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对如何做好课题申报工作的探索
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把科研骨干吸引到重点课题研究中来。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学术著作,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书斋式的、个体性的传统治学方式。他们可以多年来不参与或者不太参与课题申报,却学术成果十分辉煌。在这些骨干教师中,有的还存有课题申报万一未中标则有损“面子”的心理障碍。所以,近年来我们学校着重考虑如何转变他们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重点学科和骨干教师对课题申报的积极性。我们感到,这些骨干教师是否参与重点课题以及参与的程度,不仅关系到—个学科、一个学校申报课题工作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一支研究队伍的形成和新的学科生长点的产生。对此,我们的一个最直接的也是最见效的做法,是千方百计让他们走出可贵的也是决定性的第一步。
譬加,我们华东师大中文专业的学术实力是很强的,其中的语言文学专业中学术尖子不少,但他们感兴趣的不是申报课题,而是各自埋头写书、写论文。“九五”期间,我们学校组织他们申报了上海市古籍整理委员会的重大项目《古文字诂林》,并取得了成功,获100多万元课题经费。经过几年的研究,所出的各类成果,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由此,这些教师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对国家和上海市的研究课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围绕这个课题,华东师大古文字研究专业迅速发展壮大,以至最近被列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从一个课题组发展成为一个实体性的研究机构,这个例子对我们管理部门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引发出一些思考,如何进一步把科研骨干吸引到课题申报中来,这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二,通过政策导向,把广大教师投身课题研究的潜力充分地调动起来。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把广大教师的兴奋点吸引到课题申报中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主要是强化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把我们所希望的积极参与课题特别是重点课题研究的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推出的政策有:1、在科研编制的测算中规定,承报国家项目、获取经费 1万元为1个分值;承担省部级项目、获取经费 1万元为 08个分值;承担横向项目 1万元为 O3个分值。2、实行实绩奖励。承担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奖励2万元;承担一项省部级项目,奖励 1万元;承担1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奖励1万元。这些政策在不久前已作了第一次兑现。事实证明,这些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教师们对申报纵向课题和争取横向课题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们对争取课题有了自觉的要求。我们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课题就能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
第三,职能部门到位,围绕课题申报把组织工作做到家。 我们学校对每一次课题申报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视。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中。一、我们科研管理部门每次都根据课题指南,分析学校的有关专业的科研实力,制定自己的目标。二、每次课题申报动员,主管校领导都到场。我们还要求学院领导也到会。明确要求,这样有利于各学院和我们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组织工作。三、我们在组织申报工作的过程中,经常进行“二次”组织工作,即在申报动员到上报这段时间内,根据具体情况,遇到未达到应该达到的申报数,就进行第二次补报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四、职能部门在课题申报组织工作中,进行“介入式”管理。这主要指在一些大型项目、跨学科项目的课题申报中,我们社科处主动介入对课题组负责人的选择、对课题组成员的组合等。
论文: 1王立民,叶昌炽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7期 2王立民、刘奉文,《沈石友题画诗留稿》笺释,《文献》2009年4期 3王立民、佘彦焱,钱曾藏书之来源概述,《图书馆杂志》2009年4期 4王立民, 叶昌炽字号及藏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4期 5王立民,《缘督庐日记》稿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3期 6王立民, 叶昌炽生卒年辩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5期 7王立民,从古代小说观的演变看先秦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 8王立民,师范院校毕业生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9王立民,古代诗歌中格桐悲秋意象探源,《东方杂志》第一辑2002年4月 10王立民,读《诗经》说葫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 著作: 1《缘督庐日记》校点(第一册),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5月。 2《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 孟子译评(古籍整理)(国文珍品文萃),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7月。 编著: 1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文学艺术等部分,副主编),辽海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华文明实录(物质文明卷,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3中国文学史话(元代部分,参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主持项目: 1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B级) 编号:10BZS006,2010年7月开始,进行中。 2清人小说序跋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团队项目,三级子课题。进行中。(校内项目) 参加项目: 1吴格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戏曲小说部分整理)(约15万字),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C级)2002年开始,接近完成。 2黄季鸿主持,《西厢记》研究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级)2007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三参加人) ,3裴丹莹主持,师范生职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国际合作项目(C级),2007年12月开始,已结项。(第三参加人) 4陈向春主持,“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C级)2008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5张洪兴主持,明清庄子学书目考,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2009年5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获奖情况: 1《缘督庐日记》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获第27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22010年,《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 3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4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复旦大学第五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52002-2003年度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61994-1995学年被评为榆树市实验中学先进个人。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
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
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
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
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
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
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李竹君。
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
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
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6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
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
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
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
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
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
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
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
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
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
