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地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鲜地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辞典》:鲜地黄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鲜地黄的别名 64 来源 65 原形态 66 生境分布 67 性状 68 炮制 69 性味 610 归经 611 功能主治 612 鲜地黄的用法用量 613 注意 614 附方 615 各家论述 616 鲜地黄的临床应用 617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鲜地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鲜地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鲜地黄 1 拼音

xiān dì huáng

2 英文参考

Radix Rehmanniae Recen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esh rehmanni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鲜地黄为中药名,见《植物名实图考》。即鲜生地[1]。是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块根[2]。

4 拉丁名

Radix Rehmanniae Recen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resh rehmann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辞典》:鲜地黄 61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62 拼音名

Xiān Dì Huánɡ

63 鲜地黄的别名

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64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9~11月采集,春季亦可。挖取时勿使外皮受伤,以免腐烂。采回后,放地上,覆以干燥的泥土,随用随取,但一般贮存三个月后,不再适用。

6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66 生境分布

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陜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67 性状

新鲜的根茎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而弯曲,长约6~18厘米,粗约0.5~1厘米。表面黄红色,具皱纹及横长皮孔,有不规则的疤痕。质脆易折断,断面肉质,淡**,呈菊花心。

68 炮制

用水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段。

69 性味

甘苦,寒。

①《名医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甘,平,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610 归经

入心、肝、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足少阴及足太阴。"

③《本经逢原》:"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

611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①《名医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④《四声本草》:"黑须发。"

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612 鲜地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4~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613 注意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药性论》:"忌三白。"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614 附方

①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组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②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讝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③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④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太平圣惠方》)

⑤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⑥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地黄煎)

⑦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入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⑧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汁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太平圣惠方》地黄酒)

⑨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汁,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煎)

⑩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坚志》)

615 各家论述

①《汤液本草》:"生地黄,钱仲阳泻小肠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

②《本草汇言》:"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肾开窍于二阴,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润也。"

③《本草新编》:"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

④《本经逢原》:"生地黄,《名医别录》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胎动下血,鼻衄吐血,皆捣汁饮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烦也。其治跌扑损伤,面目青肿,以生地黄捣烂罨之即消,此即《神农本草经》治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证之义。盖肝藏血而主筋,肝无留滞,则营血调而伤中自愈,筋无邪著,则三气通而血痹自除。作汤除寒热积聚者,血和则结散,而诸证平矣,其曰填骨髓,长肌肉者,邪无著而形神自复也。按生地黄与干地黄,功用不同,岂可混论。徐之才《名医别录》云,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为散血之专药,观《神农本草经》主治,皆指鲜者而言,祗缘诸家本草从未明言,且产处辽远,药肆仅有干者,鲜者绝不可得,是不能无混用之失。曷知干地黄既经炙焙,力能止血,安有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治乎。至于伤中日久,积聚内形,寒热外显,并宜鲜者作汤,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设混用干者,则瘀伤愈结,安望其有髓充肉长之绩乎。予尝综览诸方,凡药之未经火者,性皆行散,已经炙焙,性皆守中,不独地黄为然也。"

