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扩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5收藏

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扩写,第1张

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怀。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各种地方化版本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广泛,湘西苗族有《天女与农夫》,贵州清水江苗族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云南傈僳族有《花牛牛和天鹅姑娘》,广西瑶族有《五彩带》,贵州侗族有《郎都与七妹》等等。虽然各个版本的故事情节甚至人物名称都有差别,对牛郎织女最终是否在一起的结局也有不同,但基本的“男主人公与老牛相依为命”“天女下凡洗澡后与男主人公结合”“婚后男耕女织”“仙女被带回天界”“男主人公为爱情与天界斗争”这些情节框架都是一致的。 [11]

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要算《文选洛神赋》了,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由此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的。现在所见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12]

版本一:《荆楚岁时记》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饪,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这种说法与一则民间传说极为相似。相传,牛郎和织女原本都是天上的星宿,牛郎放牧,织女织布,两人兢兢业业,十分勤劳,深得玉皇大帝的喜欢。于是,玉帝便赐婚于他们两人,让两人结为夫妻。但不承想,牛郎和织女在婚后如胶似漆,以致荒废了工作。玉帝盛怒之下,让乌鹊传旨只准他们每七天相会一次。但是乌鹊却误传成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据说,在民间,每当七夕过后,乌鹊身上的羽毛就会脱光,这是对乌鹊传错命令的惩罚,罚它脱毛为牛郎织女相会时搭桥。 [12]

版本二:相传,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她在见到牵牛后,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便私订终身,但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恋爱的。于是,王母娘娘便将牵牛贬到了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织女坐在织机旁常常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会尽心织好云锦,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几个仙女见织女整日苦闷,便恳求王母娘娘让她们一起去人间的碧莲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应允了她们。 [12] 话说牵牛被贬到凡间后,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牛郎”。由于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于是牛郎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那件红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虽然牛郎已经记不起织女,但织女认出了他就是牵牛。于是,织女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两人结为夫妇,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 [12] 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回来的牛郎告诉她说:“老牛死了,它说让我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可以披着它飞上天。”织女听后,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就在这时,刮来一阵大风,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了。牛郎见状,便赶紧披上老牛的皮,挑上一对箩筐,箩筐里坐着他们的一对儿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赶来。她见状,便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牛郎和织女中间。 [12]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河这边哭,织女在天河的另一边望着夫君和儿女也哭得声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这场面感动,便让牛郎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现在,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还可以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明亮的星星,这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在牵牛星的两边还有两颗小星星,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 [12]

版本三:《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纬书》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菅室是也。’”文中说,由于牵牛在娶织女时,借了天帝两万钱,因为久久未还钱给天帝,才造成了两人分隔两地的结局。可见,当时作为统治者的蛮横无理。 [12]

版本四: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马上用扁担挑起一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去追织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王母娘娘划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便破例让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12]

版本五: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13]

相关记载: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5]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牵牛、织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呢?原文未交代。据后世推测,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劳动人民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内,织娟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

牛郎织女及“七夕”传说源于天象星宿之说。早在西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对“牛郎”、“织女”的记载。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七《守志》:“举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织女合婚之说。

东汉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牵牛星之天文学名称),织女二星神当会。”由以上诸材料可以看出,人们逐步为牛郎织女这两个相距甚远的星辰附会了爱情故事。《古诗十九首》首选透露出了这一信息,这里的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而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此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萌芽于先秦,渐成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故事框架基本确定。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故事的细节和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但其中蕴涵的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观念却穿越千年温暖后人。 [14]

无论是汉代以来的“求智巧”,还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鹊桥会”,都离不开中国古人对天文星象的长期观测和丰富的想象。西周先民时代,古人就以“牵牛”、“织女”对银河两端的遥遥相望的一对星象进行命名。《诗经·小雅·大东》中记载:“维有天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千牛,不以服箱”。这是可查的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记述。随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广泛流传,七夕这一天被定义成天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就日益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 [14]

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天河就是我们在夜里看到的那条横贯天空的光带;中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明河”、“高寒”等等。天文学家叫它“银河”。织女星在银河的东边,它的西名是Vega。从前中国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垣,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个“星座”。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附近银河里有五个几乎一样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五个星属天鹅座。银河的西边稍为南一点有三个星排得很近,中间那个比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中国古称“河鼓”、“何鼓”、“黄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候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神话里说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织女所生的孩子。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今天,牛郎织女名字已成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相爱男女的代称。

