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年度基层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社区年度基层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第1张

社区年度基层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

 2015年,金芝里社区文化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基本导向,以打造“福满金芝”特色文化服务型社区为主题,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为宗旨,以社区文化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文化宣传和培养特色社区的方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社区发展之路。现将社区文化工作全年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金芝里社区深刻认识到社区文化工作是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城市基层文化形象的一项重要活动。为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社区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周密策划,精心部署,把文化工作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半年以来,我社区文化领导小组以打造“福满金芝”特色文化品牌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特色服务、文化产业、资料规范等方面的工作。

  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基层文化形象,社区周密策划,精心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社区综合运用网站、简报、信息、“福满金芝”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展板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地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及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地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调节了身心,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充分利用文化硬件基础设施,结合社区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和高度评价,极大地浓厚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情感,对构建和谐、温馨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以来我们开展了11场大型活动:一是1月15日,社区组织托养残疾人及青少年开展硬笔书法培训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陶冶了性情,加深托养残疾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更是提升其文化素养。二是2月11日,举办的“金芝迎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3月8日举办了三八妇女节“金芝巾帼”道德讲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辖区妇女过了一个健康、和谐、温馨、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四是4月21日,社区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文化志愿服务读书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五是5月4日金芝里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空竹队在甘肃省第四届空竹运动锦标赛上夺得优异成绩,捷报频传,振奋人心;5月29日下午,社区在户外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芝q我运动 我快乐”居民运动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六是6月4日,社区开展对残疾人托养绘画心理分析文化志愿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顾老师对托养对象开展绘画心理分析活动,切实丰富了残障朋友们的文化生活。6月16日,“活力金川百姓大舞台”---金芝里社区专场演出在文化广场拉开帷幕,精彩纷呈的节目演出不仅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也真正实现了让居民展示自我,愉悦心情,享受美好的文化生活。七是7月2日,以“忆党史、铭党恩、颂党情”为主题,在社区开展了党员专题系列文化志愿活动。7月26日,在社区小游园开展“聚焦健康服务百姓”送文化进社区慰问演出文化志愿活动。7月29日,社区文化志愿者工作分站联合XX区残联在四楼多功能厅共同举办了第二期“金芝百合”公益类残疾青年交友活动,确保文化生活惠及辖区各类群体。八是在辖区内开展了“金芝q绿芽”未成年人暑期文化实践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提升了未成年人文化素养。九是依托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开展了“中秋月q邻里情”为主题的特色文体活动,以文艺演出、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十是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了“祝福祖国”、“金芝q重阳”等具有节日特色、贴近居民生活的文体活动。十一是组织辖区残疾人及文化志愿者参观游览XX区博物馆、文昌园等文化古迹,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感受金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四、拓展思路,打造文体特色亮点

 (一)工作思路及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开展好“福满金芝”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社区探索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的文化工作基本思路。一个目标:即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和辖区单位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通过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文化活动阵地,实现共享共建,不断健全社区文化中心各功能室。二是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在环境、设备、人员、队伍、开放时间、活动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免费开放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坚持发挥优势,深入挖掘社区文艺团体,进一步打造“福满金芝”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

 (二)文体工作创特色

 1阵地建设促达标。进一步健全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优化文化工作环境,集中化布局,规范化运营。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和辖区居民特点,完善文化活动中心运营机制,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室。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社区依托“同心服务365”行动和党建“六抓”举措,实行轮班值守全天候开放文化中心所有功能室和活动室,针对辖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提供零距离、无盲点服务。

 2队伍建设提标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民的层次结构,深入了解居民文化需求,大力挖掘和培育业余文艺人才及书法、绘画、空竹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制作等各艺术领域带头人,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组建业余艺术团队5个,并积极为业余艺术团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慰问、演出、艺术品展览等各类活动。

 3文化服务升档次。结合全区“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的全面展开,坚持方便群众、就地演出的原则,以广场、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为舞台,在2015年,共组织社区干部职工和文艺团体为居民群众演出3次,播放**2场次。积极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4志愿活动上台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分站。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志愿者招募的专业性,在上半年的时间里,社区文化志愿者分站加强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积极做好文化志愿者招募推荐工作,共招募志愿者142人,组织文化志愿者指导居民群众日常的文化活动。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社区将立足实际,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把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做细、做实、做好,在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社区基层文化素养,使社区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万能的网友,你连“夏侯明杰”这个人都不知道?他和我都是同一个城市的,都是西安的,在我们这里有名气,刚才给你找了一下他的简介。去吧,看看下面答案是否让你满意。