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
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
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
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
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
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
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
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
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
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
项目负责人:张之平
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
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2年8月
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
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
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
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
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孟宪民
2.国家级其他项目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崔勇
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
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
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赫俊红
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刘绍刚
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
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3.国家文物局课题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于 冰
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成倩
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
课题负责人:刘爱河
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高峰
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李战崎
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范佳翎
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梁宏刚
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
51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
(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田兴玲
(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
实施时间:200712-200812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6
课题负责人:张兵峰
52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79-20099
课题负责人:吴育华
(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实施时间:20085-200911
课题负责人:黄玉琴
(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周 霄
(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孙延忠
(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刘意鸥
(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102-201012
课题负责人:李 黎
53木构建筑类课题
(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颜 华
(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
实施时间:20083-20103
课题负责人:温玉清
(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雪莹
54大运河相关课题
(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于 冰
(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崔 明
(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赵 夏
55土遗址类课题
(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云峰
(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56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
实施时间:20098-201012
课题负责人:成 倩
(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
实施时间:20098-201012
课题负责人:葛琴雅
(3)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
实施时间:20099-201012
课题负责人:葛 川
57金属类课题
(1)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18
课题负责人:沈大娲
(2)沧州铁狮子加固方案支撑节点部位应力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07
课题负责人:永昕群
(3)高度矿化青铜器腐蚀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张治国
(4)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马菁毓
58其他研究领域课题
(1)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温玉清
(2)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12
课题负责人:李乃胜
(3)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范伊然
(4)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评价与保护体系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王晶
(5)国保单位申报标准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刘文艳
(6)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王乐乐 科研期刊:
《出土文献研究》
《文物科技研究》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工程与科技保护专著:
《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
《周萨神庙(世界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
《大足石刻保护》
《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1-4)》
《天衣有缝-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基础工作类专著: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
《新中国出土墓志》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
译著: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
《国外文物保护科技编译参考》
《国外文物保护机构介绍》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
文物保护研究论著:
《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
《壬寅消夏录》
《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科技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
《新中国出土墓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张家山汉墓竹简》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
《尹湾汉墓简牍》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
《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
教育培训主要出版物:
全国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培训班讲义;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一、卷二;
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会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修复理论——中文版;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三、卷四;
天衣有缝——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出版物:
2010年4月,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两部图书从全国164种入围图书中脱颖而出,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和“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获2002年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睡虎地秦墓竹简》——获首届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
《吐鲁番出土文书》——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
同年获得中国***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图书评奖一等奖
同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199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
