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攻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景德镇攻略,第1张

景德镇攻略如下:

喜欢陶瓷的朋友可以去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汇集了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园林,可以了解并学习景德镇1800年制瓷的工艺和历史。

在景德镇,还有诱人的美食。但是景德镇人的饮食习惯一般喜辣,正餐中的许多菜式基本都放入辣椒调味。在街头巷尾或路边的小吃店你都可以点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吃到停不下来的冷粉,特有的经典小吃碱水粑,鲜嫩诱人的瓷泥煨鸡。

如果不想在路上耗时太久,可选择乘坐前往景德镇,目前只有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厦门6条航线,其他城市的游客可选择在其他城市进行转机。想要沿途观赏风景的游客,可选择乘坐火车前往,景德镇只有一个火车站,皖赣线上的列车均经停景德镇站。

地方特产

1、苦槠豆腐

是瑶里高山上苦槠子为原料制作,另外有苦槠粉丝、苦槠粉皮、橡子豆腐、橡子粉丝、橡子粉皮、葛粉条等。

2、清明粑

清明节的时候,景德镇的人们也会做这种粑,这时候人们称它为清明粑,是清明节的必吃的东西之一。将青艾、草汁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馅甜咸均可。咸的是包猪肉末、榨菜末、鲜笋末,甜的一般包芝麻。

3、炒米粉

景德镇人会把粉拿来炒,和凉拌的粉不同,它是排粉。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因为米粉韧性很高,久炒不碎、韧而不硬。

4、冷粉

冷粉又叫凉拌的粉,制作时将米粉放在锅里煮开,捞起加以葱姜蒜辣椒等调料拌匀,还有香料、芝麻油等。

-景德镇市

分享一个简易自制苦槠豆腐的做法。

自制苦槠豆腐

苦槠豆腐的用料:苦槠子若干,清水若干

做法步骤一:苦槠子水中浸泡数日,隔两天换水一次。

步骤二:捞出苦槠子晒干到开裂。

步骤三:剥壳留果肉

步骤四:加水浸泡苦槠子果肉半天后用料理机打磨成浆。

步骤五:苦槠子浆汁静放分层

步骤六:倒去上层**清水,再加入清水静放,分层后再倒去上层**清水(重复此步骤2-3次是为了减少苦槠汁的苦涩味)

步骤七:锅内清水烧开,缓缓倒入沉淀几次后的苦槠浆汁。

步骤八:边倒苦槠浆汁边搅拌

步骤九:搅拌好的浆汁盛入容器冷却

步骤十:冷却置放一夜,倒出容器中的成型的苦槠豆腐。

这样简单的苦槠豆腐就制作完成了,制作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能清热润燥,利尿解毒,苦槠豆腐的吃法也有众多种:可小炒可凉拌可砂锅清闷可番茄红烧等等~

你说的应该叫苦槠豆腐,是一道纯野生、原生态加工的绿色食品。

苦槠豆腐是中国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传统的名吃。苦槠豆腐来自苦槠树的果实的苦槠子,一个个头挺小的带有深棕黑色硬壳的圆形小果实。初冬时分苦槠子从树上脱落,人们要非常仔细的搜罗这些果实,得到果实之后要经过暴晒(晒裂壳取果肉)、浸泡(12小时)、磨浆(当地人称苦豆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在一缸一缸清水中浸泡轻飘……最后才得到这特殊的苦槠豆腐。制作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原始加工的苦槠豆腐会略有涩味。通过改进过滤、沉淀等工艺,提高去渣率,则能去除涩味且更有弹性、不易碎。比较有名的有人民日报和中央卫视报道过的安徽省石台县余节高苦槠豆腐,被评为“石台县十大特色美食”。

蝗灾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自然灾害了,漫天的蝗虫过境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寸草不生,危害性极大,即便是现代社会,一旦遭遇大规模蝗灾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更不要说古代人了。蝗灾不仅现代有,在古代也有很多,但是我国似乎很少遇到灾难性的蝗灾,这是为什么?我国古代历史上有没有一些关于蝗灾的记载?历史上发生过的蝗灾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1历史上记载的蝗灾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数字分布,非常合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规律。

