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5收藏

牛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中药名·牛黄 51 拉丁名 52 英文名 53 牛黄的别名 54 来源及产地 55 性味归经 56 功能主治 57 牛黄的用法用量 58 使用注意 59 化学成分 510 牛黄的药理作用 511 牛黄的药典标准 5111 品名 5112 来源 5113 性状 5114 鉴别 5115 检查 51151 水分 51152 总灰分 51153 游离胆红素 5116 含量测定 51161 胆酸 51162 胆红素 51163 标准曲线的制备 51164 测定法 5117 性味与归经 5118 功能与主治 5119 用法与用量 51110 注意 51111 贮藏 51112 出处 6 病证名·牛黄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牛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牛黄的中成药 3 牛黄相关药物 4 治疗牛黄的穴位 5 古籍中的牛黄 牛黄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niú huáng

2 英文参考

bezoar,calculus bovis [朗道汉英字典]

bezoar,bezoar bov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ezoar orienta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lculus bov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iental bezoa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lculus Bov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ezoa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牛黄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09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g(人工牛黄) 丸 056 中成药部分 110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0g(人工牛黄) 瓶 47 中成药部分 111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40g(人工牛黄) 瓶 62 中成药部分 112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60g(人工牛黄) 瓶 9 中成药部分 11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3片,一日2~3次的品规) 11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53 中成药部分 11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69 中成药部分 11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78 中成药部分 11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86 中成药部分 11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 中成药部分 11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5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3 中成药部分 12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4 中成药部分 12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5 中成药部分 12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12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 中成药部分 12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 中成药部分 12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2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7 中成药部分 12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9 中成药部分 12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5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1 中成药部分 12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8 中成药部分 13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13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6 中成药部分 13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 中成药部分 13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94 中成药部分 13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095 中成药部分 13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13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13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8 中成药部分 13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2 中成药部分 13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7 中成药部分 14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4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14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14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3 中成药部分 14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4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87 中成药部分 14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4 中成药部分 147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5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8 中成药部分 △ 148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32 中成药部分 149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50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151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36粒(人工牛黄) 盒(瓶) 96 中成药部分 152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4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67 中成药部分 153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62 中成药部分 △ 154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2 中成药部分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丸 063 中成药部分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袋 066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袋 095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袋 11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16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4片,一日2次的品规) 16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163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 中成药部分 164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65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9 中成药部分 166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54 中成药部分 167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 中成药部分 168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5 中成药部分 169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170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7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9 中成药部分 17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7 中成药部分 173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89 中成药部分 △ 174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97 中成药部分 353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丸 99 中成药部分 354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15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丸 521 中成药部分 355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体外培育牛黄) 丸 80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牛黄:1中药名;2病证名。

5 中药名·牛黄

牛黄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1 拉丁名

Calculus Bov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2 英文名

bezoar(《中医药学名词(2004)》)

53 牛黄的别名

西黄[1]

54 来源及产地

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胆囊中的结石[1]。全国各地均产,以西北、西南、东北等地较多[1]。

55 性味归经

苦、甘,凉[1]。入心、肝经[1]。

56 功能主治

牛黄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的功效[1]。

①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热痰壅盛[1]。

②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毒[1]。

牛黄为眼科常用平肝熄风药,具有化痰开窍,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肝胆火炽,痰火升扰,阻塞目窍,闭塞玄府所致的绿风内障,头眼剧痛,瞳散视昏。常与羚羊角、麝香、僵蚕等同用,如熄风丸。

57 牛黄的用法用量

研末服:015~045g[1]。一般多入丸、散用[1]。外用:研末敷患处[1]。

58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1]。

59 化学成分

本品含胆酸、去氧胆酸、胆甾醇、胆红素、卵磷脂、维生素D等[1]。

510 药理作用

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 肠蠕动,起通便作用[1]。又含两种酸性肽类成分,能收缩平滑肌,包括胆囊平滑肌及胆道口括约肌,并能防止毒物对肝脏的损害[1]。去氧胆酸有镇静、抗惊厥及利胆作用[1]。牛黄小剂量有抗贫血作用及某些强心作用[1]。牛黄具抗肿瘤作用[1]。

