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句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古人学句读,第1张

所谓句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断句。古人刻书,往往不施句读,能正确的识文断句,是阅读古籍必备的基本功。此事看似浅易,实则颇难,否则一旦句读不准,便会直接带来误读。古书一般没有句读(至宋代少数木刻本才有句读)。读书的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能完全理解,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辩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读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古人断句采取句读(dou)的方法。句读是阅读文章是音节停顿的所在。最初,凡文章的音节停顿处既可以称为句,也可叫做读,合称句读,又称句投,句断,句度等。

"大月氏"读成dà ròu zhī才是正确的。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大月氏怎么读是正确的

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注音为ròuzhī(肉支)。但据考证,这个注音是不对的,是误读。《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新版的《辞海》已经将“月支”读音纠正为“越之”。“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不应当读为“肉”。

大月氏读成dà ròu zhī是正确的,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关于大月氏的流传事迹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击。当时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并把国王的首级割下带返匈奴,把他的头盖骨作杯来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支援力量。而败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迁,来到粟特。在这里,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并在当地立国。立国后,因贸易中转而变得繁荣。(大夏即希腊人在中亚所建立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有关巴克特里亚的灭亡,大月氏只是其中一个说法。另一个说法,是指他们被西徐亚人所灭。)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就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娶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夫人为国王,他们臣服于大夏国,得到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大月氏相传是把佛教带入中国的民族。当时是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国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经典传入。不过,亦有人指这种说法比较草率。

看文言文章慢慢就有感觉了,

初期可以读一些小说型的古代名著,这样容易接受,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镜花缘》,也可以读一些清代的离我们现代较接近的时期的文章,比如曾国藩文集、《聊斋》等等。

再就可以读一读《古文观止》一些年代早一些的古文。

但是这些读过后并不是看古医书就游刃有余了,因为有很多生僻的草药名词和些许其他词会绊着脚,那就记下来查查字典慢慢积累吧。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慢慢的这些中医古籍就会流畅许多。

希望满意~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然而,学习文言文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也可以很简单。以下是快速读懂文言文的六大技巧:

 先看问题,联系问题阅读文章

 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

 通读全文,整体思考

 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

 懂得必要的古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理清人物关系

 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

 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

 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那就会错解文意。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有如我们现在的“退休”一说)等等。

 时间过度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此外,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会儿)等等。

 与帝王关联的动作方面,如“诏”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意思,总之,是与皇上有关的,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此外,还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等。一读到这些词,你心中就要有个大概意思。

 懂得补、删、抄、换、调、并、扩、通

 所谓“补”就是“补充”。因为文言文有如诗歌一般,是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解读或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不通的。

 所谓“删”,就是“删去”。文言文里什么东西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

 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具体说来,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译。

 所谓“换”,就是“变换”。是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

 所谓“并”,就是“合并”。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

 所谓“调”,就是“调整”。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是对于精约的词句进行扩充。

 所谓“通”,就是“贯通”。当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拿到一篇文言文,一定先解决字词。只有解决基本字词才能无障碍的阅读,最好能背诵下来,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对语文的语感。

 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

 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根据课下注释能大致的翻译出文言文的意思,不要求和参考资料一致,只要大致翻译出来,重点的字词掌握就可以了。在翻译的时候,想着古人说此话时,我用现代语言怎么说,可以有意识地猜测,培养自己的语感。

 学习完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及时的处理课后的练习题,来检查自己的的掌握情况。基础训练册是和语文教材相配套的,一定要认真做题,遇到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或是参考资料。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背多练,积累基本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坚持下去,就会感觉学习文言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了。

古人学句读

所谓句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断句。古人刻书,往往不施句读,能正确的识文断句,是阅读古籍必备的基本功。此事看似浅易,实则颇难,否则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