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盗汗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盗汗的症状 5 盗汗的病因分类 51 虚劳盗汗 52 阴虚盗汗 53 其他病因 6 盗汗的辨证分型 61 盗汗·心血虚证 62 盗汗·阴虚火旺证 63 盗汗·气阴两虚证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盗汗的穴位 2 治疗盗汗的方剂 3 治疗盗汗的中成药 4 盗汗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盗汗 1 拼音

dào hàn

2 英文参考

night sweat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ight sweat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盗汗(night sweating[1][2])为症状名[3]。是指以盗汗症为主要表现的汗证[1][2]。又名寝汗(见《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3]。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 盗汗的症状

入睡后出汗,醒来即止的表现[3]。

5 盗汗的病因分类

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3]。

《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阴虚者,六味地黄汤。”

51 虚劳盗汗

虚劳盗汗有阳虚、阴损之别[4]。

《圣济总录·虚劳盗汗》:“此盖虚劳之人,阳气外虚,风在肌表,腠理虚疏,心气不足故也。不治则荣卫衰损,肌肉消悴,变为羸瘠。治虚劳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肌瘦面黄,麦煎汤。……虚劳夜多盗汗,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咳嗽不止,柴胡鳖甲汤。”

《证治汇补·汗病》:“盗汗者……此症多见于虚劳之人,阴气损伤,宜养荣清热。若大病之后,新产之余,及久出盗汗不止,则阳气亦虚,宜补气固阳。”

阳气虚者,治宜益气敛汗,可用参芪汤、牡蛎散;心阳虚者,宜柏子仁汤;心肾两虚者,用心肾丸;阴虚者,可用黄芪鳖甲散、秦艽汤[4]。

52 阴虚盗汗

阴虚盗汗由于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5]。《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

症见盗汗,伴有烦热、口干等[5]。

治宜养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益阴汤。偏于火旺者,宜当归六黄汤[5]。

53 其他病因

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3]。

《伤寒明理论·盗汗》:“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

《张氏医通·盗汗》:“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少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

《景岳全书·杂证谟》:“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

《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3]。

6 盗汗的辨证分型 61 盗汗·心血虚证

盗汗·心血虚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heart blood deficiency[1])是指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以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气短神疲,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成人多见,舌淡,苔薄,脉虚或细等为常见症的盗汗证候[6]。

62 盗汗·阴虚火旺证

盗汗·阴虚火旺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 亏损,虚火亢旺,以寐中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汗出而醒,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或午后潮热,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盗汗证候[6]。

63 盗汗·气阴两虚证

盗汗·气阴两虚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1])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睡则汗出,醒则自止,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干,烦渴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盗汗证候[6]。

7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

石膏及其制品的微孔结构和加热脱水性,使之具优良的隔音、隔热和防火性能。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石膏 外文名 :Gypsum 别称 :生石膏 类别 :含水硫酸盐 化学式 :CaSO4·2H2O 分子量 :172 颜色 :白色、无色,含杂质时显黄-红色 光泽 :玻璃、绢丝或珍珠光泽 透明度 :透明到半透明 条痕 :白 晶系 :单斜 解理 :极完全 断口 :贝壳状, 有时纤维状 硬度 :2 脆性 :具弯性 晶体惯态 :板状、纤维状、块状或细粒 矿物密度 :231~233 套用 :建筑、医用等  分布 :分布广泛 分类,基本性质,化学成份,结构形态,资源现状,主要产地,成矿类型,鉴别特征,医学套用,药理作用,用药禁忌,药物配伍,中医方剂,临床套用,常用配方,食品工业套用,工业套用,工业生产, 分类 一般所称石膏可泛指生石膏和硬石膏两种矿物。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又称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 石膏,理论成分CaO326%,SO3465%,H2O+209%,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 白色 或灰、 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2,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3g/cm3;硬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理论成分CaO412%,SO3588%,斜方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白、灰白色 ,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3~35,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8~30g/cm3。两种石膏常伴生产出,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又可互相转化。 基本性质 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称为生石膏,经过煅烧、磨细可得β型半水石膏(2CaSO4·H2O),即建筑石膏,又称 熟石膏 、 灰泥 。若煅烧温度为190 °C可得模型石膏,其细度和白度均比建筑石膏高。若将生石膏在400-500 °C或高于800 °C下煅烧,即得地板石膏,其凝结、硬化较慢,但硬化后强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较普通建筑石膏为好。 通常为白色、无色,无色透明晶体称为 透石膏 ,有时因含杂质而成灰、浅黄、浅褐等色。 条痕 白色。透明。 玻璃光泽 ,解理面 珍珠光泽 ,纤维状集合体 丝绢光泽 。解理极完全,和中等,解理片裂成面夹角为66和114的 菱形 体。性脆。 硬度 15~2。不同方向稍有变化。相对密度23。 偏光镜下:无色。二轴晶(+)。2V=58。Ng=1530,Nm=1523,Np=1521。随 温度 升高2V减小,在大约90℃时2V为零。

