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月亮的故事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跪求有关人类探索月亮的故事
解析: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号探测器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
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和地球几乎是由同样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只是组成的成分有所不同。例如,月岩所含的钙和铝比地球上的岩石,其含量要高,月球没有磁场,其外壳比较稳定,近30亿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尽管天文学家早就认为,月球体态娇小,引力柔弱(为地球的1/6),根本不具备缚住大气的能力,在向阳面的高温下,任何气体分子都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脱离速度而逃之夭夭。但对月球的实测表明,月球表面并不是没有任何大气的不速之国,只是大气层太稀薄,表面大气压仅为2X10“巴,而且大气成份比较复杂,随时空多变,通常在黑夜时的大气成份主要由40%的氩、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极少量的甲烷和氨等,有些地区的大气中还会发现极微量的氢、氡、钠、钋和钾原子等。美国科学家日前宣称,月球上有冰存在,这就可能为探索月球奥秘的人们提供饮用水,也可将冰分解为氢和氧,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从实地勘探中发现,月球上总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棋布,彼此环抱,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近300千米、海拨高达6000米以上,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显然,要想使如此荒漠的月球世界成为适合于生物生存的天堂,最终变成一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存、鸟语花香的天上人间,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多年来,科学家们已提出过多种设想。有一个解决办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氢相结合,来生成供月球开发需要的水。这种在月球和太空就地取材,合成制水的方案,从原理上是可行的,但要实施这一巨大的工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涉及到能源、采掘、运输、生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配套解决。
对人类最富吸引力的,是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气体状的“氦-3”,这是一种比目前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的核材料。“氦-3”原本大量存在于太阳喷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在几乎没有大气的月球上,“太阳风”直接降落下来,久而久之,在月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集聚有上100万吨这种材料,若能进行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所需能源,还可为21世纪地球核聚变提供用之不竭的核能原材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最高达127℃,夜间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如此酷热严寒而又温差剧变的气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已对如何利用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然后利用这些材料建筑一座可以调节室温,使其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生活基地作过长期研究。有一个方案是,他们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科技工作者就可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在“地下月宫”这个永久基地未建成之前,科学家建议可以先在地球上制成一些预制塑模构件,形成一个自动竖升的巨形圆筒。事先装配好后,用宇宙运输船送到月球表面,圆筒在月球表面一登陆即自动分成两半打开,并自动形成一座多层结构的建筑物,作为初登月球“志愿者”的临时居所。
(新浪科技)
二、月球的诞生
月球诞生之谜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借助于新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宇宙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奇特碰撞,以求验证该理论。
月球起源新说
月球来自哪里?这是一个人们在不断探求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星演化理论的飞跃发展以及现代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一种月球起源的新学说,叫做新俘获说。
从行星演化看月球起源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力以后,得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学说。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而这种现象在当时又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新学说,即所谓新俘获说。
新俘获说与过去的旧俘获说不同。旧说仅从地球引力来考虑月球起源;而新说是从整个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来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说认为太阳系九大行星及若干卫星,包括月球在内,都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原始太阳系星云是46亿年前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的一片薄圆盘状星云。星云中含有固体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渐集聚在星云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体粒子层,随着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来越强,到一定程度其稳定性便遭到破坏,粉碎成半径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体,即小行星。整个太阳系起初是由约一兆个小行星构成的。无数小行星在星云气体中围绕太阳旋转,互相碰撞,逐渐凝聚成长,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大约经过一千万年才长成现在这么大的。
行星是在星云气体中成长的。地球的幼年时期周围覆盖着浓厚的星云气体,这种气体叫做原始大气。由于当时太阳活动特别激烈,强大的太阳风逐渐吹散原始大气,后来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也逐渐稀薄,飘散掉。
月球也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与地球演化过程大体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刚到成年,原始大气开始逸散之际飞近地球引力圈的,这样便成了地球的俘虏。
俘获月球的四种力
月球进入地球引力圈后,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卫星轨道上绕行。俘获月球主要有四种力,即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气的阻力。
