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山药归哪个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宁陵山药归哪个乡,第1张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西邻睢县、北接民权县、南毗柘城、东与商丘市接壤。辖14个乡镇、364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2013年),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是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酒文化之乡。[1]

  宁陵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地。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公元前122年汉武大帝始置宁陵县。[2] 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的封地。

  2010年4月,在中国·宁陵第七届梨花节开幕式上,中国民协授予宁陵县 “中国葛天文化之乡”称号,批准宁陵县成立“葛天文化研究中心”。宁陵是我国姓氏中葛、葛伯、葛天、沙、信、宁、权7个姓氏的发源地和祖籍地。

  宁陵人文荟萃,是三国名将典韦、宋朝经学家程迥、明朝思想家吕坤、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乡。[3]

轩辕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史籍记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史籍《姓解六三》、《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种姓。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2、轩辕姓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

3、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

4、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在古代,轩与罕字通,如4、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为轩虎。其后裔以轩比罕为尚,遂为轩氏。

5、源于姬姓,出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熊氏,属于以先祖尊号为氏。

据史籍《史记索隐》、《汉书古今人表》等记载,轩辕氏为上古黄帝后裔,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传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是中原部落首领少典氏的女儿。一天傍晚,附宝在有熊(今河南新郑西北部)的轩辕之丘突然看见了北极光,在中原地区能见到北极光是非常稀罕的,然后附宝就因此怀了孕。后来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今陕西黄陵沮水河畔)生下了黄帝。因此黄帝的姓氏是因为是少典氏的孙子复姓公孙氏。由于附宝受孕于于轩辕之丘,母亲附宝就给他起名号为轩辕氏。按远古的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亦称力天,在史籍《献侯鼎天鼋铭》中有其图形记载。天鼋一直就居住在轩辕之丘,会飞,后来化身变为龙,从此龙就成为轩辕氏部落的传世图腾,因以得氏为轩辕。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轩辕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早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四百三十一位门阀,如今人口约两万八千三百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7%左右。始祖汝君、汝臣、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分布地:奉天府暖池塘、承德府朝阳县根德、新民府广宁县黑山。

永平府:商孤竹国,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清属直隶省,民国废。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

玉田县:春秋时为大卤之区,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改曰玉田,清属直隶省遵化州,民初属河北省津海道。

在辽宁省锦西县北二十五里,东滨女儿河,西隔柳条边界热河朝阳县。

朝阳县: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初内属,乾隆初隶塔子沟厅,寻析置三座塔厅,又改设朝阳县,属承德府,光绪间升为朝阳府,民国仍改县,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县治即古龙城,地滨大凌河,当承德入奉天之道,亦要区也,锦朝铁路以此为终点。

黑山县: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属辽宁省新民府,民国改今名,属辽宁辽沈道,县治附近有小黑山,故名,京奉铁路经之。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

淮南郡:汉朝曾置淮南国,治所在六安(今安徽六安),后改为郡,迁治至寿春(今安徽寿县)。

汝南郡: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东平州:今山东省东平县。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郃阳县:今陕西省合阳县。

兴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市。

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周朝时期的鄢国之地。

鹿邑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春秋楚国苦县地,传老子李耳即为此地人。

太康县:太康城相传为夏朝太康所建;故以人名命地。

柘城县:秦朝时期置拓县,据云:邑有拓沟,以此名县。

民权县:倡议设置民权县始于1928年2月,其根据是谓此一地区在睢县、考城、兰封、宁陵四县之边做,毗连河北省之东明与山东省之曹县、定陶。地广人稀,难以治理。

宁陵县:春秋时期属于宋国的宁邑之地。

扶沟县:汉朝时期置扶沟县,属淮阳国,后历代相沿。

冠县:春秋时期为晋国的冠氏邑。

嘉祥县:今山东省嘉祥县。

静海县:今天津市静海区。

渔阳县: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

堂号

上党堂:以望立堂。

淮南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睢州堂:以望立堂。

兴平堂:以望立堂。

鄢陵堂:以望立堂。

鹿邑堂:以望立堂。

太康堂:以望立堂。

柘城堂:以望立堂。

民权堂:以望立堂。

宁陵堂:以望立堂。

冠氏堂:以望立堂。

嘉祥堂:以望立堂。

静海堂:以望立堂。

渔阳堂:以望立堂。

东平堂:以望立堂,亦称东临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大梁堂。

郃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合阳堂。

扶沟堂:以望立堂,亦称淮阳堂、陈州堂。

太霞堂:唐朝时有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年过百岁仍容颜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数丈。著有《太霞》十二篇。唐武宗召见他询问长生的法术。轩辕集说: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尧舜禹汤之所以寿也!

