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第1张

扎木年,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年”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鹰笛,是藏族的一种特色乐器,又称鹰骨笛子,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

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参考资料:

-藏族

走进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的一座土山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glang-dar-ma)的曾孙吉德尼玛衮(nyi-ma-mgon)建立。

古格遗址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物集中在山的东面,依山叠砌,层层而上,房屋窟洞星罗棋布,建筑的最高点距地面约300米。

古格遗址有庙堂房屋400余间、窟洞近1000孔、碉楼58座、暗道4条、佛塔28座、粮仓11座和其它附属建筑等,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古格遗址的房屋系土木结构,平顶,房屋面积约12平方米 18平方米,多为官僚和僧侣的住宅,已塌毁。遗址的主要建筑物为红殿、白殿、国王住宅和集会议事厅等。

1白殿: 藏语称“拉康嘎波”,因殿墙涂有白色而得名。建在最下层,坐北朝南,面积约300平方米。殿高5米,有方柱36根,柱距255米,柱径022米,柱上和天花板彩绘花纹和佛像。殿内南墙塑有四大天王像,北墙绘有小佛像,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

白殿的壁画,著名的是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王国国王世系图。吐蕃赞普从干布绘到最后一个赞普朗达玛,朗达玛以下是他的儿子俄松、孙子贝考赞、古格王国创建人吉德尼玛衮。古格王国国王从吉德尼玛衮开始绘制,有扎西地衮、地祖衮、孜地、巴地,巴地之下还有近20位国王画像。

2红殿: 藏语称“拉康玛波”,因殿墙涂有红色而得名。建在白殿上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坐西朝东,存有木雕大门,门上雕刻卷云纹,中间有6个梵文字;门框的最外圈是人物雕像。殿内有红色方柱36根,柱距27米,柱径022米;殿堂供奉泥塑佛像,天花板彩绘各种花纹。

红殿的殿墙四周绘满了壁画,著名的是迎请尊者阿底峡的场面。画中有人击鼓有人吹号有人驱马,一队舞女在旁舞蹈,一些侍女在摆设供桌;国王、王后及臣民并排而坐,座前有一尊无量寿佛,四周挂着彩球,极为热闹。

3王宫: 建于山顶,有房屋数间。山顶最南边为集会议事大厅,面积约400平方米,是遗址内最大的一座建筑。现仅存残墙断壁。

4坛城殿: 藏语称“吉廓拉康”(dkyil-vkhor-lha-khang),位于山顶部,面积约25平方米。门道宽135米,殿墙厚055米。殿内菱形藻井和墙外飞檐都雕刻有花草及各种动物图案。

坛城殿四周墙上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主要内容为天堂、人间和地狱。天堂有神和菩萨,人间有裸体侍女,地狱则是惨受刑罚的人和魔鬼,栩栩如生。

此外,遗址内还有一些碉堡式的建筑,似为2层;窑洞,多呈半圆形或方形,穹窿顶,高25米 3米;佛塔3座,一为方形塔基的“朗杰曲登”(myang-vdas-mchod-rten,长寿塔),二为圆形塔基的“拉波曲登”(lha-babs-mchod-rten,降神塔),三为圆形塔基的“印度婆罗尼斯”佛塔。

古格遗址周围还有古格王朝时期用于战争的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极为珍贵。

看点

1古格雕塑: 以大型造像为主要标志,吸收了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及卫藏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格风范。主要集中在遗址中的红殿和白殿。红殿佛像造型冼炼,四肢修长,比例匀称,卵形的面相、拉长的眼睛和纯净的微笑,神秘而又富于人情味。白殿造像极具想象力,身材比例拉得更长,服饰精美,表情恬静庄严而有韵味,为十六世纪的代表作。

2古格壁画: 在造型上采用二维平面方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在画面上采用平涂与晕染相结合,设色厚重沉着,以红色为主调,兼用青、绿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布局上构图以中尊大像为主体,四周排列众小像,井然有序。绘画题材极为丰富,礼佛、辨经、庆典、鼓乐、舞蹈、杂技等场面以及众天神、地魔、动物、植物等皆有表现。此外还存有大量的天井彩绘,风格繁缛华丽,其数量之大、图案之美、内容之多,均为西藏其它地区所罕见,是西藏珍贵的装饰艺术遗产。

3古格干尸洞: 古格旁边是看门人的住所,往山脚下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干尸洞。干尸洞坐落在一处岩壁之上,洞口离地约2米,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尽头是喇嘛的尸体,挨着的是儿童的尸体,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的尸体。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还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怪味。关于干尸洞有很多的传说,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说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斩去头颅而弃尸于洞中,因而也就有了今天写满悲壮的干尸洞。

4古格嘛呢石刻: 在古格遗址东北角有1000多米的嘛呢墙,墙上镶嵌有4502块线刻造像石和藏文、梵文经咒石。多为减地阴刻。题材丰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造像。包括佛、菩萨、金刚、天王、佛母、度母、法王、高僧、供养人及各种佛塔;另一类为经咒。多为藏文或梵文“六字真言”等。线条流畅清晰,刻技娴熟精湛,风格古朴典雅,被人们誉为“石刻艺术墙”。

贴士

1古格王国: 地处神秘的象雄文明故地,都城在今阿里札达县境。公元十世纪初,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因吐蕃奴隶平民起义及王权内部纷争被迫逃至西部阿里,其后代在西部建立了古格、拉达克和普兰等三个割据王朝。其王统大约延续至十五世纪。古格王国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十七世纪以后,外敌的侵入及战争恐怕是其灭亡的致命因素。古格王国在西藏 历史 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吐蕃王朝灭亡后的分裂时期里势力较为强大的地方王朝,又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祥地。

