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第1张

20220509周一雨D129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28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这两篇原文已佚。

    本经阴符七术

    《本经阴符七术》是《鬼谷子》中理论性较强的一篇,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修身养性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内在的实质。纵横家游说诸侯,内在品质至关重要。“本经阴符七术”就是一种精神修养之术,它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修炼。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秘方,不但能入,还能出。本篇在“精”“气”“神”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独到而且全面的阐释,对充实意志、涵养精神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经阴符七术》一共涵盖七种权术,它们皆各有所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种既独立又联合,且不可分割的关系。

    前三节侧重于内在的修炼,包括内在精神、意志和思虑的养成。后四节讨论的则是由内而外运用内在精神的方法。以内在精神的充实为本,以内在精神的外用为末,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内心的修炼,以“盛神”“养志”“实意”为主。修身养性,是鬼谷子养生学说的精华。《盛神法五龙》认为养神之法在于合自然之道,以求养神以通窍。《养志法灵龟》认为养志要效法灵龟,以求养志以蓄威。《实意法螣蛇》认为坚定意志要效法螣蛇,以求实意以储存信息。

    内心的外用,以“分威”“散势”“转圆”“损兑”为主。《分威法伏熊》认为分威要效法伏熊,以求分敌之威,增己之威。《散势法鸷鸟》认为散势要效法鸷鸟,以求散敌之势,扭转局势。《转圆法猛兽》认为转圆要效法猛兽,以求像转动圆体那样使计谋快速产生。《损兑法灵蓍》认为损兑要效法灵蓍,以求损兑言辞,随机变辞。

    纵横策士们游说人主,应该以精神为宗,把养生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安定心志,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盛神[1]法五龙[2]

    盛神中有五气[3],神为之长,心为之舍[4],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5]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注释

    [1]盛神:使精神旺盛,养神。

    [2]五龙:一种说法是五行之龙,一种说法是传说中神仙名,这里指金、木、水、火、土的神气。

    [3]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之气。

    [4]舍:居所。

    [5]十二舍:即中医所谓十二脏。先秦医家以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为十二官,称十二脏。

    译文

    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养神的办法就是让心与大道合一。所谓“道”是天地产生的本源,一切由“道”始。万物的化育、天地的产生,都是由道来完成的。道包含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之前生成,看不见它的形态,叫不出它的名字,见它的形态,叫不出它的名字,我们就称它为“神灵”。所谓的“道”,是神明的本源、万物变化的开始,而“一”是道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就是把心气从住所中引导出来,由此神就产生了。人体的九窍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由心总管它们。人本受命于天,所以称为真人。真人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原文

    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一生,出于物化。知类在窍[1],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2]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3]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1]窍:即上文所提到的九窍。

    [2]四者:指志向、思想、精神、道德。

    [3]执一:坚守无为。

    译文

    通过内心修炼而体会出道的人,就称为圣人。圣人能掌握以此类推的方法来认识道。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了解各类事物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解释疑难在于用心思考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不能感知,那就是心与九窍之间的气不通。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让神气归于心舍,这就叫作“化”。五气在转化过程中,就会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其中精神是最主要的。做到宁静、平和就能养气,五气能够融合,那么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就不会衰退,向四方散发威势,我们就能无所不为,如果能使这种威势长存不散,这就叫作达到神化的境界。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时,那就叫作真人。真人能与天地合为一体,坚守“一”而生产并育化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恩德,以无为之道来指导思想,通过这种途径来散发威势。纵横之士能通达此理,就能精神旺盛,从而修养自己的心志。

    养志法灵龟[1]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2];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3],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

    注释

    [1]灵龟:古人认为龟是一种通灵并且长寿的动物,所以叫灵龟。

    [2]徨:心神不安。

    [3]和通:和气畅通。

    译文

养志,是因为心神思虑不畅达的缘故。一个人如果有了欲望,老是放在心中考虑,志向就会被欲望所驱使。欲望过多,心神就会涣散;心神涣散了,志向就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就无法畅达。如果心神专一,就不会因为欲望过多而心神不定;欲望不多,志向就不会衰弱;志向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和气畅通,和气畅通心中就不会烦乱。因此,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他人。培养志气可以使自己思路通畅,了解他人就可以做到知人善任。

