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脊髓灰质炎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脊髓灰质炎简介,第1张

脊髓灰质炎为病症名。又称小儿麻痹症。系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祖国医学“痿证”范畴。病毒由消化道或呼吸道传入患者体内,主要侵害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即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acute anterior poliomyelitis),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广泛且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脊髓和脑干运动细胞受累,致所支配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为特征。尽管该病已存在多个世纪,至1840年Jacob Heine才做了明确描述,1890年Medin建立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因此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又称HeineMedin病。尽管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的积极推广其发病已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及居民点集中部,但在边远及不发达地区仍可发现,包括既往患者残留的后遗症等,均需治疗。

脊髓灰质炎的病理改变部位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少数病例可波及脑干及脑实质。本病的病毒侵袭的结果主要是不显性的亚临床感染,大约只有1%的人受感染后有临床表现,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好发于儿童,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出现不规则、不对称、无感觉障碍及无大小便失禁的弛缓性瘫痪,此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但其并非小儿所专有。

根据埃及木乃伊的尸骨推断,脊髓灰质炎在公元1400年以前即已存在。我国在明、清两代的医学记载中,可以看到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1908年Landsteiner与Popper首次将患者脊髓接种猴子成功获得感染。1949年Enders等成功地用人胚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加以传代。1953年Salk发现接种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可预防本病,并在1955年获得推广,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被誉为本世纪医学科学一大成就。1960年开始使用Sabin等发明的减毒活疫苗后,脊髓灰质炎在世界许多地区受到控制。

脊髓灰质炎,在古代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初起类似“温病”、“疫疠”,后期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则属于“痿证”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曰:“五脏有热,可使人病痿,盖炽热于内,形痿于外。”又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对热病致痿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均有所发挥。《诸病源候论》及《备急千金要方》有石膏汤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药证直诀》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等记载。明代《瘟疫明辨》云:“时疫初起腿胫痛酸者,太阳经脉之郁也。”“兼软者,俗名软脚瘟,往往一、二日死。”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之,突然患此证者少,多半由伤寒、瘟疫、痘疹、吐泻等证后,元气渐亏,面色青白,渐渐手足不动。”以上这些论述表明历代医家很早就对脊髓灰质炎有一定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近代中医对脊髓灰质炎的治疗,最早报道见于1954年。50年代中期,临床资料迅速增多,在治疗上,运用中药、针灸或针药并治多种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医药以挖掘传统方剂为主治疗本病,针灸创用了穴位 结扎疗法,对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纠正某种程度的畸形有较好效果。近10余年来,除运用上述方法外,还增加了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电排针、芒针透刺等法,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报道,本病初起(急性期)治疗效果较佳,用中药内服、外敷治愈率在80%以上,总有效率达100%。如病初失治或治疗不当,导致肢体麻痹或瘫痪则治疗效果较差,迁延越久,疗效越差。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基本治愈率为30%~40%,有效率90%以上。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止瘫痪或肌肉萎缩性残废的关键。

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现针刺可提高血中5HT、5HIAA含量,促进了5HT系统的代谢和加强生理功能调节,使局部组织血流通畅,促进组织代谢,提供了组织细胞需要的养料,加速废物的排泄,从而有利于患肢肌群功能的恢复。

详见百科词条:脊髓灰质炎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9:52:45 共347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顾氏医径》卷六 31 组成 32 主治 4 《准绳·幼科》卷六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袖珍》卷四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传信适用方》卷二 71 十全散的别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76 十全散的药理作用 77 十全散的临床应用 78 各家论述 7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十全散 十全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í quán sǎn

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21 组成

全蝎10个(约7分,漂净,去尾,炙),五倍子1两6钱(焙,研),腰黄3钱(水飞),当门子1钱,川山甲7片(约2钱,炙),蜈蚣7条(约1钱2分,去钳脚净,炙),蝉衣20个(约7分,去头足,焙脆),蟾酥1钱,冰片1钱,炒僵蚕2钱。

22 主治

痈毒色红者。

2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掺于万应膏上贴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瓷瓶收藏,勿令泄气。

3 《顾氏医径》卷六 31 组成

白蔹3两,白及3两,白芷3两,川乌3两,火消3两,生半夏3两,生南星3两,土贝母3两,白芥子3两,白附子3两。

32 主治

痈疡痰凝虚证,已溃不化,未溃不消。

4 《准绳·幼科》卷六 41 组成

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苦参5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硼砂3分,玄明粉3分,乳香1分,片脑少许(临时入)。

42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4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5厘吹喉。

4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51 组成

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苦参(各酒炒)1钱,玄胡索3分,硼砂2分,乳香(制)2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

