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中国风或古典风的词语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优美的中国风或古典风的词语有哪些?,第1张

馨香,清幽,惬意,倾泻,轻柔,悄然,踏雪,玲珑,碧玉,冰凌

馨香

读音:[xīn xiāng]

造句:松挺拔,青草葱翠,山间微风袭过,花香四溢,馨香扑鼻,沁人心扉,抬眼望蓝天白云高山飞鸟,好一个活力四射的盛夏!

清幽

读音:[ qīng yōu ]

造句:更如朗照松间的明月,清幽明净。

惬意

读音:[ qiè yì ]

造句:我们在湖边的一个茶馆坐下聊天,感觉非常放松惬意。

倾泻

读音:[ qīng xiè ]

造句:山洪倾泻而下,淹没了整个村庄。

轻柔

读音:[ qīng róu ]

造句:要保持言语的轻柔和温顺,或许你明天就会自食其恶果。

悄然

读音:[ qiǎo rán ]

造句: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却不知他已经悄然离开。

踏雪

读音:[ tà xuě ]

造句: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玲珑

读音:[ líng lóng ]

造句:这件雕刻艺术品,手工精美,小巧玲珑,我想价钱一定很昂贵。

碧玉

读音:[ bì yù ]

造句: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都说的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冰凌

读音:[ bīng líng ]

造句:她冷笑的时候,眼睛里似乎有冰凌花在颤动。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83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7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09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惆怅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芙蓉如面柳如眉  诗经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

1、月微醺

2、为君狂

3、若不见

4、醉倾城

5、莫相离

6、踏莎行

7、念苍颜

8、断青丝

9、冷月魄

10、月色寒

11、湿红妆

12、琉璃月

13、烟月稀

14、伴紫陌

15、风拂尽

16、离人醉

17、落春泥

18、韶华凋

19、寒衣默

20、忆清绝

21、凉箫伴

22、残音续

23、梧桐落

24、笙歌散

25、亦泪别

26、忆缱绻

27、半苑香

28、暮光涩

29、寒灯灭

30、若相离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清远含蓄,宁静幽深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1,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 云栖 修篁夹道,意境殊胜”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 林和靖 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4,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5,“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6,“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7,“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走出**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8,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9,编辑本段诗歌的意境  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10,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

11,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12,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1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出自古籍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4出自古籍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6珍贵的古籍,名著成语

¥114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诗》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从此,《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颂》,创作于西周初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忍经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成语故事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三字经 百家姓 ¥1140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成诵的《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撰。不管其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该书的珍贵实用价值因为它是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吕氏春秋 ¥1140元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王赢政相国时,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一前235年),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孟子 ¥1140元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同时也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儒家学说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

7来自古籍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1青青子衿qīng qīng zǐ jīn 。

解释:青青:形容年纪很轻;子衿:学子﹑生员。

造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出自:《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浮生若梦fú shēng ruò mèng 。

解释: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如梦:就像梦一样。

造句:那位受尽打击的中年人,在人面前常常感慨浮生若梦。

3剑舞红袖jiàn wǔ hóng xiù 。

解释:剑舞:中国汉族舞蹈;红袖:女子的红色衣袖;美女。

造句:金銮殿上,一舞剑舞红袖,迷了多少人的心。

4六道轮回liù dào lún huí。

解释: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造句:教中的好生恶杀,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符合善良百姓的心理。

5频花渐老pín huā jiàn lǎo 。

解释:频 :古同“濒”,水边地;花:喻女子;渐老:渐渐的老去。

造句:女子,就如频花渐老,再也回不去了年华。

6琼楼玉宇 qióng lóu yù yǔ

解释: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造句:他建的那座房子,从里到外豪华无比,用琼楼玉宇进行概括也毫不过分。

7世事如烟shì shì rú yān 

解释:世事:局面;如:像,相似,同什么一样;烟:像烟的:烟霞;烟霭。

造句:世事如烟。万牛应莫回,世事如风烟。

8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造句:老同学,岁月如同白驹过隙,当年活泼可爱的你眨眼间都满头白发了,想不到你变化这么大!

9韶华未央sháo huá wèi yāng

解释:韶华 :同“韶光”;未央:未尽;没完:夜未央。

造句:这些年。你的样子,依旧韶华未央。

10星沉碧落xīng chén bì luò

解释:高贵而典雅的少年,散发出冷峻忧郁的气质。

造句:那个少年,就如星沉碧落让我移不开眼。

1、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2、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3、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4、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5、泉香而酒冽,玉(上为苑字下部,下为皿)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 

6、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8、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9、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10、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11、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12、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13、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14、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15、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1、中国四奇书简介: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为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因此,现在“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但又有人考证,“四大奇书”的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了。李渔曾在为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但无论怎样,“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

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简介:现在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另外有人认为《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和《洛丽塔》是二十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过:“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