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4收藏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第1张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也特别热,动辄36度高温实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达4百多人因中暑而挂急诊,温度天天飙高,整天觉得头晕脑胀、全身倦怠、无力,深怕一不小心热衰竭、中暑,到底该如何预防中暑?万一中暑,又该如何处理?家长可以借由那些中医消暑良方帮助全家人度过漫长炎热的季节呢? 天天飙高温,小心热衰竭、中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炎炎夏日身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当然就是中暑、热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泻、鼻过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见的问题。

热衰竭是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体内水分和盐份流失太多,使得循环系统无法维持正常功能,而呈现休克的状态,主要症状:流汗多、皮肤湿冷、苍白、疲乏倦怠、虚弱无力,严重一点会变成中暑。中暑则是因为长时间阳光高热曝晒或处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机转失去作用,体温上升所导致,症状包括皮肤干热、潮红、流汗不多、体温超过405℃,呈现晕厥、昏迷、癫痫发作、暴躁。

澄观中医诊所施志隆中医师表示,要预防热衰竭或中暑,首先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晒太久,而且要补充足够水份;运动后不要一下子进到冷气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运动过后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绿豆汤、西瓜皮解解暑气。尤其小孩子对气温的调节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险群,家长更要做好防范措施。

中暑、热衰竭的处理原则

炎炎夏日当中暑、热衰竭发生时,想必会让人十分担心而着急,以下我们将介绍中暑和热衰竭发生时,紧急照护处理的重要原则: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热衰竭处理原则 1 应尽快到阴凉处所躺下休息。

2 让痉挛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 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脱身上衣物。

4 意识清楚者可以给予含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电解质饮料。

5 事后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续补充盐分,并避免剧烈运动或工作。

6 送医接受进一步的医疗照顾。

中暑处理原则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2 放低头部,松开衣服并平躺休息。

3 用水擦拭身体及搧风,以帮助降低体温。

4 可使用冰敷于腋下与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体温下降至40℃,再给予补充电解质。

5 如果症状未缓解,要尽快送医。

6 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药退烧药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热。

此外,也可以帮患者做简单的刮痧,从颈部两侧由上往下,不可来回刮,也不能刮颈部中间位置,进行时不可太用力,以轻、快为原则,当皮肤泛红时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现渗血现象。刮痧时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汤匙,刮痧时要加点薄荷油或清凉膏为介质,也可帮助身体散热。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当季盛产的西瓜一定是首选,西瓜甜又多汁,可帮助补充水分,并且能美白肌肤、帮助利尿,称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虽可消暑,但也不能过量,尤其属寒性体质的人更要适可而止,别失去节制一次吃上半颗,而且要尽量避免晚上吃,所谓「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症」,因为晚上温度降下来,这时候吃比较容易把多余水分积在体内造成水肿,进而出现不适。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类,食用时的原则就是适量,才能让身体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 至于夏天最受欢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对健康也会有负面影响,中医认为这类食物或食品比较会损伤脾胃,容易影响脾胃的吸收功能,进而导致腹泻、水肿、经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问题,特别是冰品,当身体处于高温情况下,冰的东西反而会将热锁在体内出不来,会觉得更口渴、烦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节制。

导致腹泻、水肿、经痛、女性分泌物增加等问题

全家都适合的消暑圣品──西瓜翠衣 西瓜皮在中医有「西瓜翠衣」的美丽称号,具清热、解渴、利尿等功效,对消暑很有帮助,买西瓜时如果请商家帮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间的一层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带回家,直接食用或切丝与蒜、酱油一起炒,或是加盐、糖、醋做成凉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适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圣品。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夏天适度吃辣,帮助身体排湿气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别喜爱燥热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会有不适状况产生?施志隆医师表示,夏天已经很热,吃太多燥热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烦易怒,出现口臭、口疮、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疮出血、胃溃疡,所以一样要适量摄取。

适量食用燥热食物其实是有助于将体内湿气逼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别喜爱吃麻辣锅,就是这个原因,只要适量,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帮助。

*备注:温热食物如下: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干姜、桃子、杏子、大枣。

夏季消暑养生对策

面对酷热炎夏,只要从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强,就能让整个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 :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小朋友也一样,可以适度吃些消暑圣品,像是西瓜皮、丝瓜汤、苦瓜汤、绿豆汤、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另外也可以饮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将地骨皮水煮后加点蜂蜜或糖所制成,具有清凉消暑功效。

