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什么?
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等。
1、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2、草书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4、燕书
书法燕书入笔露锋,收笔出锋,中锋用笔,右下取势,既继承了传统书法,又和传统书法有区别,呈现一种鲜明的新的书体个性风格。
5、宋体
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6、楷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7、黑体
又称方体或哥特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正,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
8、仿宋
仿宋字,是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仿宋体带有楷书味,横竖笔划粗细一致。横的笔划象手定的那样左低右高的倾斜,翘高3度左右,起笔落笔与转折都有笔顿,点、撇、捺、挑、勾、尖锋加长。
《红楼梦》
《清忠谱》
《西游记》
《水浒传》
《桃花扇》
《汉宫秋》
《长生殿》
《牡丹亭》
《金瓶梅》
《梧桐雨》
《救风尘》
《望江亭》
《西厢记》
《莺莺传》
《窦娥冤》
《枕中记》
《柳毅传》
《李娃传》
《搜神记》
《全唐诗》
《后汉书》
《山海经》
《战国策》
《淮南子》
《中国书法史笔记-(魏晋南北朝卷)》(八)
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与偏安江左的东晋并立的还有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数个各族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地图↓
其中有汉族建立的西凉、北燕、前凉、冉魏等政权,也有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五胡”建立的少民政权。
这期间,北方地区混乱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无论士族还是平民百姓,无不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少民统治者为了在汉族地区巩固政权,不得不与北方士族和地方势力合作。这客观的保存和传播了汉晋的文化传统,也加快了上层统治者的汉化过程。
书法史上,十六国的文字书法鲜受关注,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被同期的东晋“二王”光芒所掩盖,更主要的原因是十六国书迹非常罕见。一直到20世纪以来,一些文书、写经、碑刻、墓志才得以出土发现。
十六国时期的墨迹文书、写经多是行书、楷书书写,而碑刻、墓志则采用隶书。
1、十六国隶书特点
十六国时期的隶书碑刻一种是正体隶书。这类隶书传承了魏晋隶书的“折刀头”形态,翻挑明确,结体平整。如邓太尉祠碑↓
还有一类正体隶书,字形方扁,翻挑分明,如西凉写经《律藏初分第三卷》的标题和署款。
第三类方笔隶书如《镇军梁府君之墓表》题额,笔画厚重,字形方整,但较之东晋隶书,结体并不如其平整峻厚,且波挑分明。
另一类隶书属于变体隶书,主要特点是以楷法写隶书。如《广武将军碑》↓。
2、楷书墨迹
十六国时期的楷书主要见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文书和甘肃敦煌的佛经写本。
古时敦煌历来为书法名镇,张芝、索靖都是敦煌人,此二人也被当地人尊为师。可以说,西北地区发现的十六国时期书写墨迹可视为汉晋书法的余绪。
首先一类是古籍写本。楷书书写时,仍有隶书遗意。这类的代表有《毛诗关雎序》↓、《秀才对策文》等。
第二类是佛经写本。这类楷书的特征是 横画长,纵画短;横画收笔重,捺画肥厚;横画左低右高;左右结构字头平齐。代表有《优婆塞戒经残卷》↓。
第三类楷书是日常往来文书。这类楷书往往并不那么工整,且有行书笔意。长横多平直,尖头钝尾,按锋收笔,纵向笔画长,结体紧敛。
3、行书墨迹
建国前出土的行书墨迹多流失海外,建国后出土的墨迹也多见于西北地区。这些行书的特点总结来说是当时楷书的俗写体或连笔体。具体来说,可分为纵长、横方、长横相间三类,这些行书已经接近当时江南欹侧妍美的字迹。如《王念买驼券》↓。
另外一件比较有名的十六国行书代表是《李柏文书》↓(完整的共两篇)。
两篇《李柏文书》随书体有异,笔画一肥一瘦,却是同一人手笔。这件文书的难得之处在于,一个远在西北地区的无名书吏,其书法已呈现出与江南二王相近的遒媚姿态,却比王羲之写兰亭还早几年。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书家,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为代表。他们在北方文化建设大大落后于南方的战乱时期,坚守了汉魏书法传统,延续了西晋书风。他们的书法很文化在“胡族”政权夹缝中,维持了高贵门第的标志,更是广大北人“故国神游”的精神寄托。
下一篇:北魏书法
4、赵孟頫
一家皆善书
赵孟頫的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而其夫人管道升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绝。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5、
神笔王铎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惊喜万状,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王羲之(东晋)
欧阳询(唐朝)
颜真卿(唐朝)
柳公权(唐朝)
赵孟頫(元朝)
其实唐代书法家很多
楷书大家有:欧阳询(欧体)、禇遂良、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草书大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贺知章。
行书大家有:颜真卿
都是唐朝的.
