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小故事:魏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小故事:魏源,第1张

在魏源的家乡隆回与邵阳一带,流传许多关于他勤学苦读的故事,现摘录几则,以飨读者。

挨打开窍

魏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这是他能够成为千古伟人的基础条件。他一生著书60多种,600多卷,700多万字,他读的书则应该是10倍、100倍于此。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义的事,但是,魏源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样巨大的成就,与其超强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相传,魏源小时候不仅不聪明,而且愚钝,七岁开蒙时,一本启蒙书《三字经》,他读了半个多月,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简单的词句都背不得。惹得老师大为光火,一怒之下,拿起书桌上的镇纸压条,朝魏源身上打去。魏源身子一偏,镇纸压条落在了他的头上,顿时昏了过去。没想到这一压条,打开了魏源的窍门,当魏源醒来之后,那本久读不熟的《三字经》,竟然能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学,性乃迁……”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自此之后,魏源的记忆力超强,老师教过的课文,他很快就能记熟背诵。而魏源挨打开窍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偷光夜读

魏源自从挨打开窍之后,读书非常用功,学业大进,经常手不释卷,日夜攻读。母亲陈氏见他这么用功,怕累出病来,就劝他多休息,注意保护身体健康。到了晚上,规定他读书一个时辰就要睡觉。魏源表面上答应得好,但行动上还是不知疲倦地刻苦读书,总是深夜了才熄灯上床。看到魏源这么用,母亲陈氏心疼极了,为了让魏源早点休息,于是强制他灯熄睡觉。

但是,待父母入睡后之后,魏源又爬起床来挑灯夜读。为了不被父母发现,他用一块青布掩住窗户的光线,然后悄悄地点灯看书。这个秘密被母亲发现之后,把他房里的灯收起来,锁进柜子里,免得他半夜里偷偷读书。过了两天,魏源悄悄地在院子里找来一些竹片藏起来,到晚上熄灯之后,等母亲上了床,就把竹片点燃照明,继续看书学习。不久之后,这个秘密又被母亲发现,为避免意外事故,母亲不得不取消了对魏源挑灯夜读的限制。

狗不识主

魏源小时候在自家楼上的蒙馆读书,他读书如痴如醉,往往十天半月都不下楼,衣食起居都由家人送到楼上去。这样,连自己家里养的狗都不认识他。有次过中秋节,母亲想到“中秋月圆”,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吃餐饭才好,于是叫他下楼来吃团圆饭。当魏源下得楼来,家里的几只狗一齐扑了过去,汪,汪,汪地向他狂吠。母亲见状,赶紧把几只狗赶了出去,才给魏源解了围。而“狗不识主”,也成了一个故事,在当地流传。

墨当糖吃

有一年端午节,家塾里的学生都放假回家了,魏源仍然在读书楼上刻苦功攻读。这时,家里人给他送来了几个粽子,一盘沙糖,叫他吃。魏源看书入了神,于是一边继续看书,一边吃着粽子。待家人上楼来收拾盘子粽叶,看到魏源满脸墨黑,活象就雷神菩萨,感到十分惊奇。当他往书桌上一看,桌上那盘沙糖原封不动,而魏源身边的那盘墨汁却被醮得干干净净。原来魏源错把墨汁当糖吃了,还没感觉出来呢。

冰驱足寒

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到处结了厚厚的冰块,魏源仍然在读书楼上刻苦读书。有个小伙伴想要试试他是不是真的在读书,于是拿了一个火箱,来到读书楼上,对魏源说:“天寒地冻的,我给你送火箱来了,赶紧烤烤脚吧。”魏源接过火箱踏在脚下,又继续读书。过了一会儿,那个小伙伴又跑到读书楼上,对魏源说:“你的脚烤热了吗”魏源见问,顺口回答说:“烤热了,身子暖和多了呢。”小伙伴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你看看火箱里的火还有多大呀!”这时,魏源移开脚一看,原来踏在他脚下的,根本不是炭火,而是一些冰块,也不禁失笑说:“你个逗死鬼,原来是在耍我啊!”