一般来说,飞进地球引力圈的小天体,包括月球在内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仅有地球引力,俘获后的小天体轨道未呈椭圆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阳引力之后,使小天体轨道有了改变。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进入地球引力圈内的小天体的轨道也不完全是椭圆形的,而且飞行若干周之后必然脱离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卫星轨道上。
但是,月球并未脱离地球引力圈跑掉,这是由于原始大气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内的原始大气阻力对飞来的月球起了急剧的制动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轨道半径变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说来,月球因受大气阻力作用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岂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来,与地球相撞吗不必担心,当月球飞进地球引力圈时,原始大气已开始逐渐飘散,月球所受的大气阻力越来越小,原始大气消失后,月球所受阻力也随之消失,因而轨道半径没有变小,也没有与地球相撞。
大气阻力消失后,还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转速度加快,离心作用强化,轨道反而向外推移。通过观测得知,目前月球轨道半径事实上每年大约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种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后既未掉到地球上来,也没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终在卫星轨道上运行,与地球长期相伴。
俘获是普遍现象
行星俘获小天体是行星演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地球这样,太阳系其他行星也有这种现象。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卫星,就是最好的说明。地球在形成过程中,曾有许多小天体飞到引力圈内来,其中一部分小天体直接与地球相撞,其余大部分在绕地球飞行期间,因原始大气强大阻力使轨道半径变小,最后终于落到原始地球上来。地球是在不断“吞掉”这些飞来的小天体当中成长起来的。
月球被俘获时间比其他小天体都晚,月球是在地球凝聚末期、原始大气逸散初期被俘的。月球被俘的最初10—100年期间,和其他小天体一样,轨道半径也在缩小,但原始大气消失后,月球轨道半径有了改变,月球后来的离心倾向使它幸存下来,免被地球“吞掉”。法国科学家F·米古纳曾对月球被俘后轨道变化的趋势作了计算,计算结果如附图所示。从附图上可以看出,刚被俘的月球距离地球较近,1千万年后月球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20倍,1亿年后为35倍,46亿年后达到60倍,即现在的位置。
自从俘获月球后,地球几乎再也没有俘获其他小天体。因为已有月球绕地球飞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体飞来,依据天体力学原理,不会处于稳定状态,它不是掉到地球上来,就是飞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个卫星陪伴。
俘获现象是普遍的,整个太阳系行星都是如此,只有金星是个例外。金星的自转速度很慢,约250天自转一周,不可能俘获行星,因此至今还孑然一身漫游在天空。
新俘获说从行星演化的整体上阐明了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经过,是目前解释月球起源问题最有权威的学说。但这一新学说还有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例如,没有原始大气阻力能否俘获卫星顺行性卫星和逆行性卫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研究,人类对地球起源问题必将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
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月球形成过程的成果。据他们的模型,月球是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后不到1亿年时,由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
这个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运行中和地球相遇,从侧面给了地球一击,使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起来,撞击的冲击力从地球的外层和这个无名撞击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质,其中大约一半最后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来的物质被加热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蒸发后膨胀
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 ”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二、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月球被捕获说是指地球引力将月球捕获,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还有木星,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是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轰击的自然屏障,月球闯入太阳系时应该被木星捕获轮不上地球。超出了撀逑<�迶的月球为什么会安全留在地球的轨道上。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正圆形轨道形状。根据引力的规律,它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不应该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除非月球是挢栽笖被地球捕获的。
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根本无法解释月球岩石年龄和物质成份不同于地球。宇宙的年龄上限不超过200亿年,而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它几乎与宇宙同龄,最保守的估计,月球也有50亿-100亿年的历史。如果要想象地球将月球那么大的一块抛出,而自身没有散架反而形成两个几乎完美的球体,也是极端困难的。月亮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那些天文学家同样不知道。总之要解开这个迷团,看来只能是跳出那三种假说了。
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指出:“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如果要90分钟旋转一圈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的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运行速度飞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
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还有月球环形山之谜。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分配得极不平均。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月球上大多数山脉也分布在背面。月球向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出奇的少,而且山脉也不多,几大月海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桌面,找不到一个环形山。据科学家说,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外陨石的撞击事件形成的撔巧藬。大家知道,月球有公转也有自转,那么来自哪一个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同,每次陨石都击在背面是根本不可能的。月海那样的平坦,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五六十亿年的时间里,它怎能安然躲过撞击?这种地貌分配是自然形成的吗?