夏侯明杰,出生于具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自幼生长于秦岭终南山下,儿时经常往返于山林村落之间。因终南山是千百年来无数圣贤隐居和修行的成道之地,故而经常会接触到各路隐士高人。

 

凭着从小耳濡目染,慢慢便受到了众多山林隐士的教化。“夏侯明杰”这个名字就是隐居终南山的一位精通《易经》的老者所赐,并且言传身。该老者认为儿时的他天资聪慧,便赐名“夏侯明杰”, 据说这位老者是唐代文学大家夏侯氏的后裔,其传承了夏侯家族的易学古籍。

 

因为从小受到我国的国学文化的熏陶和众多隐士高人的深谙教诲,幼年时的他便被中华国学文化深深吸引,尤其对《易经》最为痴迷。

 

在志愿当兵退伍回来后,顺应国家安置去了国企工作,这期间依然不断在研习《易经》,凭着从小对国学文化的热爱以及立志传承的初心,毅然从奋斗了10年的国企岗位主动辞职,全身心投入到研习《易经》之中,以期传播和发扬国学文化。

 

夏侯明杰,坚信“易学”是一门老祖宗留下来的科学,是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文化。凭着“不蒙骗,不迷信的原则;尊国学,讲科学的态度”,以专业的学术精神和自我历练,很快就受到了众多国学文化爱好者的推崇。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作为8家公司的风水顾问和国学圈内的特聘专师,多年来,他又潜心研读《大六壬》《玄空风水》《滴天髓》诸多国学经典,对命理学和风水学有着很深的理解与应用,擅长领域:八字命理、周易预测、家居风水选址、家居办公室风水,重大会议活动的择吉以及地理风水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以下内容:

1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3 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4 诗词歌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非常重要,作为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一,它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5 书法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6 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7 中医药: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整体观念,主张预防、调节、治疗疾病。

8 禅宗文化: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强调心灵的平静、应有、禅悟等。禅宗还产生了许多与美学和文学等相关的思想和艺术形式。

9 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许多习俗、节庆、民间传说和传统手工艺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0 古籍文化: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十三经、《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和生活方式。

12 笛子、琴、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和音乐形式。

13 中华民族的礼仪、道德及家庭观念等。

路北区图书馆2023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

兔年大吉喜气临,昂首摆尾迎春来。2023新春将至,为营造喜气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传统节日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春节期间,路北区图书馆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期待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与支持,以下为我馆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精彩预告:

一、“新年新朝气,诗中忆年俗”线上竞答全民阅读主题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1月18日-1月31日

活动内容:以诗词迎新春,文化过大年为主题,通过线上答题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激发全民阅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增强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营造祥和、欢乐、文明、健康、平安的新年氛围。

二、“日出新卯春暖兆福”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

活动时间:2023年1月19日

活动内容:携手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线上推出“日出新卯春暖兆福”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一起在典籍中体味中华民族丰富的年俗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皇家年俗主题新年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0日起至元宵节期间

活动内容:岁序更新,春风新意。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特别推出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担任主讲的系列微讲座“清宫档案里的新春盛事”,通过主题丰富的视频内容和生动有趣的互动话题,讲述明清宫廷的新春故事,与您共迎新春。

四、“庆兔年贺新禧”春节知识线上竞答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1日-1月31日

活动内容:为展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家国情怀,感受中国精神,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特组织了春节传统文化知识趣味竞答,一同回顾传统文化知识。

五、腊雪迎春——你应该知道的春节年俗展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2日

活动内容:本次展览依照时间进程,渐次展开春节这幅年俗长卷,在品味浓浓年味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春节民俗中滋养文化自信。

六、古籍中的楹联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3日-1月25日

活动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籍经典浩如烟海,中华古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穿越千年而来,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春节期间,线上展示多部国图优秀古籍著作,在阅读古籍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国图公开课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4日起