《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获得江苏古籍图书二等奖
工程项目: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获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
风化石质文物的渗透加固——1992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获得2002年优质工程奖第一名
获得2000年香港十大优秀建筑奖
获得美国建筑学会亚洲惟一大奖(1998年)
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揭裱技术——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出土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方法—北周李贤墓彩绘陶俑保护方法的研究——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新技术——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AC—I型防紫外线胶片的研制与应用——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馆藏的大量增加,充分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上图对搜集保藏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在可能的条件下,上图尽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尤其是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恒温恒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制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至今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数据库也在制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目前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划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制,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民们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的存在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下面一起看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1
一、研究意义
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丰富社会功能的需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这一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加强“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及其对现实生产、生活的借鉴意义研究和保护传承措施探讨,广泛扩大“二十四节气”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强化研究工作,对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文化内涵、时代价值进行挖掘、提炼、升华、传播,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春,从而实现二十四节气的现代化。
我馆作为“二十四节气”非遗申报牵头单位,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是农业博物馆的职责所在,是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年保护承诺的一次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建立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体系,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提供丰富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理清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剖析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炼二十四节气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发掘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形成一批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研究促保护,以研究促传承,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农业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三、研究内容及任务分工
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
(一)基础研究
研究人员构成:以博物馆部门青年业务骨干及其他部门部分青年业务骨干为主,部分博物馆部门专家。原则上,每个节气由一位研究人员承担。
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基本含义、产生过程或发展历史,与该节气有关的物候现象、气象特点、农事活动、节令仪式、习俗养生,诗词谣谚、书画艺术,实物藏品等,具体分工如下:
研究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外联部:清明、谷雨
陈列部:立夏、小满、芒种
社教部: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藏品部: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信息中心:霜降、立冬
其他部门: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综合研究
1、研究人员组成
博物馆部门及信息中心专家,部分青年业务骨干。
2、研究方向及负责部门
(1)二十四节气相关业务交流与合作、二十四节气与文化产业开发等相关研究;外联部负责。
(2)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二十四节气传统智慧与当代价值研究、二十四节气研究现状梳理等;研究部负责。
(3)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规划与传习基地建设、二十四节气专题陈列内容与形式研究;陈列部负责。
(4)二十四节气与历法、农历、公历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传承与科普实践活动开发等相关研究;社教部负责。
(5)涉及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古籍整理、二十四节气考古与文物整理研究;藏品部负责。
(6)二十四节气智慧与农学思想等研究、“二十四节气”数字展陈形式研究;信息中心负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一批论文、出版一套文集、征集一批藏品、举办两个展览(实体陈列及数字展厅)、推出一批文化科普活动、建设若干个传习基地、形成一个产业联盟、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构建一个专家队伍信息库。具体如下:
(一)直接成果
1、每个节气的相关内容研究,至少撰写一篇论文或科普文章。
2、相关部门承担的综合研究,在分配的研究领域内自行命题,撰写若干篇学术论文。
3、将本次二十四节气课题系列研究形成的论文和文章,形成文集出版。
4、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步搜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展品,包括实物、、影像等,交由藏品部联系收藏,建立二十四节气藏品档案信息库。
(二)为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1、为筹建长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博物馆提供研究资料。
2、为开发一系列的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科普活动提供基本方案。
3、在已有的十个二十四节气传承社区的基础上,为扩大传承社区队伍、建立二十四节气产业联盟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发一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4、为建立二十四节气专家学者队伍信息库提供人才基础,为拓展二十四节气相关学术、文化活动,推出一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供创新思路。
五、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特成立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攻关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和监督推进,组织相关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六、时间进度安排
xxxx年4月21日前,制定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xxxx年5月初,召开课题研究推动会,布置落实相关研究任务;
xxxx年6月至11月,课题组成员查找资料,开展研究,撰写论文;
xxxx年9月底,中期检查,了解进度,促进工作;
xxxx年11月底,研究人员提交论文和相关资料;
xxxx年12月中旬,课题研究办公室汇总,提出修改意见;
xxxx年1-2月,研究人员修改完善,结集出版。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2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个月是春季,南半球为秋季。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毕业设计完成论文时间及预期结果结果怎么写!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画风华丽细腻!二十四节气拟人手绘插画这次霖子给大家带来的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手绘创意插画,画风华丽。
希望大家同样喜欢这次的二十四节气作品喔~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不过说实话,这组作品虽说画得相当精细,但除了衣服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系之外,其他倒真看不出太多联系。但不管怎样,这组二十四节气拟人手绘插画的养眼指数还是很高的。
这些作品都做得非常唯美,令人赏心悦目。有没有打动你呢喜欢的小可爱们动动手指点击关注和收藏吧!
如果有对插画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可来我们的插画学习交流扣qun的哦:721494583里面免费送整套系统的教程!
