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那位学者诗人对夜明珠写过赞美的诗词?
众
星
寒
山
众星罗列夜明珠①,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②,挂在青天是我心。
注释
①夜明珠夜里能够放光的宝珠。《拾遗记·夏禹》说:“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
②莹晶莹明亮。
阐说
明月光华,不磨而莹,人的清净佛心,应该也和圆月一样,澄澈莹明,不染纤尘。这是诗僧寒山的自白,也是他对清净佛心的理解。
李淼《禅诗一百首》说:“以皎洁的明月喻禅人纯净空明之心,是禅师最乐于运用的妙喻。此诗着意表明明月澄碧的景观,表现月夜光华如镜的明洁境界,以表白禅人之心无比空明,意境清新感人,是以明月喻禅心之杰作。”
我们常常在一些古装剧里面看到一些夜明珠,在电视剧的说明下,这些夜明珠就成了稀世珍宝的代名词,任何有夜明珠出现的地方,一定都是非常不简单的。只不过,这种据说在夜间自己发光的宝物,现如今似乎就成了一种神话一般的存在,很多人从来都没见过,然而却有人说夜明珠其实一点也不值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夜明珠为何在古代人眼中就是一件珍宝呢?
1夜明珠简介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2为什么说夜明珠不值钱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这是《千字文》中的两句,其中提到了两件稀世之宝:巨阙剑和隋侯珠。巨阙剑是春秋时期铸剑名家欧冶子所铸的宝剑,被称为天下至尊,没有宝剑敢与它争锋。文中与它并称的夜光珠是指春秋时期的隋侯珠。
东晋故事集《搜神记》里讲到了关于隋侯珠的故事。隋国在现在的湖北随州,有一天隋国国君隋侯出行的时候看到有一条大蛇被从中间拦腰斩断横在路上。隋侯觉得这条蛇有灵异,于是他让人用药给大蛇包扎,想看看能不能治好大蛇的伤。大蛇果然能爬行了,于是就爬走了。这个地方就被叫作断蛇丘。一年以后,大蛇来找隋侯,它口衔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纯白色,直径超过一寸。但特别的是,这颗明珠到了晚上就能发光,简直像月亮一样明亮,可以照亮整幢屋子。这颗珠子就是后世所称的隋侯珠,又叫灵蛇珠、明月珠。
夜明珠是有名的宝物,珠子能发光,当作照明工具,珍奇之处就在于此。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说,战国时齐国和魏国的两位国君一起在山中打猎。魏惠王得意洋洋地对齐威王说:寡人的魏国虽然国土没有齐国疆域那么大,但是寡人有十颗夜明珠,每一颗的一直径超过一寸,能照亮前后十二辆车。齐王虽然有更多的国土,但是你有什么珍宝能比得上我呢?没想到,齐威王回答说:寡人眼里的宝贝和魏王眼里的宝贝不同。我有四个贤臣:檀子守南城,楚人不敢来犯;盼子守高唐,赵人不敢近前;黔夫守徐州,赵人自愿迁徙来受其管束;种首能治盗贼,能让城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寡人的四个贤臣能照耀千里,岂是你那仅仅照亮十二辆车的夜明珠能比的?