◎衣 :穿着应尽量轻薄透风,以棉质为佳,一旦在外活动流汗,要进入冷气房必须先将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过敏。

◎住 :冷气房内的温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时冷热温差过大而造成感冒。

◎行 :天气特别炎热时,应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若一定要外出,应做好防护,包括撑伞、戴帽子,并记得戴太阳眼镜保护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晒乳,更重要是携带足够开水,随时补充水份。

此外,规律的运动可以加速湿气排出,不过时间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间,运动项目可选择快走、慢跑。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善用中医消暑茶饮

炎夏高温令人难耐,施医师提供数道消暑茶饮配方给大家参考,妈咪也不妨在家中动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饮,让全家人健康一夏!施医师也提醒,下列茶饮大人、小孩都可以饮用,但建议常温饮用,避免喝冰的,而乌梅汤不适合孕妇服用,主要因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会 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

1 白茅根茶 材料: 白茅根200克。

作法: 白茅根加水2000cc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解热利尿、清凉解渴、消水肿。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用。

2 地骨皮饮 材料: 地骨皮50克、麦门冬100克、淡竹叶50克。

作法: 将药材加水2000cc煮滚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清热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用。

3 乌梅汤 材料: 乌梅5颗、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 将药材加水1500~2000cc 煮滚后转小火煮40分钟加冰糖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4 青草茶 材料: 黄花蜜菜1两、咸丰草1两、白鹤灵芝1两、香薷6钱、夏枯草6钱、甘草1钱、薄荷5钱(另包后下)。

作法: 将前六样药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滚后转小火煮20~30分钟,火关掉时再加薄荷入锅内闷5~10分钟,再将青草茶滤渣后饮用,甜度可以自己调整。

功效: 清热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项: 肾脏病患者不可过量饮用,以免增加肾脏负担;正在服用心脏用药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钾离子成分会影响体内钾的平衡;虚寒体质者则要避免经常饮用。

按压穴位,消暑醒脑祛疲倦 *百会穴: 位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头顶中央处。2岁以下幼儿因囟门未闭合,不可按压百会穴。

*风池穴: 先找耳后方骨头凸出处,再往发际靠近的凹陷处即风池穴。

*太阳穴: 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翳风穴: 耳垂后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之间的凹陷处。

*印堂穴: 两眉头连线中点处。

*合谷穴: 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

按压方式以4次一拍,按压8次共32下,按压时不可过于用力。2岁以上即可以揉压,幼儿按压时用姆、食指作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轻轻揉压,手法宜轻,切忌大力按压,2岁左右幼儿按压百会穴时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门是否关闭。

除了热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卫生条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泻,万一出现症状,必须禁止油腻、辛辣食物以及酒类,宜选择清粥、苹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温性食物,让肠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会有所谓的热感冒,中医称为风热型感冒,患者有高烧、喉咙痛等症状,进出冷气房太过频繁,很容易出现风热感冒,中医在治疗上会给予清热解毒药物。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夏季三伏贴,达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医门诊纷纷预告三伏贴日期,到底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种穴位 疗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制中药粉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贴在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渗入吸收的作用 穴位,借由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以及调整阴阳平衡,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贴是取《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即一年当中最炎热的三天,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间进行治疗,此时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经由经络气血直达病处,用来提高身体免疫功效,到了季节交换时,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减少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发作,达到扶正袪邪的效果。三伏天总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后开始计算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则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中医认为「庚日」与「肺」在五行中都属于「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疗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经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刻,这时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中药,可达到袪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的功效,而且又让季节温度与药物相辅相成,达到冬病夏治的预防目的。

三伏天是肺经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刻

夏季三伏贴,可预防那些疾病? 据统计,连续采用三年的三伏贴,对疾病的预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气管过敏、肠胃不适、咳嗽以及体虚常感冒、关节痛、腰痛、寒湿体质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贴治疗。由于三伏贴是属于辅助治疗,若再配合服用中医师调配中药,更可以改善体质。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孕妇、婴儿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 由于药材具活血通络功效,孕妇必须禁止,婴儿也要避免,原则上会建议3岁以上已经会明确表达的小朋友比较适合三伏贴,主要担心太小小孩皮肤太嫩,有灼伤的疑虑,小孩接受治疗时,敷贴的时间可以缩短。