表明蝗虫是在4至9月(农历)间最猖獗,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阳历)为蝗患最紧要时期。

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笔者对周尧《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的重新统计结果,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该书印刷有误,统计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对于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很科学的见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后,纸张及印刷条件改善,蝗灾的记载便较详细,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2我国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中国人古代是农业民族,自然对蝗灾恨之入骨,对于如何防蝗也是绞尽脑汁,自宋朝以后,对蝗灾有了较科学化的认知,并总结一些灭蝗的方法,如:鸣金驱赶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掘种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抄掠法等。明末清初有大量的防蝗书籍,陈芳生有《捕蝗考》,分备荒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江苏泰州人彭寿山撰《留云阁捕蝗记》,浙江鄞县人陈仅撰《捕蝗汇编》,江苏无锡人顾彦撰《治蝗全法》分土民治蝗法、官司治蝗法、前人称说和救荒事宜四部分。

经典动画片《黑猫警长》中也出现过灭蝗的情节,动画片中展现地螳螂灭蝗也是一种可行的生物防治办法,所以在中国古代,螳螂属于益虫。

但,这些方法是不能根除蝗灾的,只能是迎战蝗灾,日本学者道家信道将中国治蝗史分为四期,古代靠祈祷,中古开始有方法,近代方法不科学,现代是科学驱除法的年代。清代则属近代时期。

最常见的迎战方法是什么呢?自然是最简单的捕杀了,考虑到效率,大部分是用火攻或者驱赶家禽前去迎击,比如道光四年旱蝗,官民协捕,且焚且瘗,寻有群鸦及虾蟆争食之,殆尽,禾苗获全。

可是,蝗灾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呢?,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一方面,干旱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使得蝗虫大量繁殖;而另一方面,干旱使草地稀少,蝗虫生存空间变小且密集。当密度达临界点,血清素会引发蝗虫群聚,由独居绿色转群居褐色,集体迁徙寻求新的食物来源,这边造成的蝗灾。

中国古代虫神庙(传说刘猛将军能驱蝗,有求必应。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遇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或请刘猛将军施展威风,灭蝗虫)分布地点,基本反映了古代蝗灾分布地,可见较为干旱的北方地区居多。

20世纪开始,由于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科学家开始对蝗灾进行了更深刻的研究,而建国后,新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利益,深入指导农业生产,大规模的药剂防治蝗虫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全面弄清蝗灾发生规律,当时不少学者对蝗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1952年初,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马世骏接受了一项任务:解决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蝗灾问题。他和他的团队们,通过实地考察、定点观察、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次因是社会不稳定及贫穷落后;明确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一方面通过化学方法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通过综合防治,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在中国大地基本得到防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蝗灾发生率也下降了很多。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加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蝗灾死灰复燃。

也就是说,我国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蝗灾阴影,与蝗虫的斗争仍然在继续,2001年,政府在山东、河北、新疆三个重灾区,投资修建了三个现代化的治蝗机场(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效果大,但成本也很高),现在每年基本在传统的黄泛区和草原地区仍然会有蝗灾,不过由于政府由能力应对,所以基本不会造成大量损失,所以城市居民很难从新闻看到相关报道,应该这压根不算个事儿了。可以认为,我国已经基本能控制危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蝗灾了,蝗灾基本可以算绝迹了,已经无法对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3靠吃真能解决蝗灾?

在塑料大棚里养殖蝗虫,要做好防护工作,最好在养殖基地的周边饲养一些鸡和鸭,它们会把逃逸出来的蝗虫捕食干净。在自然界,蝗虫也是有天敌的,蝗虫的天敌主要就是青蛙和鸟类。农田当中少量的蝗虫,并不会对庄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蝗虫和蝗灾是两回事儿,靠吃的办法解决蝗灾,是现代人天真、浪漫的想法。