加热时存在3个排出 结晶水 阶段:105~180℃,首先排出1个水分子,随后立即排出半个水分子,转变为 烧石膏 Ca[SO4]·05H2O,也称 熟石膏 或半水石膏。200~220℃,排出剩余的半个 水分子 ,转变为Ⅲ型硬石膏Ca[SO4]·εH2O(006<ε<011)。约350℃,转变为Ⅱ型石膏Ca[SO4]。1120℃时进一步转变为Ⅰ型硬石膏。 熔融温度 1450℃。 化学成份 理论 组成(wB%):CaO 325,SO3 466,H2O+ 209。成分变化不大。常有 粘土 、有机质等 机械 混入物。有时含SiO2、Al2O3、Fe2O3、MgO、Na2O、CO2、Cl等 杂质 。 结构形态 单斜晶系 , a0=0568nm,b0=1518nm,c0=0629nm,β=11823';Z=4。 晶体 结构由[SO4]2-四面体与Ca2+联结成(010)的双层, 双层间 通过H2O 分子联结 。其完全 解理 即沿此方向发生。Ca2+的配位数为8,与相邻的4个[SO4] 四面体 中的6个O2-和2个H2O分子联结。H2O分子与[SO4]中的O2-以氢键相联系,水分子之间以 分子键 相联系。

斜方柱晶 类,C2h-2/m(L2PC)。晶体常依 发育 成板状,亦有呈粒状。常 简单 形: 平行双面 b、p,斜方柱m、l等; 晶面 和常具 纵纹 ;有时呈 扁豆 状。双晶常见 ,一种是 依 (100)为双晶面的 加里 双晶或称燕尾双晶,另一种是以(101)为双晶面的巴黎 双晶 或称 箭头双晶 。集 合体 多呈 致密粒状 或 纤维状 。 细晶粒状块 状称之为雪花石膏 ;纤维状集合体称为 纤维石膏 。少见由扁豆状 晶体形成 的似 玫瑰花 状集合体。亦有 土状 、片状集合体。 资源现状 天然石膏是自然界中蕴藏的石膏石,主要为二水石膏和硬石膏。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石膏总储量约为570亿吨,居世界首位,分布于的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储量超过10亿吨的有10个,依次是:山东、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和四川,石膏资源比较贫乏的是东北和华东地区。

中国石膏资源主要是普通石膏和硬石膏,其中硬石膏占总量的60%以上,作为优质资源的特级及一级石膏,仅占总量的8%,其中纤维石膏仅占总量的18%。因此,我们是石膏储量大国的同时,又是优质石膏储量的穷国。优质石膏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应城和荆门、湖南衡山、广东三水、山东枣庄、山西平陆等地区,部分矿点已过度开采接近枯竭,部分因与低品位石膏混杂难以分离而造成优质资源浪费。因此,中国实际能够开采并有效利用的优质石膏资源比例更少。

中国石膏工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发展很快,1995年石膏产量就猛增至2659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膏消费大国。至2004年,全国石膏原矿年生产3000万吨以上,总计石膏消费量约为3500万吨。中国现有石膏开采矿山500多个,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矿山约50个,其产量占总产量的40%,乡镇小型矿山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按生产方式分,露天开采约占30%,地下开采约占70%。在地下开采的石膏矿山中,因种种原因使平均回采率低于30%,得到优先开采的优质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浪费严重,令人痛心!

