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陨石灾难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飞来的陨石灾难有哪些?,第1张

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科科尼诺的沙漠地带,有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它直径1200米、深180米,这就是巴林杰陨石坑。它是2万多年前,一个直径60多米、重达10多万吨的铁陨石撞击地球时留下的。在几万年前,人类远不及现在这样分布广泛,因此不会造成什么灾害。今天则不同了,任何一个类似的天体对地球的撞击都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大多数的情况下陨石陨落,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是有时也会落入房屋,砸穿房顶、天花板,伤及人畜。这样的天灾的确是始料不及的,但有时又显得稀奇古怪。

1880年,在美国有一块不大的陨石落在一头驴背上。

1911年,埃及一只狗被陨石击中头部,一命呜呼。

有一件事情十分有趣而且非常罕见:1928年,一块02克的天石落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上,陨石擦伤了她的脸,并把她的连衣裙烧坏。

在考古挖掘中,也有惊人的发现。1892年在阿根廷进行挖掘工作时,在离地面6米的地下发现了一具骨架。这是一头几百万年以前被陨石砸死的、现已绝迹的鳞甲目大懒兽的遗骸。那块陨石就在骨架的旁边。

1972年8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罗格里夫博士向美国发布了一项骇人听闻的灾害预报,他说:“1972年8月10日下午14时30分,将有一个破坏力与落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不相上下的大陨石要袭击美国西部!”美国西部的居民那些天惶惶不可终日。

到了预定时刻,只见一个耀眼的火球疾速划破蔚蓝的天空,从美国西部的犹他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上空掠过。整整1个小时以后,这个陨石留下的尾迹还清晰可辨。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亲眼目击了这一罕见景象,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地拍下了照片。

这个陨石没有落在人们头顶上只能说是侥幸。当时这个陨石是在58千米的高空,以15千米/秒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大气层的。正因为它速度足够快,于是又挣脱了地球引力,重返宇宙。罗格里夫博士根据观测记录推定,这个陨石重达千吨,与铁比重相当,直径4米,飞行速度是音速的50倍。如果考虑到它的重量和速度的话,那么它拥有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破坏力与美国当年投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不相上下。

“巨大的陨石光顾地球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千吨左右的陨石每10年或20年就可能袭击一次地球。”罗格里夫博士警告说。

如果说在1972年那次事件中,人们很侥幸的话,那么这之前或之后的一些人就不那么走运了。

1954年11月30日下午,霍齐斯夫人正在美国亚拉巴马州自家的沙发上打盹儿。突然随着一阵呼啸声,一个物体冲破屋顶,把沙发打了一个洞,还擦破了霍齐斯夫人的腹部。使霍齐斯夫人受伤的是一块陨石。

1938年9月29日早晨,一块重2千克的陨石落在美国伊利诺斯一间车库的顶上,随后从车顶贯穿而下,不过没有伤人。

1992年10月9日傍晚,一颗明亮的火球穿越美国肯塔基州大部、北卡罗莱纳、马里兰与新泽西州。一颗球粒陨石在击穿了纽约州匹克斯坎一辆雪佛莱牌汽车的车身之后,稳稳地躺在它形成的一个小坑里。当汽车所有者发现这块12千克的石头时,它仍然是热的,闻得出硫黄气味。由于这一事件非常罕见,这块很普通的陨石售得69000美元,而受损汽车的卖价更是大大超出了新车的价格。

再往前追溯,还有一些有惊无险的实例。

1847年7月14日发生的陨石袭击事件是十分著名的,事件发生在捷克波西米亚的一座叫布拉瑙的小村庄。一个重达20千克的陨石从房顶飞入3个正在酣睡的孩子的房间,把床铺砸得稀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个孩子居然安然无恙。

1890年某天,在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农夫正在马车下做白日梦。突然一阵爆音响过之后,尘土飞扬,农夫周围的草木一扫而光。原来一块重5千克的陨石击落在距他躺着的地方18米远的田野里。

如果一块陨石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某人天灵盖上,那就一了百了了。不过这种事发生的概率极低,差不多几百年才有一次。根据古籍记载,中国、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家都发生过陨石击人致死的事件。

在中国,公元616年,有数十人被陨石击中毙命;1511年,在意大利米拉诺,某人被陨石击中要害;1790年,一个法国农夫死于陨石袭击;1825年、1878年在印度,各有一人被陨石击毙。