《古诗十九首》之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江女,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道尽牛郎织女相爱不得见的苦愁悲遇,实乃分居两地伉俪的贴心写实。

《牛郎织女》:“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出自于叶圣陶的《牛郎织女》)。

在我国的《尚书》、《史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舜命益(即伯益)为“虞”掌管草木鸟兽虫鱼的记载。《孟子》中说,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而《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代,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属于物理学或与物理学有关的,可以提出 力学、光学和声学等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1)力学方面

①《考工记》一书中的有关记载。这是一本现存的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 技术规范的书籍,可能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00至400年)末年的作品。 它记述了许多手工业的工艺制作与设施,汇集了至公元前3、4世纪时的工 程技术知识。其中包含的力学知识,主要有:关于惯性的记载、滚动摩擦的 论述、论箭的飞行与保持稳定,还记述了有关力的测量、斜面受力分析以及 材料和施工中的一些软科学知识。

②《墨经》中有关力学知识的记载。《墨经》战国时代以墨翟(公元前 490至403年)为首的墨家的代表作,分为“经”与“经说”两大部分。 经说是经的注解。前者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性质的条文,后者则带有定律 的性质的解释。

《墨经》中的软科学知识已不全是实际生产知识的总结和记述,而是对 力学现象进行了粗浅的概括,并进行了一些推理论证。诸如,关于时空观念、 运动学知识、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论述,以及斜面、滑轮及其应用,等等。 现举一条关于杠杆的理论探讨以兹说明: 经下第25条:“天(衡)而必正,说在得。”

经说:“(衡),加重于一旁,必捶(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 短标长,两相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这一条说明了不等臂天平(秤)的平衡关系。可能是墨家探讨杠杆平衡 关系的实验总结,说明墨家发现杠杆定律较之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要早二百多 年。但并没有阿基米德杠杆定理那样完整和定量化。

③侯风地动仪。这是东汉张衡(公元78至139年)所制的世界上第 一台地震仪。《后汉书张衡列传》上有下面一段记载:“(顺帝)阳嘉元年 (即公元132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 形似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 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震,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甩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当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 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 地动所从方起”。

显然,这是一种测定震源方向的仪器。可惜,后来这架地动仪失传了。 我国考古博物学家王振铎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复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书 上的记载和力学原理满意地复制成功了侯风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它主要是一 个利用了重心很高的“都柱”的不稳平衡。从这个仪器的制造来看,张衡已 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同时他对地震波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 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了不起的。

④记里鼓和指南车。这是三国时魏人马钧根据以前的记载模仿制成的两 种利用各种齿轮的复合运动传动的自动机构。记里鼓是利用原动齿轮带动大 小不同的一套从轮,使车轮转动把车行的里数自动地表示出来的一种装置。 指南车是利用一套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的定向装置,使得立在车上的一个 木制人像的手永远指着固定的方向。关于这两种装置的结构,在刘仙洲教授 著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第五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

(2)光学方面

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以《墨经》经下中的八条(16至高无23)最为 系统。其内容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本影和半影,由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 确定影子的大小,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反射性和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 像,凸面镜成像等。它已触及了几何光学很大一部分,从时间上看要比古希 腊欧几里德注《反射光学》早一百多年,所以,《墨经》中的光学条文,不 仅是我国最早的光学著作,也是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难得的各较全面的光学著 作。

经下第16条:“景不徙,说在改为。” 经说:“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这一条是论述影的生成。 各家的解释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然而细致地推敲起来,又各有不同的见解。 主要是对于经说中的“若在”指的是“影在”,还是“物在”,有不同的理 解。

经下第22条:“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经说:“鉴:分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 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 所鉴必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而长其直也。” 这一条讲的是凹面镜成像的规律。钱临照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解释。他特 别指出,当时不是用一个光源和纸屏进行观察,而是人脸本身为物,以眼为 屏,所以在“一小而易”和“一大而正”之间不能发现“一大而易”的情况。 他并从而推断,经文中所说的"中",是指从镜面的曲率中心到其焦点之间的 一段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3)声学方面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的发现,在周朝以前已经有了各种乐器(管、弦和打 击乐器),而且很早就制定了有科学根据的乐律,即各音之间有频率的简单 整数比的关系,或是说有一定的音程。乐律说有丰富的物理声学内容,它的 产生和发展,是物理声学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吕氏春秋》上记载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 阮阝俞之阴,取竹于山介溪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 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阝俞之下,听凤凰 之鸣,以别十二律”,这种属于传说性质的东西,当然不能完全凭信。但是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有个叫伶州鸠的乐官曾把十二律的名称一一列举,并把它 们的出现和周武王伐纣(前1066)的时间联系起来。因此,在这之前肯定就 有了系统的乐律了。