天然石膏中用途最广的是二水石膏,其有效成分为二水硫酸钙,一般根据矿石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对石膏进行等级划分。石膏套用领域较宽,产品种类也较多,不同的用途对石膏原料的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高品位石膏多被用于特种石膏产品的生产原料,如食用、医用、艺术品、模型和化工填料等;二水硫酸钙含量低于60%的石膏矿则很少得到套用;高于60%的石膏矿石,则根据其含量的不同,被用于建材、建筑等各个领域。

世界不同国家对石膏的消费结构不同,已开发国家石膏深加工产品的消费占较大比重,其石膏消费结构为:产制品占45%,水泥生产占45%,其它各领域占10%。开发中国家多偏重于矿石的初级套用,依赖于水泥工业,石膏制品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中国的消费结构大致为:84%用作水泥生产的缓凝剂,65%用于陶瓷模具,40%用于石膏制品、墙体材料,55%用于化工及其它行业;随着中国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大,对石膏的需求相应增大,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膏产业尤其是石膏制品将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各种石膏产制品及石膏墙体会得到高速的发展,石膏的需求量必将猛增,随着传统的陶瓷及其它特种行业的发展,优质石膏资源不断减少,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被愈加重视。因此,为了保证整体石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的、环保的、健康的石膏建筑材料及产制品更广泛的套用于人民生活中,必须对有限的石膏资源进行最佳化利用。 主要产地 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 美国 。在美国, 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共有69座矿山,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其次是加拿大 ; 法国在欧洲石膏生产中居领先地位;再次为德国、 英国 、西班牙。 中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 矿石 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主要石膏矿区有山东枣庄底阁镇,内蒙古 鄂托克旗 、湖北应城市 、吉林浑江、 江苏南京、山东大汶口、 广西钦州、山西太原 、 宁夏中卫石膏矿等。 成矿类型 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后生型及热液交代型石膏矿不很重要。石膏矿在各地质时代均有产出,以早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型石膏矿为最重要。

主要为化学 沉积作用 的产物,常形成巨大的矿层或透镜体,赋存于 石灰岩 、红色页岩和 砂岩 、泥灰岩及 粘土岩 系中,常与硬石膏、 石盐 等共生。硬 石膏层 在近地表部位,由于外部压力的减小,受地表水作用而转变为石膏:CaSO4+2H2O—— CaSO4·2H2O;同时体积增大约30%,引起石膏层的破坏。 鉴别特征 低硬度,一组极完全解理,以及各种特征之形态可以鉴别。致密块状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与碳酸盐区别。 硬度分类中标准矿物之一。 医学套用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 生石膏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 而对人工发热动物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其退热作用可能与其主要成分钙的作用无关。生石膏煎剂 15g/kg 灌胃对注射伤寒五联菌苗所致的发热家兔无退热作用;如果先给兔灌胃生石膏煎剂 15g/kg, 再注射伤寒五联菌苗则不能引起体温大幅度升高。石膏具有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的解热作用, 对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兔, 5g/kg生石膏的降温效果与 02g/kg 安替比林相似, 以服药后半小时体温下降为显著, 在1~15小时作用最强。 白虎汤和单味石膏煎剂对实验性致热家兔都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不含石膏的知母甘草合剂和去钙白虎汤等均未见明显退热效果, 可以认为石膏是白虎汤退热作用的主要药物, 石膏作用可被处方中的其他药物所加强, 但不随石膏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对实验动物给药前后血钙水平进行测定, 表明血钙升高水平与退热作用关系密切。有报导指出, 石膏与知母合用的退热效果较单用为强, 知母的解热成分为芒果甙, 纯硫酸钙无效, 因此推测石膏的解热作用为其所含硫酸钙以外成分所致。实验表明: 麻杏石甘汤及石膏再用(煎煮后碾碎再次使用)麻杏石甘汤的退热作用均强于石膏及石膏再用水煎液。 亦有报导, 以生石膏的 1:1 煎液的上清液部分及上清液加生石膏粉给予伤寒菌苗引致的发热家兔, 未见明显退热作用。国外有用实验性发热大鼠的实验证明: 石膏灌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未见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但当以禁止饮水、内毒素引致发热、给予利尿剂、喂饲食盐以及以辐射热等方法造成动物“口渴”状态时, 石膏可以减少大鼠的饮水量, 即可减轻其“口渴”状态。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膏浸液对蛙的在位心脏无影响, 小剂量石膏浸液对于离体蟾蜍心及兔心有兴奋作用, 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换液后心脏可恢复正常。静脉注射4%石膏上清液01ml/kg时, 对家兔、猫的呼吸、血压及血流量无影响, 而注射1ml/kg以上时, 呈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血流量减少、心率减慢。静脉注射石膏液02ml/kg可使家兔和猫的大腿动脉的血流量呈一时性减少, 其后增加, 并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3 对平滑肌的作用 小剂量石膏上清液使家兔的离体小肠和子宫振幅增大, 大剂量则紧张性降低, 振幅减小。石膏还可以使小鼠尿排出量增加, 小肠推进功能减慢, 并增加大鼠和猫的胆汁排泄。 4 其他作用 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 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 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浓度, 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包括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功能), 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 缓解肌肉痉挛, 又能减少血管通透性。 在体外培养实验中, 1:1 的石膏 Hanks 液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 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Ca++ 可提高肺泡巨噬细胞的捕捉率, 加强其吞噬活性和加速其对尘粒的清除, 在维持巨噬细胞生理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认为, Ca++ 在石膏的上述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长期喂饲石膏, 可使大鼠垂体、肾上腺、颚下腺、胰脏及胸腺等的钙含量增高。而对摘除甲状腺、副甲状腺的大鼠, 则可使胸腺钙含量增加, 脾脏含量减少。 石膏在体内 ATP 存在下, 经酶和 APG 的作用, 产生硫同位素的分馏, 使34S 的血药浓度增大, 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石膏性凉,有清热解毒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3、《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4、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5、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药物配伍 1、配桑叶,清宣肺热;