即使说到环形山,它也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的特点,就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月球环形山,不论多大,可是深度几乎一致,大多数都在4-6公里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160公里以上,可深度只有2-3公里,与一个直径10公里左右的环形山几乎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撞击月球的陨石不论大小,力量都是一致的吗?可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事。
科学家推测,一个能形成直径80-160公里环形山的陨石撞击月面,其能量相当于几万亿吨TNT爆炸的当量,撞击月球的陨石会在月面上撞出一个深达几十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一个直径6公里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4-5倍的深坑。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没有一个陨石坑是按科学家的推测出现的。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它的直径有280公里,可深度仅有6公里,一般直径200公里的环形山,深度大约都在3-4公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力量能以铁钛合金将月海锻造得如此光滑平整?科学家们迷茫不解。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与月球的体积相比,月球上的陨石坑大得出奇,比如,加加林环形陨石山就是月球直径的1/13,而地球最大的陨石坑是地球直径的1/60,两相比较,月球的陨石坑让人不寒而栗。大家无法想象,以月球这么小的个头(指月球体积与陨石坑相比),却承受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力,而在冲击之下竟然没有破碎,也没有改变轨道,真是一件天下奇闻。请不要忘记,陨石下击是在瞬间完成的,联想起月球上200公里以上的陨石坑如此之多,如此之集中,那就更加让人不可捉摸了。科学家面对如此分布的月球地貌,还有那些深度差不多的环形山,他们真的感到无能为力了,以往的科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统计、计算统统失去了作用。
还有一个难解的迷,月球是中空体吗?,摪⒉�迶登月计划带回来的月表岩石密度远远大于地球岩石。实测表明,月表岩石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2-3.4克,而地球岩石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7-2.8克,而且月球深处密度甚至高得惊人。在地球能毫不费力打进360厘米的电钻,带到月球最多也只能打进75厘米。按照这一现象推测,月球的中心应该是一个大密度物质的内核。但这样月球的总质量就会比现在的计算大得多,相应的,其引力强度也要大一些,考虑到月表离月中心比地表距地中心要近得多,再加上它的总质量,引力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可是月球的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1/6,好像月球引力与其密度、质量无关一样。这说明了月球是一个巨大的空心球体。
1969年,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首次登月中,在月表安放了撑拊丛抡鹫觳觳饬科鲾,以后的几次登月活动都安放了这种仪器。摪⒉�迶13号宇航员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撞击月球,能量相当于11吨TNT炸药爆炸的效果,月球震动时数据传回地球,这次人为制造的月震竟持续了3个小时,月震的深度达35-40公里,直到3小时20分钟后月震才渐渐消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震专家们惊愕不已,无法对这次月震为什么能持续如此长时间作出科学的解释。为获取更多数据,再用摪⒉�迶14号的S-4B上升段的火箭去撞击月球,结果又引起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月震,深度还是35-40公里。在此以后,又利用摪⒉�迶15号的火箭制造月震,震波传到了1100公里远的风暴洋,甚至达到弗拉矛洛高原的月震仪。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在地球上制造地震,震波只能传100公里,也不会出现持续1小时之久的震动。
1972年5月13日,一颗较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其能量相当于200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这种概率极低的幸运事件,给科学家提供了测量月球纵波的绝好机会。如果月球的确是中空的,纵波不会通过月球中心,而横波则会在月球壳体上反复震荡。如果月球是个实心球体,这种震动应该反复几次,而这次陨石撞击引起的震动传入月球内部以后全无消息。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震动的纵波在传入月球内部后,被巨大的空间给摮详掉了。这些都说明月球是空心球体,事实再一次让科学家失望和震惊了,他们清楚知道,按照宇宙形成的理论自然形成的星球决不会是个空心球,月球如果真是中空的,目前的一切科学解释就统统失去了作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卡尔·萨根博士认为,“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该存在内部空洞”,这也是科学家们普遍一致的看法,其中部分人开始偏向承认“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认为在无法科学解释月球众多特难疑点的情况下,这个解释恐怕是最合理的。“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设认为,月球奇怪的环形山并非自然形成,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实际上是“月球-宇宙飞船”最外面一层防护层,而月海类似铁,钛合金的锻造层被认为是有力证明。通过对月球密度的分析计算,他们认为,一颗较大的陨石如果撞上这层防护层,只能形成一个最多不超过4公里的小坑。
难道“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真的是唯一的解释吗?肯定不是!时光隧道理论能有更完美的解释。首先环形山的形成方式就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大多数环形山并非陨石撞击所致,陨石撞击通常是抛物线的坑,中间不会是平底的。如果你对前面章节的陈述还有印象,你就会知道反物质湮灭和同类物质高能量束轰击,以及这两类物质隧道共有的采集搬运能力,制造这种种环形山正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简直轻而易举。但仅仅解释环形山是不够的,还要解释月球成因和中空的疑惑。
根据世界各地口口相传的神话,以及部分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共同指向15000年前后,地球曾经历了一系列灾变惨祸。其中有高度定向的核轰击、地轴倾角大幅度改变、1000-1500米高的大洪水、陆地及城市沉入海底、大规模的动植物死亡、天降大火和黑稠的暴雨、看不见太阳的黑暗年月等等。为什么这些灾变会如此集中在一个天文时间上极短的时期内?而且以这个时间划分前后的话,这之前的神话和岩壁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月球的描述,而从这以后从巨大的极近的月球,一直到近代的月球都伴随着人类的艺术及文化创作,伴随着人类的情感,这难道不奇怪吗?
