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第1张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药 材 名烟油别名烟膏,大极膏,气泥,五行丹名称考证烟油 (《百草镜》),烟膏、大极膏、气泥、五行丹(《纲目拾遗》) 药用部位陈旧旱烟秆内积存的黑色膏油。性味归经辛,苦,寒入心,肝二经。功效主治燥湿敛疮,疗虫蛇伤治蛇虫咬伤,恶疮,顽癣。用法用量外用:涂敷。内服:用水稀释饮。古籍考证出自《百草镜》。《纲目拾遗》: "烟油入药,旧竹杆劈取者良。凡梅条、藤条、紫檀、乌木、老鹳草及纯铜、纯银杆中油皆不及竹中者性良。"相关选方①治毒蛇咬伤:竹木杆烟筒内烟油,用冷水洗出,饮一、二碗。受毒重者,其味必甜而不辣,以多饮为佳。(《增广验方新编》烟精膏) ②治痧症,疔毒:烟油少许,兑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蜈蚣咬:烟筒内膏油,涂在咬处,或烟灰擦之。(《纲目拾遗》) 参考出处《百草镜》,《纲目拾遗》关 键 词 燥湿敛疮 疗虫蛇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砂炒骨碎补的炮制方法 5 砂炒骨碎补的性状 6 骨碎补的性味归经 7 骨碎补的功效与主治 8 砂炒骨碎补的炮制作用 9 骨碎补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3 工艺研究 10 砂炒骨碎补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砂炒骨碎补 1 拼音

shā chǎo gǔ suì bǔ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RHIZOMA DRYNARIAE in san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砂炒骨碎补为骨碎补的炮制品,方法为砂炒。骨碎补的炮制南北朝刘宋时代已有,见《雷公炮炙论》。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Sm的干燥根茎[1]。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用消风祛斑,治斑秃,白癜风。骨碎补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用其炮制品[1]。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1]。砂炒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无鳞叶,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气香[1]。

4 砂炒骨碎补的炮制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蜜拌润后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1]。

唐代有姜制、去毛炒(《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法[1]。

宋代增加了火炮(《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盐炒(《圣济总录》)、去毛、酒拌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酒浸炒、焙制(《校注妇人良方》)等炮制方法[1]。并开始有对炮制作用的阐述,如《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中载有:“炮猪肾,空心吃,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1]。”

明清时代还有炒黑(《普济方》)、炙制(《外科理例》)、蜜拌蒸(《本草纲目》)、蒸焙(《本草汇》)、制炭(《得配本草》)、酒炒(《增广验方新编》)等方法[1]。其中《握灵本草》中还记载有:“有人久泄,诸药不效,用骨碎补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炒末揩牙,不独治病,极能坚骨[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1]。

骨碎补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非药用部位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1]。筛去碎屑[1]。

砂炒骨碎补的炮制方法为:先将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取出,筛去砂,放凉,撞去毛[1]。

5 砂炒骨碎补的性状

骨碎补为不规则的厚片,周边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棕色,片面红棕色或淡红棕色,有小黄点呈圆圈状排列[1]。质坚硬,味微涩[1]。

砂炒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无鳞叶[1]。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气香[1]。

6 骨碎补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

《日华子本草》:"平。"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本草纲目》:"足少阴。"

《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7 骨碎补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骨碎补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中药炮制学》: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能[1]。

《中药大辞典》:骨碎补具有补肾,活血,止血的功效。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中华本草》: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8 砂炒骨碎补的炮制作用

骨碎补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用其炮制品[1]。

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1]。如治跌打损伤、腰脚疼痛的骨碎补散(《校注妇人良方》)及肾虚耳鸣、泄泻的加味地黄汤(《本草汇言》)[1]。

9 骨碎补的炮制研究

骨碎补主含柚皮苷、二氢黄酮苷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骨碎补的砂烫品及烘制品中的柚皮苷含量均高于生品,清炒品也比生品略高,说明经炮制后,药物质变酥脆,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1]。

