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有哪些真实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史书中,有哪些真实而感人的爱情故事?,第1张

第1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郭元振的名字?郭元振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名将,出将入相,高居宰相之位,堪称一名奇才。而郭元振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奇缘。

当年郭元振还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气,而且很有才。老宰相张嘉贞很喜欢郭元振这小伙子,就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郭元振。

但是呢,老张家有五个女儿,张嘉贞心里想:“这是个好小伙,但是我有五个女儿啊,没法分啊!让他和这个女儿成亲,对其他女儿都不太公平啊。”

于是张嘉贞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对郭元振说:“我的五个女儿一个个都长得很美,现在让她们罩着盖头,拿着红线站在你面前。所谓姻缘天注定,你选中哪个就是哪个,如何?”

这办法还真是绝了。郭元振欣然从命,只靠着直觉来选,居然选到了张家三女儿。史书上评价三女儿为“大有姿色”,估计是五女儿中最好看的一个,郭元振运气还真是不错呢。然后这三女儿也成为宰相夫人,真是让人觉得天赐良缘。

第2个故事。古籍《情史》记载了一个奇特的爱情故事。古代苏州城有个张姓的大户人家,这家的少奶奶回娘家,让婢女带着一小箱首饰在后头跟着。结果这婢女很不下心,居然把少奶奶的首饰箱落在路边。

婢女吓得半死,赶紧往回找,却看到旁边有一个乞丐蹲守着首饰。乞丐问明婢女,确认是失主后,立刻把首饰还给了婢女,还笑着说:“我是穷命一条,要这些首饰干嘛?拿去拿去。”

婢女十分惊喜,就从中拿了一只金钗作为谢物。哪知道乞丐笑着说:“我整箱首饰都不要,还会要钗子吗?”

婢女也十分感动,居然碰到这种好人。婢女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不是你把首饰还给我,我无法面对主母,肯定要没命了。你其实是救了我的命啊。既然你不要金子,从今天起,每天你都来我们府前,我给你分食物吃。”

那乞丐也没有假惺惺,于是就按照约定,天天来张家门口找婢女。久而久之,大家都发现了婢女和乞丐的来往,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主人。

主人以为两人有私情,仔细询问,才发现乞丐很善良,而且婢女懂得报恩。而且主人发现乞丐和婢女之间因为多天的来往,互相也有那么一点男女的意思。

于是主人就做主让乞丐和婢女成亲,成就了一桩美事。不得不说,这个乞丐和婢女的爱情,正能量满满,男的懂做人,女的懂感恩,最后成为伴侣,确实还蛮让人欢喜的。

第3个故事。根据古籍记载,射洪主簿朱显,原来想要和郓县县令杜集的女儿结婚。本来这桩婚事已经所定,聘礼也下了,但是很不巧,这个女孩子忽然被选入宫中当宫女,这种婚事就吹了。

后来朱显想要结婚了,就重新找了一家女孩子,找到了一个姓王的女孩子,听说这个女孩子是从宫女出身的,长相很标致。于是两家就成亲了。

朱显却还是忘不了前面婚事告吹的那件事,新婚夜对妻子说:“其实我之前是想要和杜氏结为夫妻的。当时结婚通书上还写着‘但惭南阮之贫,曷称东床之美。’可是,那个女孩子却被选入宫中了。”

没想到妻子长叹说:“这就是缘分啊。我就是那个姓杜的女孩子。我从宫里出来后,因为家里没人了,无依无靠,所以就被王奶奶收养,还成为她的孙女。”

朱显十分开心,这大概就是缘分天定,遇见美好吧。这种奇遇,也让人拍案叫绝。

第4个故事。根据《情史》记载,有个叫朱邦礼的富家翁,他家里有个婢女叫张二姐。这个张二姐长得很丑,皮肤粗糙,面黄肌瘦,年纪轻轻的少女,却让人看了有些难受。

有一天,有个叫刘逸民的书生来拜见朱邦礼,高谈阔论,颇有才华。朱邦礼就邀请刘逸民担任自家孩子的教书先生,直接住在朱家。

刘逸民的日常起居,全部是张二姐负责照顾。因为张二姐长得丑,所以也没有什么避嫌的说法。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张二姐的雇佣期限到了,就开口向朱邦礼辞别:“我要另寻东家。”

因为张二姐长得丑,平时也是因为工钱少才勉强继续留在家里的,所以张二姐这么一告辞,朱邦礼也没有什么想法,很容易就让张二姐离开了。

结果没多久,那个教书先生刘逸民也离开了。然后又过了十多年,朱邦礼去省城赶考,街头上忽然有个人和他打招呼。朱邦礼对这个人很陌生,但是对方很热情,他就和那个人交谈起来。