511 牛黄的药典标准 5111 品名

牛黄

Niuhuang

BOVIS CALCULUS

5112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h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5113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包,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5114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久置后变绿色。

(3)取本品粉末l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粉末lOmg,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115 检查 51151 水分

不得过90%(附录ⅨH第一法)。

511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K)。

51153 游离胆红素

取本品粉末l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30ml,微温,放冷,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45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70。

5116 含量测定 51161 胆酸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l0ml,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加稀盐酸19ml,调节pH值至酸性,用乙酸乙酯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乙酸乙酯液均用同一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脱脂棉滤过,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l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一乙酸丁酯一冰醋酸一甲酸(8:4:2:1)为展开剂,展至14~17 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As380nm,k65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05)不得少于40%。

51162 胆红素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胆红素对照品l0mg,精密称定,置l00ml棕色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胆红素l0μg),

5116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乙醇补至90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对氨基苯磺酸01g,加盐酸15ml与水适量使成100ml;乙液:取亚硝酸钠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内保存。用时取甲液10ml与乙液03ml,混匀)1ml,摇匀,在15~20℃暗处放置1小时,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3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1164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1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一乙醇(7:3)混合溶液60ml、盐酸1滴,摇匀,置水浴中加热回流约30分钟,放冷,转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补至90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胆红素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合胆红素(C33H36N406)不得少于350%。

5117 性味与归经

甘,凉。归心、肝经。

5118 功能与主治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5119 用法与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51110 注意

孕妇慎用。

51111 贮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51112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病证名·牛黄

牛黄为病证名[1]。三十六黄之一[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噍,不多言语,或如牛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治用点烙法,内服犀角散等方[1]。

参见黄疸:黄疸为病名[3]。古代亦称黄瘅[3]。主要表现为目黄、皮肤黄、小便黄[3]。《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认为其发病多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所致;也有因寒湿在里不解所引起者[3]。本病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3]。《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3]。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3]。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3]。

7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狂病的病因病机 41 痰火扰神 42 火盛伤阴 43 气血瘀滞 5 癫与狂的异同及转化 6 狂病的辨证治疗 61 痰火上扰/痰火扰神 611 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痰火上扰型狂证的方药治疗 615 痰火上扰型狂证的针灸治疗 616 痰火上扰型狂证的饮食疗法 6161 推荐食材 6162 推荐食疗方 62 痰热瘀结 621 症状 622 证候分析 623 治法 624 饮食疗法 6241 推荐食材 6242 推荐食疗方 63 火盛伤阴 631 症状 632 证候分析 633 治法 634 火盛伤阴型狂证的方药治疗 635 火盛伤阴型狂证的针灸治疗 636 火盛伤阴型狂证的饮食疗法 6361 推荐食材 6362 推荐食疗方 64 气血瘀滞 641 症状 642 证候分析 643 治法 644 气血瘀滞型狂证的针灸治疗 65 瘀血阻窍 66 肝火发狂 67 阴虚火旺 68 心肾不交 69 阴狂 610 阳狂 7 癫狂的其他疗法 71 针灸对症治疗 72 电针疗法 721 方一 722 方二 73 穴位注射法 8 医案 9 文献摘录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狂证的穴位 2 治疗狂证的方剂 3 治疗狂证的中成药 4 狂证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狂病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狂病 已经自动替换为 狂证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kuá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manic psychosi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狂(manic psychosis[1][2])为病名[3]。是指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2][5]。即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3]。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妄见妄闻,妄自尊大,妄走不止,日夜无休等[3]。脉弦滑数或沉紧而实等[3]。癫与狂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6]。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6][5][2][4]。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6]。本证多见于青壮年[6]。

针灸治疗狂证有较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防止自杀及伤人毁物[5]。本病易复发,应在病证缓解后连续治疗,以巩固疗效[5]。