⑤《得配本草》:"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运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运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无生地,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或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⑥《本草正义》:"《名医别录》生地黄一条,云大寒,则以新采得者而言,故结以’皆捣饮之’四字,谓捣饮其自然汁也。较之干者已经日曝,自有不同。其洽鼻衄吐血者,指气火升腾,挟血上逆,妄行汹涌而言,如大吐大衄之属于气火有余者,是宜以大寒直折其逆上之势,而下血溺血之实症火症,亦同此例。若去血已多,火焰已减,即非所宜;而所失太多,气营两惫者,更无恣用大寒之理。又谓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则血崩一症,多属冲任无权,下元失其固摄之力,虚症极多,实火绝少,必无纯事寒凉,可以止崩之法。盖诸失血之宜于甘寒清火者,惟阴虚火动,邪焰鸱张,而正气未衰,脉洪神旺之时,可以寒凉灌溉,先去其凭依之势;一至所失不少,纵有余火未熄,总之形神已馁,脉象已虚,即非一味清凉所可奏绩。若更形消色夺,气怯神疲,则虚惫之余,固摄扶元,犹惧不逮,又安可寒凉无忌,更戕其正。况乎大寒止血,更必有血凝积瘀之害。虽曰地黄散瘀,是其特长,或尚不至积寒生瘀;然大寒之性,必非通治诸般失血,无往不宜,《名医别录》所言,似嫌呆板,必不可泥。乃更以主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则气逆上冲,法宜降逆逐瘀,亦非甘寒所宜;纵曰此物果能破瘀,而’大寒’二字,终非新产通用之品,亦当存疑,未敢轻信。又主胎动下血,则症与崩中近是,亦难泛用,又接以胎不落三字,则指胎元已坏,欲堕未堕者言以为破血下胎之用,盖古人固以鲜地为逐瘀破导品也。又主堕坠腕折,瘀血留血,是亦古人用以破瘀之常;北齐徐氏之才,亦有鲜生地散血之说。颐谓伤瘀发肿发热,用以外治,清热定痛,散瘀之功,固不可没;若内伤有瘀,则恐非大寒之性所能破导者也。"

616 鲜地黄的临床应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将鲜生地洗净、拭干,削去外皮之毛根及坑凹部分,再用盐水充分洗净,擦干后切成薄片,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内,捣成糊状,以4层消毒纱布包紧挤榨取汁过滤。每斤鲜生地约取汁50余毫升。每100毫升药汁加入冰片末1克,使成1%的混悬液。用时先以双氧水清洗耳道,用消毒棉花拭干,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在外耳道塞一小棉球。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例,症状消失12例,进步7例,无效1例;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3例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外耳道炎6例(8例配合抗菌药物),结果症状消失5例,进步4例。有的经治3~5次即愈,无不良反应。

617 摘录

食物一、通番茄红素胶囊:男人吃什么生精最快通番茄红素胶囊的原料,是来自荷兰的进口番茄,这是世界上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基地,光照充足,水源纯净,土壤肥沃,坚持所有原料均取自全球最好的地方,一直是通番茄红素的生产宗旨。在所有番茄在进入生产区域前,多次隔离筛选,只有通过生产前的各项检测,才能进入生产区。种种严厉措施,保证了通番茄红素成品的质量安全。通番茄红素经过了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是国食健字产品,带有小蓝帽标志,所以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治疗需求,可以及时地购买和服用。

  食物二、蛋白质与精氨酸:对于男人吃什么补精子的问题,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形成精液的主要原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食物都伴有高蛋白质,比如像瘦肉、猪脊髓、狗肉、牛羊肉、鸡鸭、蛋类、鱼虾、豆制品等。除了高蛋白食物之外,含有精氨酸的食物也必不可少,因为它是产生精子的必要成份,缺乏时可以发生少精症。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精氨酸的成分,其中以鳝鱼、黑鱼、海参、蹄筋、豆制品、瘦肉等最为丰富。

  食物三、矿物质:男人吃什么生精子,千万不要忘了补充各种矿物质。男性的睾丸、前列腺、精液本身都含有很高浓度的锌,锌的长期摄入不足,将会造成精子稀少和睾丸萎缩。含锌的食物多半以贝壳类动物为主,其中以牡蛎含锌最多,可以多吃。

  食物四、性激素食物:男性要想补精子,同时不能忘了增强性功能,因此在生活中不妨多些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在补精子的基础上还能有效的提高性功能。比如像羊肾、猪肾、狗睾丸、牛鞭、鸡肝等,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性激素可以促进精原细胞分裂和成熟,对生精很有益处。

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狗肉

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羊骨

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猪肾

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淡菜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贝

