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见的麒麟,是不是古巴比伦的西瓦兽呢?
大明永乐十二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瑞兽麒麟”。麒麟来朝,轰动京城,但是明成祖朱棣一直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那所谓的麒麟,实际就是在非洲稀树草原上到处跑的长颈鹿,是狮子的主要食物之一,跟上古典籍中的记载有很大差异。
按照《礼记》《尔雅》《说文解字》等古代典籍的记载,麒麟是个六不像:
“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
麒麟跟凤凰一样,是个合成词:
“牡(雄)曰麒,牝(雌)曰麟。麒似麟而无角。”
麒为雄麟为雌,凤为雄凰为雌,所以才有“凤求凰”,很多人取名字图省事或者雌雄不辨,以至于有些人被什么凤当做了美女。
笑话说过,咱们言归正传,我们看考古发掘结果,那些远古化石和雕像,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孔子看见的麒麟,是不是古巴比伦饲养的西瓦兽?它们是不是从伊拉克或希腊跑过来的?
孔子发现麒麟,在《春秋》《左传》《史记》中都有记载,但却是以悲剧开始,以哭泣告终的: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鲁国贵族在巨野(古名大野,今山东菏泽东部,有大野泽)进行大规模围猎,一个叔孙氏家臣钥商把一头奇怪的动物打断左腿活捉了。
叔孙氏看着这头奇形怪状的猎物,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就命令手下人丢掉后去问孔子:“我们打到一只小怪兽,有点像麋但绝不是麋,请您来看看是啥东西。”
孔子赶过来看的时候,那只小怪兽已经死了,于是孔子放声大哭:“这是麒麟呀!”
从上述典籍记载中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神兽麒麟,也是有血有肉的动物,凡夫俗子用人间兵器也能伤害它,它受伤之后也会死,所以麒麟就是某种很罕见但真实存在的哺乳动物,或者干脆一点说,那就是一种鹿。
之所以说麒麟是一种鹿,是因为按照《尔雅》等权威典籍的描述(都是打不出来的繁体字,所以只好用现代汉语解释),麒麟就是一种像鹿像牛又像马的东西,跟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有八成相似。
古人把鳄鱼被称为猪婆龙,周处斩杀的蛟龙,可能也是一种鳄鱼(神龙怎会被凡人斩杀?),所以把罕见的一种鹿称为麒麟并把它神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孔子看见麒麟,是板上钉钉的真实事件,但是为什么说孔子看到的“麒麟”是从伊拉克或希腊跑来的一种鹿呢?咱们先看下图。
上面这一组四张图,只有一张是麒麟,另外三张叫做瓦西兽,或者叫西瓦兽、瓦希兽,都是一种东西,只是译名不同而已。真正在伊拉克出土的古巴比伦雕像,叫做西瓦兽,是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苏美尔人饲养过的一种动物。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和牛津大学组成的考古发(盗)掘队伍来到伊拉克寻宝,在挖掘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苏美尔人遗址的时候,发现了咱们所说的麒麟雕像:有龙角,有鬃鬣,有鳞片状花纹。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笑了:伊拉克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就有那么发达的文化了?他们居然会做麒麟雕像?
这咱们就要解释一下了:四大文明古国,有一个叫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就在伊拉克——之所以说“在”而不是“是”,是因为疆域和文明是两个概念。
经过考古专家的挖掘整理,得出如下结论:这种以雕像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灭绝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西瓦兽,这种动物性格比较温顺,所以当时的苏美尔人将其驯化饲养。因为人类捕杀,波斯帝国时代就再也看不到这种西瓦兽了。
既然西瓦兽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已经灭绝,又怎么会在公元前四百九十一年被孔子发现呢?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曾经被判定为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不也重新出现了吗?