随着航海和航空的发展,陨石击中航行中的舰船、飞行中的飞机的事件也有发生。

1907年和1920年,人们在大西洋上曾观察到有陨石落在航行中的轮船近旁。后来因为陨石撞击使舰沉没的事件终于发生了。1908年2月,一艘名为埃克利普斯的美国货船在从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返航旧金山途中,突然一个陨石砸在船上,发出一声巨响,船桅立刻断为两截。陨石把甲板撞出一个大洞,接着又穿透船底落入太平洋中。所幸这个陨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过在此后的4天里,由于海水从破洞大量涌入,船员不得不用水泵拼命向外抽水,但船体还是在逐渐下沉。船长迫不得已下了弃船的命令,全体船员都转移到救生艇上。当时他们离夏威夷还有900千米。如果不是得到路过船只的救助,他们只有葬身汪洋了。

1930年,正在地中海航行的希腊货船萨基里斯号的遭遇更为不幸。一个陨石击中该船中部,使它断为两截,转眼就沉没了。

1957年1月29日夜晚,前苏联轮船“伊兹马伊尔号”正从加尔各答驶回奥得萨。突然一颗流星出现在黑沉沉的天空,亮光一闪,一颗重量只有17克的小块陨石砸在桅杆上,之后又落在了甲板上。

一些专家推测,在海上突然失踪的舰船中,有一些可能是被陨石击中而沉没的。1887年,一艘在法国注册的日本军舰在返航途中,刚驶出新加坡港不久就踪影全无,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日本。后来一些学者认为,造成这艘军舰失踪的罪魁祸首多半是陨石。

北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三角”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方。因多年来至少有35艘(架)舰艇和飞机在这里神秘失踪而闻名于世,至少有1000人在这里有去无回。描写这些神秘失踪的著作、**、电视片层出不穷。不过想揭开“百慕大三角”之谜的人,至今仍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有些专家认为,在这一带海域遇难的船只有的是陨石所致。

在太空航行中,如若碰上流星体的撞击,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危害。

除了天然的陨石外,我们有时还会遇到人造的天石。在靠近斯洛伐克的西北部,拖拉机手涅克在田地里干活,突然一阵尖厉的哨声淹没了拖拉机的隆隆马达声,一块金属陷入了拖拉机的履带。这块金属的表层,虽然已在大气层中烧熔,但仍能看出被人加工的痕迹。化学分析表明,这是一块合金。经学者鉴定,这块天降之石是人造卫星的碎片。

虽然这些“不速之客”们给人类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震惊和伤害,但每一位宇宙来客——陨石,都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要知道,陨石是构成其他天体物质的样品。分析陨石的成分和结构就可以知道其他天体的成分。我们对陨石的化验表明,至今还未发现我们未知的元素。这说明,陨石本身所含的物质,就是构成地球以及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物质。

借助这些天降之石,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内行星的形成和发展。很多科学家认为,陨石是散落的行星留下的碎块,陨石的矿物成分与地球上的相同,可以证实这一点。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其中一些陨石是太阳系中木星之类大行星上火山爆发的结果。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是由很久很久以前某个时候曾笼罩着太阳的气尘云形成的。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的三皇之一,她继太昊伏羲氏之后为王,统治了华夏大地一百多年。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最大的功绩就是补天。

女娲补天真的存在过吗?为什么我们的先民要编造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流传后世呢?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女娲补天,极有可能说的是12900年前地球上发生的这场浩劫。

女娲是谁?估计大多数读者都是从神怪小说《封神榜》中了解到的。

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一个王,商王朝的末代君主帝辛(我们一般称之为商纣王),来到女娲娘娘庙里进香。

他见到女娲貌美,于是口出不逊,题诗到:“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事,虽然是后世小说家的虚构,但确有所本。

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宣言《尚书 泰誓》上,姬发罗列了商王受(商纣王名受)的罪行:

商纣王不敬上天,因此上天降灾难于老百姓。商纣王沉迷于美酒和女色,敢于施展暴行(制炮烙之刑,造酒池肉林)。因此我才要奉天命讨伐他。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尚书 泰誓》

这事和本文关系不大,暂且略过,继续说女娲娘娘的事迹。

我们从帝辛去给女娲庙进香这事可以看出:最迟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女娲已经成了华夏族崇拜和信仰的神灵!并且,女娲肯定是商朝人直接的先祖之一!