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鲈鱼

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称桑果。性寒,味甘,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清·王孟英还说:“桑椹滋肝肾,充血液,健步履。”故肾虚之人,尤其是肾阴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曾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明·李时珍亦曾记载:“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胡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适宜肾虚喘嗽、遗精阳痿、腰痛脚弱、小便频数、大便燥结之人服食。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等症。”

山药

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如明·李时珍指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本草正》亦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经读》还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所以,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和健脾的双重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豇豆补肾健胃,生精髓。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现代《四川中药志》也介绍:“豇豆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对肾虚小便频数者亦宜。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34 处方 35 制法 36 性状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补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补肾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补肾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补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得效》卷十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55 补肾丸的临床应用 6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61 组成 62 主治 6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81 组成 82 功效 83 主治 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91 组成 92 主治 9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三十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05 用药禁忌 11 《异授眼科》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惠》卷三十三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梅氏验方新编》卷一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银海精微》卷上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附注 17 《慎斋遗书》卷七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8 《保命歌括》卷十三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简明医彀》卷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医学纲目》卷四引东垣方 201 方名 202 补肾丸的别名 203 组成 204 主治 20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06 制备方法 207 附注 21 《济生》卷五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丹溪心法》卷三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36 制备方法 237 附注 24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丹溪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制备方法 245 附注 25 《医统》卷四十八引丹溪方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55 加减 256 制备方法 257 各家论述 26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玉案》卷三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肾丸 补肾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ǔ shèn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Bushen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29190

23 处方

锁阳 60g 龟板 60g 熟地黄 150g 枸杞子 90g 天冬(烫) 60g 知母 60g 白芍 60g 干姜 15g 黄柏 60g 五味子 30g

2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9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辛。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 110μm。纤 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种皮表皮 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8 功能与主治

锁阳固精,滋阴补肾。用于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 膝酸痛,梦遗滑精。

29 用法与用量

空腹盐水送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 规格

每丸重 6g

211 贮藏

密封。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Bushen Wan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WS3BC031795

34 处方

牛睾丸 100g 马睾丸 100g 羊睾丸 100g 鹿鞭 100g 驴鞭 100g 手参 150g 黄精 150g 枸杞 200g 甘草 200g

35 制法

以上九味,先将牛睾丸、马睾丸、羊睾丸、手参用犏牛奶煮熟阴干,鹿 鞭、驴鞭与煮后阴干的牛睾丸、马睾丸、羊睾丸、手参同切成小块,用砂石炒黄,弃去 砂石,加入黄精、枸杞、甘草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 100g炼蜜制成大密 丸,即得。

36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酸甜、苦、涩。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38 功能与主治

补肾强身。用于神衰倦怠,头晕心悸,眼花耳聋,阳痿少精。

39 用法与用量

一次1丸,一日1次,睡前开水冲服。

310 规格

每丸重 9g。

311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补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补肾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肾强身。用于神衰倦怠,头晕心悸,眼花耳聋。

49 规格

每丸重9克

410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一次1丸,一日1次,睡前开水冲服。

411 禁忌

孕妇忌服,高血压患者禁用。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补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得效》卷十六 51 组成

巴戟(去心)半两,山药半两,破故纸(炒)半两,茴香半两,牡丹皮半两,肉苁蓉1两(洗),枸杞子1两,青盐1分(后入)。

52 主治

圆翳内障,眩晕目糊,或齿痛脓耳。

5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5 补肾丸的临床应用

脓耳:一人耳内出脓,或痛或痒,服聪耳益气汤不应,服防风通圣散愈甚,予用补肾丸而愈。

6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61 组成

羊肾1对(去筋膜),黄耆(蜜炙,锉)1两,麻黄根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62 主治

肾脏虚冷,攻注四肢,烦热多汗,肢节痛,耳内鸣。

6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酒送下,空心、午前各1服。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羊肾煮烂,细研,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71 组成

泽泻(去苗叶)1两,菟丝子(酒浸,焙,别捣)1两,五味子(炒)2两,熟干地黄(焙)2两,茺蔚子2两,山芋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