2古格王朝世系: 古格王国立国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其世系为:朗达玛—欧松—贝考赞—吉德尼玛衮—德祖衮—柯日(意希沃)—松艾—拉德—绛曲沃—沃德—赞德—巴雷—扎西德—巴惹—赞秋德—扎喜德—扎赞德—扎巴德—阿约德—阿索德—贝达梅•阿南达梅—日路梅—桑迦梅•则塔梅—阿则梅—噶林梅—巴迪梅—布内梅—支迪梅。这些王统世系,也包括亚察部分王系。

提示

1参观古格遗址需要购买门票,200元/人,另收管理费10元;学生凭证5折;外国游客200 400元/人(以参观时价格为准)。

2参观时间为每天8点 19点。游人顺山脚处小径前行,再转山腰处的隧道可达山顶最高处的坛城殿,依次经过山坡台地上的红殿、白殿,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可见高耸的佛塔。

3札达县城距古格遗址约18公里,可包车或自驾车前往,或者在县城搭乘拖拉机或摩托车。也可步行,但要备齐干粮、饮水及防晒物品。以前还需要到县公安局登记开具证明。

4日出和日落是拍摄的最佳时段,可先在山顶拍摄古格废墟和土林,夕阳西下时在遗址前面空地拍摄古堡、土林和佛塔。古格壁画严禁拍照,想要在殿内拍照的话,要付费哟。

请关注@读走西藏 谢谢

象雄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了关系。贞观五年十二月,象雄朝贡使至唐,十五年,闻中国威仪之盛,乃遗使朝贡。太宗嘉其远来,以礼答慰焉。而那时,象雄在吐蕃王朝建立前,为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大国,文化发达,人口众多。

  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松赞干布将王妹赛玛噶嫁与象雄王为妻,松赞干布娶象雄妃李特闷为妻,吐蕃与象雄结成联盟,以和亲达到互不侵犯之目的。

  公元644年,松赞干布之妹赛玛噶被象雄王冷落。这表明象雄强于吐蕃,对吐蕃王室有轻视之举。当时,备受冷落的赛玛噶寄给王兄松赞干布一头巾的绿松石,其意,王兄若能征服象雄,可率兵前来。头饰绿松石,显示出男子汉的勇气;若畏象雄,则头戴头巾,以示示弱。在王妹的激励下,松赞干布发兵攻打了象雄,同年,吐蕃发兵杀了象雄王李迷夏,将一切象雄部落均收为吐蕃治下,列为编氓。至此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公元653年,吐蕃以布金赞玛穷任象雄之“岸本”,征收象雄部的赋税。

  公元677年以后,象雄叛服无常,到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时期,才完全消灭了象雄,据说赤松德赞硬攻象雄不克,于是用计巧取。当时,象雄王共有三妃,最小的名叫故茹妃朗准来,年方十八。吐蕃派使臣拉朗来珠带一野牛角沙金,献给朗准来,说道:“朗准来你这等人,只做了象雄王最小的妾,按理当为王妃王后,对此,吐蕃王也为你不服气。你是否有挽救的办法了,若有,待事成后,你可做吐蕃王的正妃,吐蕃王定会将所辖土地的2/3,赐你为酬谢。”朗准来回答道:“象雄王有遮天盖地的重兵,必然不克,只有一升许的军旅。如果面对面攻打,必然不克,只有巧取才是。”接着又说,“象雄五半月后,与王室众眷属前往黄牛部苏毗静雪地区,就在途中等候杀之。一切内应由我承担。”根据朗准来的计策,吐蕃军队埋伏在色穷和洞穷两地之间(即今腊仓地区的色普和同普地方),待两王相会时,吐蕃兵突然袭击,杀了象雄王。吐蕃以一万之军,战胜了象雄十万之众,这一以少胜多之战役闻名遐迩。从此象雄再无叛乱之举,完全归顺在吐蕃治下。

  公元846年,吐蕃王朗达玛禁佛,被佛教徒暗杀,吐蕃走向分裂割据。公元10世纪20年代,吐蕃王室后裔班考赞被奴隶起义军所杀,其子尼玛衮率百余人西逃象雄,控制其地,改称象雄为阿里。至此,一代文明古国——象雄王朝在青藏高原上彻底消失了。

  对于象雄文明的衰落,有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象雄王国是氏族制时代的部落联盟,并未形成政治上的真正的统一;2象雄王国以游牧经济为基础,难以抵御重大的自然灾害,不能持久地凝聚和维护部落联盟,没有能力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3受中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胜利,琐罗亚斯特教受到沉重打击而衰落,苯教的源头波斯文化对象雄的影响减弱;4丝绸之路的萧条,使象雄丧失了文明交汇点的优势,象雄文明的源头活水几乎枯竭;5苯教的衰落,动摇了象雄王国统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象雄王国的实力,为强大的苏毗、吐蕃征服和吞并造成了良机。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公元前后称羊同,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

西藏阿里简述

境内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主要河流有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等,主要湖泊有扎日南木错,班公湖,拉昂错等,主要旅游景点有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札达土林等。

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直到9世纪初,这里仍称象雄,在汉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对其称呼各异,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之后裔来到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这块上部区域名副其实地臣服于赞普后裔的统辖之内,故此,才有阿里的称谓。

阿里古为藏族地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同经过逐步发展,在约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王国,鼎盛时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扎木年,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年”意为声音悦耳的琴。鹰笛,是藏族的一种特色乐器,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