2、配桂枝,表里双解;

3、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4、配知母,清热除烦;

5、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7、配竹叶,清热除烦。 中医方剂 1、白虎汤《伤寒论》:阳明气分之热;

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伤寒解后、余热不清;

3、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外感风邪、肺热咳喘。

4、双玉散《素问病机保命集》: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5、玉露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伤热吐泻黄瘦。

6、石膏散《普济方》:热甚咳嗽者。 7,石膏降压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 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磨制而成的石膏降压枕,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在中国人们早就用天然石膏制成枕头,唐朝薛逢有诗《石膏枕》“表里通明不假雕,冷于春雪白于瑶。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石膏枕头是采用天然石膏矿石中的精品纤维石膏(透明)为原料,手工精心雕刻,磨制而成的一种具体降压护脊、除烦镇痛、助眠安神等多重保健药用功效的枕头。 临床套用 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常用配方 1、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升煮米熟汤面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3、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痛壮热涎潮惊悸多哭气粗心烦及治气壅膈节不通:石膏、寒水石各一两脑麝各半字。上为末灯心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红桃散) 

4、治伤寒发热涎潮上厥伏留阳经头疼眩晕不可忍者:石膏(煅研细)每服葱白点茶凋下二钱。小儿量大小加减与之。(《三因方》玉屑散) 

5、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六两(生用)粉甘草一两。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 

6、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玄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食品工业套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石膏作为凝固剂用于罐头和豆制品生产中,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用于制造豆腐,豆浆中加入量为2~14g/L,过量会产生苦味,即夏季用石膏约为原料的225%,冬季用约为原料的41%。用于制造干豆腐时,夏季用石膏量约为原料的2%,冬季约为原料的43%。在生产番茄和马铃薯罐头时,硫酸钙可用做组织强化剂,按生产配方需添加01%~03%。 按FAO/WHO1984规定,在番茄罐头中,作为凝固剂使用,用量为:片装,08g/kg;整装,045g/kg(单用或与其他凝固剂合用)。 工业套用 石膏属单斜晶系,解理度很高,容易裂开成薄片。将石膏加热至100~200°C,失去部分结晶水,可得到半水石膏。它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具有 α和 β两种形态,都呈菱形结晶,但物理性能不同。 α型半水石膏结晶良好、坚实; β型半水石膏是片状并有裂纹的晶体,结晶很细,比表面积比 α型半水石膏大得多。 生产石膏制品时,α型半水石膏比β型需水量少,制品有较高的密实度和强度。通常用蒸压釜在饱和蒸汽介质中蒸炼而成的是 α型半水石膏,也称高强石膏;用炒锅或回转窑敞开装置煅炼而成的是β型半水石膏,亦即建筑石膏。工业副产品化学石膏具有天然石膏同样的性能,不需要过多的加工。半水石膏与水拌和的浆体重新形成二水石膏、在干燥过程中迅速凝结硬化而获得强度,但遇水则软化。