活动内容:携手国家图书馆,线上展示国图精品公开课共34场,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深入讲解包含戏曲、历史、民俗、名著经典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甘肃文化·丝绸之路的西陲孔道·河西走廊与河西四郡

(1) 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是甘肃境内丝绸之路交通网的汇集地,条条道路尽管有不同的走向及途经地区,但最终大多向一个方向靠拢,进入河西地区,成为一条主要通道,这与它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到敦煌,东西长约一千二百公里,南北宽一百至二百公里,像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的南面是著名的祁连山(又称河西南山),终年白雪皑皑,不易翻越,而祁连山以南地区,亦是崇山峻岭,道路艰难。走廊的北面则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又称河西北山),这些山的外面就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渺无人烟的区域。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全靠人走马行翻山越岭,穿过沙漠,都是极其艰险的。而中间则地势平坦,祁连山融化的雪水灌溉着土地,形成了一个水草丰美、可农可牧的区域。由于河西独特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自古以来东来西往的行人商队,大多都通过这条走廊,河西走廊成为一个天然的平坦通道。

(2) 丝绸之路重镇——河西四郡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河西走廊属匈奴领地,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等所属部落在这里游牧。前121年,浑邪王归降汉朝,汉朝 先后在河西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通称河西四郡。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通向西域的著名通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汇集地,中外贸易的中转站与贸易中心之一。

①河西都会凉州。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最南端,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门户。汉武帝时在武威置郡。武威郡城最初是由匈奴建筑的,匈奴称为盖臧城,汉代人讹称为姑臧。东汉时将武威郡治从汉时的今民勤县东北迁至姑臧,所以姑臧也称武威。曹魏时期,凉州刺史移驻这里,武威又称凉州。武威地扼河西走廊入口,地势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东西交往,中外贸易的重镇。西汉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后汉书·孔奋传》)。武威“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晋永嘉之乱后,凉州无大动乱,生产比较稳定,人民争逃凉州,成为豪富麇集之地。唐武则天时,郭元振令部下屯田,凉州“积军粮十余年,牛羊披野”(《张掖县志·仕宦》)。武威蚕桑业发达,盛产白绫,既是贡品,又是外销产品,运销西域诸国。由于武威等地的生产、贸易有很大发展,“通货羌胡,市日四合(一般为一日三集,此地一日四集),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汉书·孔奋传》)。贸易繁荣,武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大的贸易集散点。当时武威有许多外国商人异常活跃,远在咸海之滨的粟特国(隋唐时的康国)商人也不远万里来到武威进行商贸活动。“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居于大泽(咸海)……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魏书》卷一○二)。由于西域商人云集到武威,他们携带来大量的钱币,以致在南北朝时,武威通用西域的金银货币。唐代,武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交往的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军事、政治地位的重要,特别是当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北通突厥,南达吐谷浑、吐蕃等地,一些胡商长住这里从事转手贸易,武威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玄奘经过武威时,亲眼目睹了武威的繁盛,称赞“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开元、天宝年间,由于丝路畅通,武威贸易兴盛,唐代一些诗人也在他们的诗作中描述了武威的盛况。元稹在其《西凉伎》中写到:“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姿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天宝初,岑参曾在河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下任职,他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描述武威“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反映了武威的人口众多。当时人口已超过十万以上,其中有不少胡人留居凉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西凉伎》的诗歌,诗中曰:“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胡人的舞狮也称为“西凉伎”,李端《胡腾儿》诗中也谓:“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西凉乐,到隋唐时期的“西凉伎”、“凉州儿”,都是中原与西域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西凉”、“凉州”在当时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②“张国臂掖”的河西重镇张掖。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位于河西走廊中心,北部的居延及沿长城一线,是走廊中部抗击匈奴的主要军事支撑点。张掖之名意为“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汉武帝设张掖郡,以 得城为郡治( 得城原是匈奴 得王所居之地),所以 得城又叫张掖,位于今张掖城西北。十六国时,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401—439)就以张掖为都。西魏、北魏和北周时,这里又设甘州州治,所以又称甘州。唐末五代时,回鹘族在这里建立政权,被称为甘州回鹘。西夏时,甘州称为镇夷郡。元代在张掖设置甘肃路总管府、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明代一度曾是陕西行都司(辖河西各地)的治所。

