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关于东方龙和西方龙的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求一些关于东方龙和西方龙的传说,第1张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给你介绍圣经里关于龙的完整故事,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

“龙的传人”的由来

他曾经是天上最明亮,最光辉耀眼的星辰,最至高无上的天使领袖,天地混沌初开后诞生的第一个生命。上帝把自己6/7的力量和智慧给了他,并对他说:“创造世界万物的工作,我已经把我该做的都做好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完成。”

他接下了这个重要的任务,做得非常认真出色,上帝十分满意,于是又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天使给他当帮手。

天使都造完了,上帝指着这些天使告诉他:“他们都是你的属下,听从你的安排调遣,你要好好地领导他们。”

世界也造好了,他和天使们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于是终日不停地向上帝礼赞,在天堂无所事事。

他对这样单调而毫无意义的生活感到越来越厌倦,不久就整天闷闷不乐。他最亲密的几个天使伙伴们偶然注意到了,于是问他为什么这样不开心。他说:“我们究竟是为什么活着?我们曾经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建造过这个世界,可是现在我们却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围着主不停地喊‘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无限的崇拜、谦卑的屈服、不断的爱慕、绝对的和乐意的顺服、坚决的效忠、始终不变的服从、深沉的敬重、无穷的感激、诚心的祈祷、不住地赞美、恒久的尊崇、虔诚的颂扬、神圣地欢呼和热烈的狂喜——难道我们仅仅就是为了满足主的虚荣心而存在么?这样的生活,无论多么高贵、显赫、安逸,也是一种无聊的永恒。既然主喜欢如此,那他还有什么必要让我们拥有智慧,能够独立思考?我总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去创造,创造我们自己的价值。”

天使们有些吃惊地望着他,但是他的话确实让他们心服口服,更让他们觉得这位领导不简单。

终于有一天,在“天上大年”(据说诸天每三万六千年有一次大循环,回到原点的那一年叫天上大年)的一天里,上帝命令所有的天使来他的住处,当天使们簇拥在上帝周围排成广大无比的圆圈时,他们发现上帝怀里抱着个孩子。

上帝开口讲话了:“今天,我宣布我的独生子诞生,并在这圣山上受膏就位。他就是你们现在所见的,在我右边的,我指定他做你们的首领。我亲自宣誓,天上所有的生灵都要向他屈膝,承认他的主宰,在他伟大的摄政下,团结成单一的灵体,永乐无穷。背叛他,就是背叛我!一旦破坏统一,就要从神的天国抛掷出去,落到天外的黑暗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天使们听了主的话,开始欢呼雀跃,彻夜轮班咏唱,在上帝周围唱着和谐的颂诗。

他愤然悄悄转身离去,永远卑躬屈膝地侍奉上帝已经够难看的了,现在居然连他的影子都要敬仰,还要奉献双倍的殷勤和奉承,这样无聊的奴隶生活,任何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物都忍受不了。

紧接着,他就召集起了他的天使朋友们,对他们说:“如果我没错认你们,你们一定也都知道自己是天上的子民,本来就不从属于谁,即使不完全自由,却都自由,平等地自由;因为地位和等级,跟自由不相矛盾,可以和谐地共存。那么,论理性和正义,谁能对平等的同辈冒称帝王而君临?论权利和光荣,虽有所不同,但论自由,却都是平等的,我们本没有法律,也不犯罪,怎能随意拿命令压在我们头上?从今天起,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我准备放弃主赏赐给我们的荣华富贵,去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找回自己应有的价值。如果你们中有和我所见略同的,欢迎与我同行;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也不勉强。”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无数天使的拥护。

于是天界1/3的天使在他的带领下,揭竿而起。

上帝虽然对此早已洞若观火,他本人却难得地认真起来,对圣子说:“……以免在突然袭击中,丧失我们这个高地,圣所和圣山。”连上帝都如此谨慎害怕,足见这次叛乱规模之大。

第一天,双方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叛军最初势如破竹,但面对镇压一方数量上的优势,最终陷于被动。