狂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5]。可见于狂躁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病等[3]。

4 狂证的病因病机

狂证的发生多由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逆乱,阴阳失调,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狂证也有因瘀血内阻所致者。[5]

41 痰火扰神

五志过极则化火,火热不得宣泄,炼液成痰;或肝火犯胃,津液被灼为痰,最终结成痰火;或痰湿积久,郁而化火,形成痰火,痰火上逆,心窍闭塞,发为狂证。[5]

42 火盛伤阴

狂证日久,灼伤津液,火邪盛则炼液成痰,阴不足则心火独炽,扰乱心神,而成狂证。[5]

43 气血瘀滞

情志不舒,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于元神之府,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而发为狂证。[5]

5 癫与狂的异同及转化

癫属阴,多偏于虚,患者多静默、精神抑郁、静默痴呆,多疑妄想,语无伦次,悲喜无常;狂属阳,多偏于实,患者多躁动、精神亢奋,狂躁好动,毁物打骂,弃衣裸体,喧扰不宁[7][8]。

癫与狂,均属精神失常,这是共同特征[6]。但癫者静,狂者动;癫者多喜,狂者多怒[6]。痫证平素如常人,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6]。

二者在病理上有一定联系,临床上可互为转化[7]。癫病经久,痰郁化火,可以出现狂病;狂证延久,正气不足,亦可出现癫证[8]。

6 狂证的辨证治疗

癫狂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火,阴阳失调。其病变在肝胆心脾。临床首应区分癫证与狂病之不同。癫证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喃喃自语。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化痰开窍,及养血安神,补养心脾为主。狂病表现为喧扰打骂,狂躁不宁。治疗当以镇心祛痰,清肝泻火,或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为主。二者在临床上表现有所不同,但是又不能截然分开,癫证可以转化为狂病,狂病日久往往又多转为癫证。故癫狂病在初发病时多属实证,宜以清热涤痰,疏肝理气,或者以安神定志为主。如病情久久不愈,正气渐衰,应根据气血阴阳亏损的不同,予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等法以调理之。如有瘀血内阻,又当活血化瘀。

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精神亢奋、躁扰喧狂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5]。

61 痰火上扰/痰火扰神

狂证·痰火扰神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2])是指火热与痰浊交结,闭扰心神,以发病初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发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毁物伤人,气力愈常,不食不眠,舌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11 症状

病起急骤,平素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或哭笑无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象弦大滑数[6][10]。

612 证候分析

五志化火,炼液化痰,上扰清窍,扰乱心神[10]:

暴怒伤肝,肝火暴张,鼓动阳明痰热,上扰神明,故性情急躁,头痛失眠。蒙闭清窍,则狂乱无知,骂詈不避亲疏。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气力逾常。肝火暴盛,上扰清窍,故头痛,面红,目赤。舌绛苔黄,脉弦大滑数,均属痰火壅盛,阳气独盛之象。火属阳,阳主动,故发病急剧,狂暴不休。[6]

613 治法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6]。

614 痰火上扰型狂病的方药治疗

[6]

以生铁落饮[备注]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石菖蒲、连翘、茯苓、茯神、玄参、钩藤、丹参、辰砂、生铁落为主方。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星、贝母、橘红等清涤痰浊;菖蒲、远志、茯神、辰砂宣窍安神;二冬、玄参、连翘养阴清热。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备注]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泻火逐痰,再用安官牛黄丸[备注]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清心开窍。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备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青黛、芦荟、木香、麝香泻肝清火。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

如属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备注]加减承气汤(验方):大黄、风化硝、枳实、礞石、皂角、猪胆汁、醋以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则加石膏、知母以清热。甚者酌用龙虎丸[备注]龙虎丸(验方):牛黄、巴豆霜、辰砂、砒石以劫夺痰火。但本方服后,往往吐泻交作,只可暂用,不可多服,以免损伤肠胃。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合朱砂安神丸[备注]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黄连、朱砂、生地黄、归身、炙甘草,以化痰安神。若火势渐衰而痰浊留恋,神志不清,其状如癫,即可按癫证论治。