此外,当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发烧、咽喉发炎、皮肤破损、过去敷贴曾有皮肤过敏,以及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伤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疗当天要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食物,贴药后应避免挤压,局部皮肤可能会有灼热、发红或起水泡等,属于正常现象,可涂抹紫云膏或抗过敏软膏以减轻 ,假如特别灼痛可随时揭掉,以免灼伤皮肤,敷贴过程若出现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施志隆 经历:中医师国家考试优等合格、前汉明中医诊所副院长、前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师、前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部医师、中华黄庭医学会会员 现任:澄观中医诊所中医师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如果说小暑拉开了夏日炎热的帘幕,那么大暑就意味着将炎热推向了一个高潮。由于大量的出汗,大量的体能消耗,再加上疲劳的工作,人们可能在体力以及精力方面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开始越来越重视夏日时节的 养生 。在此,我向大家介绍几点大暑节气间的 养生 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安然度过“三伏天”。

烈日当头,很多人容易出现没有胃口,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是由于“湿邪”和脾胃功能下降“作祟”。因此特建议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食用冬瓜、丝瓜、百合、莲子、鸭肉等除湿消暑的食物,水果可宜西瓜、黄瓜、桃子等,避免辛辣,不能因为贪凉而吃大量冷饮、冰冻的瓜果。大量地流汗会引起水分的流失,这时绿豆汤、姜茶、温开水等饮品是补充水分的不错推荐。另外,在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喝粥也是中医传统的保健方法,像绿豆粥、荷叶粥等不仅清热解暑,同时也让身体水分得到很好的补充。

夏日要避免的是在炎热的天气下过度的运动。暴热的下午最好减少出门,减少一定的活动量,以免中暑。夏日运动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场地必须要有一定活动空间和安全保障,可以是空气清新的草地、公园等。其次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凉快的早晨或者傍晚。最重要的是运动的精髓主要在于“慢”,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之后,出汗过多可以适当饮用盐开水或者绿豆汤,不宜饮用大量的凉水。

大暑期间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培养身体阳气的好时机。为了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日起居提倡“夜卧早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晚睡早起”。这里的“晚睡”不是指可以明目张胆地熬夜,是入睡时间可以稍微推迟,大概晚上十点,“早起”是指起床时间为六点左右,不可久卧。中午最好安排半小时的午休时间,恢复精力,这样下午工作时才会元气满满,事半功倍。

夏日 养生 重在“养心”,心为阳中之阳,五行属火,主宰着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嵇康在《 养生 论》中写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说明了夏日 养生 的妙处在于“心静自然凉”。夏日酷暑焦灼,人们会莫名其妙出现脾气暴躁,怠倦懒动,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你就需要控制自己的心情了,因为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 健康 。

有时自我调节有失偏颇,可以借助音乐疗法,中医音乐疗法是我科的特色疗法之一,在无创伤的同时还有利于疾病,造福了广大患者。音乐疗法由来已久,《黄帝内经》将五音引入医学领域,按照五行的分类方法将五音分别归类,根据角、徽、宫、商、羽五音表现为基础,以五调式来分类。这五调与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一一对应。前面讲到重在“养心”,徽调式音乐以徽音为主音,为夏音,属火,入心,它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对中医里的“心”系统作用明显,可助于强化心脏的功能,养阳气,利肺气。我向大家推荐的曲目有《紫竹调》《喜洋洋》《步步高》《夜曲》等等。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中医古籍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 养生 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天容易发生或者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让这些病症减轻或者消失。方法较多,比如大家熟悉的“三伏贴”,它是一种穴位敷贴疗法,由于是在三伏天进行的敷贴疗法,故称作“三伏贴”。除了“三伏贴”,“三伏灸”、拔罐等治疗方法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也有相应的开展。此外,还有一种很简单的保健方式——泡脚。它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代谢,同时也帮助你远离失眠的烦恼。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想改善的症状加入适当的中草药,效果更佳。

中医 养生 不仅是为了延年益寿,也重在治未病,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 养生 之道是没有捷径的,它不是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调摄就能实现,它是与每个人终生相伴,需要您长久地坚持。希望这份指南能伴你,度过炎炎夏日。

李先生眼周微暗,鼻头微微发红脱皮,进诊间甫坐下就开口问:「医师!我有鼻过敏的问题,曾使用西药治疗,仍然反反复覆,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

我回答他:「台湾有25~40%的民众和您一样,饱受鼻过敏之苦,常见喷嚏连连,或是一早忙着用卫生纸包鼻涕,严重者还会并发气喘,呼吸伴随哮鸣声,经治疗后若效果不佳,可能得考虑气候变化、生冷或 性饮食、环境等因素,另外,作息不正常、熬夜、长期劳倦或个性易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过敏的症状,使得很多病患的生活品质和学习状况受到影响。」

(推荐阅读:抗过敏,完美4大招!)