关于定“律”的方法,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以“三分损益法”定出了五 度相生律。

具体是以黄钟的弦长为81(34)作为宫音,然后依次乘以4/3和2/3得到 五音:

宫音弦长=34=81,

征音弦长=81×(1+1/3)=108,

商音弦长=108×(1-1/3)=72,

羽音弦长=72×(1+1/3)=96,

角音弦长=96×(1-1/3)=64。

这样,若以征音(主音)为1,则各音的频率比是:征:羽:宫:商:角 =1:9/8:4/3:3/2:27/16。而且按宫征商羽角的次序排时,相邻二音间的音程是3/2和3/4,即简单的整数比。可见,这时对于弦长与频率间的关系已经有 了一定的认识。

只有五个音对于演奏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变音(变宫、变征)和其它一些半音,使得在一个八度(倍频程)内共有12个音, 这就构成了所谓十二律。

在声学方面除了乐律之外,还有关于共鸣的知识也是值得提出的。我国 古籍中多次记载了物体的共振和声音的共鸣现象。《墨子·备穴篇》记述了利 用空气柱的共鸣作侦破敌军挖洞攻城的方法。《庄子·徐无鬼》中也有共鸣现 象及其解释的记载:“鼓宫则宫鸣,鼓角则角应,音律同矣。”这些记载表 明当时人们不仅发现了基音共振现象,而能够用“音律同矣”去解释它。可 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共鸣现象的认识。 在公元三世纪时张华(232至 300)在了解共振、共鸣现象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掌握了消除共鸣的科学 方法。南北朝宋人刘敬叔(390至470)所著《异苑》中有这样的记载:“晋中朝时,蜀有人蓄铜藻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乃问张华。华日:‘此盘与洛钟宫商相谐,宫中朝暮撞钟,故声相应。可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 依其言,即不复鸣。”

(4)关于物质和运动的概念

①物质观。

关于物质的构成,中国古代有多种说法, 如 “ 五行说 ”, “八卦说”,“元气说”以及墨家提出的“原子论”。这里仅介绍先秦时期 两种物质观。

关干“五行说 ”。这一学说始于夏朝,流行于商朝,到了西周发展为 “五行元素说”。西周末年,太史官史伯在总结前人思想以后说:“夫和实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乃尽弃 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这里已十 分明确的把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当成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材料。 更加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原始五行说,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关于物质组成的假 说。它不仅具有朴素的元素概念,并具有物质相互转化的观念。 我国原始五行说发展到了春秋时代,又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即

水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显然它是由实践经验抽象出来的。五行依一定的相生次序而相生;又依 一定的相克次序而相征服。这种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 元素在相互转化的复杂变换过程中,生成和消失的速率是受控的,在量上是 互补的,因而元素的种类和总量不增不减,物质守恒。

关于“阴阳八卦说”。这一学说起源于殷周之际,实际上也是一种原始 的元素论。它从人们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选取了八种东西作为说明世界 上其他多种东西的根源。所谓八卦,即用八种符号来表示八种自然现象,而 这八卦是由阳爻(音挑yao)用“-”表示和阴爻用“一”表示,阳爻和阳 爻排列为八卦,再由八卦排列为64卦。八卦分别是三乾、坤、震、 巽(xun)、坎、离、艮、兑等,它们分别表示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由于阴阳的排列23 即可得八卦,同理再由八卦排列为82,即可得64 卦。世界就是在阴阳两种对抗物质势力运动推动下孳生着。 发展着。这是一种十分朴素的万物生成的唯物主义观念。 然而,这两个本来独立发展的、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物质学说,到后来 经邹衍之手,加以歪曲比附,推演到人事和社会历史上去,使其被蒙上了浓 厚的迷信色彩,走上了唯心主义的玄学途径,失去了作为说明世界的一种初 级认识作用。