背文解难

有一次,魏源去宝庆府城办事,他的一个朋友托他买一本《府学应试文选》,作为准备参加府学考试的范文,他爽快地答应了朋友的要求。可是,魏源到了宝庆府城各书店一看,都缺货,原来正值府考前夕,这本书很抢手,存货早被抢购一空。后来,他来到府学藏书楼,借到这本《文选》,坐下来仔细阅读,边读边记,用了一上午时间,把这本书读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魏源回到家里,凭着超强的记忆力,他一边背,朋友一边写,不到两天时间,一本《府学应试文选》就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了。朋友拿着这本《文选》,日夜不停地读,参加府学考试时,果然考出了好成绩。

书店谈书

魏源青年时期,随父亲邦鲁住在苏北县衙。一次去苏州访友,被一家书店里新到的许多典籍所吸引,自早晨进到书店,一本又一本地浏览那些新书,一整天都不肯离去。店主询问得知他就是名满京师的湖南邵阳金潭魏源时,忙说:“久仰大名,失敬,失敬!我以前去过北京,您名满京师,不期今日在此得会,真是三生有幸!”并趁机向他请教这批新书的销路如何魏源肯定地说:“据我粗略一读,您这些书内容极其丰富,论述甚为精辟,是当今文人志士必读之物,一定会畅销。”店主听了,赞不绝口地说:“我开了几十年书店,还是第一次遇到象您这样浏览之快,记忆之强,见解之深的读者,真是相见恨晚呢。”后来,果如魏源所言,这批书很快销售一空。

蓬头迎客

魏源20岁的时候在省城长沙参加科考“拨贡”之后,前往北京深造,在京城租下一间寓所,一边读书,一边结交天下名士。其时,林则徐、陶澍、董小槎、姚敬塘、刘申受、龚自珍、周石芳等公卿名流,多与之往来无间。而与恩师汤金钊(原湖南学政)往来特勤,每隔三至五日,他就要去汤府问候。有一段时间,魏源五十多天没去汤府问候,老夫子十分挂念,以为魏源生病了,于是亲往魏源寓所探望。当他敲开魏源的门时,只见魏源蓬头垢面出来相迎。见了魏源这副模样,汤老夫子忙问:“默深,你一贯精精爽爽,近日为何如此邋遢”魏源见问,忙从内室端出一叠书稿,对老夫子说:“回廪恩师,近日因注释《大学古本》,日夜忙碌,方才脱稿,正要前往贵府请教,不期恩师已亲临问候,真不敢当。”汤老夫子见魏源如此用功,深感快慰,但又恐他用功过度,损伤身体,于是嘱咐道:“你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你还年轻,要注意保重身体,不然操劳过度,反为不利呢。”魏源表面答应“好,好!谢谢恩师教导!”但私下里仍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这就是他能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吧。

扁鹊是战国时期注著名的医生。一次他路过蔡国,拜见蔡桓公。观察了蔡桓公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有病,目前只在体表,如果不及时诊治,恐怕病要深入体内了。”蔡桓公听后很不高兴,说道:“瞎说!我根本就没什么病。”见蔡桓公不听劝告,扁鹊就告辞出去了。等他走后,蔡桓公说:“当医生的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他说:“君王的病发展到肌肉里面去啦,如果再不诊治的话,恐怕还会进一步加深呢!”这次,蔡桓公仍然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告辞出去了,蔡桓公因此也显得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拜见蔡桓公,他说:“君王的病发展到肠胃里去了,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加深的。”蔡桓公还是没有理会他。再过了十天,扁鹊一看到蔡桓公,什么也没说便转身走了。

蔡桓公不明白扁鹊为什么一言不发就走了,于是,特地派人去问扁鹊。扁鹊说:“病在体表,用汤药洗或热敷就能见效;病在肌肉中,用针灸就可以治好;病在肠胃,吃些清火的汤药,也可以治好;如果病入骨髓,那就只能由死神摆布了,人力是无法挽救的了。现在君王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疗了。”果然,五天后,蔡桓公全身疼痛,他派人去寻找扁鹊,可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寓意

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不管是我们救人被救,也是同样学会信任。

曾经有一段时间,西医看不起中医,认为西医是从西方引进的,要比中医先进。甚至有些人认为西医有治疗见效快的优势,中医落后,中医不科学,有了先进的西医,还要中医做什么?