72 主治

目暗浮花,恐变成黑风内障。

7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与菟丝子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81 组成

黄柏2两,知母2两,龟版2两,锁阳2两,天门冬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5两,枸杞子3两,干姜5钱,五味子1两。

82 功效

锁阳固精,滋阴补肾。

83 主治

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膝酸痛,四肢无力,梦遗滑精。

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炒盐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91 组成

熟地、杞子、山萸、山药、丹皮、补骨脂、核桃肉。

92 主治

圆翳。

9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9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10 《圣惠》卷三十 101 组成

熟干地黄1两,巴戟3分,黄耆3分(锉),石斛1两(去根,锉),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桂心3分,牛膝1两(去苗),山茱萸3分,防风3分(去芦头),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羌活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丹参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远志半两(去心),柏子仁1两。

102 主治

虚劳痿痹,百节沉重,四肢不举,食饮渐少,羸瘦乏力。

10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5 用药禁忌

忌生冷、毒滑、鱼肉。

11 《异授眼科》 111 方名

补肾丸

112 组成

菟丝子、枸杞、白朱砂、青盐、熟地、破故纸、石斛、巴戟天、丹皮、酸枣仁、肉苁蓉、茴香。

113 主治

目珠上转如月出东海状。

1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盐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12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121 方名

补肾丸

122 组成

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干山药1两,车前子1两,茯苓1两,细辛1两,黄芩1两,干地黄3分。

123 主治

倒睫拳毛外障。

1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圣惠》卷三十三 131 方名

补肾丸

132 组成

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五味子1两,细辛1两,熟干地黄1两半,泽泻1两,茺蔚子1两半,薯蓣1两,覆盆子1两半,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车前子1两。

133 主治

眼昏暗,瞳人不分明,成黑风内障。

13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141 方名

补肾丸

14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干姜(炮)、防风(去叉)、乌喙(炮裂,去皮脐)、枸杞根、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萎蕤、肉苁蓉(酒洗,切,焙)、棘刺、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防葵、石龙芮、萆薢、山芋各等分。

143 主治

虚劳肾气不足,膝胫痛,阳气衰弱,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悲恚消渴。

14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和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梅氏验方新编》卷一 151 方名

补肾丸

152 组成

人参、白蒺藜、白术、杏仁、苍术、蛤蚧、玉屑、白石脂、车前子、金樱子、旋覆花、五味子、黄精各等分。

153 主治

目患花翳白陷。

1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 《银海精微》卷上 161 方名

补肾丸

162 组成

石菖蒲1两,枸杞子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山药1两,泽泻1两,菟丝子1两,肉苁蓉1两。

163 主治

眼目有黑花,芒芒如蝇翅者。

1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盐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166 附注

原书治上证,须先用猪苓散顺其肝肾之邪热,次用黑参汤以凉其肝,后用补肾丸。

17 《慎斋遗书》卷七 171 方名

补肾丸

172 组成

黄柏(酒炒)2两,龟版(炙)2两,牛膝2两,杜仲1两,五味子5钱,干葛3钱。

173 主治

阴虚证。

18 《保命歌括》卷十三 181 方名

补肾丸

182 组成

黄柏(盐酒拌,瓦上炒)2两,知母(去皮毛,酒拌湿,炒)2两,败龟版(酥炙)4两,杜仲(姜汁拌,炒断丝)7钱半,枸杞子7钱半,五味子7钱半。

183 主治

肾虚、因房劳而腰痛者。

1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四物汤、杜仲水煎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简明医彀》卷五 191 方名

补肾丸

192 组成

熟地1钱半,当归1钱半,杜仲1钱半,白芍7分,破故纸7分,枸杞子7分,黄柏(酒炒)7分,川楝肉7分,茴香(盐、酒炒)7分,川芎7分,桃仁1钱(炒)。

193 主治

肾虚腰痛。

19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盐汤送下。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医学纲目》卷四引东垣方 201 方名