蝗灾作为一种灾害,现在已经消失了,但是,小范围的蝗灾依然有,即使是发生小范围的蝗灾,也不会形成灾害,因为我们现在有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蝗虫会造成粮食减产,但不会形成灾害,正如现在的水灾和旱灾一样,小范围内存在,但是不足以形成大的灾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整个社会应对这些传统的灾害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21世纪的地球上,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不会出现蝗灾这样的传统的灾害的。

使用农药灭蝗,蝗虫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呢?蝗虫与细菌是不同的,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生物的繁殖速度快,意味着进化速度就快,人们频繁地使用抗生素,细菌会变异,形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但是,蝗虫、老鼠毕竟是多细胞动物,繁殖和变异的速度相对于细菌来说是非常缓慢的,只要人类合理使用杀虫剂、灭鼠药,昆虫和老鼠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现在没有蝗灾了,是因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因,与蝗虫是不是成为了一道美食无关。事实上,养殖蝗虫,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蝗虫逃逸。人类靠吃的办法,是解决不了蝗灾的,除非遇到了白鸟数千万、野禽群飞蔽空的情况,才能够依靠天然的食物链的办法解决蝗灾。

槠子和苦槠子的区别在于味道。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槠树,生于向阳干旱处,为本属较耐寒的种类。寿命非常长,树干高耸,枝叶茂密,四季常绿,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分布在长江沿线,号称标志长江南北地区的分界树。槠树有甜槠和苦槠之分,槠子是没有味道的,而苦槠子即苦槠,是苦的,槠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苦槠子豆腐的正确做法步骤

苦槠,为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乔木,生长十多年才结果,壳斗全包果顶微出,卵圆形或扁球形,具纵纹,果脐大,1厘米左右或不及12厘米,革质,下面略带淡灰色,有锯齿,略带苦味,用碱水浸泡4~5天,苦味就会除掉,农家人常用来磨成浆打豆腐食用,山区人还经常用苦槠子打豆腐当野生绿色蔬菜吃。其实用苦槠子打豆腐营养价值较高,植物纤维、蛋白质丰富,适宜一般人群食用,可用于豆制品一类。另外苦槠树,材质坚硬,适宜用来制作器具,还可烧炭烤火之用。

选子与浸子

选子:每逢10~11月到苦槠树的树下拣取,把外壳用小刀剥掉,从而成为白色两片,为浸种做好准备。

浸子:子剥后用清水搓洗1~2次淘净,然后放入玻璃杯里浸泡,历时4~5天,浸泡时加5克食用碱,加水后水面高出种子3~4倍,当浸泡水变深色时换用新鲜水加碱浸泡,直至水稍清为止,这才把苦味除掉。浸泡时要注意水是否浑浊,如浑浊就要淘洗换水1~2次。

用粉碎机打浆

当种子浸好后采用粉碎机打浆,先把种子倒入机内,加水离机口3~4厘米处,拧紧盖子,插电开机打第一次浆,如机器功率好,一次性可打好浆,如功率小便需要打两次。浆打好后用布袋过滤,一般打2次后没有什么渣滓。可直接倒入锅里烧煮。如果是一次性粉碎机打浆,要与白豆腐打浆方法一样进行。

烧煮豆浆

当豆浆磨好过滤后,倒入锅内,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中火边搅拌边加水,边烧火,等锅里的苦槠豆浆沸腾时加少量食碱一起搅拌,已经渐成微红色的胶液,这时必须趁热用勺把胶液舀入干净盆内冷却;1~2小时后,盆内苦槠豆腐便凝成块状,用刀划成几块,便成为久已闻名的“苦槠豆腐”。

Tips 小贴士

如何烹调苦槠豆腐:要使苦槠豆腐吃起来不苦,在烹调时,除放适量油盐外,可采用酸辣椒加少量醋,并加生姜和大蒜烧炒,吃起来味道鲜美可口,无苦味。

苦槠豆腐是一种煲汤的好食料,放少量醋和酸辣椒,加些葱姜,吃起来香气扑鼻,味道宜人。

500克苦槠子经过磨浆加工,可制作1750克苦槠豆腐。

景德镇攻略

景德镇攻略如下:喜欢陶瓷的朋友可以去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汇集了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园林,可以了解并学习景德镇1800年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