榆西堂:长城东起榆关(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多公里。由此而分塞外与中原,故以居住地为堂号。该地轩氏谦和达理、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淡泊敬诚。

葛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上古夏朝时诸侯有葛伯,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葛。

云南葛氏入滇黔葛氏族谱

家族堂号:崇德堂

族谱编号:1785

访问状态: 加密

创建者:葛永才

入滇黔始祖葛覃字怀永原籍江南宁国府南陵县踏木桥葛家湾人氏(今安徽省),投军在明颖川侯傅友德账下为先锋官,洪武十四年随蓝玉将军征讨乌撒、七星关、等地,诰封镇国将军,后镇守云南省镇雄县葛家河,享年七十三岁,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葬在葛家河狮子山(现为郭家河或果家河)。娶妻赵夫人,生二子、长为葛德、次为葛储,后娶余夫人,无后嗣。

1-「葛」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宁陵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毫,与葛伯为邻。葛国为商汤所灭,其后有葛氏。另春秋时亦有葛国,降为子爵国。

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3-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

葛姓,《风俗通》记载说:“葛氏,古葛天氏之后。”如果葛天氏确有其人,则我国的葛姓,跟其他的千百个姓氏相较,算来资格是够老的了。

现在就算把有关葛天氏的传说当作“姑妄言之”,但是葛姓却也跟我国所有的其他姓氏一样,是有确实的姓源可查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说:“夏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葛天氏部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时为葛伯国,系葛在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年)始置宁陵县。)

我国的古籍上,关于葛伯的记载相当不少,譬如《书经》的“仲虺之诰“曾说到:“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也曾提到:“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注则说:“葛,夏诸侯嬴姓之国。”由此可见,“葛”的确是3000多年以前曾经独霸一方的一个诸侯,是由颛顼的嬴姓后代所建立,他们跟后来灭夏桀而有天下的商汤是“芳邻”,拥有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的一片地方,后来,他们的子孙也“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葛,并且一直繁衍到今天。

如此看来,葛氏的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所以,尽管关于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的说法不尽可靠,然而,葛姓在我国群姓之中的“老资格”,却是无可疑的。

我国南方的葛姓,有的认为与北方不同,根据是《姓氏考略》的考证,认为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关于江南葛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的记载的是:“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古代汉朝时的葛庐,他帮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为下邳僮县侯,但他将封位让给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为吴中葛姓始祖。 )其中“汉洪●祖子浦庐”这一句却被误会“洪●祖”为一人名,因此说南方葛姓来源于洪氏。其实这是个误解,晋葛洪的《抱朴子》中,有其自己及其祖上的一段介绍,即有此段中的:“汉洪曩祖子浦庐”一句,此段中的圆点查原文为曩字,曩祖是先祖的意思,但这一句却被误解“洪曩祖”为一人名,其实葛洪的意思是说汉代时我葛洪的先祖之子葛浦庐,他之所以说先祖之子是因为已不知这位先祖的名字。据《抱朴子》此先祖曾为汉荆州刺史。因为一个圆点没搞清楚于是南方葛姓成了洪曩祖的后代,实是误会。其实南方的葛姓也是葛伯之后,南北方的葛姓是同出一源的。

由此可见,说“江南葛姓人士,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东汉初期,由洪姓所分支出去的,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后担任水官的共工氏的后代,所以跟传自夏诸侯葛伯的北方葛氏,应该没有十分接近的关系”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我国民间,为人所熟悉的葛姓名人相当不少,而其中似乎又以“太极仙翁”葛玄以下的一系列“神仙人物”,最为老幼咸知。

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部,东连梁园区和睢阳区、北接民权县、南邻柘城县。宁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歌舞之源、中国酒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远古时为葛地,夏、商、西周时期为葛国,春秋时期属宋国称宁邑、沙随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称宁城、信陵;秦时称宁陵城;西汉初年为宁陵侯国,汉武大帝元狩元年始置宁陵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建县史。

宁陵县有4个镇、11个乡。分别为赵村乡、 桑庄村、邵洼村、赵东村、孟楼村、张楼村、张操村、魏庄村、王庄村、翟楼村、赵西村、张大庄村、陈尧村、孟庄村、徐黑村、黄庄村、姜庄村、赫庄村、焦庄村、黄洼村、刘尧村、周式碑村、桃古集村、于楼村、孟黄楼村、孔庄村。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辖11乡4镇、36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万亩。 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又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公元前122年西汉武帝始置宁陵县。该县黄河故堤横穿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兆河两岸有沙丘分布。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无霜期216天。国内生产总值13317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1元。现有耕地683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主要中药材有白芍、生地。土特产有金顶谢花酥梨,具有皮薄胞甜多汗少渣的特点。白腊条、张弓酒、山羊板皮。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宁陵县辖4个镇、10个乡: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黄岗乡、华堡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石桥乡、孔集乡、赵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代码:411423100,2006年,辖5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新区居委会、电台新村居委会、东湖居委会、宁阳路居委会、府前街居委会、东街村、东关村、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