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
1.《云南古代物产大系》,主编,2005年度院级课题,100余万字,入选“社科文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该书先后历时5年之久,查阅省图书馆、院图书馆,及各地州县有关文献古籍300余种,在沿袭旧志编纂体例的过程中,又有编者新的观点和工作方法,是目前为止,云南地方古代物产史料收集最齐全、最详瞻的一部文献史料集,又富有创新价值,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2.院“八五”重点课题《云南史料选编》。完成62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3.院级重点项目《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独立承担《西徼水道》、《于役迤南记》、《云南温泉志》、《云南温泉志补》、《富良江源流考》等篇。13万字。此书选题精审,校对认真,前后历时4年之久,现已被许多从事云南古籍文献的同行所认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2003年获云南省第八届优秀图书二等奖。
4.《滇南碑传集点校》,三人合编。个人完成30万字,并承担全书90多万字的录入、统改工作。此书历时3年,对方树梅先生所辑明清以来有关云南各方面400多人500余篇人物传记、墓表、碑铭等均作了重新点校及补充,为后人了解滇人对滇境,乃至全国的贡献,提供了宝贵资料。此书与先已出版的《续滇南碑传集校补》合二为一,相互衔接。该书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出版资助,并被评为2003年度“云电杯”优秀著作三等奖。
5.《滇系》有关经济史料辑校,第二主编。个人完成15万字,同时负责录入、修改、统稿等具体工作。在校改过程中,对如何选题、课题最终应达到的效果、反映的水平、存在的具体困难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滇系·赋产》的史料特点及价值”论文一篇,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获2003年“云电杯”优秀论文三等奖。
6.《新纂云南通志》点校,2004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重点选题和骨干工程”,选题编号为2004099。全书140册,约700万字。内容较旧《志》文简而事详,条理井然,可谓云南方志集大成者。承担《名宦》、《物产》、《气象》、《天文》等22卷,约8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在整理点校“名宦传”过程中,对活跃在云南历史上的历代名宦、忠节、文苑、孝友等有了鲜活而系统的认知。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针对对云南有重要影响的人、事,注意采纳众书之说,详之以不遗后人;对有争议的人物,也博采众说,述之以供后人评判。“物产考”,则是对云南动、植物、矿物资源、盐井开发等的记载考辨。虽然,有些地方难免有不科学准确的记述,但瑕不掩瑜。该书不仅内容最为丰富,而且还注明史料来源,可使后学后用者按图索骥,寻找到所需原始史料。同时,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志书的文献记载,科学分析各时期云南物产发展演变状况,为开发西部、开发云南,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
7.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康熙《姚州志》、嘉庆《黑盐井志》点校,与云南省图书馆文献部合作课题,负责复点复校工作,完成7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8.2003年度院级课题万历《云南通志》点校,第二主编,承担卷三、四、九、十,20万字。承担全书录入、排版工作,并协助主持人刘景毛研究员对全书进行1-3校的校勘记修改工作。2004年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编号089。现入选“社科文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9.2007年度国家社科资金“西部项目”《云南道教碑刻辑录》,批准号:07XZJ005。负责承担志书中有关云南道教史料文献的辑录整理,及部分碑刻照片的录入工作,完成18万字。
10.美国洛克菲勒项目《云南跨境民族文献评述》,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及工作培训,独立承担云南境内跨境民族(14个)现存志书中文献史料的辑录整理,完成22万字,列入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计划。
传略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宗室,传见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所附。
刘向五世祖名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建汉后被封为楚王。其父刘德,仕昭、宣两朝,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刘向为刘德之次子,12岁以父荫为辇郎,20岁为谏大夫,以文学受宣帝信任。汉宣帝迷信神仙方术,刘向为讨好皇帝,献出家藏之刘安枕巾鸿宝苑秘方,言据之可炼出黄金。宣帝令典上方据之炼金,然费多而方不验,遂以铸伪黄金罪判刘向死刑。其兄刘安民交出封邑户口的一半,将其赎出,从此,刘向悉心钻研学问,被征到石渠阁讲论梁传,成为经学大师。重新步入仕途,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即位后,由于执掌朝政的萧望之、周堪的赏识,刘向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了辅政的要员。当时,外戚放纵,中官弄权,刘向于是多次上书论时政得失,得罪了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再次被捕下狱。不久,因地震等灾异而释出,任中郎。接着又因指使其外亲上书请求黜退弘恭、石显,而以奸诈罪第三次下狱,废为庶人。从此在家闲住十余年。仕途的挫折,使他对宦官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著疾谗适要救危世颂等作品,寻求挽救刘汉危机的良方。同时,他认真读书,学问更有长进。汉成帝即位,此时刘向由更生改名向,被召为中郎,迁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任,受诏领校五经秘籍,以主要精力从事书籍整理编目和学术著述。