#能力训练#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1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

  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知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小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老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斗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有一天,诗人宋之问月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可是竟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句子。这时,寺内一老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人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人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里题首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老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连声说好。第二天又去拜访老僧,老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这老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篇2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

  屈原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篇3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

  郑成功

 当农民军在西南进行艰苦抗清斗争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也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进行抗清活动。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他们父子都在唐王政府为官,后来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则继续抗清。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据点,曾先后围攻福州,攻克台州。清朝派人招降,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联合浙江张煌言等发动了一次大反攻,从海道溯长江,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川三府二十四县。他们的行动与李定国的起义军遥相呼应,使清廷大为震动。但由于战略上的错误,郑成功在南京被清兵所击败。为了建立根据地,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永历十五年)率大军在台湾登陆,次年,赶走了窃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承天府,建立行政机构,奉南明永历正朔,招徕大陆难民,屯田垦荒,又派遣汉族“农师”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康熙十二年(1673年,永历二十七年),原已降清的明朝将领吴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等又先后起兵反清,这就是所谓的“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云南,尚之信起兵广东,耿精忠起兵福建,郑成功子郑经也乘势攻占了泉、漳、温州等地。吴三桂等三人都是汉民族的败类,他们起兵的目的是为了与清朝分割土地,因而他们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三藩的叛乱历时八年,为清兵所平息,而郑经也退回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永历三十七年),清朝政府派台湾降将施琅大举进攻台湾,郑成功孙郑克塽战败投降,坚持了四十年的反清武装斗争至此结束。

篇4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

  郭子仪

 郭子仪是历史有名的唐朝大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765年,曾为唐朝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唆使回纥和吐蕃两族的首领对唐朝发动叛变。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大举向唐都长安进攻,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这时,郭子仪正在泾阳镇守,但他只有两万多军队,与敌军人数差距太大了。郭子仪下令坚守阵地,不准同敌军交锋。

 营帐内,郭子仪与将领们商讨破敌的办法,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打探情况的侦察兵报告了一个好消息,说仆固怀恩暴病身亡。吐蕃、回纥已经分开扎寨,闹得很不团结。郭子仪听后,心头一喜,机会来了,回纥与吐蕃内部矛盾极深,他决定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

 郭子仪派手下的大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说郭子仪愿意和回纥王一道攻打吐蕃。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半信半疑:“先前仆固怀恩说郭公已被人害死了,你不是骗我吧?如果他还活着,你能让我见见他吗?”

 李光瓒把情况向郭子仪汇报了。郭子仪听后,对众将领说:“眼下敌我力量悬殊,难以用武力取胜。从前我和回纥有很深的交情,不如我去说服他们退兵。”

 将士们担心他的安危,主张选500名精锐骑兵随身保护他。郭子仪坚决拒绝,“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郭子仪就要动身,儿子郭晞拦住父亲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父亲是三军元帅,怎么可以把自己送入虎口呢?”

 郭子仪说:“目前要是开战,不光咱们父子性命难保,而且整个国家也难免遭殃。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同回纥谈判。万一不成功,我也算捐躯报国了。”

 郭晞不听,拉住马缰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在儿子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跃马出了军营,直奔回纥军营。

 看到郭子仪,回纥人大惊,回纥王出来了,弯弓搭箭站立在军营前。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不慌不忙翻身下马,摘下头盔,脱去铁甲,放下刀枪,向回纥营中走去。回纥王也连忙放下弓箭走出来迎接。

 郭子仪握着回纥王的手说:“你们替唐朝立过大功,唐朝也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违背盟约,向唐朝进攻呢?”

 回纥王原本也不愿意和唐朝作对,听了郭子仪的一席话,答道:“我们是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了,他说皇帝已死,郭令公你已被人所害,因此,我们才跟着他进犯长安。”

 “仆固怀恩是个叛贼,遭人唾骂,像他这样不知廉耻的人,能替你们做出什么好事呢?”郭子仪说。

 回纥王有些胆怯了,说:“郭令公说得有道理,我们哪敢与唐军作对呢?”

 郭子仪见事已成,喜上心头,但仍然不动声色,劝回纥王道:“吐蕃王不讲道义,趁唐朝有乱党,便抢占土地,掠夺财物。如果你们肯和唐军合作,一道打败吐蕃,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全部送给你们,千万不要错过良机啊!”