至于伊拉克的小怪兽能不能跑到山东菏泽,这一点无需讨论,成吉思汗的大军能达到的地方,就不算太远,我们要知道:伊拉克地处亚洲西南部,跟咱们可是隔山不隔海。
除了伊拉克,麒麟还可能有另外一个来源,那就是希腊,这一点咱们可以到广州博物馆去看一看,那里展出过一件“萨摩麟”头骨化石,连该博物馆馆长也表示:这种萨摩兽,极有可能就是我们传说中的麒麟。
一看“萨摩兽”这个名字,咱们就知道它是“外来户”。事实也正是如此:“萨摩麟”是以地为名,原产于希腊萨摩麟地区。希腊虽然属于欧洲,但却在东南角上,不坐船也能往来。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俗称“四不像”,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西方古希腊神兽:
1、神羊海德伦:供给诸神以羊乳,以宇宙之树伊格德拉修的树叶为食;
2、四大神鹿:达因、特瓦林、杜涅尔和杜拉索尔,它们的角上会滴下蜜露来,世界上的一切河水都来源于此;
3、八足神马斯莱普尼尔:主神奥丁的坐骑;
4、大乌鸦胡基和穆宁:当奥丁坐在宝座上的时候,肩头停的两只大乌鸦;
5、公狼弗莱基和戈里:常蹲在主神奥丁的脚边,代表着好运;
6、神马亚斯维德尔:驾着盛月亮的车子;
7、光之马斯基法克西:拖着白昼之神达格的车子,为世界带来光明与喜悦;
8、地狱三头犬凯洛贝罗斯:拥有三个头的大狗,看守冥国;
9、霜之马赫利姆法克西:拖着夜之女神诺特的车子;
10、天狼斯库尔和哈梯:他们总是在追逐太阳和月亮。
二、麒麟的传承与儒家思想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 "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曰:"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说苑》亦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的记载。体现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正是因为这种"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
儒家学派是由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结构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以教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派,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仁'可以说是儒学中伦理学说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则,其主旨是"爱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仁爱之心",并以"爱人"与否这样一个道德标准来确定人们是否应该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秦始皇运用法家的学说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打击,但秦朝"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魏晋时代,玄学盛行,虽然嵇康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礼",但玄学家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学说。宋代理学兴起,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地位,历宋、元、明、清,儒学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的主导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的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 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 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三、麒麟的吉祥意义与人类的趋利心性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着并不多方面显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征。民族的不同,种族的不同,还使人类在形体、肤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又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人类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心性同一说"。其中之一便是趋利心性。
趋利心性的"利",不可狭隘地理解为利益、钱财,它泛指对人类有利的一切事项,是人类向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万事万物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对事物的发展往往作有利于自身的解释或赋予其有利于自身的特征的一种心理特点。审视古往今来存在过、存在着的人们,不论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他们都具备这样的心理。没有人向往灾难、祸患,没有人希望万事万物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基督教、佛教教义要求人们吃苦、禁欲,其指归也在于解脱原罪,了却前缘,导引人们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体现了这种趋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心性。如同在传统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国叙事文艺作品"大团圆"的结局一样。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传不衰的主要缘故。
传说汉武帝时曾得到过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为此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此外,他还修筑了麒麟阁(一说萧何造),赏赐群臣白金。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11人图像于阁,以表其功。后世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又传宋太宗亦获麒麟,满朝称贺。由此可见,麒麟预示征兆的吉祥意义已被广泛认同。
四、麒麟的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麒麟,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时的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当上古时代的这种信仰被传承下来的同时,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随之被广大民众公认且牢牢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种意念的象征,某种意境的表现,某种力量的显示,并启发人们的想像,引导人们的精神去契合某种意念,进入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们以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求子与育子●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希望早立于嗣,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并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视为最大的不孝。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从妇女怀孕,还是到婴儿降生、百晬儿、及其他庆贺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为麒麟曾降临过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因而人们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于是,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子孙贤德。