石膏是生产石膏胶凝材料和石膏建筑制品的主要原料,也是矽酸盐水泥的缓凝剂。石膏经600~800°C煅烧后,加入少量石灰等催化剂共同磨细,可以得到硬石膏胶结料(也称金氏胶结料);经900~1000°C煅烧并磨细,可以得到高温煅烧石膏。用这两种石膏制得的制品,强度高于建筑石膏制品,而且硬石膏胶结料有较好的隔热性,高温煅烧石膏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水性。 石膏板 利用建筑石膏生产的建筑制品主要有:

① 纸面石膏板。在建筑石膏中加入少量胶粘剂、纤维、泡沫剂等与水拌和后连续浇注在两层护面纸之间,再经辊压、凝固、切割、干燥而成。板厚9~25毫米,干容重750~850公斤/米3,板材韧性好,不燃,尺寸稳定,表面平整,可以锯割,便于施工。主要用于内隔墙、内墙贴面、天花板、吸声板等,但耐水性差,不宜用于潮湿环境中。

② 纤维石膏板。将掺有纤维和其他外加剂的建筑石膏料浆,用缠绕、压滤或辊压等方法成型后,经切割、凝固、干燥而成。厚度一般为8~12毫米,与纸面石膏板比,其抗弯强度较高,不用护面纸和胶粘剂,但容重较大,用途与纸面石膏板相同。

③ 装饰石膏板。将配制的建筑石膏料浆,浇注在底模带有花纹的模框中,经抹平、凝固、脱模、干燥而成,板厚为10毫米左右。为了提高其吸声效果,还可制成带穿孔和盲孔的板材,常用作天花板和装饰墙面。

④ 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砌块。将建筑石膏料浆浇注入模,经振动成型和凝固后脱模、干燥而成。空心条板的厚度一般为60~100毫米,孔洞率30~40%;砌块尺寸一般为600×600毫米,厚度60~100毫米,周边有企口,有时也可做成带圆孔的空心砌块。空心条板和砌块均用专用的石膏砌筑,施工方便,常用作非承重内隔墙。 工业生产 石膏矿石 来自USGS“矿物年鉴”的数据称2004年全球开采且消费的天然石膏达到10600万吨。美国的开采量最大,达到1800万吨,占全球开采量的17%;其后依次为伊朗(108%),加拿大(85%),西班牙(71%),中国(65%即690万吨)(但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统计为2900万吨,主要用于水泥生产),其它进入前10位的国家有泰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这10个国家的开采量加起来占全球的72%。 根据德国OneStone咨询公司的资料,全球天然石膏开采量约45%被加工成熟石膏。世界熟石膏年产量大约6650万吨,其中60%即4000万吨来自于天然石膏,40%即2650万吨来自于合成石膏及回收重复利用的废石膏。据估计世界合成石膏年产量大约16000万吨,其中,大约3500万吨来自于发电站脱硫系统生产的脱硫石膏,约11000万吨是磷肥生产的副产品磷石膏,约1500万吨是钛石膏及其它化学石膏。石膏工业所利用的合成石膏有90%来源于脱硫石膏。 对于石膏工业来说,大约有80%的熟石膏被用来生产建筑墙板。约20%用来生产石膏抹灰料或其它石膏产品。 对于石膏板工厂来说,石膏较短的凝结时间很重要。闪烧、磨细和煅烧联产工艺通常被使用。对于使用脱硫石膏而言,煅烧炉与相关配套锤式磨机由各厂根据自己的工艺设计。粉磨和煅烧系统及与其匹配的垂直滚筒辗粉机大约占到40%的市场份额。市场的领导者是Claudius Peters工艺,在过去的两年,他收到了9个EM粉磨机系统订单。GebrPfeiffer AG的MPS石膏磨机实际上能够满足任何的生产要求,并且允许在煅烧过程中加入高达45%的脱硫石膏。 石膏板工厂通过顺流烘干机或逆流烘干机干燥。对于纤维石膏板干燥来说,则是通过干筛机干燥。石膏板在所占空间尽量小的干燥机达到32~40分钟的保留时间,每组设计6~16个板面,3个干燥区域。顺流烘干机喂料装置的精确性非常重要。首先,将板切割以后布置到一系列的板面上,随后开始堆垛;紧随其后的板必须保持“随进随出”的原则并保持质量稳定。 石膏板工厂机器操作越来越重要。这涉及到湿料末端设备、干燥喂料设备和卸垛设备的协调,也包括协调干燥末端设备和堆垛设备。这些设备必须能够弹性操作以生产不同尺寸、厚度和品质的石膏板。生产不同产品时手动操作必须满足安全要求。尽管在现代化工厂中机械化生产方法的转变几乎能保证生料准备和纸的操纵,板的操作完全实现自动化。然而,高速的生产速率也要求在生产末端配置完善的码垛体系。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时毒的方剂 2 治疗时毒的中成药 3 时毒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时毒 1 拼音

