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规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规律,第1张

  初中学生由于受文言字词积累面狭窄的限制,在解释某些文言字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有三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去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意思。

 规律一:义项与被解释文言字词的词性必须相同。

 病例展示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久之,其子丐于途丐,乞丐。

 病例分析联系上下文推断,“丐”字前面的“其子”为主语,而“丐”后面的介词短语“于途”作地点状语,可以断定“丐”充当谓语,为动词,应解释为“乞讨”。“乞讨”是一个动词,此义项与“丐”的词性一致。而“乞丐”这个词是名词,与“丐”的词性不一致,因此将“丐”解释为“乞丐”是错误的。被解释的文言字词是某种词性,其义项也必须是这种词性,两者的'词性要保持一致,这是判断一个文言字词的义项正确与否的首要条件。

 规律二: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能保证语句通顺。

 病例展示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惊异。

 病例分析文言字词正确的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语句应是通顺的。如果我们将“惊异”这个义项代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一句,此句就翻译为“安阳人韩性听说了王冕,很惊异王冕”,很明显,这个翻译的后半句不通顺,是病句。只有将“异”解释为“对……感到惊异”,才能保持语句的通顺:安阳人韩性听说了王冕,对王冕感到很惊异。因此,“对……感到惊异”才是“异”的正确义项。可见,将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能否保证语句的通顺,也是判断一个文言字词的义项是否正确的重要条件,

 规律三:义项必须是被解释文言字词的本义或比喻义、引申义。

 病例展示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以为牛能便金便,变成。

 病例分析如将“便”解释为“变成”,此句可译为“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变成金子”。“变成”这个义项虽能保持语句通顺,但明显与文意不符,因此它是个错误的义项。我们在解释文言字词时,如果只单纯地追求语句通顺,难免也会出现错误,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义项与被解释文言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间的承接关系。

 一个文言字词最初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本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本义的基础上还会出现一些比喻义、引申义;某些引申义甚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可继续引申为其它的意思。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之间会呈现出一些逻辑联系或词义演变的痕迹。比如“便”字的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包括“方便”、“便利”、“简便”、“轻便”、“屎或尿”、“排泄屎尿”、“就”等等。而“变成”这个义项和“便”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间没有一点逻辑上的联系,因此“变成”是对“便”的一个错误解释。此处的“便”应是“排泄”、“排出”、“拉出”等意思。可见,文言字词的义项如果与这个文言字词的本义或比喻义、引申义没有一点关系,那么这个义项就必然是错误的,即使它能保证语句的通顺。

 综上所述,任何文言字词的义项,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我们可以把这三条规律作为衡量某一个义项是否正确的标尺。

 实战演练

 样题展示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履,鞋。

 B、(奴仆)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得,得到。

 C、帝密使人侦视密,暗地里。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股,屁股。

 思路分析A中的“履”应为动词,而“鞋”是名词,“鞋”不能成为“履”的义项,此处的“履”应解释为“踩”。B中的“得”如果解释为“得到”,此句就翻译为“奴仆由于躲藏在主人家,差役不能够得到他”,很明显,后半句不通顺,此处的“得”只有解释成“抓捕”,才能保证语句的通顺。“抓捕”是“得到”的引申义。C的解释是正确的。D中的“股”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都与“屁股”这个义项没有逻辑上的联系。此处的“股”应解释为“大腿”。

1 怎么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

2 语文文言文理解

作品原文 关雎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关雎宫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关雎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

⑷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花,嫩叶可食。

⑹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思服:思念。 ⑼悠:忧思貌。

⑽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

友,交好。 ⑿芼(mào冒):选择,采摘。

(13)乐:使淑女快乐。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1] 结构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关于对《关雎》诗义的理解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

但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

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鲁诗、韩诗都认为《关雎》是刺诗,讽刺国君内倾于色。

也有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我们认为,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

《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私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

《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关于《关雎》的分章问题 毛诗尾题:“《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五章是郑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按照陆德明的说法,《关雎》分五章,是郑玄分的,毛公本来是分三章的。

此后,朱熹《诗集传》、陈奂《诗毛氏传疏》都接受了陆德明的说法,分《关雎》为三章。陆德明所言毛公分三章,郑玄分五章,不知何据。

究竟最初《关雎》分三章还是分五章,人们已无从考证。因此,《关雎》分章问题就成了诗经学史上的千古悬案。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