②运动观念。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运动理解为一般变化,其中包括产生 和消灭,数量增减和性质变化,以及位置移动。对于位置的移动,《墨经》 中有专门的论述,并对“运动”和“静止”的观念下了定义:经上:“动, 或(域)徙(徙)也。”意思是说,凡物之动,乃其所处的位置的变化。经 说:“动:偏祭(际)徙(徙)者,户枢免瑟。”这里补充说明转动也是运 动;经上:“止,以久也”。“久”即时间,意思是说,静止,是指某物体 在某一时间限以上处于空间中同一位置,即物体在某一位置上停留一段时间, 这就是静止状态。经说:“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若夫(矢)过楹。有久 之不止,当马非马,若人过梁。”这里墨家进一步说明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把静止分为“无久之不止”与“有久之不止”两种情形。前者讲的是运动飞 快的物体,使人感觉不到在空间某一位置有停留的时间;后者讲的是运动缓 慢的物体,使人能够感觉到它在空间停留一段时间(静止)。除墨家外,先 秦时期,许多学者都提出过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命题。如惠施的“日方中 方睨,物方生方死。”公孙龙的“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飞鸟之 影未赏动也”。等等。

除去以上列举的力学、光学、声学和物质与运动等四个方面之外,在这 一时代中,我国还有许多其它的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例如磁现象和静电现象、气象知识等等,不再一一加以介绍了。

即使从以上的一个很不完整、很不系统的介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我 国古代确实有不少很有价值的物理学成就。跟文学、艺术、哲学等其它领域 一样,比之其它文明古国毫无逊色,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春 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学术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百 家争鸣时期,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在 这样的一个时代,才能产生象墨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当然,墨子 或墨家的成就除去由于所处时代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们比较接近生产者, 以及他们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论的观点。如“五路”之说,把知识分为“闻 知(间接经验)、说知(理性认识)、亲知(直接经验)”,并且注意名符 其实的认识标准(“名实耦,合也。以名学实,举,拟实也”)。

夏天是青春的,是充满活力的,在夏天的时候,白昼的时间不断的变长,阳光炙热给人们带来温暖,农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不断的生长,小小的音乐家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在树上不断的歌唱,让人们感受到夏天的烦闷。

鸣于夏者曰蜩

二候蝉使鸣是第二十候,属于夏季,这里的蝉其实是一个总称,并不是所有的蝉都会鸣叫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二侯蜩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螀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

蝉的别称

蝉在古时候的寓意比较特殊,经常被做成玉饰佩戴,古时楚称为蜩(tiáo),秦晋称蝉。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 “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 “知了”,俗称为 “都了”。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让人感到夏天到来的,不单单是热度和阳光,蝉鸣是夏天最重要的声音之一,一声悦耳的蝉鸣同样宣告了夏天正式的到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的时候基本上全国都进入了雨季,这时候的气温比较高,阳光合适,适合农作物生长,作物的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天水伏羲大典在每年6月22日于甘肃天水市举行。伏羲大典,即祭拜人文始祖伏羲氏所进行的典礼,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1描写麒麟的诗句