那么,女娲到底是谁?女娲生活于什么时代?女娲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3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要祭祀和信仰女娲呢?接着往下看。

女娲,又称女希氏。她和伏羲(宓牺)是兄妹,继伏羲之后为王。

“女蜗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史记补三皇本纪》

在另一本古籍中,女娲则姓云,并被称为女皇氏,名娲。

她是太昊伏羲氏的妹妹(女弟),辅佐太昊执政,负责赐予姓氏,执掌婚姻,沟通神灵。

也就是说,伏羲在世的时候,女娲就是神媒,也即负责沟通神灵的女巫师。

她的身份,和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太阳神的女祭司”帕里塞伊斯“一样,也因此具有无上的权威。

“女皇氏娲,云姓,一曰女希。虵身牛首,宣发。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生而神灵,亡景亡,少佐太昊,祷于神祗,而为女妇,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路史 十一》

女娲和伏羲的关系,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得而知,但伏羲、女娲都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这点毋庸置疑。

女娲为女皇,直接映射出华夏大地曾经有过那么一段以女性为尊,女性为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时代。

那么,女娲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古人为何要留下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

据说伏羲死后,女娲继位为王。但女娲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下继位的呢?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上古时代的名人了。

他,就是共工。作为上古时代暴力的代名词,共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共工,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职。

尧舜禹时期,共工是主管营造,水利之类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司空。也即更晚时代的工部尚书,但比工部尚书地位高得多。

因此,上古时代有很多个共工。其中,帝尧时期的共工特别有名。

共工氏当时为驩兜推举治水,后来被虞舜流放,被称为为四凶之一。

''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 尧典》

”流共工于幽洲。。。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 舜典》

太昊伏羲时代,也有一位共工氏。

这位共工在伏羲死后,与女娲争夺王位,后来被女娲制服。史料记载,这位共工氏所在的时代,洪水极为严重,天下十分之七都是水,只有十分之三是陆地。

按照春秋时代管仲的说法,共工氏仗着地利,把守住了高地与高地之间的隘口,不让人民随便交通,以武力称霸天下。

“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管子揆度》

女娲于是以自己的神力与共工交战,最后战胜了共工氏,把他赶到了其他地方。

天下安宁,女娲被民众拥戴为王,被尊称为女皇氏。

“太昊氏衰,共工为始作乱,振滔洪水,以祸天下。。。女皇氏役其神力,以与共工氏较。灭共工氏,而迁之。。。女娲氏乃立,号曰“女皇氏”。”《路史 十一》

那么,洪水是怎么来的呢?我想大家都会想起”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神话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据说:黄帝死后,共工氏与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争夺帝位,但共工不敌,战败了。他因此暴怒,撞倒了不周山,天塌了下来。后来才有女娲补天的事情发生。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 汤问》

而古籍中都说伏羲,女娲,神农相继为王。

炎帝神农氏占据天下共主位置数百年后,黄帝轩辕氏才通过战争取代了炎帝朝,建立黄帝朝。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其孙颛顼继位。

如果按照列子的说法,共工、女娲和帝颛顼是同时代的人,史前特大洪水则发生在黄帝死后。

此说如果可信,那么女娲就不是伏羲的妹妹,而和黄帝轩辕氏大致同时了。

可能是因为看到了这个大漏洞,南宋时代学者罗泌才把共工和女娲的年代,提到了颛顼之前。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只有一个。所以无论是女娲造人也好,伏羲、女娲兄妹成婚也好,都意味着女娲时代人类曾经大灭绝。

而大洪水是能够造成人类灭绝的灾难,这点毫无疑问。

所以,不论怎么看,共工、女娲时代大洪水是肯定发生了的。

也就是说,太昊伏羲氏晚年或死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天下发生了大洪水。

结果共工氏抢占了大部分高地,不让低地的人民前来避水。女娲氏带领人民打败了共工氏,占领了高地,人民得以繁衍生息。

”共工氏。。。抢攘为杰,于是左概介丘,右矕终隆,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水处十七而陆处十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而用不匮。。。塞墉防百川,隳高闉卑,率方舆而潮陷之。。。女娲氏戮之,共工氏以亡。路史 十一

由于有了这次战争,后世就出现了”共工撞倒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这两个神话。

洪水淹没了十分之七的土地,女娲氏解释说,这事是共工氏干的。

天上终于不下雨了,太阳重新出来了,女娲氏解释说,这事是她干的,她把天补好了。

人民因此拥护女娲氏为皇,号称女皇。这或许就是女娲补天的事实真相!

神话故事看完了,那么,地球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么巨大的洪水吗?

联系到《圣经》中的大洪水和”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延续人类“的传说,我们可以推测:

史前时代,极有可能确实发生过毁灭世界的特大洪水!在洪水中,大部分先民都丧失了生命!