    原文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1],仿佛则参会不一[2]。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释

    [1]仿佛:心意彷徨,精神恍惚。

    [2]参会不一:指志、心、神三者不能协调配合。

    译文

    如果要运用养志的方法考察他人,一定要先了解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他志气的盛衰;通过培养他的志气,观察他的心意反应,从而了解他的才能大小。如果一个人不培养志气,他的心气就不会稳固;心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会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就不强;应付外界能力不强,就容易丧失志向,心气虚弱;丧失志向,心气虚弱,就会失去神志。神志丧失必然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就会导致心、神、志三者不能协调。开始修养心志时,一定要先让自己安定;自己安定了,意志才会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威势才会凝聚不散。这样,神气就固守于体内,就可以分散别人的威势。

    实意法螣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而倚之,诈谋[1]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注释

    [1]诈谋:指阴谋诡计。

    译文

    实意,就是充实提高心的思虑。心要想安静,就要思考得深远。只有心安静了,才会产生神奇的策略;只有思考得深远,谋划事情才能成功。神奇的策略产生了,心志就不会紊乱;谋划事情成功了,功业就不可抹杀。思虑稳定,则心境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为就不会出现差错,精神就会饱满,就会专一集中。如果人的心气游离在体外而不能在心中扎根,那么奸邪之徒就可能乘虚而入,阴谋诡计也会攻入心中迷惑我们,所说的话也不会是用心思考所得。要相信静心的方法,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原文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1]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2],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3]、反听[4]、定志。虑之太虚[5],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6]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1]心术:静心的方法。

    [2]六腑:即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这里指六腑之气。

    [3]内视:古代养生家认为人通过意念可以窥见自己体内的脏腑、经络等。这里指用心去看。

    [4]反听:这里指用心去听。

    [5]太虚:道家向往的最高神境。

    [6]牖(yǒu):窗子。

    译文

    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想不能够交融,听到的情况就不会周详,也就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消息。计谋失效会导致意志不坚定,人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实际。所以,谋划计谋,务必充实意念,充实意念则须从静心术开始。本着无为之道,使五脏之气和谐,六腑之气通畅,使精、神、魂、魄诸气各安其所,才能做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从而使志向坚定。思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明境界,等待奇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以此观天地之变化,了解万物造化的规律,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明察治国方法的原理,这样就能做到不出门而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而看见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就可以预先知道它的名字,不用行走就可以达到目的地。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相通,可应对万事万物,神亦来宿于此矣。

    分威法伏熊[1]

    分威者,神之覆[2]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3]。

    注释

    [1]伏熊:伏在地上准备发起攻击的熊。

    [2]覆:即“伏”。

    [3]以镒(yì)称铢:用重物作秤锤去称量轻物,比喻以重驭轻,轻而易得。镒,二十两为一镒。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译文

    散发自己的威势,就是要先积蓄威势,让旺盛的精神伏藏其中。要平心静气地坚定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这样伏藏的威势才能更加强盛。威势强盛,内心就更加坚定。内心坚定,威势发出之后就没有人能够阻挡。没人能够阻挡,就可以分散他人威势,动摇他人势力,自己的威势就像天一样无不覆盖。用己方之实去攻取对方之虚,用有威势去对付无威势,就像用镒来称铢一样让轻而易举。

    原文

    故动者必随,唱[1]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

    [1]唱:同“倡”,倡导。

    译文

    所以,只要行动就必定有人追随,我们一倡导,对方必然应和;掌握了对方一点,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其余方面;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显现出来,没有一个能逃得掉。对唱和的情况进行周详的考察,通过蛛丝马迹去寻找对方的漏洞,让对方的举动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威势就可以被我们分散。我们要活动变化,必须先养心志,隐蔽自己的实力,从而暗中观察他人活动。使自己的思想意志充实坚定,是懂得提高自我修养的人;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对方,是使别人驯服的方法。所以,能够做到精神专注而进击之势毫不显现,那就是大有可为的形势。