近代湖南长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举办耍龙灯活动。届时,每当耍龙灯的耍到有不孕妇女的人家时,主家都要加送礼物,并 让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面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东一些地方还有一种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亦有人将彩绣系于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图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简。繁者或以童子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或为童子骑麒麟,角挂一书:或为童子背后有一仕女护送,仕女张伞持扇。简者为童子骑麒麟,手持莲花。在民间版画作品中,还多配吉祥联语"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
(二)建筑装饰物● 砖木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方式,题材丰富,刻工精良,赋予建筑造型以生动形象。砖雕多用于砖结构建筑贴面和木结构建筑的砖墙外檐;木雕除在建筑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于内檐装修。天津砖雕当属砖雕艺术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庆年间还属瓦作兼作的细活,砖雕艺人被称之为"刻花活儿"的。道光年间,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形成闻名于世的"天津刻砖"。而垂花门、内外据雀替、额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装饰上的木雕工艺亦堪称一绝。
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居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盛行在房檐、房山墙、门楣、窗框、影壁、柱础、板墙、屋脊、抱鼓石等处以砖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装饰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动物。有的在大门的两侧装饰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
(三)佩饰与纹样●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质地有金、银、铜、玉等,尤其讲究为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 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唐代武则天时,以麒麟作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腊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鲜活的影子。
(四)赞语与祝词● 民间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为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陈书·除陵传》曰:"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侯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以"麟子凤雏"比喻贵族子孙;以"麟趾"祝颂子孙贤惠;以"麟趾呈样"作为结婚喜联的横批,祝颂生育仁厚的后代;以"麟肝凤髓"比喻极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凤嘴"、"凤毛麟角"称赞和说明物品珍贵。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识·说麒麟》一文记载“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诗经》。巨野是麒麟的故乡,巨野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在巨野,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
貔貅头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独角兽(Unicorn)独角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中国神话传说和西方神话传说中皆有记载和描述。然而,中国神话中独角兽的东方形象与大家熟知的形似白马的西方形象截然不同,也许第一个看到独角兽并且记录下来的人是中国皇帝伏曦,他生活在公元前2800年。在东方的一些国家就称之为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并居四灵之首位。 被称为圣兽王。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的解释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风俗
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便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对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对龙凤文化的研究那么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9年,郑和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极像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民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马林国国王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或许并不存在;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8、麒麟或许就是长颈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非洲地区的长颈鹿,当时明朝人没有见过这种只有在热带草原才出产的大型动物,以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说的麒麟是长颈鹿一说!
9、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形状如同一匹长了角的马。在《旧约全书》中独角兽作为一种希伯来传说中的动物曾被频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很多人都看过,里面有一个青铜战士,长得和天马星座的守护战士星矢差不多,铠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独角兽星座。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统瑞兽,传说有麒麟出现的地方,必有祥瑞。麒麟的性情温和,是我国古代四大神兽之一,其寿命可达2000年,有时人们也用麒麟才子这样的成语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之人。麒麟的地位并不低,应该说,它的地位和龙凤相当,在古书《淮南子》中,麒麟被描述成是应龙的孙辈。
为什么古人相信麒麟的存在呢?传说是因为孔子见过麒麟,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从来都是谨言慎行,但是在他修订的《春秋》一书之中,他却记载了有关麒麟的事情,在书中他写到:“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人们捕获了一头即将死去的麒麟,孔子得知此事之后还专门前往查看,并且还将此事写进了《春秋》里面,所以这就成了孔子见过麒麟的证据。人们相信孔子是不会说谎的,所以人们就坚信历史上真的存在麒麟。

麒麟麒麟,雄者为麒,雌者为麟。其实仔细观察麒麟,会发现它的外貌特征融合了多种生物,正所谓头似龙,身似麋鹿,尾似牛,蹄似马。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麒麟不过是古人融合了多种生物的特征捏造出来的神兽,就像龙一样,本身并不存在的,只是在中国古代,麒麟自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将麒麟形状的饰物或者摆件放在家中有祈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麒麟的身影,比如说明朝成化二年江苏的一个农民家中的牛就变下了一头麒麟,浑身布满了黑色的鳞片,但是老百姓以为是妖怪,所以就把它打死了,类似的故事也不胜枚举。
本文2023-08-05 00:37: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