张掖是古代河西丝绸之路交通线上的重要十字路口,东西有直通长安、中亚、西亚的丝绸大道;南北有从西宁、居延至北方蒙古的草原丝绸之路,这两条通道都以张掖为枢纽,在中西交往中起过重大作用。张掖又是我国早期民族交会的中心,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中亚昭武九姓国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张掖县西北的昭武(在今临泽县鸭暖、板桥乡一带),反映了张掖地区与中亚所固有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隋朝时,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市场,“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帝令矩护视”(《新唐书·裴矩传》)。大业五年(609)6月,隋炀帝亲到张掖,会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商人,中外贸易达到 。甘州回鹘建立政权后,张掖又成为西域回鹘商人进入中原的落脚点,甘州回鹘以张掖为基地,与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维护了丝路畅通。

张掖水源丰富,有河水、泉水、山谷水等多种水源灌溉万顷良田,是河西的主要农业区,也是重要牧区,自古有“金张掖”之美称。张掖稻米久享盛名,早在武则天时期,甘州刺史李汉通就在张掖屯田栽种水稻,黑河之畔的乌江大米,更是闻名遐迩,古今称道。因为盛产稻米,所以古甘州酒店擅长用米酿酒,有一种大米酿成的缸子酒,掺入黄酒、鸡汤,再截张掖泽边丛生的芦苇杆为筒,客人据管而吸,这种古老的酒和喝洒法被杜甫誉为“芦酒”(陈良《丝路史话》)。张掖水稻成为诗人歌颂的题材,明代郭绅《观刈稻诗》赞美道:“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据文献记载,古张掖城四周平畴绵延,阡陌交错,泉流映带,沼泽湾回,芦苇丛生,水草交横,池塘种植莲藕和养鱼。元代张掖人燕不花在他的《竹枝词》中描绘了张掖酷似江南的秀色景象:“湖头水满藕花香,夜深何处有鸣榔 郎来打鱼三更里,凌乱波光与月光。”张掖既是“张国臂掖”之地,也是景色秀美的鱼米之乡。

③河西保障之襟喉——酒泉。酒泉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是丝绸之路上的另一重镇。前121年,汉武帝设立酒泉郡,郡治在福禄。《河西旧事》曰:“福禄城,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十六国时,西凉迁都到这里,北魏时属敦煌管辖。隋初,将酒泉改为肃州,州治在福禄县,福禄又称肃州。隋末,福禄县又改为酒泉县。五代北宋时,是甘州回鹘的中心地区,西夏时为番和郡。酒泉是“诸夷入贡出师往来之道”,“戎羌通驿之途”,是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军事前哨之地,汉代对匈奴的几次用兵均出自酒泉。据说当年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来到这里,汉武帝赐酒为他庆功,因人多酒少,遂将酒注入泉内与将士共饮。现在酒泉城东泉湖公园内有一亭,亭侧有泉,即其地。酒泉是河西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晋代谢艾所筑福禄城现存一东城门楼,即现在的酒泉鼓楼。鼓楼四面题刻着“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说明了酒泉在中外交通中的重要地理位置。

明代是丝绸之路再度复兴繁荣的时期,酒泉在明代丝绸之路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酒泉是西方商贾荟聚之地,哈烈(在今阿富汗西北赫拉特一带)曾派使者和商贾多人经酒泉来到北京,当时许多西域商人、使臣都从肃州启程向东。自元朝以来还有许多撒马尔罕、喀什噶尔人在这里经商,娶妻生子,俨然土著。《明史·西域传》说:“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是居甘肃者尚多,诏守臣悉遣之。”酒泉是古代军事要地,也是交通西域诸国的重镇。

④华戎所交一都会——敦煌。敦煌是汉唐时期军事重镇和国际要邑,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三危山、鸣沙山在它的南面,北面是戈壁,中部是党河下游所冲积的一块平原。

中国古籍早就对敦煌有过记载,《尚书·禹贡》载,“黑水西河惟雍州”,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三二二解释古雍州条时将敦煌置于古雍州境内。我国许多远古神话传说中也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敦煌这个地区,如《淮南子·主术训》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尚书·舜典》载:“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李吉甫指出:“三危山在县(敦煌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即此山也。”(《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从这些记载来看,远古时代,敦煌就与中原地区有联系。到夏商周三代,敦煌属古瓜州范围,《禹贡·山水泽地篇》注曰:“杜林云,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