    散势法鸷鸟[1]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2]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3]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4]。

    注释

    [1]鸷鸟:凶猛的鸟类。

    [2]间:漏洞。

    [3]心虚:内心虚静。

    [4]齐短长:指灵活运用长计短谋。

    译文

    散发威势,是由精神所主宰的。运用散势之法时,一定要看好对手的漏洞再采取行动。威势在内心积聚已经很旺盛时,再抓住对手的漏洞采取行动,威势就可以散发出去。散发威势时,要内心虚静,意志充沛。意志衰弱则威势丧失,导致精神不专,就会言语不着边际且漫无中心。所以,对对方进行观察,以得到对方真实的志和意为标准,然后去揣测游说,并谋划各种事情,查遍有形无形之物以掌握决策信息,衡量长计短谋以求得最佳决策。

    原文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1]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2]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注释

    [1]思间:思索、寻查对方漏洞。

    [2]权变:灵活运用权术。

    译文

    对方如果没有漏洞可循,就难以散其势,这时必须等待时机,等找到对方的漏洞再采取行动,一旦行动就能分散对方的威势。所以善于寻查对方漏洞的人,必须善于充盈内脏精气,善于观测形势的虚实,一旦行动就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行动时,必须紧紧跟随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计谋。威势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是灵活运用权术并发挥作用的条件,威势衰败的人,往往不能凝神观察。

    转圆[1]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而通心术[2]。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3]: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注释

    [1]转圆:转动圆珠,这里指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能应付各种情况。

    [2]心术:这里指凝聚心气的方法。

    [3]形容:形势,特点。

    译文

    计谋应该像转动圆珠一样,能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源源不断地产生计谋,必须有圣人的胸怀,从而探究不可估量的智慧,熟练掌握凝聚心气的方法。自然之道是神妙莫测的,处于一种混沌的统一状态。用变化的观点来讨论万事万物,纵横之士游说时的道理也就无穷无尽。不同的智略计谋,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具有灵活性,有的具有规律性;有的运用在暗处,有的公开实施;有的带来吉祥,有的招致祸患,这是为了应对不同的事类。所以圣人掌握了计谋的特征和用法,在处理事情时就像转动圆珠一样,产生无数计谋以求与事物状况相吻合。所以圣人以自然造化之道作为开端,其行为无不合于自然大道,并且能够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神明的境地。

    原文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1];方者,所以错事[2]。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3]以接其说也。

    注释

    [1]合语:指话语投机。

    [2]错事:处置事件,解决问题。错,同“措”,处置,解决。

    [3]要结:关键。

    译文

    天地是广阔无边的,人事是变化无穷的。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各种智谋也各有其形,观察一个人的计谋就能从中知道事物的吉凶成败。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有的转向吉祥,有的转向凶险,圣人运用转圆之法能够掌握规律而预先得知存亡之理,及时从转圆之法中解脱出来,来确立某种方正的策略。所谓“圆”,就是彼此话语投机。所谓“方”,就是正确解决问题。运转变化,是为了探知对方的计谋;接触外物,是为了根据处理事情的实际效果决定进退。只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抓住关键才能与对方紧密相连,彼此主张一致。

    损兑[1]法灵蓍[2]

    损兑者,机危[3]之决也。事有适然[4],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注释

    [1]损兑:指减少杂念,让内心专一。

    [2]灵蓍(shì):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

    [3]机危:危险的征兆。

    [4]适然:偶然,有时发生。

    译文

减少杂念,让内心专一,是处理遇到危险征兆问题时的关键。万事万物都有偶然巧合,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危险露出征兆的时候,不可不细心观察。所以,圣人都用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对待事物发展,观察言语要合乎事物的发展。内心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行动了,说明了,却还不被外界认同,圣人就不会再随便开口了。所以,聪明人不会因为自己不言说而失去对对方言说信息的获得。言辞不烦乱,心气就不虚弱;志向不紊乱,意念就会端正。