52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5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喉。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袖珍》卷四 61 组成

大黄4两,麦糵1两2分,小茴香5钱,槟榔(头末)5钱,瞿麦5钱,扁蓄5钱,槐鹅3钱,血竭3钱。

62 主治

产后日久虚劳。

6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8钱,热酒调下,1服分作3次调服。看病人虚实用,天明取下血片,服白粥32日。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传信适用方》卷二 71 十全散的别名

十补汤、十全大补汤、十全饮、大补十全散、千金散、十全大补散、加味八珍汤

72 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白芍药、白茯苓、黄耆、川芎、干熟地黄、当归(去芦)、桂(去皮)、甘草(炒)各等分。

73 功效

温补气血。补诸虚不足,养荣卫三焦,五脏六腑,冲和清快。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生血气。助阳固卫。壮其元阳。

74 主治

气血两虚,虚劳潮热,面色(白光)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自汗盗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现用于各种贫血,慢性胃肠病,妇女月经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久嗽生寒热,似痨瘵。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下敛。遗精白浊,自汗盗汗;或内热、晡热、潮热、发热;或口干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胀,胁肋作痛;或脐腹阴冷,便溺余滴;或头颈时痛,眩晕目花:或心神不宁,寤而不寐;或形体不充,肢体作痛;或鼻吸气冷,气趋喘促。气血俱虚。牙齿肿痛,或口舌生疮,或恶毒发热,自汗盗汗,食少体倦;或寒热作渴,义痛眩晕,或似中风之状。杖疮,气血俱虚,肿痛不消,腐而不溃,溃而不敛;若怯弱之人,患处青肿而肉不坏,或溃而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干作渴而饮汤者。产后玉户不敛。坠胎及多产育伤血,或误服汗下克伐之药,以致血衰气乏而经不行者;又治归人冷劳。疹子,诸厥,诸痫。

75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6 药理作用

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炎症》(1986;4:405):十全大补汤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能明显促进特异性抗体生成。当用绵羊红细胞于体外一次免疫小鼠脾细胞后,发现脾脏溶血空斑数(PFC)明显增多,且与剂量有关。其热水浸出物按0.5、1.0、2.0g/kg剂量连续灌服7天,PFC分别增加20、40和80%,2.0g/kg即达最大效果。用绵羊红细胞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如在免疫前或免疫后给予,十全大补汤均可使PFC有所增加,于免疫前后连续给药,可使PFC增多7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方可促进抗体生成。②抗癌活性及对抗癌药作用的影响《汉方医学》(1986;4:13):十全大补汤具有抗癌活性,采用双重软琼脂培养基,以克降形成细胞检测法的研究表明,本方热水提取物与人乳癌细胞体外培养于37℃作用1小时,对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PgR均阳性的MCF7株及两种受体均阴性的ES791株克隆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时间延长两周,则可显著抑制两株细胞之克隆形成,于08~500μg/ml浓度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且以对ES791株为敏感,100μg/ml 浓度时癌细胞存活率约为40%,于500μg/ml时为17%,而对MCF7株于500mg/ml时存活率为40%,本方的作用较

补中益气汤力强,较小柴胡汤更强。

77 十全散的临床应用

1卒然晕倒:有一证。卒然晕倒,冷汗自出,气定复醒,不时举作,似乎中风,乃气虚阳衰之故,不可用治风治气之药。以十全大补汤主之。甚则加黑附子。

2疟疾:一人年近三十,形瘦淡紫,八月间病疟。予诊之,左脉颇和而快,右脉弱而无力。令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服之,觉胸膈痞闷,遂畏人参。更医作疟治,而疟或进或退,服截药病稍增。延至十月,复邀予诊,脉皆浮小而濡带数,右则尤近不足。曰:正气久虚,邪留不出,疟尚不止也,宜用十全大补汤减桂加芩倍参,服之渐愈。

3痿证:织造刘大监,病痿一年,欲求速效,人亦咸以旦暮效药应之。二月,予诊之,六脉细弱,血气大虚,用十全大补汤,药将百帖而能起矣。

4顽固性荨麻疹:顽固性荨麻疹迁延日久,屡治不愈,往往因体质虚弱,气血两亏之故,乃投益气补血之十全大补汤并加活血祛风止痒之药,治愈22例。

78 各家论述

1《元戎》:桂、芍药、甘草,小建中汤也;黄耆与此三物,即黄耆建中汤也;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也;川芎、芍药、当归、熟地黄四物汤也;以其气血俱衰,阴阳并弱,天得地之成数,故名曰十全散。