其实中医有中医的优势,中医中药对慢性病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有着西医所不能及的优势。

我并不是贬西医,有些地方西医就是不如中医。我看到一些西医不能治的病,常常让中医给治好了。

有个中医叫肖晖,他学过西医,可他喜欢中医,学了西医后,又考上湖南中医学院学了几年本科中医。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湘潭组织医疗队下乡,肖晖作为一个中医参加了医疗队。

医疗队在攸县老君潭碰上一个怪病人。

这个怪病人不停地发出怪叫,似小狗一样“呜汪,呜汪”狂吠不停。刚开始时,他到镇上赶集,人家听见他发出的怪叫,马上看猴子耍把戏一样围着他看。他到县里医院治过,也到长沙的大医院去治过,病没有治好,一路上让人家看足了笑话。从此他再不敢随便出门。

医疗队的西医都说这病真怪,都说没见过这种怪病,没法治。剩下一个中医肖晖还没说不能治。他看了看怪病患者的症状,也是觉得怪,西医们没见过这种病,自己以前也没听说过,阅读的古今中医药典书上,也没有这类怪病的记载,自然是找不到治疗该怪病的药方。可中医有中医的诊病方法,肖晖用中医辩证法一分析,依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去思考,认为这个怪病表面上怪异,实际上是气不正。肖晖采取补肾纳气和降气的办法,给患者大胆自批一张处方。怪病患者吃了几付中药后,怪叫变弱,接着又吃了几张方子,竟然不再发出怪叫了,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正常生活。怪病人不怪了,没人围着他看把戏了,怪病人对肖晖感恩不尽,对中医的神奇崇拜至极。

这个怪病一治好,一传十十传百,方圆一二十里都知道湘潭来了个治怪病的神医肖晖。有个谭姓农民带着他的妻子找到肖晖,说他妻子也有个怪病,不知肖神医能不能治好。

这个农民介绍,他妻子30来岁,两个小孩有七八岁了。有一回妻子来月经,突然昏倒在地。两个小孩围着娘哭,他也只好去妻子娘家报信准备后事。等妻子娘家人一来,妻子又醒过来了。自那后,妻子一来月经必昏死一回,至今已有5年时间。他每次在妻子昏死后提心吊胆,生怕妻子倒在地上永远不再起来。他为妻子找了几家医院,化验照片花了不少钱,什么指标都没有问题,治来治去就是不知是什么病。

医疗队的西医说这怪病没见过,无法诊断。肖晖看了这个谭姓农民的妻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把病因分析出来了。中医看病有句古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肖晖看这样的怪病望闻问切都用上了,认为她每逢月经昏死的怪病,实际上是血虚火旺。血经一下,肝火上冲,引起昏迷甚至昏死。肖晖想起以前在看中医古典书时,古书上曾介绍过一例此类怪病,当时他就留意记在心里,没想到这百年难遇的怪病,今天让他遇上了。肖晖马上给患者以四物汤中当归、白芍、川芎、生地补血养阴,加龙胆草、黄芩、枝仁清肝火。谭姓农民的妻子按肖晖开的方子一天吃一剂,吃了一个月后,来月经不再昏死了。

肖晖在攸县治好这两个怪病,名声大振。医疗队任务结束后回湘潭上班,等候肖晖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从那时起,中医师肖晖的诊室每天求医者不断。这天,有个病人一进肖晖的诊室就往地上一躺。有人喊:“快送急诊室!”患者睡在地上忙摇着手说:“不要送!不要送!我不看西医,我是来找肖医生看病的。”护士说:“你找肖大夫看病欢迎呀,到椅子上来坐,不要睡地上。”患者说:“我这是怪病。病一发就头痛,睡在地上就不痛了,起来就又会痛,站起来会更痛。”

