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闲情偶寄》外,还有那些讲究美食的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除《闲情偶寄》外,还有那些讲究美食的古籍?,第1张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重阳节传统美食有重阳糕和菊花酒。在中国重阳节时吃花糕的风俗早在汉代就有,据当时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其中“食蓬饵”,就是吃蓬糕的的意思。重阳糕亦称“花糕”,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其后重阳糕更衍生出众多品种,名目繁多,如配以梨、橙和玉榴等不同果料的“春兰秋菊”;以栗黄、银杏和松子肉为佐料并捏成狮子面目的“狮蛮糕”;也有于糕上置小鹿子数枚,与“福禄寿”中的“禄”谐音的“食禄糕”。菊花盛放于秋季,经霜耐寒,有却风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古时有饮菊花酒成仙的传说,菊花向被视为寓意长寿的吉祥物。根据古籍的记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最迟于西汉已成定俗,并且多与重阳登高、赏菊等习俗紧密相连。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阳节酿制,第二年重阳始熟而饮用。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古人所说的浮圆子指的是汤圆。

汤圆别称浮元子,是中国汉族代表小吃之一。汤圆起源于宋朝,其外皮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其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中益气、敛汗、止泄的食疗作用。

其制作方法是将黑芝麻放入烤箱中烘烤,然后倒入破壁机打碎,把黄油倒入锅中,融化后倒入绵白糖,不断翻拌至白糖融化;

倒入黑芝麻碎,搅拌至粘稠状,黑芝麻馅搓成小球后冷冻,倒入糯米粉、猪油,分三次加入45~50℃的热水,和成面团,揉制5分钟左右,面团揪成小剂子,包入冻好的黑芝麻球,冷冻一夜取出装袋即可。

汤圆的糯米粉、糖分和油脂含量较高,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汤圆中的油脂和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增高血脂和体重;年老体弱者消化功能减退,特别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应少量食用。

元宵和汤圆相似,但两者区别之一在于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重阳节美食有重阳糕、菊花酒等。

1、重阳糕

花糕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之一,一般也叫作重阳糕。因为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是赠送长辈的最佳礼物,也是重阳节比较受大家欢迎的美食。花糕多以米粉、果料等作为原材料,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非常简单,而有的则是五彩斑斓,看起来十分精美别致,非常的香甜松软、好吃。

2、菊花酒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一个菊花盛开的季节,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勤劳聪慧的中国人会在重阳节前将菊花收集起来,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菊花酒,重阳节一到,阖家享用美味的菊花酒。又因为酒同久,所以在古代就有了重阳要喝菊花酒的这一传统习俗。

名称由来

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重阳节

《闲情偶寄》,清代李渔的大杂烩书籍,食谱也记载了很多。

《食宪鸿秘》,清代学者朱彝尊写的食谱,记载了很多食材和菜肴。

《调鼎集》,据说是清朝扬州人童岳荐的作品,扬州菜百科全书,尤其是鱼类做法相当详尽。

《随园食单》,清朝才子袁枚的作品,记录了300多种南北各地菜肴及其做法。

除《闲情偶寄》外,还有那些讲究美食的古籍?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