三伏阳气旺,敷贴除痼疾

李先生问:「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体质,对抗过敏?」

我回答他:「有喔!举凡中药、针灸、药浴、敷贴、导引……都是中医用来对抗过敏的方法,过几天就是三伏天了,您也可以考虑用三伏贴来治疗您的鼻过敏。」

看到李先生面露疑惑,我赶紧补充: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患,大多与身体的寒热失调有关,有部分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或是蕴藏过多寒气,造成虚寒或实寒的体质,随着四季气候的转换,天气变冷时尤易引动体内的寒气,造成过敏症状。」

中医理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概念,春夏是顺时养护阳气的好时机,其中三伏天是一年气候最为炎热、天地间阳气最旺的时节,古历法用天干、地支去计算年、月、日、时,三伏指的就是阳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 庚日属金,对应到五脏的肺,此日火气益炽、金气潜伏,可作为治疗肺疾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节,体内阳气容易向外耗散,皮肤腠理容易开通,若使用中药敷贴穴位,外用膏药容易被人体吸收,可用来祛除体内寒气、调整体质。 」

这种借由夏日阳气来治疗冬天好发过敏疾患的方法,称为冬病夏治,此方法在中医古籍记载甚多,现今多是参考清朝《张氏医通》的内容记载,使用具有辛热性味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姜汁等,制成药饼,敷贴在可连通至肺的穴位上,例如:肺俞、定喘等穴,让药物的热力透入体内,改善呼吸道功能。

(来源:shutterstock)

千年传统,科学实证

李先生接着问道:「请问三伏贴的效果如何呢?」

我回答:「随着时代演变,传统医学不仅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也须经得起实证医学的检验,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三伏贴可以使用在过敏性鼻炎与气喘。」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敷贴疗程后,喷嚏、鼻痒、整体健康状况、活力都会获得进步。若使用敷贴治疗气喘患者,咳嗽、哮鸣、呼吸短促、胸闷、肺活量甚至吐气速度等都可改善,一般来说一年贴3次,连续敷贴3年以上,更可有效缓解症状。

(推荐阅读:中医师的抗过敏药膳)

配合医嘱,效果加倍

李先生听完我的解释,跃跃欲试,我请他趴在治疗床上,先用红外线灯照射背部,然后在与肺系相通的风门穴、肺俞穴、定喘穴,和依个人体质选用的肾俞穴、脾俞穴上进行拔罐,取罐后,再将医院特制药饼敷贴于穴位。

「李先生,敷贴处的皮肤可能会感到微热、微痒,如果会感到刺痛,请先提早拔除,少数病患会因为药物 皮肤而留下色素沉淀的痕迹,但大部分都可在1个月内自行消除,不需担心。敷贴时,要避免太阳曝晒而造成毛孔大开,使得药物 皮肤的效果太强,治疗期间应减少烤、炸、辣、生、冷的食物以及虾蟹芒果等,以免影响疗效。」

李先生又问:「我的小孩有过敏的问题,也可以贴三伏贴吗?」

我回答:「每个人体质不同,选用的穴位会有不同,可以带您的小孩来让医师评估后,再行穴位敷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黄明正)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建议上午11点左右贴比较好。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三伏天阳气最盛,三伏贴正是要借助这种阳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一天中又以中午阳气最盛,所以建议大家上午就去医院,11点左右开始贴三伏贴,这样治疗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不管上午还是下午,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2~3小时。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

理论上,如果月经正常,三伏贴是尽量不用的。因为其中有活血的中药成份,会让月经周期变长,且排血量会增大。但是月经不正常的患者是可以用的,起到调理作用。因为三伏贴里的中药成分不适合经期使用。而最接近今天三伏贴的记载是晚近清朝的《张氏医通》,其卷四 《 诸气门下》中记载使用以白芥子为主的膏药在夏天三伏灸肺俞穴来治疗冬天发作的哮喘(冷哮),被称为“白芥子涂法”。

同时三伏贴对于免疫力低下和亚健康状态也有调节作用。三伏贴的原理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思想。其原理可分为“攻邪学说”、“储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三伏贴又名天灸,源自于清朝,最早记录于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

至近代,三伏贴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穴位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王冰注解释说:“人之生,固宜借其阳气也”。此时,人体可以借助自然界阳气,一则可以蓄养阳气以养生,一则可以利用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祛除沉寒,预防虚寒性疾病秋冬发作或减轻其发病症状。