shí dú

2 注解

时毒 病名。天行时疫所致化脓性感染之外科急证。《外科精义》卷上:“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憎寒发热,头痛肢体痛。甚者,恍惚不宁,咽喉闭塞。人不识者,将为伤寒……时毒切忌传染。”又名疫毒、大头天行、大头瘟、虾蟆瘟、抱头火丹、尖头瘟等。多因感受天行时疫邪毒之气而客于经络,郁结肌肤腠理而发病。其始发如感伤寒、时病,令人头痛发热,憎寒脉数,肢体痛烦,渐见鼻、面、咽喉等处赤肿疼痛,漫肿无头,或结节肿块而有根基者。若不速治,可转至咽喉闭塞,神志恍惚。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剂。初起宜速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外用紫金锭,以控制其发展。若欲成脓而未成脓者,可内服托里透脓之剂,方用托里透脓散加减,外用二味拔毒散敷贴。若脓已成则应速行切开引流,治疗用药可参溃疡条。或有以通气散取嚏法以预防其时毒之传染者。包括有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或颜面丹毒等病,应予鉴别诊断。

治疗时毒的方剂 小蟾酥丸

主治:《疡医大全》卷七方之小蟾酥丸主治疗疮肿毒,时毒初起者。功在发汗消散。主治一切疔疮、肿毒、时毒初

泄热通络饮

、青蒿、连翘、知母、麦冬、双钩、菖蒲。主治:湿温时毒,内陷化火,灼烁津液,肺胃荣分被扰,逆传心包,热

增补消毒饮

荷1钱,板蓝根1钱,马勃8分,生甘草8分。主治:时毒喉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病甚便秘,去桔梗

犀羚竹石汤

紫草2钱,银花露2两(冲)。主治:赤膈伤寒。风湿时毒,先犯少阳阳明,续被暴寒而发,乃三阳合病,状类伤

透斑解毒汤

鲜桑叶4钱,脑头4钱。功效:窜经透络提斑。主治:时毒疫症,斑痧尚未尽透。用法用量:先用野菇根2两,鲜

更多治疗时毒的方剂

治疗时毒的中成药 清开灵口服液

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

清开灵软胶囊

g。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

清开灵泡腾片

g。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

清咽利膈丸

2页)。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外感时毒,脏腑积热,咽喉肿痛,面红腮肿,痰涎壅盛,胸膈不

速克感冒片

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热、风温时毒所致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用法与用量:口

更多治疗时毒的中成药

时毒相关药物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肾上腺素时,高血压患者慎用。(4)本品血管外注射时毒性约为普鲁卡因的1~15倍;静脉注射时毒性约为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肾上腺素时,高血压患者慎用;(4)本品血管外注射时毒性约为普鲁卡因的115倍;静脉注射时毒性约为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肾上腺素时,高血压患者慎用。(4)本品血管外注射时毒性约为普鲁卡因的1~15倍;静脉注射时毒性约为

双羟萘酸噻嘧啶片

服2日,蛲虫病连服7日。不良反应1推荐剂量时毒性很低,大剂量时才表现出毒性反应,可有恶心、呕吐

双羟萘酸噻嘧啶宝塔糖

2不良反应1口服本品治疗剂量时毒性很低,很大剂量时才表现出毒性反应,可有恶心、呕

更多时毒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时毒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五节·大头伤寒

(一名大头瘟。俗称大头风。通称风温时毒。)因风温将发。更感时毒。乃天行之疠气。感其气而发者。故名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时毒

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目,赤肿痛,重则咽喉、颈项亦肿。或漫肿无头,或结核有

《立斋外科发挥》:[卷三]时毒(谓毒发于面鼻耳项)

疮医。原夫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毒,切恐传染。考之于经曰∶人身忽经变赤,状如涂丹,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四(外科)]时毒