1、蹙金孔雀银麒麟唐杜甫 《丽人行》2、银鞯刺麒麟唐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3、花边高冢卧麒麟唐杜甫 《曲江二首》4、麒麟为脯玉为浆宋毛滂 《浣溪沙》5、玉麒麟宋吴则礼 《鹧鸪天·衮绣三朝社稷臣》6、天翁新与玉麒麟宋王以宁 《浣溪沙》7、何用画麒麟宋张元干 《水调歌头·雨断翻惊浪》8、间世麒麟降自天宋仲并 《鹧鸪天·间世麒麟降自天》9、丹青早画麒麟宋曾觌 《清平乐·松姿不老》10、麒麟阁画为谁留宋曾觌 《西江月·醉伴三千珠履》11、看取衮衣黄发、画麒麟宋赵彦端 《虞美人·疏梅淡月年年好》12、雄姿画麒麟宋王千秋 《生查子》13、传诏亲付玉麒麟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紫橐论思旧》14、花外麒麟高冢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15、上天与降麒麟种宋石孝友 《鹧鸪天·六十仙翁抱桂栽》16、麒麟阁上宋刘克庄 《念奴娇·老逢初度》17、公又绂麒麟宋刘克庄 《朝中措·恰为仙佛做生辰》18、青冢麒麟有恨宋吴文英 《木兰花慢·步层丘翠莽》19、掣断麒麟金锁宋姚勉 《水调歌头·微雪弄新霁》20、香案麒麟宋姚勉 《沁园春·万里清风》21、天上送麒麟宋刘辰翁 《临江仙·丞相衮衣朝戏彩》22、谁向麒麟楦里、卸猴绯宋刘辰翁 《虞美人·无花敢与姚黄比》23、麒麟阁上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明月双溪上》24、麒麟勋业宋无名氏 《酹江月/念奴娇》25、天上麒麟宋无名氏 《沁园春·明月呈规》26、有梦应麒麟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玉琯届良月》27、麒麟来作人间瑞宋无名氏 《满江红·灯火星桥》28、玉麒麟、世间希有宋无名氏 《瑞鹤仙·过重阳三九》29、天赋麒麟宋无名氏 《醉蓬莱·正霜融日暖》30、麒麟阁宋仲殊 《满庭芳·晓日迎凉》31、麒麟意合乾坤地唐吕岩 《七言》32、披星带月折麒麟唐吕岩 《七言》33、不入麒麟画里元白朴 《水调歌头·朝花几回谢》34、怎着麒麟阁上元刘敏中 《清平乐 次前韵》35、麒麟只有一只角宋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6、麒麟万里何捠宋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7、麒麟一角尖宋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8、月裹麒麟笑揭天宋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39、月裹麒麟笑揭天宋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40、青原赭色麒麟步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41、独泣向麒麟唐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42、麒麟阁宋陈人杰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43、麒麟锦带佩吴钩唐王维 《燕支行》44、麒麟背上石文裂唐李贺 《昆仑使者》45、梳陷钿麒麟唐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46、今代麒麟阁唐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47、麒麟不来过唐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48、鞔鼓画麒麟唐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49、茂学掩麒麟唐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50、画图麒麟阁唐高适 《塞下曲》51、去取麒麟图画宋黄庭坚 《品令·败叶霜天晓》52、风露湿麒麟宋廖刚 《望江南/忆江南》53、天上麒麟人不识宋莫蒙 《江城子·长庚入梦夜何其》54、麒麟图画宋张元干 《望海潮·麒麟图画》55、天降麒麟瑞宋黄公度 《千秋岁·郁葱佳气》56、?有麒麟尊有蚁宋葛立方 《玉楼春·青女飞花浓剪水》57、孔雀麒麟宋王质 《江城子·柳梢无雪受风吹》58、信天上、麒麟乍见宋赵长卿 《鹊桥仙·云峰初敛》59、谁将天上麒麟宋京镗 《水龙吟·夜来井络参躔》60、麒麟今又来天上宋郭应祥 《踏莎行·自昔中元》61、怎得麒麟脯宋葛长庚 《菊花新·铜壶四水》62、故遣麒麟出此胎宋程节斋 《沁园春·自古人言》63、天上麒麟挺宋无名氏 《六州歌头·扬休玉色》64、彩系麒麟宋无名氏 《百字谣/念奴娇》65、麒麟古梦宋毛滂 《沁园春·秀禀元精》66、疑是麒麟分瑞宋叶景山 《感皇恩·十月小春时》67、不遣麒麟细唐司空图 《感时》68、误杀麒麟元侯善渊 《声声慢·贤愚间异》69、高名四海麒麟阁元刘敏中 《满江红 十一月十六日,为蔡知事寿》70、走兽宗麒麟魏晋曹植 《薤露行》71、吾非麒麟楦宋陆游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72、麒麟阁上丹青笔明唐寅 《题画九首》73、玉麒麟表中兴瑞宋戴栩 《上丞相寿》74、白玉麒麟宋龚开 《宋江三十六赞》75、捉得玉麒麟宋释道昌 《颂古五十七首》76、月裹麒麟笑揭天宋释慧远 《禅人写师真请赞》77、棒头敲出玉麒麟宋释可湘 《偈颂一百零九首》78、天明吞却玉麒麟宋释明辩 《颂古三十二首》79、乌鸦解八麒麟叫宋释明辩 《颂古三十二首》80、要识真麒麟宋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81、麒麟欲画时难偶唐冯延巳 《金错刀·双玉斗》82、散此麒麟发元赵秉文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83、麒麟阁上春还早唐李白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84、文章献纳麒麟殿唐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85、麒麟不动炉烟上唐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86、并是天上麒麟儿唐杜甫 《徐卿二子歌》87、天上麒麟时一下唐杜牧 《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88、功名图麒麟唐杜甫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89、新登麒麟阁唐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90、凤凰麒麟安在哉唐杜甫 《又观打鱼》91、志在麒麟阁唐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