宋朝也很多
宋四家是书法的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
钟繇(151-230年)字云常,三国魏颖川长社人(今河南人),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钟繇书法师曹喜、刘德升、蔡邕,博取众家之长,兼擅各种书体,尤其精于隶书和楷书,他将楷书中简单易成分集中起来,又打破了隶书中的常规,变隶书平扁成楷书的方正。所以,钟繇成了楷书之祖。并与略后的王羲之,合称"钟王"。他的传世之作有《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表》、《调元表》等,尤以《宣示表》最为著名。
钟之后,最为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了。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人称:"王右军"、"王内史"。其书法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被尊为古今莫之与京的一代"书圣"。他的楷书传世之作均为小楷,其代表作品有《黄庭经》(见图2-25)、《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赞》等。
王献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幼从父学书,少有盛名,人们尊为"小王"。他的楷书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洛神赋十三行》小楷。其字迹在宋时有九行,贾似道又得4行,合起13行刻于玉石上,故世称《玉版十三行》。
在南北朝时期,北朝一直战乱不止,但是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受到中原及南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文化。在书法上,北朝盛行石刻,在书法史上我们将北朝的石刻称之为"北碑"。它在楷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北碑流传最多的为魏碑,所以我们常称它为北魏书体。由于这些石刻多出于下层书匠之手,所以流于粗糙疏率,往往错字、别字比比皆是。作者的名字也多不可考。北魏的石刻,多以墓碑、墓志、摩崖、造像等几种石刻形式。较著名的有《龙门二十品》、《嵩高灵庙碑》、《张玄墓志铭》、《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崔敬墓志铭》等。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为生人祈福或亡灵超度,在河南洛阳龙门的崖壁刻成佛像,并附志铭文,称之为造像。后人选了书法最精者二十种,合称《龙门二十品》。我们图示其中的《始平公造像记》。
隋朝的书法,也以刻碑为主。主要有《龙藏寺碑》-后人誉为"隋碑第一"、《苏孝慈墓志》、《董美人墓志》等。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繁荣强大的朝代,文学艺术在唐朝也是最辉煌的时代,唐朝更是书法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大批书法家和优秀的书法作品。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提倡,书法被列入教育、取士、官制之中。楷书在唐朝初年就进入了鼎盛时期;初唐大书家很多,成就卓荦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他们四人被后人合称"初唐四家"。
欧阳询,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他的楷书笔力遵劲,法度森严,结构平稳之中寓险奇。他的楷书,被后人奉为楷书极则,称为"欧体"或"率更体"。楷书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简称《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等等。尤以《九成宫醴泉铭》(参见图2-34)著名。此碑简称《九成宫》,最能代表欧体风神,评者多称之为"楷书之正宗""真书之冠"。其用笔稳健平实,结体较长,清秀之中带有险劲。因此碑十分著名,摹拓日广,损坏较重,又经后人洗凿,有失原貌。
虞世南,字伯施,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他曾师事智永,得王羲之嫡系真传。他的楷书继承二王,精神内守,含润温和。楷书作品只有《夫子庙堂碑》(见图2-35)和小楷《破邪论序》传世。《夫子庙堂碑》,为虞世南中晚年作品,深得《玉版十三行》规范,秀丽圆通,毫无火气。宋代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有诗赞道:"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足见此碑之珍贵。
