镇海门”和“文明门”。这座南门之所以被人们称作“文明门”,系因在南门北侧约50多米的地方就是建于宋代的“崖城学宫”,也就是崖州城的孔庙。
尽管崖州古城的建筑基本无物可寻了,但许多人还是怀着一种怀古的心情来此一游。因为崖州不仅在海南的历史上曾经是一处重镇,有过许多辉煌,更多的是这里曾是历史上许多不得志的官员被贬谪发配的地方,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
以上内容参考-崖州古城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全国最长寿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三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三亚一地,远离京城,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
关于“三亚”这个名字的来源,一说是以三亚河命名,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由三条河组成,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所以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一说三亚地名来源于黎语,黎族是三亚最古老的民族,迄今为止,黎族人口约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一。过去这里是一大片水田,田里汇聚着众多的乌鸦、鹭鸟等,先人分不清鸟类的学名,习惯性地统称一个名字,就把这片水田地叫作“乌鸦田”, 黎语发音为“daxax[da:a]”,把黎语音译成汉语,就是“三亚”。
2014年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崖州区,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
天涯区位于三亚市中西部,是三亚市区旅游宾馆、酒店、度假村最集中的地。原名天涯镇,因为地处天涯海角,故名天涯区。
吉阳区位于三亚市中东部,是三亚市政府驻地。沿用吉阳镇旧名,故名吉阳区。据史书记载,现在的田独地区在唐代曾有“吉阳”的称谓,2011年,将田独镇更名为吉阳镇。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海棠湾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前,岛附近的渔民连续几个月没有捕到鱼,当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诉渔民,海龙王的妻子死了,只要给海龙王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佘(she)蕹(weng)(未婚姑娘),他就会让渔民恢复往日鱼虾富足的日子, 为了大家的利益,这一带的佘蕹都纷纷自愿献身,最后决定由王娘母抛槟榔,接住了槟榔的佘蕹就嫁给海龙王。最后,槟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时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但海棠毅然告别心上人,投入海底。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们真的在这片海湾捕捞到鱼虾,为了纪念海棠姑娘,就把这片海湾叫做“海棠湾”。
崖州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部,原名崖城镇,因为地处古崖州州治,故名崖州区。崖城镇是古代中国最边远州、郡、军、县的治所。
崖州,现在是三亚市的一个区,但历史悠久,三亚古称 "崖州",自南、北朝时期的崖州,自宋代以来,历代州、郡、县都设在这里。崖州古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三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三亚2000多年来文化的象征和生动体现。它不仅是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来到三亚宋城旅游区,可以说是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来自古三亚浓缩的文化风情,尤其是永恒爱情的表现,更是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故事,重新演绎了出来。
崖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崖城东23号是中国最南端的孔子庙,是 "天下第一庙",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崖城东进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74%,崖城镇宝坪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崖州民歌、浪淀柴舞等文化遗产丰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崖州被誉为三亚的文脉。
在崖州古城,和我们一起从三亚赶来的陈先生说,崖州古城在北宋时是一座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砌了砖墙。经过元、明、清两代的扩建,成为海南岛的一座大型古城。崖州城至 "文革 "前仍基本保持原貌,"文革 "中被毁,现仅存 "文明门 "残迹。"琼州府志 "记载,这里原为镇州,宋代废置。并从崖州岛北部(今琼山县)迁此崖州。崖州在这里经历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民国乃至1954年,历代州、军、县、郡都在这里设置。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三亚的历史概况
本文2023-10-22 13:40: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