  张弓镇 代码:411423101,2006年,辖27个村委会:郭子敬村、鲁庄村、南村、符楼村、和庄村、东村、邢庄村、焦楼村、桑楼村、曹西安村、王卜村、姜庄村、管庄村、高堂村、尖庙村、乔楼村、小杨庄村、苏庄村、芦堂村、徐营村、何堂村、大徐庄村、小于庄村、小吕集村、毛楼村、西村、北村。

  柳河镇 代码:411423102,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张庄村、后赵村、翟庙村、北陈村、堤湾村、宋庄村、杨楼村、邵庄村、苗庄村、焦庄村、五卜村、梁庄村、孟李村、桃园关村、张堂村、袁庄村、李楼村、天齐庙村、程楼村、二卜村、柳河集村、胡庄村、时洼村、赵尔庄村、火食店村、周庄村、吕河村。

  逻岗镇 代码:411423103,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马尔村、张庄村、郝堂村、王胡洞村、刘赵庄村、李柿元村、前屯村、谢营村、张节村、郑庄村、二郎庙村、解庄村、北刘庄村、吕庄村、东街村、三丈寺村、黄尧村、双庙村、黄老家村、常小庄村、催香吴村、郭老家村、吾元村、小郭庄村、西街村、西村、南街村、孟集村、北街村、周庄村、和楼村。

  黄岗乡 代码:411423200,2006年,辖25个村委会:青岗寺村、小张庄村、权庄村、唐洼村、南位村、黄岗村、大张庄村、张桥村、邑西里村、张八卦村、刘新庄村、己吾城村、骆庄村、付堂村、路孔村、罗楼村、西位村、位营村、大郭村、申屯村、王大庄村、民张营村、明集村、小郭村、朱贡堂村。

  华堡乡 代码:411423201,2006年,辖41个村委会:高楼村、白庄村、李楼村、朱楼村、夏寨村、黄庄村、凌庄村、十百户村、王庄村、温庙村、路大楼村、刘庄村、曹兑河村、后屯村、马桥村、前屯村、华堡村、老君屯村、华岗村、唐庄村、辛屯村、赵庄村、彭庄村、牛刘村、赵石庄村、郭双堂村、楚堂村、黄楼村、卢集村、郑庄村、张路口村、付集村、胡庄村、陈兑楼村、赵庄集村、郭八村、柿子王村、史集村、君郭村、曹庄村、孟路口村。

  刘楼乡 代码:411423203,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吕南村、吕北村、郭小集村、郑庙村、路老家村、胡店村、胡举村、薛屯村、梁楼村、庄楼村、刘楼村、陈庄村、万庄村、周庄村、王庄村、王楼村、谢东村、谢西村、訾河村、同营村、无咎屯村、符老楼村。

  程楼乡 代码:411423204,2006年,辖22个村委会:沟厢东村、沟厢西村、乔竹元村、郭楼村、胡庄村、闫庄村、姜王庄村、苗堂村、王兆址村、祁营村、高庄村、徐八楼村、后张村、申庄村、前张村、王小楼村、瓦屋刘村、宋庄村、曹庙村、大吴庄村、刘古堂村、史路口村。

  乔楼乡 代码:411423205,2006年,辖29个村委会:白庄村、郑洼村、孟老家村、吴楼村、孟花庄村、吴庄村、王庄村、刘川村、许庄村、双阁村、李集村、秦祖师庙村、乔楼村、王老家村、八里曹村、程庄村、曹集村、王店村、畅店村、齐王庄村、张大庄村、吕庄村、魏寨村、翟庄村、李佰引村、贾楼村、黄楼村、李新庙村、三张村。

  城郊乡 代码:411423206,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四门庄村、孟楼村、石井村、胡二庄村、李子荐村、乔元村、胡三庄村、刘油坊村、段庄村、洼尔庄村、李七庄村、陈克常村、李庄村、八里井村、徐大庄村、王桥村、王义宾村、吕茂公村、张老庄村、陈庄村、东马楼村、乔九庄村、八里屯村、三里河村、后址庄村、郭英村。

  阳驿乡 代码:411423207,2006年,辖31个村委会:东村、西村、小王庄村、平洛东村、平洛西村、汤林王村、闫屯村、陈营村、雍庄村、米楼村、潘集村、刘庄村、郭屯村、訾堂村、后陈村、张三庄村、张瑞寒村、徐楼村、张白村、苗凸村、玉皇庙村、元楼村、郑路徐村、鲁楼村、袁庄村、皮堂村、胡大庄村、郭店村、郑楼村、黄庄村、朱平楼村。