那么,科学界对此有何回应呢?

让我们先回到当下,了解一下最新的科学研究资讯。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考古学家 东·凯内特 领导的团队,在美洲很多地方的泥土里发现了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钻石,这些泥土的年代被测定为距今12900年,其中包括一处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克劳维斯遗址(克劳维斯人是北美的原住民,但很早就灭亡了)。

凯尔特根据这些纳米钻石,得出研究结论:

大约129万年前,一大团彗星袭击地球,造成了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和克劳维斯人在北美洲的突然灭绝。(这项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由于纳米钻石需要在宇宙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才能形成,凯内特说:''除了外层空间的力量,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这些钻石的出现。''

此后,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400年左右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YoungerDryas)期。

新仙女木事件在欧洲同样得到了证实。

科学家们在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阿尔露德剖面粘土层中所发现的八瓣仙女木花粉,证明在12900年前,全球气候突然变冷,很多地区转入严寒,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

这种状况延续了大约1400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突然回升!

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12900年前一颗巨大的彗星(小行星)撞上了地球!

此次大撞击,相当于无数颗原子弹的当量,扬起的尘埃延续数年不断。天气骤然变冷,极为类似美国科幻片《后天》所展示的情形。

大爆炸融化了冰川,形成了巨大的洪水。位于山西晋陕盆地的少数先民躲过了这场浩劫,在女娲氏领导下爬到了山上。但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原住民没有这个幸运,纷纷灭绝。

这应该就是先民口中天塌了的神话故事的真相了。

大爆炸后,由于气温骤降,气候变得极为寒冷,人们被迫开始储存食物,建造巢穴。先民们因此发明了钻木取火技术以取暖。有巢氏和遂人氏出现了。他们分别是伏羲之祖和伏羲之父。

而女娲,传说中的伏羲之妹,则在洪水泛滥的过程中,带领人民赶跑了独霸高地的共工氏。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昏天黑地之后,尘埃落定,天逐渐亮了。对于人民来说,这是因为他们的女皇女娲氏成功的炼石补天。

依附于女娲氏的幸存下来的人民,就把女娲称为人类之母。女娲因此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后世被尊为三皇之一。

这或许就是中国神话中女娲补天事件的事实真相。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据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娲顺利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一个个话蹦乱跳的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选许许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食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类得到拯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女娲是产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女娲的神话传说,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 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曾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灾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由此也就形成了 具有特色的女娲文化。今天我们在竹山这块女娲曾炼石补天的地方研讨女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古为今用,发挥女娲文化的现实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整合。通过整合进一步提高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通过整合赋予女娲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通过整合使古老的文化力转化生产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女娲文化的作用。

一、与区域文化相整合,提高竹山是女娲炼石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

女娲文化是由女娲传说与民间女娲崇拜形成的社会现象。在当今学术界,对于女娲的真实性尚未异议,但对于传说的神话内容,认为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是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譬如:袁珂先生在《古神话选择》中曾指出:“女娲补天神话,看似情景纷繁,实际上只是一个洪水为灾,女娲用这种方法,诛妖除怪,堙塞洪水的故事。女娲可说是神话中最早的一个治理洪水的英雄。”对于这类观点,从学理上讲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民俗角度来看,却就值得商傕。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故事,在民间老百姓的心中它是真实存在的。茅盾先生曾指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相互转述,却信以为真。”[1]其实不仅是古代人民就是现代人民同样是信以为真。正如,上帝之于西方人民,真武大帝之于中国人民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从民俗意义上讲女娲传说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女娲故里何在、在何处炼石却众说纷纭,陕西省平利县声称他们是女娲故里;河北省涉县自2003年9月起开始举行对女娲的公祭仪式,举办女娲文化节;山西省平定浮山说他们那里是女娲补天遗址;辽宁牛河遗址有女娲炼石用的钳锅;四川省雅安街头树立着10多米高的女娲塑像;就连香港也来凑女娲的热闹,据传女娲用以补天的五彩石掉下一块,变成了今天的香港。虽说我们竹山有较为权威的《康熙字典》里“娲”字义释第三条:“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为证。笔者也从1964年1月上海古籍书店据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刻本景印《襄阳郡志》中查到有关记载,即:“女娲山在(竹山)县西与金川燕子山相对正抵平利县界,俗云女娲炼石补天即此地也。”这条记载虽然涉及古地名与区划,但它确切无疑的说明女娲炼石处是在竹山县境内,且这个记载比《康熙字典》早了近200年,应是较有力的佐证。大家可能还会查到更多的有关古籍资料,既便如此,这些论证还显得单薄,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我们知道文化可分为书面层次、书面传承方式与口头层次、口头传承方式,我们上述的论证只是书面层次,还缺少口头层次、口头传承方面的论证;另一方面,任何文化的存在都必须有其生长的土壤,没有对文化环境加以阐述,是上述论证的另一不足。如果我们把女娲文化与区域文化相整合就可以弥补这两方面的缺失,从而提高竹山为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