    原文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兑其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1]之溪[2]。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1]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2]溪(xī):溪谷,溪涧。

    译文

    遇到事情根据其难易程度,再进行谋划决策,要顺应客观规律去制定实施措施。对方施行圆的策略不停止,我们实行方的策略也就不停止,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谋略的增减变化,都是为了言辞能够合适地表达出来。善于运用分威、散势的方法,发现对方的威力以及危险的征兆,然后再做出决断。所以说,善于运用损兑法的人,他处理事情就好像挖开千丈大堤放水,又好像从万丈的高山上向下滚动圆石。而这一切都是自然的、难以逆转的。

鬼谷子》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如何评价这本书?

1《鬼谷子》侧重于马基雅维利式的战术以及演讲和辩论技巧。纵横家崇尚演讲和辩论的战术和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直以来,学者们对“《鬼谷子》”这本书褒奖甚少,而嗤之以鼻。实际上,外交战术是否有利,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兴衰;商务谈判和竞争策略的恰当与否关系到经济的成败。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技巧也关系到一个人的世界是否得体。当时的苏秦,凭着他那张攻不破的舌头,联合六国,互相撮合,带领六国反秦,一时名声大噪。张仪凭借他的谋略和游说技巧,瓦解了六国,为秦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道士、兵家鼻祖王旭的作品。《鬼谷子》,又称“斗智斗勇”。据说是鬼谷先生之后的学者根据他的言论编的。这本书侧重于战术的战术和演讲和辩论的技巧。《鬼谷子》作为战略家游说经验的总结,融合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不言而喻。作为纵横家的代表作,这本书为后人了解纵横家和道家的思想提供了许多参考。

3《鬼谷子》是一本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斗争和策略的智慧之书。每本书包括三个部分:战略典故,现代应用和实际业务。重点是普通人关心的话题,比如做人,做生意,做生意。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从主要内容来看,《《鬼谷子》》这本书是针对谈判之旅的。但因其涉及大量战略问题,与军事问题密切相关,故又称为兵书。以书技主义的思想,我认为一切合理的手段都可以用。讲述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战略家作为弱者应该如何以战略口才进行游说,从而以强者的身份控制掌握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

4《鬼谷子》这本书属于战略与孙子兵法。谷子写的《《鬼谷子》》这本书,不是一本随便的书。它被中国古代的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们研究过,现在已经成为当代商人的必备书籍。它所揭示的各种形式的独创性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济、贸易和公共关系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人们,享誉海内外。《鬼谷子全集》共4卷,包含《鬼谷子》原文、注解、翻译及相关历史故事。

《鬼谷子》这种书最好还是先看原文,原文在基本上是无法任意改动的。任何一本原文都可以,然后有简单朴实的白话翻译足矣,起码通读一遍之后再阅读思维发散的解说类版本。因为这类书的内蕴都博大精深,需要深刻理解,这样基础比较扎实,也比较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完全纯粹被外界的观点左右。我自己也读了很多遍原文,再对照不同的白话版本,包括做些笔记以对比。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对于古籍的解说书籍的撰写者,其资质很值得质疑。南怀瑾写的系列自然另当别论。

现版鬼谷子

现版鬼谷子带群体隐身和控制,能够快速切入和逃离战场,是一位带好节奏就能赢得比赛的英雄,正因为辅助能力过强,导致排位赛无法上场!

老版技能详情

从上图看出老版鬼谷子是没有隐身能力的,玩过LOL的玩家应该都很熟悉技能机制(风女),大招是范围型回血,宠物是一大亮点,类似兔子的造型,可与其并肩作战!