月经不调可以配合穴位贴进行治疗,如关元,气海,三阴交,有活血调经的功效。不要受凉,不要吃冷饮,不要吃雪糕冰块,不要穿露脐装,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确定月经不调的具体原因,三伏贴片用于夏季治疗冬季疾病。它具有活血化瘀、祛寒的作用。月经的使用会增加月经量。女性月经最好不要使用任何药物,容易影响月经。所以我建议避免在月经期间使用,防止过度出血。

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过敏患者似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过敏性鼻炎,被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评定为「会影响生活品质,同时导致直接与间接的医疗照护给付增加」之重要疾病之一。

其实,过敏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在中国古代就已有许多相关记载,例如《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以及《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称为「鼻鼽 (读音同「球」)」,主要症状为鼻塞、打喷嚏、鼻流清涕、眼鼻咽喉痒等,是身体对过敏原(如尘螨、温度、灰尘、霉菌等)敏感度增高,而产生鼻黏膜病变的一种过敏性疾病。据统计,在台湾约每3~4人之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本病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但实际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而且经常合并气喘或异位性皮肤炎,在临床上更常与鼻窦炎反复交替发作。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鼻塞、眼痒鼻痒,继而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涕,发作期间还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嗅觉减退,或伴随咳嗽、鼻涕倒流、声音嘶哑、情绪紧张易怒等症状 ;拖久了还可能引发鼻窦炎,而出现鼻流黄浊涕与前额疼痛。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往往出现于清晨起床后或夜间就寝前,且在患者接触过敏原时加重。此外,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导致的皮下静脉扩张,临床上,我们也常见到过敏患者出现黑眼圈与下眼睑水肿的情形。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鼻过敏属于第一型过敏反应,依其在一年之中特定时间发病或是经常性发病,通常可归类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前者的过敏原主要以树、草、花粉为主;而后者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蟑螂、霉菌等。台湾属于潮湿的海岛型气候,因而过敏患者以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为最大宗。

中医将鼻鼽的成因归类为内、外因两个层面,内因多以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与家族遗传或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则多由风寒、异气之邪(如细菌、病毒、霉菌、季节交替、温湿度变化等)侵袭鼻窍所致。这也正是中医在处理过敏性鼻炎时,特别着重脏腑功能调理及保暖(除了衣服穿暖之外,还要少喝冰凉冷饮)的原因。

中医如何治疗过敏

根据中医的理论,肺掌管呼吸糸统,脾主掌消化糸统,而肾除了生殖泌尿糸统之外,还同时掌管着我们的先天体质。这三个看似独立的系统,在中医看来可是有着绵密复杂的交互关系,因此中医在调理过敏体质时,几乎都会针对这三大系统进行梳理调整,使三者之间的关系恢复和谐,过敏症状自然逐步消退而且不易复发。

肺气虚

这种体质的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风就喷嚏连连、鼻水滴不停,而且经常容易感冒。这类患者特别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刚起床时要尽快多加衣物,到公共场合最好要配戴口罩。 临床上,中医治疗这类患者的策略多以补气固表、祛散风寒为主,像是玉屏风散、苍耳子散、辛夷散、小青龙汤等都是经常选用的方药。

脾气虚

这类患者通常体力、胃口都不好,过敏发作时鼻塞鼻胀明显、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别多,此外也常容易腹泻、头昏,若是儿童患者还可能合并生长发育迟缓(长不高、长不胖)等问题。中医师在调理这类患者时,较常选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药来补气健脾、燥湿化痰。

肾气虚

本类患者年纪通常较大,或是从刚出生就开始出现过敏症状的患儿,特点是手脚冰冷,以及早晚或遇冷空气时鼻过敏症状(尤其是鼻痒、鼻水)发作得特别严重。临床上中医在治疗这类体质的患者时,经常选用左归丸、济生肾气丸等方药。

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就中医观点都属于虚寒体质,因此平时应忌食寒凉、生冷的食物,饮食调配应以平性食材为主。尤其是西瓜、凤梨、奇异果、橘子、水梨、虾、蟹、白萝卜、香菇、大白菜,竹笋、茶叶等,皆属于寒凉性食物,体质偏虚寒的过敏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引发过敏症状反复发作。

中医有没有办法帮助「不想吃药」的过敏患者?