考古学上一般认为,女娲神话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相对应。因此,是否存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也是考量女娲是否在此活动的重要方面。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鄂西北地区不仅富集着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而且还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先后发现了6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有洞穴、旷野、汉江阶地等三种堆积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10多处。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尤其是郧县学堂梁子先后发掘了两具距今年100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被定名为“郧县人”。它的发现否定了非洲是人类唯一起源地的观点,证明了鄂西北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到了新石器时代,鄂西北地区原始文化更加繁荣,目前已查明该时期各类文化遗址近100处,分布非常密集。文化系除了仰韶、屈家岭、石家河三大文化主系之外,还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等因素。其中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面貌。这一时期的遗址不仅数量多而时间跨度也很长,如,郧县清龙泉遗址、竹山霍山遗址、房县羊鼻岭遗址都同时包涵有仰韶、屈家岭、石家河三大文化系近3000年的文化遗存,足以反映出远古时期这里的文化环境之悠久与优秀,女娲文化在这种土壤中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从民间口传文化来看,在鄂西北广泛流传着女娲造人与补天的故事和民歌。且不说竹山,在郧县、房县、神农架等地方的山村不仅流传着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而且在内容上比古籍中的记载还要详尽。书面中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散见于不同的古籍中,《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记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女娲、伏羲兄妹婚配造人记载在《独异志》中,女娲补天的神话见于《淮南子·览冥训》,而鄂西北地区有关女娲的传说却是在一个故事里包括了这些古籍中有关记载的所有内容。讲述了女娲与伏羲兄妹在洪水过后为了人类的衍续不得已婚配,抟土造人与山崩天裂,女娲炼石补天等传说。其中在房县、郧县、竹山、保康、神农架等地流传的“待尸歌”“黑暗传”中讲述最为详细。在胡崇峻搜集整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黑暗传》中,详细讲述了女娲造人、补天的来龙去脉,长达26页540多行。由此可见女娲造人、炼石补天传说在鄂西北流传之广泛和详尽。不仅如此,鄂西北还是神农尝草采药、架木为屋、跨鹤升天的地方。伏羲、女娲、神农被称为三皇,《风俗通》云:“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潜夫论》载:“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曰女娲”。神农是女娲的接班人,神农活动的地区神农架是流经竹山县的堵河的发源地,女娲在堵河的中游地区炼石补天,神农到堵河的发源地尝草采药,巧合至此,难道不能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佐证吗?

还能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旁证的是陕西省平利县有关女娲故里的论证。秦、汉时期竹山与平利曾同属汉中郡,在明朝成化十二年从竹山分设竹溪县前,竹山与平利是邻县。2003年10月平利县在安康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到会的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这个县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他们的依据是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有关女娲山的记载,认为这里是女娲“抟土为人”之处。在平利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古代遗址。在互联网上他们还办有名为“女娲故里”的网站,平利县在女娲文化的研究上捷足先登了。然而,他们先行一步的研究对我们不仅没有妨碍,还为我们确立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了佐证。其一是他们的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古籍方面的依据。如他们所引唐五代的《录异记•卷八》记载“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自春秋战国时期楚灭庸后,上庸一直是竹山(包括置县前的竹溪)的古称。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对竹山县的沿革有明确的记载:竹山县“本周之庸国,秦为上庸县地,汉因之,属汉中郡,后汉亦为上庸县,建安末置上庸郡,魏晋因之,宋齐亦日上庸郡,皆治上庸县,梁析置安城县,西魏改为竹山,又置罗州于此,隋开皇十八年改日房州,大业初州废,县属房陵郡。唐武德初复置房州,治此,贞观十年,州移治房陵,以竹山县属焉。宋元因之,明洪武初省,十三年复置竹山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改今属。”[2]从引文可见唐五代时应称竹山县,《录异记》的作者可能惯于古称,无论如何