《鬼谷子》主要内容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指导纵横家如何通过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等技巧,实现既定的目标。《鬼谷子》亦是先秦时期以纵横思想为主的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与各家既有共同性,又有自己创特殊性。

《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不仅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纵横理论,更在于他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在书中鬼谷子的哲学思想对老子道家思想进行了吸收并有进一步的突破发展,运用到实践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扩展资料

《鬼谷子》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以黄老为主渗透出儒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家学说的思想内涵,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对《鬼谷子》的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先秦时期的百家思想,从而对各家学派能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清晰地了解春秋战国文化史。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 (纵横家代表著作《鬼谷子》)

1、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

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

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2、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

一日,王瑞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

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

3、相传,云梦山中的天书崖,原来是一方字迹清晰、洋洋数万言的天书。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书阁内,晚上层铺在石崖上,专供有心人阅读。

花果山中的白猿猴,听说云梦山上有此宝书,想来领略一下天书的真谛。一天深夜,它来到天书崖,站在崖下一块巨石之上,抬头上望,洋洋一片,一时使它眼花缭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

心想:天书这么大,在这里阅读,劳神费力何时读完,不如把天书带回洞府,细心阅读,好不自在。它左右环顾,没有发现人迹,于是一个筋斗跃进藏书阁,慌慌张张找了一遍,却不见天书的踪影。

挠挠腮帮,定睛四顾,发现天书崖下一池碧水,清莹如镜,一轮明月映在池中,像一个洁白的玉盘,贪玩的白猿,顿生奇心,想捞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盗书的事却忘得一千二净。于是伸直双臂,纵身一跳,欲去池中捞月。

鬼谷子在水帘洞中闭目打坐,突感心血涌动,掐指一算,忙把孙膑、庞涓叫到跟前说:“花果山上的白猿前来**天书。

此白猿并非等闲之辈,天书若被它盗走,天下就不会安宁。为了匡世济民,天书不仅不能让其盗走,而且看也不许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捞月嬉戏,你们多备神墨,泼上天书崖,将真迹匿盖,好好看守。我再施个定身法,将它定在壁上。”

孙庞俩师兄弟,遵照师傅的安排,速赶到天书崖,见白猿正向池中跳跃,他们二话没说,手持神墨,一股脑儿泼向天书崖。从此,天书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迹,一个字也看不到了。于是就成了无字天书。

时至今日,天书崖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墨迹,而白猿猴却被永远定在天书崖上,始终没有跳入水中。后人评说:白猿盗天书似水中捞月,孙庞泼神墨如釜底抽薪。

4、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赵的和一家姓周的,他们是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相交甚厚,关系密切。后来,赵家经商破产了,周家便慷慨接济,赵家为表真诚的谢意,许诺将女儿许配给了周家。

过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作为商人的赵家,悔婚毁约。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马之情,气恼加相思,竟病亡于黄泉。

赵家女是知情达理的贤惠女子,闻其噩耗,赶到周家公子坟前,悲号不止,因哀痛过度,竟哭昏过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坟前的一株稻谷带回家去。

赵家女苏醒后,见身边确有稻谷一株,她真的带回去,淘米吃了,以后赵家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健康成长,成了一个聪明的男子汉,这就是被后世尊为神的一代旷世奇才鬼谷子。

5、据说,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而且鬼谷子非常器重二人,一日,见时机已成熟就将孙膑和庞涓叫到身边说:“今日我教你们排兵布阵。”就见鬼谷子拿起石桌子上的一碗赤小豆和一碗绿豆,带着孙膑和庞涓来到演兵岭上。

鬼谷子手抓一把赤小豆,口中嘟哝着然后说声“走你!”将手一扬豆子就撒了出去,就见这些赤小豆一落地,三蹦两蹦就变成了无数个红衣人,他又抓了一把绿豆嘟哝了几句仍然说道:“走你!”

将手一扬,落在地上的绿豆蹦来蹦去变成了无数个穿着绿衣的人,鬼谷子左手一指红衣人站成了一个方阵,右手一指绿衣人也站成了一个方阵。

又见他拿过一把刀割下一把草手一扬说道:“疾”就见演兵岭上顿时人声鼎沸,万马奔腾,孙膑和庞涓惊得目瞪口呆。鬼谷子命孙膑为赤军帅,庞涓为绿军帅,二人站在高台上,各领已军与对方交战,鬼谷子在一旁指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