史料记载和考察发现的内容太多,难以于此罗列,挑几个有代表性的作为佐证。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德国、法国及北美地区,各国地质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层海底浊流沉积物。科学家肯定地认为:这是由一场巨大的海啸造成的,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时间大至在距今1万-3万年之间。大家一定会注意到,上述的几个地点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这场海啸仅仅发生在北半球。所有记载洪水的民族都生活在北半球,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现在还没有确切发现赤道以南地区存在大洪水的记载。
19世纪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一带,发现许多文化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座古城遗址--哈拉巴和马亨佐达摩。印度最早期的神话中却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它的历史很可能比猜想的要古老得多。考古学家通过对这里发现的人体骨骼鉴定断言:这里发现的人种,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种人种混合了世界诸多人种的要素。在城市建筑的挖掘中,考古学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宫殿,所有的住房都是由砖木建成的,从格局、规模来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贫富分化没有在这里出现。整个城市没有进攻和防御的建筑,马亨佐达摩的卫生设施令考古学家吃惊不已,其完善的程度即使是如今现代化的城市也未必能够达到。每家都有一个从楼上倾倒垃圾的通道,设在二楼的厕所也有一条专门的管道通人地下,然后经过一个沉淀槽流入排水系统。这套地下排水系统密如蛛网,完全可以和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相媲美。
在马亨佐达摩,出土了大量的遗骨,有一些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里。在一个比较大的废墟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们,有些遗骨是用双手蒙住脸,好像在保护自己,又好像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状态下死去的,这座古城当时一定发生了一件很巨大的异常事变。印度的考古学家卡哈,在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以后说:“我在九具白骨中,发现它们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说明马亨佐达摩城市的毁灭、居民的死亡与突然出现的高温有关,这与上引《圣经》中所多玛城的毁灭是相同的,都是在一夜之间被高温或大火毁灭的。人们在马亨位达摩还发现,在许多坍塌的建筑物上有承受过某种高温的痕迹,人们甚至发现了由于瞬间高温熔化了物体表面形成的“托立尼提物质”。至今人们只在热核武器爆炸的现场发现过这些人为的物质。一切证据说明这里似乎曾经发生过核爆炸。在1万多年前并没有热核武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印度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有首叙事诗,《马哈巴拉塔》中记载了一种十分可怕的武器爆炸时的情景,即使是原子弹时代的人也会感到震惊。书中这样写到:“一点烟也没有,闪光的炮弹像一团火一样被发射出去,浓雾一样的东西突然包围了军队。整个地平线都消失在黑暗之中。带来的不幸的旋风刮起来了。黑云一样的东西咆哮着,带着巨大的响声升到空中,使人感到连太阳也不存在了。被火焰炙烤的大象,在恐惧中没命的奔跑。”接着,又讲述了由于这种可怕武器的爆炸,被当场烧成灰烬的几千辆战车、大量的人和大象。爆炸后幸存的所有士兵,都急急忙忙跑到附近的河里,在那里清洗各自的衣服和武器。在古代印度的传说里,这种武器被称为“婆罗门的武器”或“雷神的火焰”。在南美洲被叫做“马修玛丽”;在凯尔特人的神话里则被称为“闪电弹”。
《马哈巴拉塔》中还写到:“从各个方向将闪电开始向城市集中。”但这还不够,因此他又“发射了具有能够破坏整个宇宙的那种力量的炮弹,城市在这时开始燃烧起来。它在爆炸的一瞬间,天空中明亮得好像有一万个大阳。”现代的人们也见到过原子弹的爆炸,并将其与太阳的亮度进行了对比,发明原子弹的参加者之一茵戈就曾在著作中说,原子弹爆炸“比一千个太阳还要耀眼”。