615 痰火上扰型狂病的针灸治疗

[5]

选穴:以督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水沟、太冲、劳宫、丰隆、上脘。

随证配穴:便秘者,加支沟、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水沟、劳宫开窍醒神。丰隆、上脘清化痰热。太冲清泻肝胆之热。

616 痰火上扰型狂病的饮食疗法 6161 推荐食材

竹沥、菊花、粳米、荸荠、菠菜、芹菜、茼蒿、银耳等[10]。

6162 推荐食疗方

[10]

1.竹沥茶(《家庭实用药茶》):鲜橘皮30g,鲜竹沥30mL。将鲜橘皮切成细丝,放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后去渣取汁,兑入竹沥,代茶饮用。

2.草决明海带汤(《饮食疗法》):海带20g,草决明10g,加清水2碗,煮至1碗,去渣饮汤。

3.竹叶瓜萎粥(《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将瓜蒌20g置砂锅中,加入清水500mL,加热煮沸,沸后20分钟加入淡竹叶30g,继续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100g成粥,放入适量砂糖即成,冷却后顿服。

62 痰热瘀结

狂证·痰热瘀结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binding of phlegmheat and static blood[2])是指痰浊热瘀,内结心神,以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言语错乱,行为怪异,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舌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21 症状

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多言无序,恼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恩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或涩[10]。

622 证候分析

气郁痰结,血气凝滞,痰热互结,神窍被扰[10]。

623 治法

豁痰化瘀,调畅气血[10]。

624 饮食疗法 6241 推荐食材

高粱米、莱菔、丝瓜、冬瓜、平菇、桃子、山楂、猕猴桃、白萝卜等[10]。

6242 推荐食疗方

[10]

1.葛根丹参茶(《食物中药与便方》):葛根15g,丹参18g,茯苓9g,甘草6g,上四味药加至10倍量,研成粗末,每次取40g,放保温瓶中,冲入半瓶沸水,加盖焖2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2.海蜇荸荠汤(《家庭食疗手册》):将陈海蜇200g开水洗净去杂质,切成小块,荸荠200g洗净,切片,放砂锅内煮汤三杯,频频饮服。

3.橘子羹(《常见慢性病自然疗法》):橘子100g,剥皮、去核,切丁备用;砂锅加水适量,放入白糖煮沸,加入橘丁、山楂糕丁50g,糖桂花适量,稍煮片刻即可。

63 火盛伤阴

狂证·火盛伤阴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fire injuring yin[2])是指火热炽盛,耗伤 ,以狂躁日久,病势较缓,时而烦躁不安,时而多言善惊,恐惧不安,形瘦面红,心烦不寐,口干唇红,舌红,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31 症状

狂证日久其势渐减,时作时止,且有精神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情绪焦虑,时而烦躁不眠,五心烦热,形瘦面红,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6][10]。

632 证候分析

久病伤阴,气阴两伤,虚火旺盛,扰乱心神[10]:

狂久不已,耗气伤阴,气不足则狂势渐减,精神疲惫。阴不足则不能制心火,虚火上炎,故见烦躁、形瘦、面红、舌红。心神失养又为虚火所扰,故多言善惊。脉细数,亦为阴虚有热之象。[6]

633 治法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6]。

634 火盛伤阴型狂病的方药治疗

[6]

二阴煎[备注]二阴煎(《景岳全书》):生地黄、麦冬、枣仁、生甘草、玄草、茯苓、黄连、木通、灯心、竹叶。方中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黄连、木通、竹叶、灯芯泄热清心安神;茯神、酸枣仁、甘草养心安神。亦可合用《备急千金要方》定志丸[备注]定志丸(《备急千金要方》):党参、茯神、石菖蒲、远志、甘草汤泡,一方有茯苓、白术、麦冬以资调理。