 回纥王既感激又羞愧:“令公的话开导了我,我愿帮助唐军,立功赎罪。”

 回纥王设下酒宴款待郭子仪,酒席上,两人举杯盟誓,一定精诚合作。

 吐蕃王得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队伍逃跑。郭子仪派精兵同回纥兵一道追击,大败吐蕃军。

 不久,回纥也撤兵西去。

 就这样,郭子仪用他的智慧与胆略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长安之危也就顺利解除了。

篇5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

  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同年夏,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

 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

 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永兴元年(304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出自《 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谪,但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柳下惠得到了孔子、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

坐怀不乱(zuòhuáibùluàn):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出处:《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例句: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1、仁 

“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2、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3、蒋琬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4、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5、林肯总统对待政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黑格尔说:“假如你不缺少发现美的眼光,那么,你在每个人、每件事物身上,都可以发现美,在受到美地吸引的同时,感受到很大的快乐。”

汪曾祺就是这样有着发现美的眼光的人,他目之所至,都是闲情逸致,都是诗情画意,丝毫没有生活的沉重感,这就是他独特之魅力。

汪曾祺的文字,淡雅和温暖氤氲其间,柴米油盐皆入味,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食一果皆有味,一人一景总在心。很生活,很温暖,很感动!

每一次,他的文字都被记在了心上。像他的诗句“木香花湿雨沉沉”,像他写秋葵,他写栀子花,后来写泰山,写人物,虽是随意的看,但看完之后仍觉历历在目。这是他的文字魅力,平淡纯净但不是空虚无味。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平实自然,充满人间烟火气味,又充满闲情逸致的文人雅怀。

读汪曾祺的文字,总会赞叹他能轻描淡写地连缀起一串生活图景。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纯真的生命力。

《人间草木》,写的是草木,道的是人间五味。《人间草木》带着植物的清新,在眼前铺展出一片柔软绿意。

人间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木,一人一物一事,在汪曾祺笔下好自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小情小调小活泼,却是让人赏心悦目。就像收到一份礼物,不是大惊喜的那种礼物,而是小确幸的那种,心里绵长着欢喜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往往这些烟火气,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书中汪曾祺提到,别人以“平淡”二字评价其作品。我却不以为然,生活原本就是淡如白开,而汪老以朴实风趣的笔触,为生活增添色彩,让我们发觉生活中的趣。

全书,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杂”,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南北饮食、书法字画、名山大川、楼台建筑、历史现代、名人纪事皆有涉猎。通过汪曾祺的笔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一切都显得鲜活盎然,充满了诗意的生活趣味和哲理。;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书里有岳南《南渡北归》的西南联大轶事和大师风范;有梁实秋先生《老去是生命的礼物》岁月沉淀,时光美好和《雅舍谈吃》的小吃大作、食髓知味;有老舍先生《真正生活者》的苦中作乐,怡然自得;更有刘墉《花痴日记》里风物人情,气象万千;虽不可说一篇《人间草木》涵盖各位大师的作品经典,但是《一果一蔬》《季节的供养》《四方游记》《联大师友》《从容而安》也把这些大家独立成书的风情轶事,在自己的笔下跃然纸上!

最让我看得入迷的是他写的联大师友的故事,西联南大是由三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临时成立,这里发生过好多故事,跑警报、师生在战乱中学习等。**《无问西东》中,跑警报应该也是出自这里吧!

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

这是一本读了让人安静和温暖的书,这是一本看似朴拙却十分精致的书,这是一本看似记录普通生活,却有诗情画意的书。

本书无疑是令人舒适的,如夏日微风,如冬日暖阳,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让人读之心生欢喜,心情舒畅。

良辰美景终成忆,人间草木皆有情。人间有情,草木有情,是人间赋予草木感情,也是草木寄托了人间情感。人生,是很美好的。花草虫木,山川流水,人间值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很多景致和美食都是可遇不可求,就像汪曾祺的这份洒脱和通透,需要用一生去咀嚼和参悟。用生活去治愈生活,用文字换取片刻的自由。

读完汪老的《人间草木》,像是吃了一顿家常便饭,舒服,安逸,平静。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境大部分时候都是平静安宁的,汪曾祺用一颗热爱生活的赤诚之心,写尽人间烟火气。用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人物,风俗,食物,瓜果,让人觉得人间可真有意思,世界真有意思,活着真好,他没有刻意宣扬什么,就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让你领会了真善美和人间至味,产生各种向往。读人间草木,犹如饮蜂蜜水,温和润泽,滋养身心。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是平平淡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对待每一个人,静观每一草木,我们就能品味到生活的味道,岁月的沉淀!

人间草木,也是清欢。捧一杯茶,于树荫下,窗前,慢慢读来,岁月静静地流去,人生渐渐地丰满起来。

愿草木有情,人间有爱,你我于生活中照见从容和喜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