在另一部古印度的文献《摩河婆罗多》中也记载了这些可怕的武器:“自然力似乎已失去了约束。太阳团团打转,大地为这种武器散发的炽热所烤焦,在高热中震颤。大象被火烧得狂吼乱叫,竭力躲避这场可怕的暴力。水在沸腾,百兽丧命,敌人被歼……数以百计的战车被摧毁……大地通红发亮……我们从来未见到过如此恐怖的武器,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武器。”这些武器从外表看上去,“好像一支巨大的铁箭,使人感到好像是死神派来的巨大使者”。还有一部名叫《拉马亚那》的叙事诗中,描写了几十万大军瞬间被化为灰烬的情景,诗中说,当时这些军队就是在“兰卡”这个地方被毁灭的,而“兰卡”正是印度人对马亨佐达摩古城的称呼,这更加证明了马亨位达摩确实是毁于一场大爆炸之中。
《圣经》中所多玛城被毁灭的记载、印度古诗中描写的武器、马亨佐达摩“玻璃物质”的考古发现,等等,它们都好象在向我们证明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非人类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发生在神与神之间。也就是说,发生在来自宇宙某一处的宇宙高级智慧生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涉及美洲、亚洲。欧洲和北非。由于他们十分先进,使用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武器互相攻击,许多城市和无辜的人类在轰击中被毁灭,正像所多玛和马亨位达摩一样。读到这里时,你是什么感受呢?难道你真的相信,这些远古的神话和叙事诗所描述的,真的就是一场热核武器的战争吗?联想到月海也受到同样的轰击,似乎让人合理的认为,地球和月球上的神之间爆发过核战争。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考古队员在新疆的一座古老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其中,有一组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图,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连续的画面组成。最令人震惊的是,满月图上,在月球的南极处的左下方,画有七条呈辐射状的细纹线,这表明月图作者已经准确地知道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可这幅岩画的年代有近万年,当时是没有望远镜的。本图作者很可能是在月亮比现在近得多的位置上观察了月球,也就是说,月亮曾经比现在的轨道低得多,时间大约在1万年以前左右。
美国天文学家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3000年的日食记载后(中国古书中的日食记载是世界公认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绵延记载了3000年左右的天象),认为在遥远的年代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比现在低得多。现在天文学家也发现,即使是现在,月亮的轨道还在每年不断地升高,每年约升高1.5英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对了。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行星的卫星在围绕行星旋转时,由于受到行星强大的引力作用,其运动的轨道会越来越低,最后,当它越过撀逑<�迶后,会坠毁在行星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运行轨道不但不在降低,反而每年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升高,这不是有意和科学家作对吗?然而透过这种反常的现象,我们感觉到月亮的确与众不同,它那么不合常埋,好像天生就是为了和人类作对。
诸如此类的记载和发掘,多得不胜枚举,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时间点,15000年。不妨根据已有的资料,结合时光隧道的特征进行推理,看能不能将它们合理的串织起来,以解开这重重迷团。首先,因为时光隧道有六大特征,再加上与目标地的角度,一共有七个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定性,才便于定量分析判断。我们说过强势粒子的吞噬融合,这种吞噬并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反物质,只要吞噬后不湮灭就行,吞噬后物质呈强势粒子的属性。显然同属性物也是可以被时光隧道携带走的,但由于它没有反引力的引力排斥效应,所以要求被携带物体处于引力极小的近乎零重力状态,并且它的行动方向恰巧与隧道行动方向近似一致,虽然要求中有太多的巧合因素,但宇宙之远大久长,奇巧的事总是不少的。下面的叙述仍然少不了偶然巧合因素。
