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录卷三这套书在阅读分类中属于哪一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诗经选录卷三这套书在阅读分类中属于哪一类,第1张

按照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的分类   诗经属于“经”类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却是深藏不露的顶尖高手。因此,现在人们就把这样的人称为“扫地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扫地僧”式的人物,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四位。

李小文

人称“布鞋院士”,喜欢穿一双黑布鞋,瘦削的脸,稀稀拉拉的胡子,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但是,李小文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遥感领域的泰山北斗级。

李小文院士

“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这个念起来有些拗口的成果,只能说我们与他隔得太远。

何家庆

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全国劳动模范、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这是他获得的荣誉。因为他在魔芋种植、产业化方面的贡献,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魔芋大王”。

但何家庆这个“大王”却一点也没有威风,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中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的就有17种,并证明了魔芋的故乡在中国。他行程31600公里推广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了2万余人,使得很多人脱离了贫困。

何家庆

他将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别人身上,自己饿了吃过猪食,甚至还乞讨了两个月。他被毒蛇咬过,被飞鼠咬过,遇到过山洪暴发,掉下过悬崖,碰到过歹徒。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王晓琮

这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不修边幅,衣着不讲究,常常被人误认为是“锅炉工”。他在食堂吃饭,不仅不剩饭,还要把盘子舔干净,他几乎将所有的钱都资助了学生。教学几十年,他却还只是个讲师,这样的老师,还像老师吗?王晓琮14岁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比赛获奖一百余次,基本每次都能拿到一等奖。上课从来不带教材的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韦东奕

这是这两天才被人发现的大神级的人物,拿着一瓶没有商标的矿泉水,三个馒头,头发有些凌乱,穿着很朴素。记者以为他是学生,没想到他却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研究员。

韦东奕是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获得者,2010年才进入北京大学读本科,但2018年就博士毕业了,2019年博士后出站,比一般人少了好几年。韦东奕被学生称为“韦神”,却是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确实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但和扫地僧又不相同。扫地僧只是扫扫地,而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看到慕容博、萧远山**经书,并没有加以阻止。

但他们这四位却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并没有隐退,和他们相比,扫地僧其实在境界上差了一大截。“以天下苍生为念”,这是扫地僧推崇的理想,但他自己并没有去实现,只是在少林寺默默无闻地扫地。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有着和扫地僧一样的,毫不起眼的外表,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践行着“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信条。他们付出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我们的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让所有人都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得舒适。

1 长豫事亲文言文翻译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文:

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长豫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长豫总是送他上车。长豫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长豫死后,王导到尚书省去,上车后,一路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2 求《朝花夕拾》阅读题和答案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 和 理性的批判的作品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妨害白话文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 走的时候背《鉴略 》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无知 ,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活无常 ,黑无常又叫 死无常 ,人们喜爱的是 白无常 7鲁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仙台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弃医从文 ,回国后,他将 先生的照片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收集图书 ,二是 苗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二十四孝图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山海经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长辈馈赠 、阿长买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 衍太太 ,她的形象出现在《 父亲的病 》和《 琐记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D )A 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 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D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A衍太太 B 我母亲 C 阿长 D 沈四太太简答:1《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答: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足的情况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2 “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在《阿长和》一文中,我对她的感情发生过哪些变化?答: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在“憎恶她的时候” 叫她“阿长”我起初“实在不大佩服她”,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后来“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我的隐鼠被害死了之后,我便当面叫她阿长,表现对她的不满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3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8、A9、C10、A11、①译文:尧舜让契当司徒,慎重地掌管五项内容的教化,就是这里列举的这五样东西。

②译文:假如知道圣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是正确的,并且还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这样做到,那么那些规范人的行为、禁止和防止人去做坏事的法律条令,难道还需要别人制定下来后自己才能有所把握、有所遵循吗? 8A(敷:掌管,施行)9C10A(揭示,写在校告牌上的告示,从后文“揭之楣间”可以见出)四、(23分)11文言翻译(10分)①4分,3个分句,前两个各1分,后1个分句2分②6分,前两个分句3分,后两个分句3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小题1:B小题1:C小题1:C小题1:(1)刘备(先主)平定益州后,任命他为议郎,(他)和许慈等人一起掌管法令礼俗。

(2)衰败困厄到极点,一定是万不得已,(只有)这样才可以暂且用一下罢了。(3)所以执掌政事的重臣心里都很不高兴,(他的)爵位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极谏时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忌恨。

小题1:谢:道歉小题1:④是孟光直言带来的后果,不是直言 ⑥是说郤正谨慎不乱说话小题1:说郤正不高兴与原文意思相悖。小题1:(1) “拜”“掌”各1分,语意流畅1分(2)“穷极”“权”各1分,语意流畅1分(3)补充“他的”爵位1分;“嫌”1分,语意流畅1分。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小题:B 小题:B 小题:B 小题:B 小题:快乐。)

小题:B用,凭借;认为。A副词,不久;C连词,于是;D连词,然而。)

小题:说明孔奂性格刚正耿直,而非“恩将仇报”。)小题:孔奂的刚正耿直是有水份的,实则是奸谀之徒。)

参考译文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

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辫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

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京城被侯景攻陷后,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

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 用户 2016-12-05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f20\u5bb6\u53e3", userProvince = "\u6cb3\u5317", zuowenSmall = "2";。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题

4 C (损 : 削减,减少)。

( 3 分) 5 B (④是刘庠向契丹提出请求。⑤表明刘庠有见识,不在直言范围之内。

注意 : ①隐含“敢于直言”之意,因为句前是“英宗求直言”句。⑥“不敢附安石”是直言反对王安石。

③属刘庠职内顺理上奏,也可看作是刘庠直言劝谏。)( 3 分) 6 D (“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理解错误。

原文“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意思是按照先例,两国在先皇的忌日彼此都不应避讳,即可以各自做各自想做的事。)( 3 分) 7 ( 1 ) 颖王年长并且贤能,应该马上确立为太子,让他每天侍奉在宫内,阅览各地的奏章。

(译对“亟”、“日”、“禁中”各 1 分,大意对 2 分。共 5 分) ( 2 )自从他执政以来,不曾有一件事合乎人情。

假若 ( 他 ) 问起青苗法、免役法,我用什么话来回答他呢?( 译对“彼”、“脱”、“对”各 1 分,大意对 2 分。共 5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8A 9B 10D 11 (1)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

(“会”、第一个“将”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2)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以”“卒”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3)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们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竭尽诚意(礼节),已经坚守(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

(“是”“ 尽敬”“ 执”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中的“舍”如解释成“房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舍”后面跟了名词,故这里应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给……提供房舍”“使……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该选项运用语法知识即可辨明正误,选项将“舍”解释成名词,而句中的“舍”从语法上来说,应活用为动词。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作用。

A句末语气词,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表被动关系/对,对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

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比如本题的“者”,这两处的“者”前面的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名词+动词+者,这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故一样。前后异则异。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

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并不是和所有人交往都很好,和程普关系不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文中是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选项中的“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

11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会”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两个“将”都是动词,率领。第二个句子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卒”通“猝”,是通假字。

第三句中“是”是代词,“尽敬”是竭尽诚意(礼节),“执”是实行的意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句中的“策”“历阳”“瑜”“权”“曹公”“备”“将军”;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诗经选录卷三这套书在阅读分类中属于哪一类

按照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的分类   诗经属于“经”类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