3 怎么阅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与解题呢

掌握一些常见虚词,实词是基础;另外可以就题论题,找技巧的,譬如第一道,有关实词的解释,一些生僻的词的释义一般都是对的,反而是那些常见的词,容易变性的,名词作动词的,或者望词生意,作现代汉语讲,这些都是爱出题迷惑我们的地方,总之到时候不要慌,难逃你的火眼金睛的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

4 怎样才能理解文言文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那么,这位**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

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

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轻易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文释,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我们的教科书中,每篇文言课文后面都有这方便的练习题,这是帮助我们作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千万不可忽视。词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

“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 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 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

5 文言文快速理解的方法是什么

文言 题方法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6 如何分析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

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

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

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怎样能有效的理解文言文

1多查和记文言文中常用字的解释,例如焉:了,吾:我2多看看有关文言文的书,例如有翻译的古文小说:聊斋志异,逐渐在看当中,记住一些常用句子的翻译,遇到文言文时也能大致了解意思3实在不行,请买本文言文翻译大全,死记硬背了啊,不过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方法,毕竟自己真正了解了文言文才能做好它剩下的自己去体会吧,文言文很简单的,别把它想得很难哦,还有,可以看看古装电视剧或小说,里面也有一些古文耳濡目染之下定能理解文言文祝你好运哦。

1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

2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有哪些

九年级下册的附录就有了,你可以对照着看书下的注解,这样记忆比较牢靠又复习了一遍课文,何乐而不为呢?你还要注意一些字词所有意项套下去都不合理的话,那就是通假字的可能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

3 文言文助读一些字词翻译(100

100子奇治县

遣使追 的“使”解释为“使者”还是“派遣”??

使:使者,楼上答错了,遣才是派遣的意思。

遂败魏师 的“遂”解释为“于是”还是“最终”??

遂 于是。

101管仲答绮乌封人

道而饥渴 的“道而”怎么翻译,分开怎么解释??

译为:在路上,道,路上,而,连词,连接上下文,不译。

102商鞅立木建信

卒下令 卒是“最终”吗?

最终,终于

103张释之执法

令他马 的“令”什么意思?

如果,假如。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整句翻译?

况且当时如果皇上立即下令诛杀他也就罢了。

104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 “游”是“游玩”还是“游说”?

游历,交游的意思。

106李离过听自刑

子则自以为有罪 “则”怎么翻译?“以”和“为”分开解释?

则:如果。以为:以之为。以:认为。为,这样。认为什么事情是这样。

107龚遂治渤海郡

益蓄果实 “益”是什么意思?

108陶侃二三事

过尔优逸 “过”和“尔”什么意思

过 :过分 尔。连词,不译。

109徐有功断狱秉公

有功讯之在宽 “讯”什么意思?

讯问,审讯。

111岳飞与岳家军

尽召诸统制 “尽”啥意思?

全部,所有

故所向克捷 “所向克捷”四字分开解释

兵锋所向,都能取胜。所:和现代汉语相同。向:指向。克攻,打败。捷:胜利

故敌为之语曰 “为”什么意思?

这句话译为:所以敌人对他评论说,为,对

4 100个古文字词解释

3行道以利世也 行:推行 道:自己的主张 利:造福 世:社会

4修身以求进也 修:进修 身:养性 求:为了 进:进仕,做官

5夫学者犹种树也 夫:句首感叹词

6春玩其华 玩:赏玩

8精神专利 精神:思想 专利 :专一而敏锐

9长成已后 已: 过度词

10思虑散逸 散逸: 分散

12勿失机也 勿:不要

14:犹不遗忘 犹:更加

15一月废置 废置:荒废

16然人有坎壈 然:当然

18不可自弃 弃: 放弃

21夫圣人之书 夫:句首感叹词

24亦足为人 亦: 也

2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 何必:不必 即:就

26亦复何在: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

29譬诸逝水 譬: 就像

32必能兼美 必:如果 兼美:两全其美

你己经翻译的我就没重复了,你没翻译的我都翻译出来了,祝你学业有成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5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很多文言文词语是一词多义的解释下例词语在句子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件)至:礼愈至(全,周到) 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 争高直指(不弯曲)。

6 初中文言文100个常用词是什么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 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 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 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 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 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 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 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 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 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 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 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 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 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 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 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 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 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 或感 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 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 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 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

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 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 等。

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 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 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

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

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规律

  初中学生由于受文言字词积累面狭窄的限制,在解释某些文言字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有三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去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