头瘟也。以其能作脓出毒,故入外科。)少宰李蒲汀患时毒,用发散之药,耗损元气,患处不消,体倦恶寒,食少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时毒论第二十二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以痛为腧 1 拼音

yǐ tòng wéi shù

2 注解

以痛为腧 针灸取穴用语。出《灵枢·经筋》。指对于某些病症,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这种穴位无定位,所以后世称为阿是穴或不定穴、天应穴。参见各该条。

古籍中的以痛为腧 《炙膏肓腧穴法》:坐点坐灸法第七

,而又无所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坐点坐灸法图\p06d16a15bmp《炙膏肓腧穴法》

《医宗金鉴》:[卷四伤寒心法要诀]三阳合病并病

,其邪未定禁不可汗下,惟宜刺大椎、肝腧,肺腧,以泻其热也若误发汗,则必发谵语若误吐下,则必心

《中医基础理论》疾病传变考点解读2017

 疾病传变,是指病变部位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传递转移,以及疾病性质的转化和改变。从本质上讲,传变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上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代谢失调等病理矛盾的复杂联系和变化,是疾病过程中各种病理变化的衔接、重叠和转化,反映了疾病过程中各种病理变化的演变发展规律。

 传变的形式

 病疾的传变,不外两种形式:一是病位传变,二是病性转化。

 病位传变

 病位,指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病位传变,是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变部位发生相对转移和变化的病理过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脏腑经络、肢体官窍,以及精、气、血、津液等,都可以成为病变所在的部位,但不同类别的疾病或具体的病症,各有其不同的病位转变规律。从总体上讲,病位传变涉及病邪的表里出入和具体病变部位的传递转移等。一般而言,外感病发于表,其病位主要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或里病出表,故外感病的主要传变形式是表里之间的传变,表邪入里后也可引起内脏之间的传变。内伤病起于脏腑,常由有病脏器波及其他脏腑,故其传变形式主要是内脏之间的传变,也常见脏腑与经络、内脏与形体之间的传变。掌握病位的传变规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证时运用动态的观点对待疾病,在疾病已发而未深,微而未甚之时,便能见微知著,掌握病变发展的趋势,从而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治疗,可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将疾病治愈在初期阶段。

 (1)表里出入:又称表里传变、内外传变,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正气与之抗争所出现的表邪入里或里病出表的病理过程,反映了病变部位的深浅,标志着病理变化的趋势。表与里相对而言,所指部位并非固定不变。从整体而言,皮肤、毛窍、肌肉为表,脏腑、骨髓等组织器官为里;以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以脏与腑相对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而言,三阳经为表,三阴经为里;在三阳之中,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但作为辨证纲领的表证与里证,一般指肌肤和脏腑而言。

 ①表邪入里:是指在外感疾病中,留于肌肤的'外感邪气,在一定条件下内传入里,影响脏腑功能的病理传变过程。常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和中期,是疾病向纵深发展的标志。造成表邪入里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为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疾病初起失治、误治等,以致表邪不解,迅速传变入里。如外感风寒之初失治,使在表之风寒邪气不解,可内传入里,影响肺胃功能,出现高热、口渴、喘咳、便秘等病症,即为表邪入里。其二是正气不足,抗邪能力减退,不能阻止病邪的深入,遂内传入里。如肺卫素虚,复感外邪,传入于里,伤及脏腑,而见多种病症,亦为表邪入里。病邪由表入里,一般按皮毛→络脉→经脉→脏腑的规律依次内传,诚如《素问·缪刺论》所言:“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分析证候变化,以判断病邪入里的浅深层次。但也有一些疾病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并不出现界限清晰的阶段性特点,有的甚至直接由肌表直传脏腑,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里病出表:是指疾病原本在脏腑经络等较深层次,由于正邪交争,病邪从里透达于肌表的病理传变过程。多为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所致。如温热疾病,内热炽盛,出现烦躁、胸闷、咳逆,继则汗出热解或随疹透发,邪出而安等,即为里病出表。里病出表多提示邪有出路,病势有好转或向愈之机。此外,在病邪出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介乎表里之间的病理阶段,即半表半里阶段,常是表邪入里或里病出表的中间阶段。病邪的表里出入,主要取决于邪正双方的消长盛衰对比。正不胜邪,则表邪入里内陷;正胜邪却,则里证可能出表。