一个由地球同类正物质组成的巨无霸(最大的强磁场直径可达5000公里)、高能量级(介于X射线与伽玛射线之间)、隧道集群(大大小小可达上百个)。在一个极特殊的环境内生成后,一直在宇宙中游荡,其间不知毁灭了多少物体,有一天它迫近了一个大猎物--原始月球。月球当时是一个早期恒星系的最外围行星,由于恒星的演化、质量减少引力变弱而脱离了宿主恒星的引力束缚,也已在宇宙中游荡了近百亿年,它正好处在无重力的与隧道同方向慢行状况。终于,它们在慢奇点上相遇了,最大的隧道高密度区直径约达2500公里,强磁场区直径达5000多公里,它的大隧道中心正好从超光速静止于月球中心。惨烈的粒子束轰击立刻降临在月球上,月海在这时开始高温熔融,由于月球本身的质量使它不可能沿隧道前行方向加速,只能硬着头皮挨轰。由超光速突然静止的高能级高密度的粒子束早已直透月球背面,2300公里直径中的月球物质不断被粒子束剥离出去,越来越深。这时的月球几乎牢牢的被强磁场套在中心位置,轰击和剥离仍在小幅移动中持续着。当什么时侯隧道和月球在同一方向上的速度为零时,隧道粒子融合吞噬了全部月球粒子,月球原先所在的弱引力场即不再对它起作用,轰击和剥离也就停止了,所有的信息和能量、包括轰击时产生的高温状态,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月球随着时光隧道的侧移开始缓慢加速,一直加速到超光速。从此开始,月球就与隧道成了一体,按隧道的既有路线游荡,直到有外力强迫它释放时为止。
不知过了多久,这截包含着月球的时光隧道闯入了太阳系的引力范围。我们别忘了,其中那个月球是可以感受到外部引力的,只要在相对低的速度下引力又足够强,月球粒子与隧道粒子的角动量出现差异,两种粒子就会分离,恢复出高热状态下的月球,轰击立刻又开始,轰击产生的辐射能量足以穿透磁场,以可见光形式被外部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月亮发了疯似的在天上忽远忽近的跳来跳去”。隧道移动虽然极快,但在一段时间内却可以反复出现在同一片区域,只要在快、慢奇点上月球没有获得外部引力足够的加速度,它只能是又被重新俘获带走,外部观察的感觉只是不断变换位置闪亮了一段时间而已。
月球就是这样跳跃着,躲开了太阳和木星来到了地球附近,不知在地球旁出现了多少次后,终于有一次不幸靠得太近了,使它再也摆脱不了地球引力的纠缠。粗略的估计是这样的:在快奇点的减速阶段,隧道中的月球在几百公里的地球轨道后侧,以每秒十公里左右的速度,沿一条弧形轨迹从偏南向偏北掠过地球赤道,持续减速并最终静止在地球轨道外侧的北上方约几千公里处。掠过后侧时引力相互作用引起地球角动量加速,这类似被抽了一鞭的陀螺,但由于的地球巨大质量,立即加速转动是不可能的,这个巨大的能量只能被各种机制转换储存,逐渐释放后使地球自转从原先的绕太阳一圈用260天增加了很多,加上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减速等作用,到现在保持在365天。突如其来的巨大引力波动引起地球一系列反应,极近距离新加在北半球外侧的巨大星球引力,使原先较倾斜的地球倾角,向直立方向偏转了许多,随着后来月球向地球轨道平面移动,便有了今天的地轴倾角。
当隧道中的月球掠过赤道后速度越来越慢,慢到一定程度时,月球粒子在足以穿透隧道磁场的地球引力作用力下显形,一个巨大的高热的月球显现在距地球很近的空中,立即开始受到粒子束继续轰击,前端轰出熔融的岩浆和后端被轰出的岩石纷纷落入大气层,象焰火一样壮观。强大的相互引力使月球力图克服隧道强磁场的束缚,这时月球与隧道有了相对运动,靠近地球的下端力图靠近地球,上端隧道磁场却要将它拖离地球,两种力使月球开始转动,惯性使这种转动只能是渐加速的,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转动。而这时隧道也即将进入摽炱娴銛,最难以理解的怪事就要发生了。现在进入摽炱娴銛了,隧道粒子开始重新俘获相对静止的月球粒子,由于月球已经开始缓慢转动,并且是在隧道中转动,这种转动状态下的情况,谁都可以理解由于转动时各点的线速度不同,这时已不可能俘获所有的月球粒子了,隧道只能在某一层面以下靠中心部分俘获相对静止的部分。所以,当时光隧道瞬间进入超光速时,只携带走了中间被俘获的部分,而留下了一个壳厚200多公里的中空月球。由于各点速度差异,这个中空部分并不一定是正圆形的。
前面我们还提到过,隧道集群总是趋向于在奇点上集中的,短时间内仍静止在新地点的月球,持续不断经受了赶来的高能粒子束的轰击,在原本最大的月海上又形成了一个比一个小的套叠的新月海,轰击的同时抹平了月球游荡几十亿年中受轰击留下的环形山,高能粒子束轰击产出了大量新物质,高铁高钛含量的撏辛⒛崽嵛镏蕯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面上环形山特别少,特别平坦,铁钛含量特别高的原因。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这时的月球离地球非常近,隧道集群中的不少直接就轰击到了地球上,地球的自转扩大了受轰击的区域,迟迟不肯远去的隧道集群,可能在几天内反复从各个方向轰击地球,造成了传说中神之间的热核大战相似的后果。大量的动植物死亡,兴旺的城市在高温下熔化,放射性尘埃遮天蔽日,物种基因产生突变等等灾难同时出现在约15000年前。