2《法律》:此方合黄耆建中汤、四君子汤、四物汤三方,共得十味,合天地之成数,名曰十全大补,以治气血俱衰,阴阳并弱之候,诚足贵也。但肉桂之辛热,未可为君。审其肾虚腰腹痛,少用肉桂;若营卫之虚,须少用桂枝调之,取为佐使可也。

3《古方选注》:四君、四物加黄耆、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耆维持柔气;肝为刚脏,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

4《成方便读》: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耆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非惟阳虚可遏,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无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属于阴,莫不生于春夏而杀于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阴亏损,欲成痨瘵等证,总宜以甘温之品收效。或虚之盛者,即炮姜、肉桂,亦可加于大队补药之中,自有神效。若仅以苦寒柔静,一切滋润之药,久久服之,不特阴不能生,而阳和生气,日渐衰亡,不至阳气同归于足不止耳。

79 附注

十补汤(《易简方》)、十全大补汤(《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十全饮(《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大补十全散(《元戎》)、千金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十全大补散(《准绳·类方》卷一)、加味八珍汤(《会约》卷十四)。按:本方改为九剂,名“十全大补丸”(见《麻疹全书》);改为膏剂,名“十全大补膏”(见《中药成人配本》)。

古籍中的十全散 《医学纲目》:[卷之四·阴阳脏腑部]治虚实法

,以此调治皆验,不热不冷,温而有补。〔海〕大补十全散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

《原要论》:虞氏麻疹治法

喉也。宜用甘桔汤,加元参、大力、连翘主之。更以十全散,若玉锁匙吹之,切不可妄用针刺出血也。甘桔汤甘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肠痛(余见肠)

上气。肠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肠痈。急宜服内补十全散等药。其它宜随证灸之。有老妪大肠中常若里急后重

《杂病广要》:[脏腑类]肠痈

三因》)肠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肠痈,急宜服内补十全散等药。(《资生》)夫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麻疹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铁弹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七 31 方名 32 铁弹丸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附注 4 《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各家论述 5 《儒门事亲》卷十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普济方》卷三七六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附注 7 《三因》卷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九 81 方名 82 铁弹丸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9 《普济方》卷—一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铁弹丸 1 拼音

tiě dàn wán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铁弹丸

21 处方

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30克 川乌头(炮,去皮、脐,为末)45克 麝香(细研)3克 五灵脂(酒浸,淘去砂石,晒干为末)120克

22 制法

先将乳香,没药子阴凉处细研,次入麝香,次入药末再研,滴水和丸,如弹子大。

23 功能主治

通经络,活血脉。治卒暴中风,神志昏愦,牙关紧急,目睛直视,手足瘈疭,口面歪斜,涎潮语塞,筋挛骨痛,瘫痪偏枯,或麻木不仁,或瘙痒无常,及打扑伤损,肢节疼痛。

2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与临卧时用薄荷酒磨化服。

25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3 《圣济总录》卷七 31 方名

铁弹丸

32 铁弹丸的别名

铁弹子丸

33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4两,五灵脂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狼毒半两,防风(去叉)2两,地龙(炒)2两,桂(去粗皮)1两半,虎骨(烧存性)1两,自然铜(煅,醋淬7遍)3两,乳香(研)半两,没药(研)3两半,麝香(研)3钱,龙脑(研)2钱,发灰半两,当归(切,焙)1两,芎藭1两,干蝎(去土沙)半两,海桐皮(锉)2两,天麻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34 主治

一切风。瘫缓卒中,(疒帬)麻;皮肤风毒,结聚肿痛;偏头痛,夹脑风;妇人血风攻注,四肢或痒或痛,心腹刺痛。

3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1丸分作4服,早、晚食后服;瘫缓风,生姜热酒化下;(疒帬)麻,薄荷酒送下;皮肤风毒,结聚肿痛,温酒送下;偏头痛,夹脑风,腊茶清送下;妇人血风攻注,四肢或痒或痛,心腹刺痛,当归酒送下。

36 制备方法

除研者外,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樱桃大。

37 附注

铁弹子丸(《普济方》卷一一四)。

4 《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 41 方名

铁弹丸

42 组成

乳香(别研)1两,没药(别研)1两,川乌头(炮,去皮尖脐,为末)1两半,麝香(细研)1钱,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晒干)4两(为末)。