2小说中关于麒麟的描写语句

麒麟

在黄海里,存在着诸如妖兽妖魔那样的不受世界常理束缚的生物,但是麒麟和这些不同。麒麟是在这个天帝创造的世界里仅有的十二匹灵兽。麒麟能“转变”成人形和由人形“转化”成兽形,还拥有强大的妖力。只有麒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的王,如果王的施政误入歧途,麒麟就会因“失道之病”而倒下。在下一位麒麟选择新王之前,那个国家就会失去王和麒麟。

雄性麒麟称为“麒”,雌性则称为“麟”。麒麟通常的称谓方式是:国氏+麒(麟),例如,景麒,廉麟,等等。

蓬山上有舍身木,所有的麒麟都是舍身木上的卵果生出来的。例如,戴国麒麟的卵果叫“泰果”。所以,麒麟间有兄弟之义。麒麟出生前,负责照料麒麟的女怪就出生了。女怪是专门服侍麒麟的妖魔,她们是感情深厚的生物——相当于麒麟的奶妈。事实上,正常情况下,幼年的麒麟是喝女怪的乳汁长大的。除了胎果的麒麟外,麒麟出生后会保持兽形一阵子,然后才转化成人形。能转化成人形意味着力量非比寻常。麒麟的样子似鹿似马,身体是银白色,有金色的鬃毛和美丽的独角。转化成人形的麒麟的头发(实际上是鬃毛)是罕见的金色,而且不能被染成其它颜色。十二国中,人的发色多种多样,但是唯独没有金色。虽然都是金色,但是不同麒麟的发色不尽相同,有的是金**,有的是金中带银,有的是金中略带橙色。黑麒麟是几百年才出现一次的稀有的麒麟,据说它的出现是吉兆。黑麒麟通体发黑,转化成人形,头发是黑色。黑麒麟是妖力最为强大的麒麟,甚至角受了伤也可以活下来(通常麒麟被斩断角——灵力之源——或者被砍去头颅会死去)。

麒麟出生以后会成为“蓬山公”,在蓬庐宫里接受女仙们的悉心照料直至成年。蓬山公是蓬庐宫主人的意思。幼年的麒麟会化为兽形在黄海游玩,折服妖魔作为自己的使令。麒麟折服妖魔时的咒语是这样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神敕明敕,天清地清,神君清君,不污不浊,鬼魅降伏,阴阳和合,如律令!”麒麟与妖魔对视,用先天的力量束缚住妖魔,如果麒麟松懈了,妖魔要么逃走,要么发起攻击。当妖魔的气势变弱时,麒麟就能读出妖魔的名字加以约束——妖魔被折服成了使令。实际上,这是一个建立契约的过程。使令是要吃麒麟的。它们在麒麟生前为麒麟效命,不反抗麒麟的任何命令,麒麟死后,使令们会分食麒麟的身体,从而增加自己的妖力。对峙的过程,也是妖魔衡量麒麟的力量,判断是否值得为对方效命的过程。

泰麒折服饕餮时的咒语有所不同:“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鬼魅当降,阴阳当合,鬼魅降伏,阴阳和合,如律令!降伏,傲滥!”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りん、ひょう、とう、しゃ、かい、じん、れつ、ざい、ぜん)这九字真言在日本密教和修验道中作为护身咒语而念诵。一般是一边念诵九字真言,一边用手指在空中画交叉的四条纵线和五条横线以求保佑。据说这九字之中含有破魔的力量。这九字真言还分为真言宗和天台宗两种,真言宗的是“临、兵、斗、者、皆、阵、烈、在、前”,意为“集聚的士兵,战斗的勇者都在眼前牺牲”。而天台宗的九字真言却将“在”字换成了“行”,即“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它的意思是指“集聚的士兵,战斗的勇者都排好了队列,往前行进”。其实这九字本来是出自于中国。而且应该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而没有“在”这个字(这样看来天台宗才是正宗的)。其源自晋代名医葛洪(字稚川)的《抱朴子》一书的登涉篇。抱朴子提出九字的目的是讲入山求仙修道时的护身之术(登涉篇整篇都在解释这些),以咒文护身。《十二国记》里麒麟使用的九字真言应该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而不是常常出现在各种游戏和漫画中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3描写 卢俊义的句子