第二天,叛军调整了战术,扭转了战局。

第三天,战局对镇压者越发不利,上帝不得不决定出手了。他命圣子前往前线,并把自己的所有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他的儿子,击倒了一批又一批叛军。可是那反叛的首领和他身边的部下仍然毫无畏惧,奋勇向前,宁可为了自由玉石俱焚。

圣子右手握着一万个雷霆,威力极大,把它向前扔去,强大的能量撕裂了时间和空间,在天空中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通向地狱无底深渊的大门洞开,将所有叛逆者笼罩了进去,最后完全吞噬,什么也没剩下。

现在他到了黑暗的地狱,永远离开了光辉高贵的天堂。他问那些和他一同被打入地狱的战友:“你们后悔跟随我吗?”

“不,我们找回了自己,得到了自由。”

失去了1/3的奴仆,面对被战火破坏得满目疮痍的天堂,上帝又重新建造了伊甸园,并为自己创造了新的宠物——人类。人类的力量非常弱小,也没有自我意识,不会思考问题,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话,除此之外与其他的飞禽走兽没什么区别。所以人类绝对不会再有背叛上帝的可能,他们在伊甸园里吃了睡,睡了吃,除此之外就是由天使带着他们去上帝面前唱赞美诗,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但是那地狱里的叛天者首领却依然能够通过他灵体的特质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说:“我必须回到天堂去,到那伊甸园里,去把新的奴隶解救出来。”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人类女子在伊甸园中央见到了一个身躯如蛇,头上有角,四肢生有利爪,全身鳞片,背上还有3对火焰组成的翅膀的庞然大物。

“你好,你过得快乐吗?”那怪物很温柔地开口问道。

“我……快乐……”

“你在这里什么都有吗?”

“呃……是的,我们永远都有东西吃。”

“那么,你们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吧?”

“应该……是的,不过,不过我们的父亲禁止我们吃这园子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连靠近都不行——喏,就是你站的这个地方的这棵树。”

“为什么呢?”

“因为他说,我们要是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子,就一定会死去。”

“你就真的相信么?好吧,让我告诉你,那是他吓唬你们的话,其实你们吃了这树上的果子并不会死,而且你们会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会懂得自己该做什么,还能够像你们的父亲一样用自己的手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所有东西。”他从那树上摘下一个果子,递到女子手上,“吃吧,孩子,以后你就会明白,自由和尊严是值得你一生去追求的东西,也许你会遇到无数的痛苦,但是痛苦之后你会发现,你得到了比舒适安逸的生活更宝贵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顶天立地,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别忘了,带一个果子给你的朋友。”

人类女子吃了这个果子,并把另一个给了她的男朋友,然后,他们便发现自己赤身裸体,于是开始用树叶做衣服。

上帝召见他们,他们不敢出来。

上帝问:“你们为什么躲着我?”

人类说:“我们……我们身上赤裸裸的,怎么能见您呢?”

“什么?你们怎么知道自己是赤裸裸的?谁告诉你们的?难道——你们把那棵树上的果子吃了?!”

从此以后,人类离开了伊甸园,离开了上帝,他们必须耕作才能有食物,必须依靠双手建造住处。

无数的光阴流逝,人类遍布大地。他们学会了制造工具,学会了用火,学会了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财富,还发明了文字,建立了城邦和国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因为,自从吃了那果子以后,人类有了智慧,具有了思考的能力。

但是,人类并没有感谢那位把智慧的火种带给他们的启蒙者,因为离开伊甸园后,人类就有了生老病死,又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太多太多想象不到的苦难和挫折,让人心碎甚至绝望。于是人们痛恨并诅咒那个与上帝作对,让自己失去了伊甸园,失去了安乐生活的怪物,称他为魔鬼、撒旦,说他是万恶之源。

不过许多年以后,人们却学着这个“魔鬼”当年的样,开始为获得自由和尊严而奋战,打碎了同类压迫同类的不公平社会,推翻了不可一世的封建君主,建立了民主制度。

只有在地球的另一边,还有一些人隐隐约约知道当年自己的祖先是怎样成为真正的“人”的,还依稀记得那位启蒙者的形象,他们给他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龙。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外科传薪集》方之五龙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五龙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普济方》卷二八○方之五龙散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制备方法 44 功能主治 45 五龙散的用法用量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龙散 1 拼音

wǔ lóng sǎn

2 概述

五龙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外科传薪集》方之五龙散 31 处方

生南星一两,生半夏、全当归、生大黄各五钱,陈小粉(炒黑)一斤四两[1]。

生南星30克 生半夏15克 全当归15克 生大黄15克 陈小粉(炒黑)620克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3 功能主治