43 功效

通经络,活血脉。

44 主治

卒暴中风,神志昏愦,牙关紧急,目睛直视,手足瘛疭,口面斜,涎潮语塞,筋攀骨痛,瘫痪偏枯,或麻木不仁,或瘙痒无常;及打扑伤损,肢节疼痛。

4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临卧以薄荷酒磨化下。

46 制备方法

先将乳香、没药于阴凉处为细末,次入麝香,次入药末再研,水为丸,如弹子大。

47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乳香气味辛微温,入手足少阴,没药气味苦平,入足阳明,皆能通瘀血,伸缩经络;五灵脂气味甘温,能通瘀行血,入足厥阴,川乌气味辛热,入足太阳少阴,风邪入骨者,非此不能达;再佐以麝香之走窜入窍,盖瘫痪之症,五脏无病,病在脉络,四肢麻痹不仁,表里之药俱不能却,非有毒通瘀辛香入络之品,不能直入病处。峻利之药而用丸剂者,亦缓攻之意也。

5 《儒门事亲》卷十二 51 方名

铁弹丸

52 组成

地龙(去土)1两,防风1两,白胶香1两,没药1两,木鳖(去皮)1两,草乌头(水浸,炮)1两,白芷1两,五灵脂1两,当归1两,细墨3钱,麝香(另研),乳香(另研)2钱,升麻2钱。

53 主治

中风稍缓。

5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酒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糯粥为丸,如弹子大。

6 《普济方》卷三七六 61 方名

铁弹丸

62 组成

五灵脂4两,川乌豆2两(去皮),生乌犀1两,乳香1两,没药1两,牛黄1钱,麝香1钱。

63 主治

一切惊痫。

6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牙咬破,荆芥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腊月、重午日井花水为丸,如弹子大。

66 附注

方中生乌犀、乳香、牛黄用量原缺。

7 《三因》卷二 71 方名

铁弹丸

72 组成

白附子1两,没药(别研)1两,虎胫骨(酒浸1宿,炙干)1两,全蝎1两,乌头(炮,去皮尖)1两,麻黄(不去节)1两,自然铜(烧存性,醋浸1宿)1两,白花蛇(酒浸)半两,辰砂(别研)1分,五灵脂1分,木鳖子20个(去皮,别研,不入罗),脑1分,麝1分(别研),乳香(柳木捶研)1分。

73 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风疾,无问远近。瘫痪中风,口眼斜,言语蹇涩,手足軃曳,难以称举,或发搐瘛,或如虫行,或失音不语,牙关紧急,脚不能行,身体顽麻,百节疼痛,精神不爽,头虚烦闷,夜卧不安,多涎,胸膈不利,口干眼涩,多困少力,如破伤风,身如角弓,口噤不开,作汗如油;及洗头风,脑重,眉梁骨痛,卒中不语迷闷;白癜风,遍身瘾疹,鼻多清涕,耳作蝉鸣;小儿惊风,天钓搐搦;妇人血风,手足烦热,夜多虚汗,头旋倒地。

7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用无灰酒1升浸1丸,分20服;伤风鼻塞,分30服,空心、临卧各1服;大风5丸可安。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8 《圣济总录》卷九 81 方名

铁弹丸

82 铁弹丸的别名

乌龙丸

83 组成

五灵脂、乌头(去皮脐并尖,并生用,各取净末)各等分。

84 主治

偏风,卒中风。中风肢体痹,顽疼少力。

85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每丸分4服,烂嚼温酒送下;吃10服后,1丸分2服;更10日后,1丸分4服。1月内必愈;如不吃酒,薄荷茶下亦得,然不如酒服。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新水为丸,如弹子大,生绢袋子内盛之,悬透风处。

87 附注

乌龙丸[《施圆端效方》引张君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四)]。

9 《普济方》卷—一五 91 方名

铁弹丸

92 组成

乳香2两,没药2两,木鳖子(取肉)2两,白附子2两,虎骨2两,麝香2钱,全蝎3两,麻黄(去根节)3两,草乌3两,自然铜1两3钱。

93 主治

风湿筋骨软弱瘫痪,一切风疾。

94 铁弹丸的用法用量

用酒化开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墨一锭磨汁为丸,1两作10丸。

古籍中的铁弹丸 《杂病广要》:[外因类]中风

之可也。(《医经会解》)善后诸方治一切瘫痪风,铁弹丸。乳香(以乳钵坐水盆中研)没药(各一两)五灵脂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四风缓(附痿证)]风缓证治

升以酒三升浸五日。空心服一盏,冷则暖之。铁骨丹、铁弹丸(方并见风类。)治诸风缓弛。其它用药,风类甚

《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

《医学纲目》。)高评事中风颇缓,张令涌之,后服铁弹丸,在《普济》加减方中。或问张曰∶君常笑人中风服

《儒门事亲》:[卷六风形]中风十七

高评事,中风稍缓,张令涌之;后服铁弹丸,在《普济》加减方中。或问张曰∶君常笑人中风,服铁弹丸,今自

《张氏医通》:[卷十四]膝痛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