 (2)外感疾病的传变:外感疾病的传变主要有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变。

 ①六经传变:是指疾病病位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之间的相对转移。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内经》所论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伤寒热病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用“六经”概括为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创立了“六经传变”理论。六经传变,实际上是对外感热病六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的概括。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把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也相应地成为病邪传播转移的通路和病理变化反应的途径,尤其是外感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六经之中,三阳主表,三阴主里。三阳之中,太阳为一身之藩篱,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之中,太阴居表,依次为少阴、厥阴。外邪循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阳入阴,先三阳后三阴依次相传,即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传变。这种传变规律反映了人体正气由盛而衰,疾病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外邪循六经传变还有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等一些特殊的传变形式。越经传,是指疾病不按六经次序传变,如由太阳传入太阴;表里传,即病变在表里相合经脉之间的移易传变,如病变由太阴传至阳明;直中,指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传入三阴经,如外邪直中太阴或少阴;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太阴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并病,是指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如先有太阳经病变,后有阳明经病变,有先后次第之分。另外,由于经脉与脏腑相络属,所以六经病变多与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②卫气营血传变:指病变在卫、气、营、血四个病理阶段之间的转移变化,主要用于阐释温热病的传变。卫分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病位在皮毛与肺,病情轻浅;气分为温热病的中期阶段,病位在肺、胸膈、脾、胆、胃肠,病情较重,多数热性病至气分即止;营分为温病的严重阶段,病位主要在心与心包;血分属温热重症的极期阶段,病位在心、肝、肾,病势险恶,常致不救。温热病一般多从卫分开始,继而气分、营分,终于血分,依次传变,病情逐渐加重。卫气营血的病位传变,始于卫分,经气分、营分,终而血分,称为“顺传”,反映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而深,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的传变过程。温热之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径入营分或血分,称为“逆传”,提示病变急剧,病势凶险。“顺传”与“逆传”主要区别在于传变过程呈渐进性或暴发性之不同。“顺传”多呈渐进传变,“逆传”多为暴发而形成。此外,尚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及“气血两燔”等特殊病证类型。总之,病位的卫气营血传变,由卫分、气分传至营血,病位多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变重,病势则趋向恶化;而病变由营血传出卫分,则提示病情由重变轻,病位由深出浅,病势趋于好转或痊愈。

 ③三焦传变:即病变部位循上、中、下三焦而发生传移变化,是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热病的主要传变形式。三焦传变是温病学家在部位三焦概念的基础上,所总结和创立的温热病的传变规律。三焦病位传变,主要是上下相传,即病位由上传下,或由下而传上。外感温热病邪,多自口鼻而入,肺卫首先受邪而发病,继则从上焦传入脾胃,再入下焦肝肾,故其传变为由上至下,此为“顺传”,说明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而重。如果病邪从肺卫直接传入心包,病情恶化,是为“逆传”。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二》概括温病传变规律时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既包含了始于上焦肺,依次传入中焦、下焦的顺传,也包括了病邪由肺卫直接传入心包的逆传。前者为三焦传变的一般形式,后者则是三焦传变的特殊形式。总之,病位在上焦肺,病浅而轻;若病势发展,传至中焦,则病情逐渐加重;再继续发展,传入下焦,则病情更为深重。病变从上焦传中、下焦,以及逆传,说明病势向恶化发展;而由下焦或中焦向上焦传变,大多为好转向愈之象。

 (3)内伤疾病的传变:内伤疾病,是指人体脏腑在某些病因作用下所引起的疾病,其病变部位在脏腑。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为联系的通道,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与形体官窍紧密相联,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由于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的密切配合,病理上必然通过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等相互影响使内脏疾病呈现出病变部位的传移。

 ①脏与脏之间的传变:是指病位传变发生于五脏之间,这是内伤疾病最常见的病位传变形式。由于五脏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在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中既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在病理变化中必然相互影响。因此,心、肝、脾、肺、肾五脏,不仅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相应的病理变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普遍而复杂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一脏有病,常常会波及他脏而发生传变。中医学常应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说明五脏病变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中医学注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五脏的物质结构,认为它们是构成和维持五脏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在五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同时各脏中气、血、阴、阳物质的多少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气、血、阴、阳并重,有的以气、阴为主,有的以气、阳为主,故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联系各不相同,病理传变的方式也各有特点。以心与其他四脏的病理传变为例,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和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根互用关系。

;

盗汗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盗汗的症状 5 盗汗的病因分类 51 虚劳盗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