用夜明珠作为照明工具,这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而且夜明珠极其难得。关于用珍宝的宝光照明也有其它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宫殿中用玉珂和铜镜作为装饰。玉珂是一种玉制的饰物。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宫殿里悬挂玉珂八百、铜镜万枚,并且门窗上都装饰七宝。七宝是指七种珍宝:金、银、琉璃、水晶、珊瑚、砗磲、琥珀。这样用珍宝装饰的宫殿到了晚上不用灯烛照明,宝光生辉就能让人看到数十步之外的情景。
所谓夜明珠其实不外乎是野生的矿物,或是发光的生物。比如说萤石就是可发光的矿物,含有硫化砷或稀土杂质的萤石会在夜间闪闪发光,能起到熠熠生辉的效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中有紫石英,可以夜间发光,就是一种含有硫化砷的紫色萤石。地质工作者在广东、江西都发现过能发出磷光的萤石。广东有淡紫色和白色的萤石;江西有草绿色、墨绿色、淡紫色的萤石。有的萤石在黑暗中发出的光甚至能达到两、三米之外,有的甚至还能让人借助萤石的光辨别字迹,真的可以作为照明工具使用。除了萤石,混入碳氢化合物的钻石甚至有的水晶也能释放磷光。如果把这样的矿物磨物成球状,就可以称之为夜明珠。
南北朝有一本讲奇谈怪异的书叫《述异记》,其中就讲到南海有夜明珠,实际就是鲸鱼眼睛。鲸鱼死后,它的眼睛能发光。后来有人推测说,是因为鲸鱼死后,鱼眼睛感染了发光菌,所以成了夜明珠。感染了发光菌的鱼、虾,甚至是植物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发光,甚至发出很亮的光,有的甚至相当于灯光那么亮。
3慈禧随葬品夜明珠
夜明珠是世界若干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对现有关于慈禧太后陵墓及其被盗的历史记载资料的科学分析和重新解释后,专家研究认为,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称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其1908年当时1,080万两白银的估价约相当于现在81亿元人民币现值。
除慈禧口中夜明珠广为人知外。其凤冠上九颗夜明珠也相当有名。据李映发《文史拾趣》载:公元1900年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八国组成的侵略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不准许人民反击侵略者,而是大搞卖国活动,从凤冠上取了四颗夜明珠送与外国人,求他们退出北京。当时办事的大太监李莲英不在身旁,叫一个姓王的宫女送往西门宾馆,交与李鸿章派来的人。
李鸿章正在负责与外国人交涉退兵一事。当时这个宫女才17岁,慈禧太后告诫她一路要小心,如有丢失定叫脑袋落地。这个宫女藏好珠子,边走边想:这是我们国家的宝物,怎能送给外国人!
六十四年后(公元1964年),在西安市柏树林住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发现了这四颗夜明珠。这家人姓吴,夫妻都是化工厂的工人。有一次搞清洁卫生,小孩子把一个肮脏油黑的小枕头拆开准备清洗,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布包,揭开红布又是一层黄布。一层油纸,油纸里面一层绵纸,包着四颗龙眼大、晶莹闪亮的夜明珠。至此,这四颗夜明珠才得以重见光明。
夜明珠是指萤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
萤石来自火山岩浆,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被岩浆分离出来的气水溶液内含氟。在溶液沿裂隙上升的过程里,气水溶液中的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即形成萤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夜明珠。
古书记载夜明珠用火烧时会发出美丽的光芒,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千百万年,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
夜明珠的颜色
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璧、明月珠等。著名的夜明珠有随珠、悬黎、重棘之璧、石磷之玉等。夜明珠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最为珍贵的珍宝。
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夜明珠是在黑暗中能自行发光的珠宝,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自然界中,矿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有二十多种矿物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能发出可见光,这就是矿物的发光性。例如:萤石、锂辉石、祖母绿等稀有矿物。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萤石、夜光石等,是含有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所制作而成的。
这些石头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将这些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夜明珠介绍
造成这一发光现象原因又是什么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就为这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夜明珠多为萤石矿物构成,其所发光的原因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
当矿物内的电子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由低能状态进入高能状态,当外界能量刺激停止时,电子又由高能状态转入低能状态,这个过程就会发光。
除了需要外界能量刺激而发光的夜明珠以外,还有部分放射性同位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能量进行激发,能自身激发而发光,而这类会自身发光的同位素物质所具有的放射性通常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以此,当人们遇到不知名的发光物质时,应尽可能远离并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夜明珠,传说中的珠宝,可以在夜间发光发亮,应该属于荧光石一类的稀有物质。根据于善浦写的《孙殿英东陵盗宝记》记载,慈禧口中有一颗大的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这是孙殿英的原话,甚至有防腐的功效,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拿走以后,慈禧的容貌很快就腐化了,甚是惊人!这个应该是接触到空气以后的结果吧?而不是夜明珠的功效!