此外癫狂二证常有瘀血内阻,除上述癫狂的相应表现外还有: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阻,脉象沉涩。治疗应予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备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或癫狂梦醒汤[备注]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药、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苏子、甘草加减。可选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柴胡等药。

635 火盛伤阴型狂病的针灸治疗

[5]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神门、大钟、大陵、三阴交。

随证配穴:若苔腻、脉滑属痰热未清者,加丰隆、上脘。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神门、大陵为心经、心包经原穴,可醒神开窍、宁心定志。三阴交、大钟滋阴降火。

636 火盛伤阴型狂病的饮食疗法 6361 推荐食材

酸枣仁、麦冬、白苣、冬瓜、芦笋、百合、茭白、西瓜、苹果等[10]。

6362 推荐食疗方

[10]

1.石膏乌梅饮(《外台秘要》):将生石膏150g打碎,用纱布包裹,与乌梅20枚同煎,去渣取汁,调入适量白蜜,代茶频饮。

2.酒炖鳗鱼汤(《太平圣惠方》):将鳗鱼500g去鳃和内脏,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黄酒500mL、水适量;将锅置旺火上烧沸后,改成小火炖熬至肉烂熟即可。佐餐服食,食用时,拌入适量食盐和醋。

3.地黄枣仁粥(《卫生易简方》):酸枣仁30g,研细,水煎取汁100mL;生地黄30g,水煎取汁100mL;粳米100g洗净煮粥,粥成加入药汁,稍煮片刻,早、晚分服。

64 气血瘀滞

狂证·气血瘀滞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2])是指气滞血瘀,闭阻心神,以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41 症状

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紫黯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5]

642 证候分析

气血凝滞,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接续,以致瘀血痹阻清窍,神明逆乱,故见恼怒多言、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等精神失常诸症。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和舌脉,均为气血瘀滞之象。[5]

643 治法

活血化瘀,通窍醒神[5]。

644 气血瘀滞型狂病的针灸治疗

[5]

选穴:以督脉、手少阴心经穴为主。取水沟、神门、大陵、合谷、太冲、血海、膈俞。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上星、头维、太阳、后顶。心悸者,加内关。妄闻妄见者,加听宫、睛明。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水沟醒神开窍,神门、大陵醒神定志。合谷、太冲清腑泻肝,镇静安神。血海、膈俞以活血化瘀。

65 瘀血阻窍

狂证·瘀血阻窍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orifices[2])是指瘀血内停,闭阻清窍,以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面色晦暗,舌青紫,或有瘀斑,苔薄滑,脉小弦或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6 肝火发狂

狂证·肝火发狂病(manic psychosis due to liver fire[2])是指素体肝郁,久郁生火,以胃脘疼痛,渐至狂妄无知,亲疏不识,脉弦细而数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7 阴虚火旺

狂证·阴虚火旺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 亏损,虚火亢旺,以情绪焦虑、紧张,时而躁狂,烦躁不眠,精神疲惫,形瘦面红,心悸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8 心肾不交

狂证·心肾不交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een heart and kidney[2])是指心肾阴虚,水火失调,以狂证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口干便难,舌尖红,有剥裂,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9 阴狂

阴狂(yin manic psychosis[2])是指饮食积寒,内寒外热,以语言狂乱,肩背胸胁癍出,肌表虽热,以手按之,须臾冷透如水,脉极沉细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610 阳狂

阳狂(yang manic psychosis[2])是指盛阳内结于胃肠,以初发病时,语言声怒反常,饮食数倍于常,怒狂,骂詈不避亲疏,服饰临丧,或哭或歌,或以刃伤人,不言如哑,言即如狂等为常见症的狂证证候[9]。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 癫狂的其他疗法 71 针灸对症治疗

取劳宫、水沟、上脘、神门、大钟、风府等穴为主[7]。热盛加大椎、十二井(刺血);狂怒加太冲、大椎、支沟[7]。

72 电针疗法 721 方一

①水沟、百会;②大椎、风府。每次选用1组穴,针后通以脉冲电流10~20min,用连续波作时间较长的强 。[5]