补肾丸

202 补肾丸的别名

补血丸

203 组成

龟版(酒炙)4两,知母(酒浸,炒)3两,黄柏(炒焦)3两,干姜1两(1方无姜,有侧柏叶)。

204 主治

阴虚血少。

20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方用地黄膏为丸。

20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粥为丸。

207 附注

补血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新效方》)。

21 《济生》卷五 211 方名

补肾丸

212 组成

磁石(火煅,醋淬7次,水飞)2两,菟丝子(淘净,酒浸蒸,别研)2两,五味子1两,熟地黄(酒浸,焙)1两,枸杞子1两,楮实子1两,覆盆子(酒浸)1两,肉苁蓉(酒浸,焙)1两,车前子(酒蒸)1两,石斛(去根)1两,沉香(别研)半两,青盐(别研)半两。

213 主治

肾气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分明,渐成内障。

2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21 方名

补肾丸

222 组成

肉苁蓉(酒浸,焙)3两,黄耆(炙,锉)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泽泻2两,巴戟天(去心)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白术1两,牡蛎(煅过,研细)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菟丝子(酒浸,捣焙)1两,干姜(炮)1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五味子(炒)1两半。

223 主治

肾脏积冷,虚损气乏羸劣。

2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丹溪心法》卷三 231 方名

补肾丸

232 组成

熟地8两,菟丝子(酒浸)8两,归身3两半,苁蓉(酒浸)5两,黄柏(酒炒)1两,知母(酒浸)1两,故纸(酒炒)5钱,山萸肉3钱半。

233 功效

补肾滋阴。

234 主治

阴虚火动,耳鸣。

23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7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八味肾气丸”。

24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丹溪方 241 方名

补肾丸

242 组成

乌药叶、侧柏叶。

243 主治

肾虚腰痛。

244 制备方法

上酒蒸,晒干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245 附注

《医学正传》本方用法:同紫河车为丸。

25 《医统》卷四十八引丹溪方 251 方名

补肾丸

252 组成

黄柏(制)2两,龟版(酥炙)2两,杜仲(制)2两,牛膝(酒洗)2两,陈皮2两,五味子5钱。

253 主治

虚损。

2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酒送下。

255 加减

冬,加干姜5钱。

2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57 各家论述

《医方考》:黄柏、龟版、杜仲、牛膝、皆濡润味厚物也。故能降而补阴,复用陈皮籍以疏滞。夏加五味者,扶其不胜之金也,冬加干姜者,壮其无光之火也。经曰,无伐天和,此之谓也。

26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261 方名

补肾丸

262 组成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细辛1两,肉桂1两,桔梗1两,山药2两半,柏子仁2两半,干地黄1两半。

263 主治

黑风内障。

2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7 《玉案》卷三 271 方名

补肾丸

272 组成

小茴香2两,巴戟天2两,肉苁蓉2两,牡丹皮2两,枸杞子2两,破故纸2两,沙苑蒺藜4两,生地4两,熟地4两,辰砂6钱。

273 主治

肾虚,眼目昏花,近视不明。

27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2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古籍中的补肾丸 《验方新编》:[卷十七眼部]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症因丸散

,黄不胜青,故视物不真。宜点珍珠膏,服苍术汤,补肾丸(方见十一问)。苍术汤∶苍术(米泔浸炒)一钱二

《类证治裁》:[卷之六]目症论治

或散,或顿起,或渐生,多由痰火。服羚羊角散,或补肾丸。肉起于大,渐侵风轮,掩过瞳神,宜和血清火。点

《丹溪心法》:[卷三]补损五十一

)上为末,酒煮羊肉捣汁,丸服。冬月加干姜半两。补肾丸治痿厥之重者,汤使与大补丸同。此冬令之正药,春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诸虚(第五十六)

浸酥炙四两)上为末,酒煮羊肉为丸。冬月加干姜。补肾丸治酒色痿厥之重者,汤使与大补丸同,冬月根据本方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囊痈论第三十三

鲜地黄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辞典》:鲜地黄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