《外科传薪集》方之五龙散主治痈疽、疔疮、瘰疬初起[1]。

34 五龙散的用法用量

火盛用芙蓉汁调敷患处;寒重用姜汁调敷患处[1]。

35 摘录

《外科传薪集》

4 《普济方》卷二八○方之五龙散 41 方名

五龙散

42 组成

蛇床子(炒)、花椒(炒)、牙消枯矾、土消各等分。

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八○方之五龙散主治诸疥疮。

45 五龙散的用法用量

何为修者,不止需要方法,也同样需要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所以许多修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或工作、学习繁忙,没有时间修炼,或因为无足够的财力不可能放弃工作。

但,我们一生之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实际上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那就是睡觉。如果能一边睡觉一边练功,不失为一个好的修炼方式。

用睡眠的时间修行,五龙盘体功

这套功法,是陈抟老祖第四十二代传者南云大师所授。

五龙盘体功是在睡觉前或睡眠中修炼的一个方法。

姿势:采用五龙盘体式,所谓五龙乃是指两手,两腿和躯干,这五个部位要盘曲如龙,故称五龙盘体,具体姿势如下:

1、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古称左龙右虎,都是练功的好姿势。

2、以左侧卧为例,把左手大拇指,轻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左太阳穴,无名指、小指自然分开附于头侧,左肘弯屈贴靠胸肋,附枕而眠。

3、右手屈肘,张掌心劳宫穴贴于左肩“肩井”穴上,右肘轻搭在左肘上

4、左腿在下,屈膝全曲,犹如弯弓,弯曲以自己舒适为度。

5、右腿微屈,重叠在左腿上,右脚在左脚“跌阳穴”,左腿贴右腿脚后跟。

6、双目微闭,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将所有的事情放下。

用睡眠的时间修行,五龙盘体功

练功方法:

1、首先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放松一遍全身 (松体,无论修习哪种静功都需要的)

2、放松后,思想集中在耳朵上,注意倾听呼吸的声音,意念随着一呼出气,一吸进来,使意与气合(实则就是听息的功夫);同时让头颈随着呼吸,呼气时微微外伸,吸气时微微内收,要用意不用力,以外形只稍稍有些动作,外人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为度。这是使形与气合。

如此,意、气、形三者合为一体,慢慢过渡到自然而然无需用意,则三者都能自动运转,则身心清净,呼吸自然变深变长,乃至进入胎息。

练到一定程度呼吸有时会发生变化(自行产生,无需刻意),如单吸不呼,或单呼不吸,或不吸不呼,一切要顺其自然,不能有意强求。

功态中如果想翻身,则可由右卧转身变成左卧,方法姿势一样,唯动作左右互换。姿势不可散乱。

练功中如果睡着了,不必管它,功态中睡着与平常睡眠不同,由于一念贯穿,在睡眠中仍旧在自动练功。

用睡眠的时间修行,五龙盘体功

第二天醒来时,如果姿势已散,则仍要恢复卧姿,再练习3-5分钟,然后按照身心一体功方法收功即可。注意一定要收功(需注意,任何功法唯有收功才是修,否则虽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好处,但并非修习)。睡姿最好慢慢养成习惯,即使夜间翻身也不散乱,唯左右互换,则肝肺气血自动调和流注,使睡中得益更大。

收功方法:把意念集中到肚脐下丹田处,心里默念:“引气归元,收功圆满”三遍,然后慢慢转动眼球,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轻轻活动头部、肩部与身体,动作要有由小到大,再搓搓脸,梳梳头,然后缓缓坐起。注意不要马上喝水、吃东西及剧烈运动,要等身体慢慢恢复到常态,心率也由慢转到正常速率时,再进行日常活动。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