卢俊义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因为相貌丰伟、武艺高超而得到“玉麒麟”的雅号,祖居北京大名府,原来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

卢俊义双目有神,身高九尺(相等于207米),威风凛凛,仪表如天神。他性情和蔼,慷慨仗义。

他的武艺不凡,一条棍棒使得出神入化,天下无双。卢俊义和宋江同受招安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

可是蔡京等奸臣又传召卢俊义回到京城,把水银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卢州,途中失足落水溺死。

4形容伟人的诗句有哪些

及时雨宋江 调寄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 疏财仗义更多能。

事亲行孝敬,待土有声名。 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

及时甘雨四方称。 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玉麒麟卢俊义 调寄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 威风凛,仪表似天神。

义胆忠肝贯日,吐虹蜺志气凌云。 驰声誉北京城内,元是富豪门。

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 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

慷慨名扬宇宙,论英雄播满乾坤。 卢员外双名俊义,河北玉麒麟。

智多星吴用 调寄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 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入云龙公孙胜 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 腰系杂色采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 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

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胡。 大刀关胜 调寄 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

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 赤兔马腾腾紫雾,青龙刀凛凛寒冰。

蒲东郡内产英雄,义勇大刀关胜。 豹子头林冲 调寄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

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

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霹雳火秦明 调寄 盔上红缨飘烈焰,锦袍血染猩猩, 狮蛮宝带束金鞓。

云根靴抹绿,龟背铠堆银。 坐下马如同獬豸,狼牙棒密嵌铜钉, 怒时两目便圆睁。

性如霹雳火,虎将是秦明。 双鞭呼延灼 调寄 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

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惯经战阵。 仗剑能探虎穴,弯弓解射雕群。

将军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小李广花荣 调寄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 细腰宽膀似猿形。

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 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 雕翎箭发进寒星。

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 小旋风柴进 调寄 累代金枝玉叶,先朝风子龙孙。

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 待客一团和气,挥金满面阳春。

能文会武孟尝君,小旋风聪明柴进。 扑天雕李应 调寄 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 疏财仗义结英豪。

爱骑雪白马,喜着绛红袍。 背上飞刀藏五把,点钢枪斜嵌银条。

性刚谁敢犯分毫。 李应真壮士,名号扑天雕。

美髯公朱仝 调寄 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 超群出众果英雄。 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

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 面如重枣色通红。

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 花和尚鲁智深 调寄 自从落发阐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

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 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行者武松 调寄 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

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 顶骨数珠烁白,杂绒条结微黄。

钢刀两口并寒光,行者武松形像。 双枪将董平 两面旗牌耀日明,简银铁铠似霜凝。

水磨凤翅头盔白,锦绣麒麟战袄青。 一对白龙争上下,两条银蟒递飞腾。

河东英勇风流将。能使双枪是董平。

没羽箭张清 水调歌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 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

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 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

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 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

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 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 但着处,命归空。

东晶马骑将,没羽箭张清。 青面兽杨志 调寄 曾向京师为制使,花石纲累受艰难, 虹霓气逼牛斗寒。

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尘寰。 虎体狼腰猿臂健,胯龙驹稳坐雕鞍。

英雄声价满梁山, 人称青面兽,杨志是军班。 金枪手徐宁 调寄 臂健开弓有准,身轻上马如飞。

弯弯两道卧虫眉,凤翥鸾翔子弟。 战铠细穿柳吓,乌巾斜带花枝。

常随宝驾侍丹墀,神手徐宁无对。 急先锋索超 调寄 耀日兜鍪晃晃,连环铁甲重重。

团花点翠锦袍红,金带鈒成双凤。 鹊画弓藏袋内,狼牙箭插壶中。

雕鞍稳定五花龙,大斧手中摩弄。 神行太保戴宗 调寄 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身材, 皂纱巾畔翠花开。

黄旗书冷字,红事映宣牌。 两只脚行千里路,罗衫常惹尘埃, 程途八百去还来。

神行真太保,院长戴宗才。 黑旋风李逵 调寄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天蓬恶杀下云梯。 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九纹龙史进 调寄 久在华州城外住,旧时原是庄农, 学成武艺惯心胸。 三尖刀似雪,浑赤马如龙。

体挂连环铁铠,战袍风飐猩红, 雕青镌玉更玲珑。 江湖称史进,绰号九纹龙。

5求一段关于麒麟的传说或介绍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在日本依然如此)。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麒麟照片集锦(19张)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