722 方二

百会、水沟;大椎、风府[7]。两组穴交替使用[7]。针后通以脉冲电流15~20分钟[7]。用连续波作时间较长的强 [7]。每日或隔日1次[7]。

73 穴位注射法

取心俞、巨阙、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7]。用25~50毫克氯丙嗪注射液,每日注射1次,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7]。

8 医案

张××,男,24岁,工人。患者平素性情暴躁,易恼怒,半年前因工作调动不顺利,越发脾气暴躁,常无故与人吵闹,甚则怒骂叫吼,毁物殴人,伴有头晕、耳鸣、失眠、便秘、口苦等症。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予氯丙嗪等药物后情绪略能安稳,以后患者拒绝服药,特来我门诊接受针灸治疗。检查:眼底观盘边缘清,无渗出、出血,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无眼颤,血压为159/106kPa。苔黄腻,脉弦数。选用肝俞、太冲、阳陵泉、大陵、巨阙、神门、心俞、丰隆,针用泻法,每日针刺1次。4次后症状减轻,加三阴交、太溪针用补法,继针6次,诸症消失,精神正常。(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

9 文献摘录

《景岳全书》卷三十四:“当以治火为先,而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若止因火邪而无胀闭热结者,但当清火,宜抽薪饮、黄连解毒汤、三补丸之类主之。若水不制火而兼心肾微虚者,宜朱砂安神丸,或服蛮煎、二阴煎主之。若阳明火盛者,宜白虎汤、玉泉散之类主之。若心脾受热,叫骂失常,而微兼闭结者,宜清心汤、凉膈散、三黄丸、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若因火致痰者,宜清膈煎、抱龙丸、生铁落饮主之,甚者宜滚痰丸。若三焦邪实热甚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若痰饮热壅闭,气道不通者,必须先用吐法,并当清其饮食。此治狂之要也。”

《医林改错》卷下:“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宜癫狂梦醒汤等方[3]。

10

我们已经知道热痹是以热邪为主而导致的以肢体关节热痛等具有热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风湿病。有人问热痹又如何治疗呢?其实我国历代的的先人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治疗理论,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治疗方剂。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疗热以寒药”的论述,《内经》也有“热者寒之”治疗原则,因此热痹的治疗以清热为基本原则。由于病因不同,必须辨清虚实及所兼病邪的不同进行论治。常用的方法有疏风清热、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祛瘀化痰等。

热痹的治疗,单纯寒凉清热,不能流通气血,开其痹闭,常需佐用少量热药;热痹后期易伤阴化燥,痰瘀互结,因此治疗时应兼顾阴液,化瘀祛痰。清沈时誉巜医衡痹证折微》治热痹“降火清热豁痰为主,参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滑滞之剂。”我们根据病机不同采用辩证治疗,具体如下:

一、风热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热痛,痛无定处;肌肤可见红斑或结节,关节痛不可触,屈伸不利,遇热则重,得冷稍舒,伴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全身不适。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疗上就应该::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处方:秦艽、羌活、防风、白芷、当归、白芍、生地、川芎、生石膏、知母、黄芩、生地、地龙、稀莶草、白术、茯苓、甘草,全方共奏疏风清热、活血通络之功。

若局部肿胀者加防已、薏苡仁;游走痛者加威灵仙、海风藤;肢热有红斑者加忍冬藤、桑枝;发热不退者加蒲公英、玄参;肌肉关节疼痛者,加忍冬藤、姜黄、威灵仙;汗出恶风者加桂枝。

二、湿热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热痛、重着。周身沉重,下肢为甚,皮肤发红或见硬结、红斑,伴发热,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溲黄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代表方药: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生石膏、知母、忍冬藤、防己、薏苡仁、蚕沙、杏仁、连翘、栀子、赤小豆、滑石、半夏,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之效。

若湿邪甚者加苍术、萆薢;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肌肤红斑甚者,加赤芍、丹皮、地肤子;化火伤阴者,加生地、玄参、麦冬。若暑湿痹宜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方用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