从战国到秦汉,活动在敦煌地区的主要是月氏、塞种、乌孙等民族,而月氏最为强大,到秦汉之际,活动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是月氏和乌孙。西汉初,匈奴强大,赶走乌孙、月氏,占据了河西。汉武帝即位后,抗击匈奴,河西走廊归入汉朝版图。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汉书·武帝纪》)。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要道,裴矩在《西域图记》中曾指出去西域的道路有三:北道、中道、南道,但每道都“发自敦煌”,因此他说:“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书·裴矩传》)唐代李吉甫解释“敦煌”二字:“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指出敦煌在中西交通及西汉边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咽喉”地区。

敦煌是东西方文明的荟萃之地,敦煌最先受到佛教传入的影响,成为我国早期佛教的中心之一。北魏初年,敦煌已布满佛教寺院,唐代达到极盛,佛教大寺至少有十六所,僧尼达九百余人(《敦煌资料》第一辑)。虔诚的信徒们不仅建寺院,挖洞窟,塑佛像,绘壁画,形成灿烂的敦煌佛教艺术。佛学高僧远在这里从事佛经的翻译,使敦煌成为我国早期佛典的翻译要地,留下了丰富的佛教典籍和其他古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这一切构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敦煌是历史上华戎交会一都城,也是今天闻名遐迩的敦煌学的诞生地。

一是更新了非遗保护的理念原则。增加了非遗保护应当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新理念、新原则。

二是创新了非遗传承传播与利用制度。在融入社区建设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社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加强社区传习展示场所建设,打造社区特色文化。鼓励、支持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志愿者协会等在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交流等活动;在融入国民教育方面,中、小学校应当依法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可以聘请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工作室,组织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或者课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和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在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鼓励、支持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科技、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入国家战略方面,鼓励、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有机融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在融入乡村振兴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城市建设相结合,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特色街区建设,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和研学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昆曲、中国书法、古琴艺术、中国剪纸等。

法律依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五十八条,总体上在保护原则、专家参与机制、融入社区建设、融入国民教育、交流合作、融入国家战略、融入乡村振兴、消费促进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新的政策法规和理念要求相衔接,同时将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定和推行。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艺术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古代称作“琴”,还有“丝桐”、“瑶琴”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_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_控带四时_经纬三才”。

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6、中国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京剧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这是一堵高大,坚固,连贯的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长城并非一堵墙,而是以长城为主体,结合众多城市、屏障、亭台、标志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是发生于谢京(今陕西西安)。

10、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1、回顾: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人们说只能从侧面看,为什么呢?2、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要买票不?带什么证件不?3、甘肃省博物馆开放时间4、兰州博物馆或甘肃博物馆都有什么东西5、兰州有哪些博物馆6、甘肃博物馆的运营现状回顾: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人们说只能从侧面看,为什么呢?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收藏 历史 文物、民族文物、近现代文物,以及古生物化石35万件,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对于文物甘肃博物馆我不懂,下面,就和我一起简单地看看吧!

甘肃省博物馆大门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所以,丝绸之路的内容是少不甘肃博物馆了的。

这是发现的恐龙化石。

看看这是什么恐龙甘肃博物馆

再来一张

真大呀!

甘肃也是红色的摇篮,当年的陕甘宁边区,所以,这方面的内容是少不了的。

红色主题

红色甘肃,看看。

陕甘宁边区首府,模型。

历史 的记忆。

当年住过的窑洞,这些都是情景再现,也就是模型。

丝绸之路,,,

认识他吗?

三彩马,非常出名的。

马踏飞燕,最最最出名的,来这里一定要看的,不过,要从侧面拍照,呵呵!

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要买票不?带什么证件不?