当隧道释放月球离开后,它已将月球原有的动量还给了月球,月球将按被俘获前的方向继续前行,万幸的是这个方向大致是向着地球外侧北上方离开地球。由于月球原先的速度就很慢,跟不上地球前进的速度,近距离上的巨大引力硬扯着它加速以跟上地球,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引力引起的一系列相关变化。巨大的引潮力在北半球引起了1000多米高的滔天大洪水,并因地球自转而席卷冲刷了所有东西,江河倒流,连南半球的海水都大量涌入北半球,海底沉积物被巨大的潮流搅起随水一起涌上了陆地;月球虽然被渐渐加速,但还是离地球越来越远,月球月海这面因大量重粒子轰击形成新的大量的重物质,而对应穿透轰击轰走13公里厚度的2300公里直径范围物质的环形山正好在它背面,巨大的球体两面质量不平衡使它开始翻转;翻转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振荡,这种引力振荡也引起潮水的振荡,加速了月球的远离,大约30-40天后减幅振荡趋于稳定,月海从此面向地球,拉大了的地-月距离使引潮力渐弱,洪水开始渐渐势弱,并在150天左右基本平静;月球同期也受到了太阳和各大行星的引力作用,逐渐向地球轨道平面移动,同时继续拉直地球的倾角,减缓地球的速度,当月球加速到可以跟上地球前行速度时,原先的动量使它开始绕地球旋转。这些剧变发生也是大约于15000年前。
从此,一个全新的地-月系统形成了,做为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质量增加了,为保持太阳-地球轨道基本恒定,系统总动量减少放慢了速度。月球留在了两万公里左右的圆形轨道上,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那时的海潮要比现在大得多,月球远离地球的速也远不止今天的15英寸。所有一系列的变故都基本符合历史记载和科研探索发现,虽然没有精确的计算,但总体估计出入不会很大,这里只作为一种理论叙述而已。人们不会相信有这种高能级高密度高速度的时光隧道,其实不妨想想太阳上那些直径相当10倍地球直径的黑子到底是什么,那些巨大的耀斑和日冕又是什么,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土卫八那张黑白分明的阴阳脸,只能是另一个能级、密度不同的时光隧道的杰作,也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猴子捞月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源自于中国。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于月亮的崇敬和想象。
故事讲述了一群猴子在树上玩耍,其中一只猴子发现月亮在水中映照出来,便试图去捞取它。其他猴子也加入了捞月的行动,一个接一个地悬挂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串。最后,他们成功地捞到了月亮,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猴子因为太重而落入了水中。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的贪婪和短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让猴子们觉得可以轻易地得到它,因此他们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它。但是当他们得到月亮时,却发现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倒影,而真正的月亮仍在天空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被眼前的短暂利益所迷惑。
此外,猴子捞月的故事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中秋节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月亮在这个节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猴子捞月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和对中秋节的庆祝。
有关月亮的故事
本文2023-10-22 13:45: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