褚遂良,字登善,官至谏议大夫,中书令,吏部尚书,封河南郡公,世quot;褚河南"。他以擅书见重于唐太宗。他深得隋碑之髓,又参以虞世南、王羲之,体势更为宽博。代品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阴符经》、《房玄龄碑》等等。其中《雁塔圣教序》(参见图2-36)最能代表其风格。此碑是他晚年的力作,以瘦硬见称,此碑一出,褚书顿成一时风尚。
薛稷,字嗣通,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薛稷的楷书接近褚的风格,但更有清奇之趣,当时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他传世作品不多,以《信行禅师碑》较为著名。
除此四家之外,再如,欧阳通、赵模、冯承素、敬客、钟绍京等等都是很知名的书家。不过他们的影响似乎不如初唐四家。我们讲初唐四家虽然自成家法,然而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二王所开创的娟秀文雅这一传统的风尚。到了中晚唐时期,书坛上崛起一位革新派书法家,他开宗立派,成为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就是唐朝后期最重要最显赫的书法大家--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官至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其为人忠烈耿直,安史之乱中为盟主,抵抗叛军;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前往劝说而被害,不屈而死。颜真卿以自己的人品、学识和对书法艺术的进取,开创了二王体系之外的新书体--颜体。
颜真卿的楷书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多宝塔感应碑》(见图2-37)、《东方朔画集》是其早期作品。其特点是:严谨清雄,方圆兼具,略存隶意,字的直画取背势。《鲜于氏离堆记》、《赠太保郭敬之庙碑》,是中期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用笔多取圆转,竖画粗重,相间回抱。《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见图2-38)、《颜惟真家庙碑》、《李玄靖碑》,是他晚期作品,其特点是:横画细劲,竖画粗重,结字雄厚博大,沉着方正。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楷书,是后人学习的极好范本。
继颜真卿之后,成就较大,对后世影响较深的应属柳公权。
柳公权,晚唐著名书法家,擅长楷、行、草书,而楷书功力最深,世称柳少师。他师古而不泥于古,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柳体",柳书是继颜书之后,对后世具有很大影响的书体,并称"颜筋柳骨"。有一件事让柳公权名扬千古,这就是笔谏之事。穆宗是个昏君,却也附庸风雅,有一天向柳公权询问笔法。柳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话既说明思想修养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显然含有讽谏之意,因此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他的代表作品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李晟碑》等等。尤以《神策军碑》(参见图2-39)著名。此碑是他六十五岁时所书,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此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继唐以后的五代、宋朝,三、四百年间,帖学大兴,碑版见疏。虽善书者不乏其人,但终不如唐人。在宋代书坛上,名噪一时的"苏、黄、米、蔡"(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也多是在行书上开拓了新的意境,楷书方面只是承袭前代,了无新意。
自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了南宋,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在历时九十多年历史的元朝,可以说是书法的复古时代。成就最大者应首推赵孟兆页。
赵孟兆页,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欧波、水晶宫道人等。他是宋朝宗室,甚得元世祖赏识,仁宗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对贰ふ悦险滓炒匪邓quot;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我们常说的"颜、柳、欧、赵"四体,其中,颜、柳、欧是唐朝人,赵孟兆页是元朝人,他跨越了时代,直接与唐人并驾,可见赵孟兆页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他的书法笼罩了元朝书坛,沾溉以后书林。在明清之间,就连书肆刻书,也多用赵体,足见赵孟兆页书法对后世影响之广大和深宏。
