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读过自己最欣赏的诗词,把它们写在下边好吗?共同欣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4收藏

大家有没有读过自己最欣赏的诗词,把它们写在下边好吗?共同欣赏,第1张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1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如下: 1、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2、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4、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5、宋代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鱼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2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3 解释词语(鸿雁传书)

又名:飞鸽传书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

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

4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如:鸿雁传书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三、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四、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五、置邮而传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齐国人)向老师请教怎样治国,孟子回答:“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其大意是,孔子说过,道德的流行,比设立邮驿传递公文的速度还要快。当今,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肯实行仁政,就像为百姓解了倒悬之苦,使百姓高兴。

因此,效法古人行仁政,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在,正当其时。

置邮而传命,即设立邮驿来传递官方文书。这句话也说明,远在战国时代,我国即已有了邮驿,距今2400多年。

六:纸鸢飞空纸鸢即风筝。说到风筝,自然想起曹雪芹《红楼梦》中,探春制作的风筝迷:“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

它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春秋时代,鲁班就曾削竹为鹊,精巧得能飞上天空,三天不落。

战国时代,墨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会在天空飞翔。纸鸢飞空说的是风筝用于战争。

据南朝无名氏《独异志》载:“侯景围困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被河南王侯景叛兵围困在京城建业(今南京)内的台城,武帝之子简文用纸鸢飞空求救。

七:除此之外,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有: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希望能帮到你,你的及时采纳是对我们迅速、详细回答的最大鼓励。

5 古文中鸿雁代什么,桑梓代什么

鸿雁 代表书信,有鸿雁传书之说; 桑梓 代表家乡,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详细解释 鸿雁 代表信札、书信的由来: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因此后世借以“鸿雁”指代书信、信札。

另据《高级汉语大词典》,鸿和雁均代指书信。 参考文献: 。

6 需求一封古代白话文致友人书信,作为春节的问候,无需实际内容,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倩,溢于言表捧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末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7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1) 李清照 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乍暖还寒时候(4),最难将息(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6)、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7) 满地黄花堆积(8),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0)!梧桐更兼细雨(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12),怎一个愁字了得(13)! 注释: (1)声声慢:词调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题目一作“秋情” (2)寻寻觅觅: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 (3)戚戚:忧愁的样子 (4)乍暖还寒时候: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5)将息:调养,静息 (6)敌:抵挡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从北方流落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而李清照婚后有《一剪梅》词寄赠丈夫,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作者丈夫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8)黄花:指菊花 (9)有谁堪摘:意思是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10)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呢怎生,怎样 (11)梧桐更兼细雨:意谓细雨打在梧桐上 (12)次第:景况,情形 (13)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了:概括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8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

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霞的意思和含义如下:

霞(拼音xiá)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中。《说文·雨部》中说“霞,赤云气也。”本义指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照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

后引申为像彩霞般的颜色。《楚辞·屈原·远游》中说“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这里的霞又通“遐”,指远。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流程图“霞”是形声字。字形采用“雨”做形旁。篆文从雨,表示与云有关。叚声。本义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照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

所谓的霞,其实是天空中彩色的云,在日出、日落时会出现的一种景象。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用霞来比喻如彩霞般艳丽。《说文》文字。隶变后楷书写作霞。

古籍释义:

指日落时出现的彩霞。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炊烟四起,晚霞烂然。”曹禺《雷雨》第一幕:“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要暗下来了。”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越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1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廋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4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 邑人 郑兰枝: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6 元·白朴《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观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苏轼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梅花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三首录一)

(宋)林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名空向闲时看,诗俗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当年隐居杭州孤山)

长至日与同舍游北山

(宋)范成大

岁晚山同色,湖平雾不收。

寒云低阁雪,佳节静供愁。

竹柏森严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脚力,政尔耐清游。

柳梢青

(宋)周密

夜鹤惊飞。香浮翠藓,玉点冰枝。

古意高风,幽人空谷,静山深帏。

芳心自有天知。任醉舞、花边帽敧。

最爱孤山,雪初晴后,月未残时。

点绛唇 暗香

(宋)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

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

(明)凌去翰

冻木晨闻尾毕逋,孤山景好胜披图。

翠禽巢失应难认,皓鹤笼空不受呼。

已见万花开北陇,莫教一片落西湖。

快晴更待黄昏月,疏影随身不用扶。

柳梢青 别忆孤山

(清)夏基

孤屿梅花。林公旧宅,烟水横斜。

月白无云,风清不雨,香落谁家。

先生一望城涯,忆别时春吐奇葩?

夏日鱼沉,秋来雁杳,悉付征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泊船瓜州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 。忆江南)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1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1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14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15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7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0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21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2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2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2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26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7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28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29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30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3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32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3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3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6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37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当然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最为著名了。除《诗经》、《楚辞》外,凡先秦魏晋南北朝各代的诗歌谣谚概予收录,详注出处及版本异文,每位诗作者前均列小传,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后者虽然力纠前失,但匡谬未尽,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

我国古诗词中对女子有很多代称,主要从一些女子容貌和服饰为着眼点加以指代。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韩 《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子,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裙钗。因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娇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娇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

含“天”字的古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嫦娥应会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含“松”字的古诗句:

1、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李商隐《高松》

2、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3、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柳宗元《孤松》

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5、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李商隐《高松》

6、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皎然《戏题松树》

7、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8、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9: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崔涂《涧松》

10、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李山甫《松》

1历史有关描写唐代社会的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

大家有没有读过自己最欣赏的诗词,把它们写在下边好吗?共同欣赏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