上庸就是竹山而非平利。为进一步证明此说再引清·陈梦雷、蒋廷锡著《古今图书集成》的有关记载为证:“女娲山,去县(竹山)西九十里俗传女娲炼石补天处,下有女娲庙。”[3]虽然《录异记》说的是抟土为人处,但是造人、补天都是女娲所为,女娲庙之说是相同的。在此反复引证并非要否定平利是女娲抟土造人处,平利为证此事,也是经过多方面反复论证,不会因为一处引文有误,而全盘否定。其二是,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了地理上的支持。竹山与平利古时是邻县,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强调是女娲造人之处,我们侧重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在地理方面顺理成章,并可以相互佐证。

二、与时代精神相整合,赋予女娲文化新的意涵

女娲传说是远古时期的故事,在它看似荒诞的外表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应认真的发掘并与时代精神相整合,赋予它新的意涵,以发挥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时代需要角度分析,女娲传说起码包涵着以下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弘扬。

一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女娲当时遇到的真是天大的困难,天崩地陷、水火泛滥、猛兽肆虐,人类面临着一场浩劫。她挺身而出,补苍天、杀猛兽、堵洪水、救人民。表现出了天破可补、地陷可支、水可填、火可灭、一切猛禽怪兽都有可以擒除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如果我们今天具备了女娲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险阻不能攻克,还有什么私利不能抛弃,还有什么功业不能成就。

二是,勇于开拓,富于想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传说中女娲是一了不起的发明家、创造家。在洪水泡天,人类行将灭绝之时,她创新出用芦灰止水、黄土造人之法;在苍天破裂之后,她创新出炼石补天之举;在大地塌陷之际,她创新出断鳌足支天的措施。其想象之丰富,创造之大胆,值得后人效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动力。”当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创新精神,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依靠的都是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创新成果。

三是,修复自然生态的缺失,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传说中,女娲面对“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水。修复了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完整,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我们同样面临着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森林、草地和湿地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逐年消失,沙漠面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逐年增加,沙尘化天气蚕食着美好的春天;地下水、石油和各种矿藏被大量的开采,有些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被耗尽;工厂和家庭排出的废水和各种废弃物严重地污染着土壤和水源;农药越来越严重地污染地下水和食物;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气中,破坏着臭氧层,使气候逐渐变暖。地球上的生命维持系统正在被毁坏,并处于迅速退化之中。现在人们更迫切地需要女娲精神,来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与旅游产业相整合,将远古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景无文不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会长盛不衰。而旅游业又是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因此,把女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整合,是发挥女娲文化作用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女娲文化与旅游业整合起来,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其一,打造女娲文化的竹山平台。旅游需要景观,文化需要载体。据古籍记载并听竹山的同仁讲,在女娲山下原来有一座女娲庙,后来因种种原因被拆除了,现在应该复建一座较为雄伟的女娲庙,并将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的传说立碑记载。一来为竹山的旅游业打造一处景点;二来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女神,并弘扬女娲精神。同时在竹山县城立一尊女娲补天的雕像与之呼应,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县城的女娲雕像给宝丰女娲山的景点作宣传,并为构建旅游线路打基础。至于建设资金可以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招商,把一定期限的门票收入作为投资回报。这是一件对两个文明建设都有利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其二,左挂右联构建富有引力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是把几个景点以及其它各种旅游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有机链条。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景点很难满足游客六大要素方面的需求,景点只有组合进线路里,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女娲炼石补天景点建成后就要注重组合线路,其实这种线路组合有许多种选择,要根据游客的需要设计的丰富一些。可以把竹山县景点组合成短线的一日游,也可以与武当山—房县温泉—竹山女娲练石补天、施洋故居—十堰市区构建为2日游线路;还可以与平利、神农架构成远古神话线路。总之,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增强吸引力为目的,来左挂右联组合成不同的线路,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其三,以女娲文化为核心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我们竹山的绿松石就是女娲用以补天的奇石,据我所知,竹山的绿松石产品比较注重借用文化力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增强商品活力。但是其开发空间还很大,既使在运用女娲文化来开发产品上还大有文章可作。譬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它的原名叫《石头记》,对于这里所写的石头来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已有明确的交待,就是女娲补天剩余下的一块。后来它化为“通灵宝玉”与其投胎转世的贾宝玉一起来到人世,贾宝玉之名实际就是“假宝玉”,真石头。《红楼梦》写的就是这块真石头来到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有《红楼梦》的一首偈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4]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故事,开发出一系列的旅游商品。如:可以按书中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的模样开发出专门带给儿童的纪念品:“通灵宝玉长命锁”,等等,只要认真研究就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新创意,开发出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旅游商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