当时,风俗奢*,赵皇后、卫婕妤等由微贱起家,越礼制。刘向认为,王教应该由内及外,从亲近者开始,于是从诗书中搜集贤妃贞妇和嬖孽乱亡的事迹,撰为列女传。又搜集历代人物事迹、兴亡经验等,撰成新序说苑等书,上奏皇帝。针对当时外戚王氏专权,他搜罗历代符瑞灾异之事,推演其迹象祸福之验,著为洪范五行传,说明王氏专权的危险。刘向建议汉成帝强宗室、防奢侈、夺外戚权。成帝心知刘向之忠,却无法实行。成帝几次想将刘向用为九卿,都被王凤或丞相御史所阻拦,刘向君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建平元年卒,享年72岁。
刘向有三子,长子傲,是易学教授,官至郡守;次子赐,九卿丞;少子歆,王莽时为国师公,在学术史上很著名,又是继刘向负责校书工作的学者。
影响刘向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书籍的整理编目上。
先秦时期,积累和流传了大量的文献典籍,秦始皇焚书,给文献典籍的保存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西汉王朝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书籍愈积愈多,到汉成帝时,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这些书籍,分散收藏,没有统一编目,而且大部分书籍篇章缺失,文字脱讹,内容差异重复,如果不加以整理校勘编目,将无法利用而自然泯灭。汉成帝是一位好经书今古览博的天子,他于河平三年下令谒者陈农到各地搜求遗书,同时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到一起,由刘向负责,组织一帮专家进行校书编书的工作。公元前6年,刘向去世,汉哀帝下令刘歆继续此事业。两年以后,经过刘向、刘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经过整理的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刘向、刘歆还写出了目录学著作别录七略,对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体讲,刘向、刘歆父子的贡献有三个方面:第一,刘氏父子的图书整理,为先秦古籍的保存、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章炳麟说:书布天下,功由仲尼,其后独有刘歆而已。微孔子,则学皆在官,民不知古,乃无定臬。然自秦皇以后,书复不布。汉兴,虽除挟书之禁,建元以还,百家尽黜明其得书之难也。向、歆理校雠之事,书既杀青,复可写,而书贾亦赁鬻焉。故后汉之初,王充游雒阳书肆,已见有卖书者。其后卿章句之儒,而见周官;康成草莱之氓,而窥史记,则书之传者,广矣。
第二,创造了系统的古籍整理方法,校雠、辨伪、考据等学问自此产生。刘向父子整理书籍的程序分四步。第一步,兼备众本,广搜异本。不仅将各官府藏书聚集到一起,还派人到民间搜集遗书,向学者和同僚征求个人著述和藏本,以及利用个人的藏书。这样,同一种书就掌握到几种异本,为校勘奠定了基础。第二步,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当时,同为一书,往往篇目不同,各有残缺。刘向等将各种书籍的篇章分出条理,去掉重复的部分,经过考订,再剔除伪托的部分,确定其篇目,合为一部比较完整的书。第三步,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根据选定的篇目,对其文句进行校订。
一人读经过校雠,发现和订正了许多古籍文字的脱讹衍误,使其错误大为减少。第四步,勘定书名,誊清新本。当时古籍同书异名者很多,还有的书名经长期流传出现讹误,因此,就需要对书名进行勘定。例如战国策之书名,就是刘向勘定的。经过勘定的书,最后抄缮于炙干过的竹简上,就作为定本保存了下来。刘向父子创造的这一套古籍整理方法,为后代学者所效法。
第三,开创了中国古代目录学。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目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每一本书编写叙录。即在每本书校订以后,刘向、刘歆就为该书写一个提要,著录其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作者事迹,归纳书的内容、性质,评论思想或史实是非,剖析学术源流,确定书的价值。这些书录,不仅使读者了解书的情况,还创造出做书目提要的科学方法,备受后代学者赞誉。二是将各书的叙录单独抄出,合为一书,名别录,形成第一部丛书综合提要,这是第二方面的内容。第三方面内容是七略,这是在别录的基础上,由刘歆进行进一步加工而形成的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全书将著录的图书分为六个大类,38种,603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着深远的影响。七略创造了书目的著录与考证述评相结合的目录形式,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余论评价历史人物,一般着重于政治、军事上的勋业。其实,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应重视历史人物在文化积累上的业绩。因为,政治、军事仅决定了一时一事之成败,而文化却造就了民族的性格,影响于千秋万世。刘向从事的古籍整理,成就了中华文化传继上的一项大工程,为公元以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们以中华悠久文明自豪的时候,不应忘记刘向所成就的学术的深刻价值。
1、《胡林翼集》,国家古籍整理“九五”重点规划项目,本人主持,共三人参加, 360万字,已结题。1999年由唐浩明任责任编辑,在岳麓书社出版。
2、《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论唐宋词创作旨趣之发展演变》,《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2、《论大历文坛由儒入佛思潮》,《文艺研究》1999年第5期。
3、《论苏词主气》,《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4、《苏词中的生命体验与超越》,《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
5、《论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之贡献》,《中国文学》1992年第2期。