三、风湿热痹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热痛、重着,痛无定处。兼次症:关节肿胀,得冷则舒,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肌肤可见结节、红斑,溲黄,或月经不调。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或浮数,或弦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药: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忍冬藤、连翘、黄柏、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全方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

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桔梗;若热盛伤阴,口渴心烦者,加玄参、麦冬、生地;若见皮下结节者加贝母、白僵蚕、地龙;若关节肿甚者加萆薢。

四、热毒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发热,肌肤斑疹。关节疼痛剧烈,痛不可触,屈伸不利,渴喜冷饮,甚则神昏谵语,或抽搐,烦躁不安,衄血,或尿血,溲赤便秘。舌质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洪数或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代表方药:清瘟败毒饮(《疫毒一得》)加减。

处方:石膏、黄连、黄芩、丹皮、栀子、赤芍、连翘、玄参、生地、知母、忍冬藤,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之功。

若肿痛者加防己、桑枝、苍术;高热神昏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衄血、尿血者加藕节炭、白茅根、茜草、三七粉;有痰瘀化热之象者加黄柏。若热毒炽盛、化火伤津,见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方用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若阴伤津亏则合用增液汤(《温病条辨》);若热毒内传攻心,心脉痹阻,见发热汗出,胸痛气促,心悸不安,舌质暗或微青紫,脉细或结代者,宜活血化瘀、疏通心脉,方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五、阴虚热痹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烦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筋肉挛缩,甚则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形体消瘦,或长期低热,头晕目眩,耳鸣,口干咽痛喜饮,双目干涩,虚烦不寐,小便赤涩,大便干结,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或干红少津,舌体瘦小有裂纹,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给疗上就应该:养阴清热,通经活络。

代表方药:丁氏清络饮(《丁甘仁医案》)加减。

处方:生地、石斛、丹皮、白薇、金银花、羚羊粉、赤芍、地龙、川牛膝、丝瓜络、羌活,全方共奏养阴清热、通经活络之效。

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忍冬藤;兼湿者加薏苡仁、土茯苓;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玉竹;汗出较多者加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脾虚便溏者加山药、砂仁;阴损及阳者加肉桂。若热久不退,耗伤阴血,宜养阴清热、化瘀通络,方用玉女煎(《景岳全书》)、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若热痹化燥,见口干咽燥者,宜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

六、痰瘀热痹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热痛、刺痛,痛处固定,肌肤瘀斑或痰核硬结。肌肤顽麻或有结节,甚则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双手白紫相间,或两腿网状青斑,面色晦黯,眼脸浮肿,或胸闷痰多,发热,汗出,口苦咽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紫黯或有察斑,苔白腻,或苔黄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湿数,或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祛瘀化痰,清热通络。

代表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合双合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桃仁、川芎、当归、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制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秦艽、羌活、川牛膝、黄柏、忍冬藤,诸药合用共奏祛瘀化痰、清热通络之效。

若痰瘀不散,疼痛不已者加炮山甲、乌梢蛇、蜈蚣;若痰留关节,见皮下结节者,加制胆南星、白芥子;若痹久不愈,损伤正气,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者,加人参、黄芪。

除了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推拿疗法、食疗、外治法等等。

热痹的转归与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以及是否早期及时正确治疗。若患者素体强健,正气不虚,感邪较轻,病程较短,及时正确治疗,调摄得当,则易于治愈,预后较好,若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病机复杂,或药证不符,则病程久长,易成慢性痹病,难以治愈,预后较差;也有热痹日久不愈,长期服寒凉药物而转化为寒痹者;若除邪未尽,或复感外邪,易反复发作,甚则转变为心痹,预后不良。热毒痹阻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且邪气极易内舍,病情多变;湿热痹阻乃湿热相结,湿邪重着缠绵,难以祛除,故治疗不当或除邪未尽,易热祛湿留,顽固难愈。

牛黄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中药名·牛黄 51 拉丁名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