慈禧的夜明珠,不仅仅是口中那一颗,还有凤冠上九颗夜明珠,据说是慈禧用它们来换取八国联军不再进攻,但是,李莲英没有亲自交给李鸿章,而是让一个王姓的宫女交给李鸿章派来的人,这个故事就有点玄幻了,若真是慈禧亲自交待的事情,李莲英会不亲历亲为?就算不,也不会交给一个王姓的宫女来做这么重要的事情,更加神奇的事情就是王姓宫女竟然可以将这些夜明珠狸猫换太子,是不是太神奇了?在1964年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发现了夜明珠的下落,保存完整的四颗夜明珠,就这样惊艳出现了。
夜明珠的材质一般是分为永久性发光体和长余辉蓄光型发光体,前者是含有自激性元素,自动就可以发光,慈禧手里的夜明珠就属于这样的类型;后者是必须靠外界的日光、紫外线等光源激发后才能发光的,现在很多的荧光体都是这样的。
如何知道夜明珠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第一个就是永久主动发光,并且发光能量较大。除此以外, 还要观察发光长度、均匀度,及半衰期,余辉长短。 发光长度长,均匀余辉较长,那天然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就是人工的几率大一些。
夜明珠,很多地质学家认为是萤石的可能性比较大,珍宝算得上,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主要是经营的商人通过这样的夸张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进而获取暴利。2010年,在海南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夜明珠,直径16米,重达6吨,也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展出的。夜明珠,我们平常心看待就好!
最出名的莫过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珠离掌》
——唐·薛涛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珠》
——唐·李峤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
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奉试明堂火珠》
——唐·崔曙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省试骊珠诗》
——唐·耿湋
是日重泉下,言探径寸珠。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酬恩光莫及,照乘色难逾。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傥怜希代价,敢对此冰壶。
《赋得沉珠于泉》
——唐·独孤良器
皎洁沈泉水,荧煌照乘珠。沈非将宝契,还与不贪符。风折璿成浪,空涵影似浮。深看星并入,静向月同无。光价怜时重,亡情信道枢。不应无胫至,自为暗投殊。
《浊水求珠》
——唐·王起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赋得浊水求珠》
——唐·王损之
积水非澄彻,明珠不易求。依稀沈极浦,想像在中流。瞪目思清浅,褰裳恨暗投。徒看川色媚,空爱夜光浮。月入疑龙吐,星归似蚌游。终希识珍者,采掇冀冥搜。
《赋得水怀珠》
——唐·莫宣卿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苹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珠还合浦》
——邓陟
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王扁]。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浊水求珠》
——唐·吕价
至宝诚难得,潜光在浊流。深沈当处晦,皎洁庶来求。缀履将还用,褰裳必更收。蚌胎应自别,鱼目岂能俦。日彩逢高鉴,星光讵暗投。不因今日取,泥滓出无由。
《暗投明珠》
——唐·苑訁由
至宝欣怀日,良兹岂可俦。神光非易鉴,夜色信难投。错落珍寰宇,圆明隔浅流。精灵辞合浦,素彩耀神州。抱影希人识,承时望帝求。谁言按剑者,猜忌却生雠。
《暗投明珠》
——唐·罗泰
媚川时未识,在掌共传名。报德能欺暗,投人自欲明。月临幽室朗,星没晓河倾。的皪骊龙颔,荧煌彩凤呈。守恩辞合浦,擅美掩连城。鱼目应难近,谁知按剑情。
《暗投明珠》
——唐·崔藩
至宝看怀袖,明珠出后收。向人光不定,离掌势难留。皎澈虚临夜,孤圆冷莹秋。乍来惊月落,疾转怕星流。有泪甘瑕弃,无媒自暗投。今朝感恩处,将欲报隋侯。
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是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古代有那位学者诗人对夜明珠写过赞美的诗词?
本文2023-10-22 16:00: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