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

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从古至今不乏有能人志士将麒麟的形象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自青铜文化兴起后,铜雕麒麟也变得更加广受欢迎,以铜打造麒麟形象,使人触及可摸,这样麒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变得更加明确。

西狩获麟 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

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

《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

“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剪纸麒麟照片集锦(6张) “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

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巨野是麒麟的故乡,巨野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

在巨野,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描写麒麟的诗词歌赋、描绘麒麟的书法绘画、纪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间不胜枚举。

巨野历代以麟为名的人和事物也数不胜数。2007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文化之乡,为巨野开发麒麟文化迎来了契机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

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

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麒麟分类有送子麒麟、赐福麒麟、镇宅麒麟,其名字代表其寓意,现今很多普通老百姓家有摆放。麒麟因被文化赋予了高贵,仁慈、祥瑞之意,所以现今麒麟多由玉石、黄金、红漆雕、铜、黑曜石或琉璃等优质材料制成。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8麒麟或许就是长颈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非洲地区的长颈鹿,当时明朝人没有见过这种只有在热带草原才出产的大型动物,以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说的麒麟是长颈鹿一说!“麒麟”这个词在日本就是长颈鹿的意思。

9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

6著名的藏头诗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在中华诗歌百花园里,除了常见的诗、词、曲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另类诗歌----杂诗。具有代表性有:回环(文)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辘轳诗、八音歌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集句诗、联句诗、百年诗、嵌字句首诗、绝弦体诗、神智体诗等40多种。这些杂体诗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这种诗常常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最著名的当说《水浒传》卢俊义逼上梁山的故事。

卢俊义乃河北俊杰,他不仅乐善好施,济人危困,而且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图大业,替天行道。可偏偏这个卢俊义有钱有势,而且常满脑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谈何容易,宋江常常为此苦恼。

军师吴用,人称“智多星”,为人机敏善于谋略,凡事一经他策划,没有办不成的道理。所以,当宋江与他议起此事时,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

当时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地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其中的隐秘呢。

结果,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了梁山。

7历史上有名的藏头诗,有哪些

如《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8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和两位首

山东呼保义”是宋江“河北玉麒麟”是卢俊义《水浒传》里,宋江的称呼一直是及时雨和呼保义两者并用,只是口头上提及宋江,多称及时雨,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忠义堂前的绣字大旗上,则赫然绣着“山东呼保义”几个大字,以与“河北玉麒麟”对应。

可见,及时雨是一般口头的称呼,而呼保义才是宋江正式的浑号,运用于正规场合。宋江因为乐善好施解救旁人称为及时雨。

宋朝武官官阶名称中,有一个八品以下的下级官阶:保义郎,呼保义中的“保义”二字,一般认为就是保义郎的简称。“呼”就是自呼,自称的意思。

9河北玉麒麟

“山东呼保义”是宋江 “河北玉麒麟”是卢俊义 《水浒传》里,宋江的称呼一直是及时雨和呼保义两者并用,只是口头上提及宋江,多称及时雨,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忠义堂前的绣字大旗上,则赫然绣着“山东呼保义”几个大字,以与“河北玉麒麟”对应。

可见,及时雨是一般口头的称呼,而呼保义才是宋江正式的浑号,运用于正规场合。 宋江因为乐善好施解救旁人称为及时雨。

宋朝武官官阶名称中,有一个八品以下的下级官阶:保义郎,呼保义中的“保义”二字,一般认为就是保义郎的简称。“呼”就是自呼,自称的意思。

在宋代,朝廷还往往用保义郎的空头官衔来笼络人。有时笼络忠义军首领。

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念念不忘的是“招安”,他乐意别人称他为保义郎,也喜欢自称保义郎。元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第五折中宋江自白曰:“安邦护国称保义,替天行道显忠义,一朝圣主招安去,永保华夷万世昌”。

虽是出于杂剧,很能体现宋江的心态。 卢俊义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因为相貌丰伟、武艺高超而得到“玉麒麟”的雅号,祖居北京大名府,原来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

卢俊义双目有神,身高九尺(相等于2。07米),威风凛凛,仪表如天神。

他性情和蔼,慷慨仗义。 他的武艺不凡,一条棍棒使得出神入化,天下无双。

上得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成为了总督兵马第一副元帅。忠义堂前亦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大旗。

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扩写

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怀。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