6、《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派》,《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7、《论白石词人格情结与艺术表现》,《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8、《论义山诗之隔》,《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
9、《论义山诗之理事情》,《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10、《佛教禅宗与晚唐山水诗的关系》,《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4日。
11、《佛教与晚唐咏史诗》,《光明日报》2003年12月31日。
12、《思想·断制·才情》,《光明日报》2004年6月7日。
13、《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惟在兴趣”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31日。 14、《论陶谢王孟山水田园诗之异同》,《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
15、《关于佛教与晚唐山水诗的综合思考》,《求索》1987年第6期。
16、《论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人生情趣与美学意境》,《湖湘论坛》1988年第1期。
17、《道教与李白诗歌之想象艺术》,《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18、《袁枚〈随园诗话〉论“性灵”》,《湖湘论坛》1993年第6期。
19、《晚唐山林隐逸诗派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20、《佛性·童心·性灵》,《求索》1994年第1期。
21、《诗禅特质异同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2、《论诗禅审美体验之异同》,《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3、《说遮诠》,《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4、《论杜甫诗歌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船山学刊》1994年第1期。
25、《民本思想的历史溯源》,《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第3期。
26、《自力自救与贵在自得》,《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7、《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8、《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9、《姚合贾岛诗风成因初探》,《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0、《晚唐山林诗派的渊源与影响》,《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31、《晚唐山林隐逸诗派的师友承传关系略考》《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32、《论李贽童心说私心说与禅宗佛性论之异同》,《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
33、《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论王维佛理诗文中的般若学思想》,《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34、《谢灵运山水诗创作动因新论》,《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5、《从陶谢王孟看审美情志对山水诗意境的影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6、《贾岛姚合诗风成因新探》,《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7、《孤峭人格与荒寒境界——论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独特禅意》,《求索》2000年第2期。
38、《三学兼修话香山——白居易佛学修养初探》,《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39、《近代佛学的经世济民精神》,《湖湘论坛》2002年第1期。
40、《近代湖南著名学者王运与湖湘文化》,载《湖湘文化论坛》,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41、《陆机诗文创作与两晋诗风》,《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2、《谢灵运与宗炳佛学理论之异同及其成因》,《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3、《略论陆机诗文风格繁~之成因》,《求索》2003年第4期。
44、《魏晋南北朝中国佛学三大理论述评》,《船山学刊》2003年第2期。
45、《佛教果报理论与〈聊斋志异〉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1期。
46、《一行三昧禅与王维诗文》,《湖湘论坛》2004年第1期。
47、《48、《佛教三业理论与〈聊斋志异〉之伦理道德思想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谢灵运诗文与般若空观及涅i镁辰纭罚逗鲜Υ笱Пā004年第2期。
48、《佛教三业理论与〈聊斋志异〉之伦理道德思想》,《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9、《晚唐禅悦诗之成因与特点》,《求索》2004年第5期。
50、《论唐宋词与燕乐之关系》,《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51、《晚唐诗人玩物丧志及其成因初探》,《求索》2005年第2期,
52、《论许浑诗中的佛教“四苦”之叹》,《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三)其他报刊论文及文章从略。
本文2023-08-05 00:39: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