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临时性特别展览需要买票,基本陈列不需要买票,但需要到发票处领票参观。

参观时需要带个人有效证件,包括二代身份证、户口卡、军官证、港澳台通行证、护照(非中国公民)。

开放时间: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每星期二至星期日 9:00—17:00(16:0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

扩展资料

甘肃省博物馆参观须知

一、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每天上午限定1200 人次参观,下午800 人次。

二、团体观众必须提前预约。

三、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

四、请勿触摸展品。

五、请勿喧哗、玩耍嬉闹。

六、展区内禁止吸烟。

七、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禁止用三脚架固定拍照。

八、请不要在展区内拨打、接听手机。

九、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须有监护人陪伴参观,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须有人陪伴参观。

十、请保持馆内环境卫生的整洁,请不要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

十一、请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十二、所有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前广场,如需停车请到馆内停车场停放。

十三、服务收费项目如下:

1、临时性特别展览;

2、讲解费;

3、语音导览仪租用费;

4、停车费。

甘肃省博物馆官网—开放时间与参观须知

甘肃省博物馆开放时间

甘肃省博物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开放时间是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

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院内还有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整个展览大楼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2006年12月26日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

扩展资料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注意事项:

一、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同时给您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每天上午限定1200人次参观,下午800人次。

二、请持个人有效证件到发票处领票参观;团体观众必须提前预约。

三、请您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

四、请勿触摸展品。

五、请勿喧哗、玩耍嬉闹。

六、展区内禁止吸烟。

七、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禁止用三脚架固定拍照。

八、请不要在展区内拨打、接听手机。

九、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以及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者须有监护人陪伴参观,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须有人陪伴参观。

十、请保持馆内环境卫生的整洁,请不要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

十一、请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十二、所有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前广场,如需停车请到馆内停车场停放。

甘肃省博物馆官网-参观信息

甘肃省博物官网-甘博简介

兰州博物馆或甘肃博物馆都有什么东西

兰州博物馆:

馆舍介绍

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所在地原为白衣寺故址,据寺内清咸丰十年立《重修白衣寺塔记碑》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

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至今四百余年。

”白衣寺坐北朝南,有两进院落。

前院为白衣菩萨殿,塑白衣观音像,故名白衣寺。

殿东为伽蓝祠,西为土地祠,后院中有白衣寺塔。

白衣寺塔为实心砖塔,塔高约30米,塔基方形,为错牙式,长宽各约7米,高2.8米,四面刻有花卉图案。

塔身下部呈覆钵状,高8米。

正南塔基连接处有一佛龛,外嵌有对联一副,现已模糊不清,据民国时期报纸记载,对联为: 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恩。

题款是:太华道人崇祯辛未孟夏之吉 据考证,从题款来看,对联作者为明肃王朱识_,他崇尚道教,“太华真人”是他的号。

塔身上部呈八角形锥体,高约18.5米,有十二层密檐,每层的每一面都开有佛龛,内塑佛像,全塔共有96尊佛像,每层各角各挂风铃一个,全塔亦有96个风铃。

塔刹高约1米,形若宝瓶。

—般佛塔的层数多为奇数,而白衣寺塔却为偶数,在佛塔中极为少见。

1986年,在维修白衣寺塔时,在塔顶发现30多仆珍贵文物,其中以金丝、宝石的金莲玉雕观音钗和宝石鱼蓝观音钗尤为珍贵。

白衣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陈列

馆藏佛像

《兰州历史文物展》 以“弘扬兰州文物精华,展示百年兰州风情”为陈列宗旨,展出马家窑、齐家、辛店文化陶器,白衣寺塔藏文物,佛教造像,铜器,东汉明器等文物200余件,着重反映兰州远古先民所创造的古代文明,启迪人们对兰州黄河文明的认识和热爱。

《馆藏书画精品展》 共展出兰州地方书画名家作品37幅78件,展现了明清时期,独具地域特色的陇上书画的艺术魅力。

珍贵藏品

漩涡锯齿纹双耳彩陶鼓 泥质红陶。

器物上端为直筒状,下端向外撇呈大喇叭状,大喇叭口边缘有突出的六个乳钉。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

卷夔纹青铜簋 西周。

腹近似长方形,下有外撇的圈足。

有兽首双耳,兽首下部至腹底处又有双珥。

纹饰以卷体夔龙纹为主体纹饰,云雷纹衬底。

特色活动

经常举办诸如《民俗与传统——话说端午节》、《晚清民国时期兰州地区 书法家作品展》等展览,从多角度让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每年不定期举办藏品鉴定鉴赏活动,义务为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鉴定咨询服务。