  石桥乡 代码:411423208,2006年,辖23个村委会:王行村、何庄村、焦古村、孙迁村、周楼村、祁庄村、乔老村、郭花庄村、万集村、刘花桥村、石桥村、郭岔楼村、韩庄村、刘楼村、前赵村、关庄村、万庄村、赵庄村、黄兰芝村、任庄村、金厢村、董庄村、于庄村。

  孔集乡 代码:411423209,2006年,辖25个村委会:李庄村、岳柴村、刘古堆村、翟庄村、王于庄村、尤庄村、蒋堂村、侯庄村、史老家村、吕雪盘村、桑庄村、申宋吴村、黄楼村、张子影村、商堤口村、王桥村、三里庄村、小孔集村、孔西村、辛庄村、张牌坊村、孔东村、孔庄村、宋东村、宋西村。

  赵村乡 代码:411423210,2006年,辖25个村委会:桑庄村、邵洼村、赵东村、孟楼村、张楼村、张操村、魏庄村、王庄村、翟楼村、赵西村、张大庄村、陈尧村、孟庄村、徐黑村、黄庄村、姜庄村、赫庄村、焦庄村、黄洼村、刘尧村、周式碑村、桃古集村、于楼村、孟黄楼村、孔庄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战国始有宁陵一名。据《宁陵县志》:“从来更置改属,民不宁居”,并引班固之语:“邑无定名,民无定里”为证。以宁为名,是出于人民的意愿。战国末年,由于信陵原名宁,易名宁陵。汉武帝置宁陵县。

  1995年,宁陵县辖3个镇、12个乡:城关回族镇、柳河镇、张弓镇、孔集乡、石桥乡、乔楼乡、刘楼乡、阳驿乡、华堡乡、城郊乡、赵村乡、逻岗乡、黄岗乡、程楼乡、楚庄乡。

  2000年,宁陵县辖4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62794人,其中:城关镇 38400人、张弓镇 38993人、柳河镇 52905人、逻岗镇 44427人、黄岗乡 34281人、华堡乡 29398人、楚庄乡 22803人、刘楼乡 36957人、程楼乡 33373人、乔楼乡 39282人、城郊乡 32132人、阳驿乡 45542人、石桥乡 45125人、孔集乡 32818人、赵村乡 36358人。

  2005年,宁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华堡乡管辖,华堡乡人民政府驻原楚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楚庄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宁陵县辖4个镇、10个乡:城关回族镇、柳河镇、张弓镇、逻岗镇;华堡乡、孔集乡、刘楼乡、黄岗乡、阳驿乡、城郊乡、乔楼乡、程楼乡、石桥乡、赵村乡。

  [编辑本段]交通现状

  宁陵交通方便,基础设施齐全。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豫04公路横贯县境,东靠京九铁路,柳柘、宁黄公路纵穿南北,全县乡镇公路通达率为 100%,到2002年底全县村村通公路率将达100%。 境内公路总里程27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55公里,有国道310线穿过,全长25公里,省道1条,全长21公里,县乡道全长233公里。桥梁25座,674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311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23公里县辖内设有三丈寺、宁陵县、孔集3个站。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古老的宁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三国曹操部将典韦,宋末思想家程迥、吕坤,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当代著名兽医学家侯从远,山东快书艺术一代宗师高元均等。

  [编辑本段]土特产品

  宁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拥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动植物资源。盛产小麦、花生、棉花、张弓酒、皮毛皮革、香油、工艺纺织等农特产品,尤以张弓酒、香油、花生为最,素有“张香花”之美誉;花生又同金顶谢花酥梨、宁陵白蜡杆通称为“宁陵三宝”。常年粮食作物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20万亩,位居全国油料百强县第38位。白蜡条(杆)种植面积 20万亩,年产白蜡杆1000万根,白蜡条1200万公斤,被授予“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以白蜡条(杆)为原料的工艺家具获国家林业部第一届林产品博览会银奖。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肉禽蛋产量分别达到526万吨、158万吨。宁陵槐山羊板皮质地优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羊皮服装革获全国首届星火博览会金奖。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已有600多年栽培历史。它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称,是上好的药理和滋补果品。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贡品。2001年底,全县已发展酥梨24万亩,年产酥梨25亿公斤,年产值达到2亿元。1998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惟一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誉称“中国酥梨之乡”。宁陵温棚蔬菜享誉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27万座32万亩,辣椒、黄瓜、蕃茄、花菇、葡萄、乌塔菜等品种畅销全国,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县、黄瓜之乡。2001年,实现总产量51亿公斤,创产值306亿元。 宁陵工业发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了酿造、食用油、皮革、化工、机械、面粉、果品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享誉全国的张弓酒畅销祖国大江南北。

宁陵山药归哪个乡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西邻睢县、北接民权县、南毗柘城、东与商丘市接壤。辖14个乡镇、364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2013年),总面积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