中医有一个很棒的疗法,叫做「 三伏贴 」。

每当时序入夏,高温炎热之时,依据传统「冬病夏治」原则,中医会针对冬天较容易发病的气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在夏季里最热的三天(亦即三伏天),进行「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坊间习称为三伏贴)以调整体质,往后到了冬天,可明显减少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机率与严重程度。

所谓「三伏贴」是根据中医春夏补阳原则,在一年中人体阳气最盛,且皮肤腠理完全打开,对药性吸收效果最佳的「三伏天」时期,精选具有辛温温阳、逐痰祛寒、减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材制成药饼,并每隔7~10天将药饼敷贴于患者背部的穴位(临床研究统计,三伏贴最常选用穴位为大椎、定喘、肺俞)共3次,不只达到对特定穴位的局部 效果,更可让药性经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藉著经络气血运行,直达内部脏腑病位,达到扶正祛邪效果。

这项疗法尤其适合不易配合服药的患儿与平素已服药甚多的老年患者。 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每次敷贴时间一般建议为3~4小时(实际执行时间应由合格中医师亲自评估患者,依患者体质状况而订定),在敷贴时皮肤可能会有轻微搔痒或烧灼感,极少数情况下,若疼痛感太过强烈,则可提前将药饼移除。

根据研究显示,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患者,6成以上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以打喷嚏、鼻塞及流鼻水等症状的改善最为显著。

中医调理预防过敏复发

有鉴于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高盛行率,与现阶段西医疗法之局限性,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在西医常规治疗之外,懂得前来寻求中医的协助。而借由中医药、三伏贴、针灸等治疗方法,不仅能让过敏症状逐步缓解,患者若能严谨配合中医师提供的饮食作息指导,更有机会彻底赶走这恼人又难缠的过敏性鼻炎,从此不再一起床就喷嚏连连。

以上提供之中药处方、三伏贴疗法仅供患者自我保健之参考,若有医疗上之需求,建议寻求合格中医师的诊疗,以确保您的健康!

<本文经 问8健康新闻网 授权刊登,原文刊载于此>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提到的一个治病原理,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会用到三伏贴,三伏贴确实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主要是质量一些虚寒疾病的,但是使用三伏贴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人说三伏贴可以治疗哮喘,那三伏贴能治哮喘吗?三伏贴能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吗?

1、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三伏贴」是中医学对于慢性、虚寒性疾病的保养方法,已有悠久的历史,清朝《张氏医通》记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由此可知,根据中医理论,利用特定节气,进行特定穴位中药敷贴,可有效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哮喘也是有帮助的。

2、三伏贴为什么能治疗

三伏天阳气聚积达高点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但一年最热的时候,却是自夏至之后的第三个更日,「伏」代表阳气潜藏积蓄,夏至之后,虽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阳气仍然不断积蓄,在夏至之后第三个更日,也就是三伏天,阳气积聚达到高点,这时人体气血趋向于体表、皮肤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渗透,也有助祛除邪气。

三伏贴激发人体阳气舒缓肺过敏疾病

中医学抓紧这段阳气最旺盛的时节,配合使用辛散温热中药,敷贴在人体背部穴位,帮助补充、激发人体阳气,两者相辅相成,天人相应,既可趋除寒邪,又可提高身体抗病力,进而减缓肺部过敏性疾病发作频率、减轻严重度。

运用辛温、通经络中药祛除寒邪

「三伏贴」所使用的穴位敷贴药材多为辛温、通经络中药,例如元胡、细辛、白芥子等,再加上生姜汁调制成膏状,在背部膀胱经或督脉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进行敷贴,这些辛温走窜的药物会作用于皮肤,进而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邪、痰浊功效。

3、什么时候开始贴

今年初伏在阳历7月12日、中伏在阳历7月22日、末伏在阳历8月11日,在三伏天贴药膏能够达到最好的疗效。各省市县区镇的医院,均可提供三伏贴治疗服务,具体建议大家详细询问当地的医院。

4、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在这里提醒大家,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易被小儿接受,但必须注意孕妇、一岁以下小孩、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肤经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不适合三伏贴灸治疗,若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症状,必须痊愈后方可接受治疗。

5、敷贴时间不宜过长

三伏贴的每次的敷贴时间除医生特殊要求外,一般小孩敷贴20-30分钟,成年人敷贴40分钟-1个小时即可,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过激的刺激,引发身体不适。此外,因为进行三伏贴治疗需要严格遵循每次敷贴疗程,若每次敷贴时间过长,有大的水泡形成则不方便下次敷贴的操作。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中医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也特别热,动辄36度高温实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达4百多人因中暑而挂急诊,温度天天飙高,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