甘肃省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我馆都有丰富的收藏。

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除了常规的实物展览外,为它们提供一种更为开放的展示方式,让久藏深闺的文物为广大群众所欣赏,让古老的中华历史文明为世界所了解,网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试图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建造一座流动的虚拟博物馆,在这里,凝固深厚历史将与流动的现代信息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这里,它将为你呈现甘肃省博物馆的另一种魅力。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

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泾川唐代大云寺的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

此外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馆内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

还有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闻名世界,影响巨大。

2006年,甘肃省博物馆新展览大楼维修完毕、落成开馆,新展览大楼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藏品库房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具有多种现代化设施,实现全方位影像服务,大幅屏幕和电视触摸屏能提供大量彩色图文信息,供观众任意选择。

同时开通的互联网国际网站,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等信息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

编辑本段主题展览

新馆建成后,根据甘肃省文物特点和优势,向社会推出“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三个常设主题展览,并在2007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甘肃彩陶”展厅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

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堆积,内容同豫、陕二省仰韶文化遗存相吻合,为解决仰韶文化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

“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是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其他临时展览

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陆续推出了《甘肃佛教金铜造像展》、《甘肃古代书法艺术展》、《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特别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甘肃精神》、《抗震救灾展》、《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野生动物——人类的自然遗产》、《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考古发现成果展》等主题鲜明、展品丰富、社会反响热烈的一系列展览,并根据社会与观众的需要举办了各种临时性展览。

此外,博物馆社会教育部门还组织博物馆志愿者开展“博物馆之友”活动,举办科普讲座,专家讲解,“送文物进校园、进军营”以及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历史沿革

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甘肃省科学教育馆

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

1950年,改称为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博物馆

兰州有哪些博物馆

兰州有20个博物馆,以下列举5个博物馆,分别是: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博物馆,“八办”纪念馆,榆中县博物馆,永登县博物馆。

1、甘肃省博物馆:

它位于兰州七里河区,是全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比如铜奔马,这是整个甘肃博物馆中最珍贵的文物,被放置在一个特殊而突出的位置。这是一匹铜舞动的马,俗称“踩云雀的马”。它被认为是中国旅游业的象征,其形象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被誉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2、兰州博物馆:

兰州博物馆藏品种类齐全,精品纷呈,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博单位。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52件,有国家二级文物78件,有国家三级文物682件。展览的宗旨是“弘扬兰州文物的精髓,展示百年的兰州风情”,其中马家窑,齐家,新店文化陶器,白衣寺塔藏文物,佛像,青铜器,东方等200余种文物。展出汉明瓷器,着重反映兰州古代祖先创造的古代文明,启发人们对兰州黄河文明的理解和热爱。

3、“八办”纪念馆:

纪念馆成立于1937年8月25日,并于1980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它是一栋普通的老式庭院建筑。这是兰州唯一基于旧址的革命纪念馆。1981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已经建立了二十多年,并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青年教育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选为国家百家“红色旅游经典风景区”和30家“红色旅游精品之路”之一。

4、榆中县博物馆:

榆中县博物馆于2008年5月免费向公众开放。馆藏各类文物322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87件,三级文物338件。榆中县博物馆于1987年与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合署办公。

5、永登县博物馆:

永登县博物馆成立于1990年12月。馆藏文物2897件,是地方综合博物馆。永登县博物馆的藏经收藏数量众多且种类繁多,这是珍贵的佛教经典。现有603个字母,总计4895卷,保存完好,外观美观,涵盖了中国佛教的大部分经典作品。

甘肃博物馆的运营现状

甘肃博物馆的运营现状是正常运营。甘肃省博物馆将于2022年8月16日(周二)起恢复开放,开馆时间9时至17时(16时30分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观众入馆需提前进行网上预约,并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测温、验绿码、查行程码、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参观时要保持1米距离并佩戴口罩。民众在甘肃省博物馆内参观。当日,闭馆两个月的甘肃省博物馆恢复开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据了解,市民入馆需提前进行实名预约,并经过身份识别、体温检测等可进馆参观。所以,甘肃博物馆的运营现状是正常运营。

社区年度基层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

社区年度基层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  2015年,金芝里社区文化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