(2)据报道,骨碎补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的含量;砂烫、砂烫酒制及砂烫盐制,并不影响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据研究,二氢黄酮苷具有镇静、镇痛、增强家兔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骨碎补能促进骨骼对钙和磷的吸收,并能提高血清钙、磷水平,因而利于骨折的愈合;水煎醇沉液具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炮制对骨碎补的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并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故也能增强其药理作用[1]。

93 工艺研究

将骨碎补的传统砂烫法改为180℃烘箱烘烤10分钟至全部鼓起,撞去毛或经砂烫后的骨碎补放入糖衣锅或滚筒式炒药机中转动,以摩擦撞断绒毛,再取出筛净[1]。新法均可提高饮片质量及工作效率[1]。

10 砂炒骨碎补的贮存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滑石粉炒鱼鳔胶的炮制方法 4 滑石粉炒鱼鳔胶的性状 5 鱼鳔胶的性味归经 6 鱼鳔胶的功效与主治 7 滑石粉炒鱼鳔胶的炮制作用 8 鱼鳔胶的炮制研究 9 滑石粉炒鱼鳔胶的贮存方法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炒鱼鳔胶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滑石粉炒鱼鳔胶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滑石粉炒鱼鳔胶 已经自动替换为 炒鱼鳔胶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chǎo yú biào jiāo

2 概述

炒鱼鳔胶为鱼鳔胶的炮制品。鱼鳔胶的炮制宋代已有,见《圣济总录》等。鱼鳔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byactis Bleeker或鲟科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Huso dauricus (Gei)等的干燥鱼鳔[1]。鱼鳔胶味甘、咸,性平[1]。归肾经[1]。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炒鱼鳔胶表面鼓胀发泡,**,质地酥脆,气微香[1]。滑石粉炒后滋腻之性降低,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1]。

3 炒鱼鳔胶的炮制方法

宋代有炙令焦黄(《圣济总录》)、制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炒制(《疮疡经验全书》)的炮制方法[1]。

明代有炮(《普济方》)、焙(《外科正宗》)、蛤粉炒(《先醒斋广笔记》)的记载[1]。

清代增加了螺粉炒(《本草汇》)、香油炸(《外科大成》)、麸炒(《良朋汇集》)、牡蛎粉炒(《增广验方新编》)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等[1]。

1.鱼鳔胶  取鱼鳔胶,除去杂质,微火烘软,切成小方块或丝[1]。

炒鱼鳔胶  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净鱼鳔,不断翻动,至发泡,鼓起,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鱼鳔,用滑石粉40kg[1]。

4 炒鱼鳔胶的性状

鱼鳔胶为小方块状或不规则条状,黄白色或淡**,半透明角质样,质坚韧,气微腥,味淡[1]。滑石粉炒后表面鼓胀发泡,**,质地酥脆,气微香[1]。

5 鱼鳔胶的性味归经

鱼鳔胶味甘、咸,性平[1]。归肾经[1]。

6 鱼鳔胶的功效与主治

鱼鳔胶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

炒鱼鳔胶滋腻之性降低,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1]。如治肾虚气弱,阳痿不举,命门火衰,腰腿酸痛,精神疲倦,食欲不佳的三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及肾水不足、阴虚血虚的鱼鳔丸(《拔萃良方》)[1]。

7 炒鱼鳔胶的炮制作用

鱼鳔胶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

炒制后滋腻之性降低,腥臭味得以矫正;炒制还能使其质地酥脆,利于粉碎[1]。临床多用其制品,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1]。如治肾虚气弱,阳痿不举,命门火衰,腰腿酸痛,精神疲倦,食欲不佳的三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及肾水不足、阴虚血虚的鱼鳔丸(《拔萃良方》)[1]。

8 鱼鳔胶的炮制研究

有报道认为,185℃恒温箱内烘烤至鱼鳔形体鼓起,松泡,呈**时,取出放凉[1]。此法简便易行,制品受热均匀,色泽一致,且无糊化现象[1]。

9 炒鱼鳔胶的贮存方法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