他力追二王,结体秀美,笔画圆润,外见温文典雅,内寓刚劲遒丽。赵字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实用,学习欧、颜,常有这样体会:习欧患难,学颜失俗;学习赵体往往可免此累。赵孟兆页给我们留下大批宝贵遗产,他的传世作品之多,恐怕历史上无出其右者。楷书代表作品有;《妙严寺记》、《福神观记》、《胆巴碑》、《三门记》、《仇锷碑》等等。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在这近三百年中,几乎没有冲破赵孟兆页的蕃篱。擅于楷法者,如文徵明、祝允明、王宠、董其昌等,其中文徵明可算其中的佼佼者。
文徵明,初名璧,号衡山居古,人quot;文衡山",曾为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他幼年时并不聪明,到了年青时参加生员考试,曾因字写得不好而列为三等,不能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这在当时是很难堪的事情。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但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促使他发奋习字。他利用别人休息和游戏的时间,默默地练习写字,他平时书写一丝不苟,凡是认为不满意,就要重写。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他之所以取得很大成绩,恐与这一习惯不无关系。他的书法,以秀整规范见长。尤其是小楷更为世人所重,功力深厚,严谨朴实,稳健秀丽。但是,他的书法中缺乏变化是其小疵。他的著名小楷作品有:《千字文》、《离骚经》、《月赋》、《雪赋》。
清朝书坛上,篆、隶超过了以往几代,这在前面已经谈过了。至于楷书,可以说是无为的时代。如果论清代楷书卓有成绩者,应推清代晚期的赵之谦。
赵之谦,字益甫,扌为叔,号悲庵。他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工书擅画,兼精篆刻。他的楷书笔力浑厚,结体安稳;在当时包世臣书学理论影响下,专习北碑,经过他的努力,涤除了北碑中的霸悍之气,创立了清新拔俗,自成一家面目的书体。他的作品有《南唐集字》、《悲庵剩墨》(书画合集共十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月十九日。
十七岁时,他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开始他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万历十七年(1589),董其昌终于考中进土,并因文章、书法优秀被选为庶吉土,人翰林院深造,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在研习经史之余,董其昌与同僚诸友切磋书画技艺,纵论古今,品评高下。又从韩世能那里借阅晋、唐、宋、元法帖宝绘,心摹手追,有时废寝忘餐,因而学问大进,开始在京中有些名气。在家乡,董其昌筑“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香光室”等,牙签玉轴,左图右史,置身其中,著书立说,探究古今书画艺术。他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估、米芾诸名家法书,于万历三十一年刊刻《戏鸿堂法帖》行世。病休松江时期,他正值四十余岁的盛年,广闻博识,采集众长,悠居林泉,心闲手熟,创作了《葑泾访古图》、《鹤林春社图》(图5)、《浮岚暖翠图》、《神楼图》、《西湖八景图》、《溪回路转图》等许多描绘江南风光的著名山水画。
1、汉仪尚巍手书
有气场的一款字体,而且很有力量感,适合作为封面标题。
2、腾祥伯当行楷简
腾祥伯当行楷简是一款融合了楷体、行书的新型字体,这款字体字形优美,笔锋细腻。
3、潮字社凌渡鲲鹏字体
大气,有一种毛笔字的感觉。笔画流畅,有力道。
4、段宁毛笔行书
段宁毛笔行书字体是一款用于毛笔书法设计方面的字体,有历史气息,适合一些古风PPT的设计。
5、王羲之书法字体
顾名思义,根据王羲之的书法开发的一种书法字体,是一种繁体字,放在PPT中效果非常好。
6、汉仪秦川飞影W
汉仪秦川飞影w是一款带有古典气息的汉仪字体,线条张扬肆意,富有运动感,特征鲜明,可以用在中国风的设计方面。
7、汉仪程行简
汉仪程行简字体是汉仪出品的一款中文字体,笔画柔和,看起来非常舒服。
8、日文毛笔
日文毛笔字体是一款毛笔书法字体,笔画连续,很有力量。
9、叶根友刀锋黑草
叶根友刀锋黑草是叶根友先生开发的一款创意书写字体。该字体笔画风格犹如刀锋剑影,字里行间有透露着犀利,有一股侠义之风。
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什么?
本文2023-10-22 14:29: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