肖晖给这个患者看了看,认为该患者是中气虚,清阳不升,所以站起来头痛,睡着才能缓解。肖晖给这个患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吃了几个月的药,这个患者再也不需睡地上了。

肖晖治怪病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西医看不好的疑难杂症患者都来找肖晖。一个姓张的女人因为不孕,带着几个不孕的女友来找肖晖。肖晖根据那几个女人的症状对症下药,一年后,她们都生小孩了,只有张女士仍然不孕。张女士说肖晖偏心,不想叫她怀上。肖晖也觉得奇怪,说,我给你开的药应该没问题,都是对症下药,为什么还不孕呢?你要你老公来检查一下吧。张女士带丈夫来到医院,经检查,原来是张女士的丈夫不射精。肖晖根据张女士丈夫的病情,开了几张方子。几个月后,张女士怀上了。一年后,夫妻俩高兴地抱着小孩向肖晖大夫道谢。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湘潭女士小胡,吃了许多西药还是月经不调,慕名来找肖晖。肖晖给她看病时,发现她脸上有斑,认为她是气血不足导致虚火上升而月经不调。肖晖给小胡对症开药。小胡吃了几个方子后,月经正常了,奇怪的是,脸上的斑也不见了。小胡回到深圳,她的女同事发现她比原来更漂亮了,一个个羡慕得不得了。女人是爱美的。当小胡说她的病是肖晖治好的,几个女人结伴要小胡带她们专程来到湘潭,找肖晖给她们治斑美容。

有一个老人心血管顽固性心衰,到湘潭和长沙一些医院看了,住院吃了很多药,好了后回去,呆不得几天病发又来住院。住院的时间一多,有人开玩笑,叫他把户口迁来医院。后来,有人向老人建议用中药治疗。老人找到肖晖,肖晖针对他的病,采用西医的治疗原则:强心、利尿、扩血管,考虑老人用西药太多有副作用,建议不再服用西药,而用没有副作用的中药治疗。在征得老人同意,他用参麦散为老人强心,用五苓散为老人利尿,用红花蒲黄散为老人活血管。老人吃这些中药没有一点副作用,吃了一段时间,结果病情大有好转,不再要住医院了。

不仅国内的人喜欢中医中药,许多外国人也喜欢中医中药。

小王是湘潭大学毕业的,找了个日本丈夫。结婚后,她发现这个日本男人有痛风的毛病。小王要日本丈夫好好治疗。日本丈夫说,他在国内治了好多年,出国后也到处求医,找了许多医生,都没有治好。他说他爹、娘、姐姐都有这个病,他说除非碰上神医。小王说,湘潭有个中医,会治怪病,你去试试。日本丈夫随小王找到肖晖。肖晖给他开了张方子。小王的日本丈夫吃了一张方后,感觉很好,接着要肖晖开第二张。接连吃了几张方后,病情大有好转。一年后,小王的丈夫回到日本,竟然再没有发病。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说以前在日本都没治好,在中国湘潭吃几个中药方子就好了,中国的中医真是神啊。这个日本人的爹、娘、姐姐,全家人从日本赶到中国湘潭,找“神医”肖晖给他们看病。

韩国有个患者,拿了肖晖的药方回到韩国配药,不知是水土问题还是药的问题,韩药吃了反而不好,要求吃中药。肖晖大夫只好把药寄到韩国去。现在,除了国内的,还有一些美国、韩国、英国的患者,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的患者都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求医。这些外国人从肖晖这里,更加认识到中医中药的神奇功效,更加喜欢中医中药。

肖晖就是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用中药来治疗,他从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积累中,探索出治好西医治不好的怪病,不仅显示了他的灵性和悟性,他的中医辩证思维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也说明我国中医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这样丰富的宝藏,怎么能随意弃之呢?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

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扩展资料

屈原的精神: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但是还没有谁像屈原那样面对时间飞逝而产生紧迫甚至恐惧的感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